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 入库:04.13
第二个悲催的太上皇,是唐太祖李渊。李渊本是英明神武之人,奈何在处理儿子继承人问题上,也是纠结不断。他努力的调和二者矛盾,可是失败了,反而是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幽禁,退位成为太上皇。他的运气很好,没有背饿死,一直是过着幸福的生活直到死去。
而第三个悲催的太上皇,也是最悲催的太上皇莫过于宋徽宗。
没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
金军南下了,宋徽宗恐惧了,于是把皇位让给了大儿子,带着亲信大臣向南方跑去,胆小如鼠。若是他一直呆在南方,可能避开靖康之耻,避开汴梁城破的危机,只是这货在汴梁解围之后,回到了汴梁。
为什么要回到汴梁呢?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想要争夺名利,最好在中原。中原之地,好似棋盘的天元,位置关键。若是一直在南方,一直偏安一方,不久之后,可能失去名利,谁还记得他这个太上皇。为了争夺失去的名利,宋徽宗回到了汴梁,想要夺回失去的权力。
可是,回到汴梁之后才发觉,人走茶凉,谁也不记得他这个曾经的皇帝了!
而他逃跑的恶名,更是让汴梁百姓心寒不已,没有人喜欢逃跑皇帝。一看争名无奈,争利不行,宋徽宗提出了前往京兆府,训练西军,拱卫汴梁,可是立刻遭到了宋钦宗的拒绝。
一个逃跑皇帝还说招募精锐,拱卫汴梁,这谁信呀!十九八九是想到掌控一部分军权,京兆府搞政变。
于是,宋钦宗干脆,撤换了宫人将老爹幽静起来。
…………
夜色如水,这是一个写诗作词的好天气。
可是一向才学惊人的宋徽宗,却是有气无力的看着天空,心中沮丧到了极点,一点作诗的心境也没有。
他一生做到最错的一件事情,是把皇位传给了嫡长子赵恒;第二个错误,是放弃汴梁逃离到南方;第三个错误,就是再度回到汴梁。
未回到汴梁时,他还是太上皇,所到之处众多官员都是礼敬有加;可是在回到汴梁之后,心腹纷纷被隔离开,宫内的宫女太监,也纷纷的更换,被幽禁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难以动弹一丝,想见到熟悉的人,也不可能。
这时,宫门打开,一个男子走了进来,正是今天的天子宋钦宗赵恒。
“父亲,我来看你了!”宋钦宗走了进来,随意的坐在了旁边的石凳上。
“如今我们是父子,竟然这样的疏远!”宋徽宗没有好气的坐下,愤恨的坐在石凳上道,“截断东南的赋税,不是我的主意,是那些臣子背着我做的。我既然把皇位传给你,就没有想再夺回来!”
宋朝的大半赋税都是仰给予东南,而在经过半年之久的围困之后,汴梁的财政极为窘迫,急切的需要东南输血。可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东南的财税被截留了,一切都是这位老爹。那时,宋钦宗杀人的心都有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就是打的粮草,只要粮草足够,即便是打不过也可以坚守,与敌人形成对峙的局势,不断袭扰敌人,缓解太原的压力。“
“可是因为东南的财税被截留,致使三路救援太原的陕西军,出现了粮草不足的窘迫。因为粮草不足,种师中只能是率领仓促之兵救援太阳,仓促交战,结果大败。若是种师中粮草充足,足以坚守,即便是难以金军,也可退而坚守,牵制金军兵力,那会像现在这般窘困,二十万陕西军尽数覆没在河东,种师中老将军也阵亡了!”宋钦宗恨恨的道。
“不会吧!”宋徽宗脑袋嗡嗡直响。二十万陕西军,尽数覆没在河东路,这可是惊天巨闻。
宋钦宗又道出一个爆料的消息:“十三弟赵朴,随军出征,也失去了消息,可能已经阵亡了。这一切都是你截留东南财税造成的恶果!”
“我儿死了!”宋徽宗有些失魂落魄的道,“不可能。他不是刚刚从金营当人质回来吗?怎么会随军出征,死在河东路?”
