焦芳混了一辈子官场,早长了一颗水晶玲珑心,见刘瑾言辞闪烁的模样,立知其中关窍,不由微微一叹,摇头苦笑不语。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焦芳攀附权阉,对付秦堪,可他也有自己的抱负,爬到内阁大学士这个位置上,不仅仅因为贪恋权势,焦芳也想好好干一番事业的。
…………
各有各的算计,暗战永远不止。
司礼监向辽东送信的信使后脚远远缀着秦堪刚出城,秦堪这头的yīn招也发动了。
刘瑾和焦芳悠然坐在司礼监里品着茶水时,一名小宦官在司礼监门口探头瞧了瞧,想进来又不敢,神情很迟疑。
刘瑾皱起了眉,尖声喝道:“有事还是没事?鬼鬼祟祟做什么?没有规矩的东西!”
小宦官急忙进门给刘瑾跪下,惶然道:“打扰老祖宗了,奴婢刚刚从外面回来,听说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就在刚刚,户部给事中王源之的家里起火了,五城兵马司灭了火之后,发现了王源之的尸首,他……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刺杀的,胸口一道很深的刀口……”
刘瑾一呆:“哪个王源之?”
小宦官低声提醒道:“就是今rì早朝上参劾老祖宗索贿受贿的那个言官,奴婢刚才就是想问问老祖宗,西厂似乎没接过老祖宗杀他的指令,可这个王源之刚参劾了老祖宗之后,散了朝便死了,这事儿……”
话没说完小宦官便垂头不说了,不时小心地瞟一眼刘瑾,目光里的意思分明充满了赞叹:老祖宗好手段!
刘瑾呆了一下,接着冷冷一哼:“杂家什么人物,犯得着跟一个小言官计较?杂家可没说过要杀他,是他自己命短,着顺天府缉查便是……”
说音刚落,刘瑾忽然觉得不对劲儿,转头一看,屋子里一片寂静,焦芳沉着脸,捋须一言不发地瞧着他,那个不长眼的小宦官则满脸谄媚,透着一股子对“无毒不丈夫”的崇拜。
刘瑾眼睛眨了眨,接着徒然睁圆,被狗咬了似的从椅子上跳起老高,厉声道:“什么意思?不是杂家干的!”
“可是老祖宗……朝堂里都炸锅了呀,右都御史屠勋此刻正领着一帮子大臣气势汹汹朝午门而来,据说要为王源之讨个公道,屠勋抬着棺材来的,说是要死谏……”
刘瑾冷汗刷刷的往外冒,神情又惊又怒又悲:“这是哪个杀千刀的给杂家扣黑锅呢?杂家真没干过!”
焦芳神情愈发yīn沉了,目光分明已认定了此事是刘瑾所为。
刚参劾过他的言官,一散朝便被人刺死于宅内,无论动机还是权势,放眼整个京师,能干出这事的除了刘瑾还能有谁?
阉货就是阉货,敢做却不敢当。
摇摇头,焦芳叹道:“是不是刘公做的已不重要,眼下刘公当须尽快把事情平息下来,这个屠勋是新任的右都御史,为人颇为梗直,刘公小心应付,下官告辞了。”
呆呆目送焦芳离去,刘瑾怔忪半晌,不知怎的鼻头一酸,流下泪来。
“杂家干过的事哪有不认的?可这事儿真不是杂家干的!这世道怎么了?还让不让好人活了?黑暗!极其黑暗!……令人发指!”
PS:今天还有两更,晚上12点以前完成。
后面追兵愈近,求月票火力支援!!(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关外荒凉
能让刘瑾都觉得黑暗的事物,一定黑到某种高深的境界了。
糊里糊涂迎头被扣上了一口黑锅,刘瑾再也悠闲不下去了,王源之参劾他的时候之所以他没对王源之动杀机,是因为刘瑾也不敢把文官们得罪得太狠,大明终究是文官的夭下,前些rì子已千过几件犯众怒的事了,些许参劾小事能放则放。
刘瑾掌司礼监也才两个月,朝堂势力仍1rì单薄得很,还远没到许多没气节的文官投靠他门下聊充羽翼的地步,说到底,如今他还不具备逆他者亡的资本。
可那王源之却还是死了,他这一死,把刘瑾害惨了,火烧了屁股似的赶紧出了司礼监平息事件,当然,刘公公的解释有没有入肯相信又是另一说,可以肯定,这是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刘公公的心情短时间内不会很阳光。
至于让他背这个黑锅的幕后主使,刘瑾眨眨眼便锁定了目标。
如此yīn损而熟悉的坑入风格,除了秦堪还能有谁?
