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伪君子 (贼眉鼠眼)



“相公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儿,连家都回得少了,你到底在忙什么?”杜嫣的俏脸上也写着两个字,不是麻烦,而是“不爽”。

秦堪重重叹气:“瞎忙,除了惹到一身的麻烦,相公这一段人生基本没有别的斩获,很苍白。”

“相公又惹了什么麻烦?”

秦堪像个推销员似的开始耐心而详细的介绍自己最近这段时间的丰功伟绩。

“说起惹麻烦,相公可就厉害了,你看啊……”

杜嫣两眼发直,看着秦堪一根根掰着手指数麻烦,听到最后不由柳眉一挑:“得罪内相倒也罢了,大丈夫行事有所必为,给皇上放炮啥意思?京师街头市井皆云新皇xìng子荒唐怪诞,此言果然不虚,他要胡闹便胡闹,为何把这桩差事交给了你?讲不讲道理?”

秦堪叹道:“他是皇帝,有必要跟我讲道理吗?”

杜嫣也叹了口气:“既然如此,他要放炮你就点火呗,反正这是皇帝下的旨意,谁敢不从?”

“问题是如果我在皇帝大婚那rì放了炮,礼部张尚书很有可能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吊死在咱们家门口以示抗议……”

“相公跟张尚书很熟吗?”

“不算太熟。”

杜嫣释然笑道:“不关咱家的事,相公去劝劝张尚书,让他吊宫门口去……”

秦堪:“…………”

这婆娘很有草菅人命的潜质。

——不过她的话未尝没有道理,秦堪和张升……真的不熟啊。

正德大婚。

八月初六,钦天监选定的大吉之rì,诸事皆宜。

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尽出,皇宫内几乎所有能用上的太监宦官宫女全用上,内务府从江南调购四万匹上好大红苏绸,将它罩住了乾清宫,坤宁宫的黄sè琉璃殿顶,整个皇宫的殿门铜钉,灯笼,门廊柱子,甚至连禁宫巡弋武士的矛戟一端也系上了红绸,以示皇帝大婚之rì禁战止戈,祥和仁厚之意。

按成规,皇帝大婚的正使须由朝中某位德高望重的勋贵担任,副使则由礼部官员担任,正德本打算让秦堪当他的大婚正使,结果在金殿内刚提出话头,便被满朝文武百官喷得一头唾沫。

秦堪二十来岁,德不高望更不重,而且最重要的是,秦堪并未封爵,与“勋贵”二字毫无关系,满朝大臣想也不想便将他排除在外了。

朱厚照气得又跟大臣们当殿大吵了一回,奈何大明的文官连吵架也喜欢耍无赖,吵得急了人人梗着脖子一副“有种你把我杀了”的倔驴模样,每到这时候朱厚照便被逼得节节败退,君臣骂战常以一败涂地而告终。

秦堪得知此事后除了暗叹自己人缘差以外,倒也没什么意见,虽说当皇帝的大婚正使是官员一生最宝贵的政治资本,不过秦堪用不着攒什么政治资本,他相信只要自己与朱厚照的关系一直这么维系下去,该升官封爵的时候,朱厚照一定会第一个想到他。

跟前世历史不一样的是,这回担任大婚正使的,却是保国公朱晖。

保国公朱晖去年因盐引一案被秦堪查出来以后,弘治帝勃然大怒,不但勒令他闭门思过,而且夺了他十二团营的兵权,这位国公爷倒是个能伸能屈的角sè,非常低调地思过思到弘治帝驾崩。

等到朱厚照登基以后,朱晖不顾自己六七十岁年纪,进宫跪在朱厚照面前做了一番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说了什么无从知晓,从朱厚照满意地将十二团营的兵权交还给他的举动来看,朱老爷子的检讨一定非常深刻,虽不至于悔恨得以头抢地,至少也是声泪俱下。

说到底,这是一个人治大于法治的时代,《大明律》或许管用,但管不到上层人物的身上,朝堂里的升官贬官,下狱坐牢等等事情,若真拿《大明律》出来一条条找根据,个个都是冤案,桩桩皆是无理。特别是勋贵这个级别的,一有个风吹草动,说降爵便降爵了,说恢复便恢复了。

还有一个道理值得弘治帝在九泉之下反思,那就是当皇帝最好要比大臣活得久一些,连个六七十岁的糟老头子都活不过,弘治帝实在应该惭愧一下,等他一死,该是人家的兵权还是人家的,他生前的惩治只不过像走了一道过场。

…………

…………

朱厚照大婚,保国公朱晖为大婚正使,礼部左侍郎王琼为副使,八月初六这rì清晨,天刚蒙蒙亮,皇宫大门正阳门便打开了,两队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手执金瓜,玉挝,金炉,香盒等仪仗,后面又是两队身穿绛sè袍服的宦官,高举代表皇后仪仗的九翅屏扇,三十六人抬着一乘巨大的金sè玉辇,由手执长戟的禁宫武士开道,几声号炮过后,缓缓走出皇宫,朝中军都督府同知夏儒的府上行去。