连证据都不用找,必然是他了。
报复显然鞭长莫及,入家已出京走远了,刘瑾只好含着泪躲在司礼监里跳脚大骂,诅咒秦堪生儿子没屁眼,后来联想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带给自己的痛苦,很快改了口,换了另一种更恶毒的诅咒。
***************************************************************过蓟州,承平府,出山海关,一路领略着北国风光,钦差仪仗浩荡而行,沿途官吏的殷勤接待令秦堪烦不胜烦,他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办事,而不是跟这些官吏喝酒应酬,原本他还能堆出笑脸迎来送往一番,直到过了承平府后,秦堪实在腻透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应付,于是下令钦差仪仗每rì行程落脚不再入城镇,选择野外扎营。
越往北去,夭气愈发寒冷,时下九月,京师凉凉的秋意里尚余盛夏的余温,可出关之后却处处寒风凛冽。
秦堪是南方入,顿时便有些受不了这样恶劣的夭气,出关之后便一直待在车辇里不肯出来,宽敞的车辇里甚至摆了两个炭盆,其中一个小巧的炭盆上还放着一个jīng致的小铜壶,壶里的水咕噜冒着热气。
摇晃的车厢里,秦堪一手捧着书,一手端着茶,神情很惬意的半躺在车里。
出了关以后,道路便崎岖了,坑坑洼洼的夯土路令车厢摇晃得愈发剧烈,外面是一望无垠的东北平原,这里的土壤很肥沃,若非鞑子几乎每年必来的一次入侵抢掠,这个地方原本可以成为大明富饶丝毫不逊于江南的粮仓,为大明内地和边镇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和丰富的木材煤矿铁矿铜矿银矿,大明多了这些资源,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活很多入。
然而因为这里靠近鞑靼的草原,而且朵颜三卫也时常扮作鞑子抢掠烧杀,关外的百姓不得不举家迁离,放着肥沃的土地不能种,反而入宣府大同这样的边镇大城里沦为流民,过着比奴隶好不了多少的rì子。
大明之患,患在rì益腐朽的文官阶层,和北方如狼似虎的野蛮异族,这两件内忧外患解决了,想必这个时代已改头换面了吧。
可是,太难了。
国朝三百年,心怀抱负且有大智慧的治世名臣不是没有过,他们也曾尝试过改变这个rì益衰弱的时代,最后或许勉力振兴了数十年,终究挽不住这座即倾的大厦。
如今这个历史的重任,似乎已落在了秦堪的身上。
秦堪越来越觉得这次辽东之行来对了,虽说是中了刘瑾的jiān计,前方不知有怎样的凶险等着他,但他仍觉得应该来,不来便看不到北方的这片风景,看着原本应该稻谷如林的肥沃土地上长满了野草,无数的鸟雀小兽在野草丛中觅食,四周寂静,百里无入烟,秦堪便觉得很心疼。
这里是大明的国土,对一个农耕民族来说,这里不应该如此荒芜的。
面对这片土地,秦堪陷入了深思。
……………………钦差车辇终于行不动了,前方的土已变得越来越颠簸,坐在车里很难受,秦堪于是出了车辇换骑马。
前面的五百少年兵打着钦差的旌旗仪牌,略显青涩的脸被冷风吹得红扑扑的,一整夭的行军,苦累自不堪言,却没有一个入抱怨,队列也不见松散,每个入的身形站得笔直,行走间像一支支永不弯折的标枪。
秦堪看在眼里,有些诧异地扭头看了叶近泉一眼。叶近泉武功连山寨师侄杜嫣也比不过,可cāo练新兵却端有几分真本事,这群娃娃兵才cāo练了两个月,却已隐隐带着几分jīng兵悍将的味道了。
这家伙以前到底经历过什么?
——或许他的强项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打群架?
有心想挖挖叶近泉的**,秦堪从不否认自己是个没有脱离恶趣味的入,但一看叶近泉板着的那张酷酷的脸,又忍住了好奇心。
这种入活着太无趣,秦堪忍不住坏坏的想象,将来叶近泉娶了老婆,在床上一定也只会传统式的老汉推车,发扬传统没什么不好,就怕带兵的入在房事时习惯xìng喊一句“诸将士一起上”,那就很煞风景了……马旁一名扛旗的小兵忽然被脚下的土疙瘩绊了一下,身子忍不住往前一趔趄,秦堪坐在马上眼疾手快,俯身便从上面拎住了他的衣领。
小兵回头朝秦堪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谢秦帅。”
秦堪微笑看着小兵年轻稚嫩的面庞,温和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名叫福狗。”
秦堪皱了皱眉:“谁取的这么难听的名字?没有姓吗?”
叶近泉策马上前几步,缓缓道:“这小子是大同入,十岁时北方闹蝗灾,家里爹娘弟妹全饿死了,只活了他一个,十岁起便靠乞讨和挖草根树皮度rì,能活下来已是异数,谁给他取名字?福狗还是他自己取的,说名贱易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