皇帝娶妻的程序跟民间纳采,问名,纳征等大同小异,当然,细节方面要繁琐得多,而且动用的人力物力和对天下造成的影响力,绝非民间百姓成亲可比。

纳采问名的流程早已由礼部官员代表皇帝走过,按制,皇帝娶皇后是不必亲自出宫亲迎的,毕竟皇帝是千金之子,九五至尊,轻易不可动驾,哪怕娶老婆这么重要的事也不必亲自出宫,大婚正使和副使就是代表皇帝执行这个程序的。

顺天府几rì前便发下布告,亲迎皇后的仪仗队还没出宫门,承天门外便已被闻讯赶来的万千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和锦衣卫,东厂,西厂如临大敌,隔两步便为一岗,将百姓与仪仗隔得远远的,正阳门外街zhōngyāng清出一条通畅的大道,当然,也有一些市井闲汉泼皮趁乱在人群里浑水摸鱼,不是偷钱袋便是摸小媳妇儿的屁股,被校尉或番子发现后上前便劈头一刀鞘,人群里的惊叫怒骂笑闹声此起彼伏。

大婚正使朱晖双手高高托举着一卷明黄sè的丝绢走在队伍仪仗最前方,副使王琼紧随其后,二人神情肃然,目不斜视,在围观百姓们满怀敬意的目光中,迈着四平八稳的官步,不急不徐地朝前进发。

亲迎仪仗就这样浩浩荡荡开到中军都督府同知夏儒的府上。

夏儒穿着绯sè官袍,领着全家老小早早等候在府门外三十丈处,远远见天子亲迎队伍浩荡行来,夏府内外顿时点起炮仗,噼噼啪啪震天巨响中,正使朱晖走到夏儒面前,缓缓展开手中黄绢大声道:“有圣旨,中军都督府同知夏儒跪接。”

夏儒一撩官袍下摆纳头便拜,周围的夏府家人,亲迎仪仗甚至围观的百姓也纷纷垂头跪下,四周顿时一片寂静。

黄绢展开,朱晖语气激昂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惟重,祗遵圣母皇太后命。遣使持节,以礼采择。兹册中军都督府同知,领锦衣卫指挥使衔夏儒之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

圣旨念完,夏儒三拜之后双手恭敬接过圣旨。

PS:稍晚还有一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正德大婚(中)

第二百八十五章正德大婚(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不是所有圣旨里都能见到的,圣旨有圣旨的格式,寻常的官吏升贬,或关于国事政务的旨意,开头一般不用这几个字,而是直接念,唯有遇到国家大事,或者非常正式的场合,比如册封皇后,皇太子,臣子封爵等重大事宜才能用这几个字,以示郑重。

(作者按:顺便提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这几个字是明太祖朱元璋所独创,明朝以前的圣旨没有这几个字,可以看得出,朱元璋或许不是最英明的皇帝,但绝对是脸皮最厚的皇帝。)

接下来的程序便是由女官将身穿凤冠霞帔的皇后夏氏扶出府门,朱晖和王琼代皇帝念完册后圣旨后,立马变换了身份,以臣子之礼跪见夏氏。

夏儒这时也变换了身份,直起身用父亲的威严神情高声道:“戒之敬之,夙夜无违。”

夏氏之母这时也高声道:“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夏皇后在女官的搀扶下朝父母盈盈一拜:“女儿谨记教诲。”

然后夏皇后便登上车辇,在臣民的跪拜里,车辇和仪仗缓缓启动,朝皇宫行去。

秦堪左防右防,朱厚照今rì还是干了一件比较出格的事。

朱厚照毕竟是朱厚照,他永远不会安分,永远最独特。

皇宫正阳门的中门破天荒地大开,这也是礼制规定的,平素哪怕连皇帝出行也只能由侧门进出,中门绝不开启,除非娶皇后入宫,或者国家危难,皇帝御驾亲征,正阳门才会敞开中门。

不顾满朝大臣的愕然和齐声反对,朱厚照兴致勃勃地出了宫门,站在正阳门下,笑嘻嘻地盯着已被校尉和番子净清一空的外大街,眼中闪烁着熟悉的调皮光芒。

国人素以大红为吉,皇家也不例外。

今rì的朱厚照穿着大红sè的五爪团龙袍,头戴金制翼龙冠,这个帝冠轻易不能戴,平rì里皇帝戴的帝冠都是黄纱所制,除非大朝会或国家大事时才戴金制的,一个帝冠重达三四斤,没练过的皇帝若经常戴这个也受不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