“父亲,你的消息太滞后了,我那个弟弟性子太傲了。似乎吃了金军的亏,心中极度的不舒服,发誓要参军,要报仇。我以祖制为由,阻拦他不去。可是他坚决要去,甚至说了,宁肯抛弃爵位,也要参军。宁可被宗人府削为平民,也要参军。不求成为名将,只求成为一个小兵,拿着长矛杀敌。我只能是答应,让他做了种师道军中的监军,满足了他的心愿,心中想着,十三弟在军中玩够了,吃够了军中的苦,自然会会心转意,可是没有想到种师中老将军,竟然阵亡了。我的那个弟弟可能也阵亡了!”
宋钦宗神情有些哀伤。
这位弟弟很可怜。本来是皇子,一代嗣王,足以过上安乐的一生。可先是去金营作人质,后来更是随军出征,成为了大宋历史上第一个阵亡的亲王。
第80章靖武王
死人,是要得到尊敬的。
鞭尸行为,往往受到社会鄙视的。
种师中死了,为国而死。这一刻,没有人指责他用兵不当,也没有人指责他率兵轻进,丧师辱国,更没有人在人品上指责他。因为他死了,死人不再参与竞争,死人不会与活人继续争名夺利。
对于死人,许多人是宽容的。哪怕曾经是敌人,此刻也得到了谅解。
朝廷下诏追念种师中,赠少师,谥曰庄愍。
同样,随军出征的赵朴也是名扬天下,因为他死了。
赵朴,太上皇十三子,仪王殿下,当今圣上的弟弟。在之前,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避生死,前往金军大营为人质;如今更是不避生死,亲自参军,救援河东,亲自与金军搏杀,最后在杀熊岭中阵亡,最可悲的是连尸体也没有找到。
于是,一夜之间,仪王赵朴成了烈士,成了楷模,受到朝廷上下的褒奖,追封为靖武王。靖,立青,代表国家平静,战争平息;武,止戈为武。靖武者,以强大的武力,保卫国家,平定动乱。
这个为国捐躯的王爷,一瞬间变味了周公旦转世。
曾经这位王爷欺男霸女,抢占店铺,打架斗殴,干过许多缺德事,此刻再也没有人提及。世人都在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有小孩子的经历,谁没有犯过错误。
读书人都在纪念这位王爷,吊念的诗歌一首接着一首;而青楼女子也是不断吊念,传唱着哀歌。
…………
而在世人吊念这位逝去的王爷时,赵朴正在与完颜娄室交锋。
此刻,赵朴正在四处转悠,常看着松树林的地形。
不得不说,宋代的地图太简陋了,或者是河东的水文太复杂了。宋代的地图也主要是标出大城池,大的县镇,或是重要的道路。而许多山地地形都是一笔带过,一些偏僻的山村多是忽略不计。
比如此处,就没有标出地理名字。
只是这里是一段连绵不断的山脉,很是低矮,却长满了松树,松树极高达几米,甚至是十几米。四周都是密集的松树,还有杂乱的野草,隐藏在野草中,根本难以发觉。这里常常有狼虫出现,而最可怕的是毒蛇。
走在密集的草丛中,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到一条毒蛇;可能睡觉时,就有一条毒蛇钻进帐篷。
不过一脚踩到蛇之后,士兵们往往是惊喜,而不是吃惊。
有一次,赵朴吃饭时,就看到一条蛇从一个士兵的脚上爬过,缠绕在脚脖子上,不断攀缘上升,那时把赵朴吓得差些叫出来。可是那个士兵却是满不在乎,右手一抬,捏住了蛇的三寸,手中的短刀一探,割断毒蛇的脖子,一丢蛇头,扔在一边,轻飘飘的说:“今天晚上,可以加餐了!”
看着在地上翻滚的蛇头,赵朴心情翻滚,郁闷到了极致。
似乎这里人,就他胆子小,也就他怕蛇。
这里的士兵们,看到毒蛇第一反应是惊喜,然后是出手杀蛇,品尝蛇味。而王彦多次邀请他吃蛇肉,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怕蛇。
不得不说,河东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陌生的。
大宋时代的河东,不同于后世的山西。
后世的山西,人口太密集,经过了大量的工业化开发尤其是煤炭的挖掘,小煤窑遍地开花,早已尽失去了原始的自然风光。可是在大宋时代的河东,人口不过是二百多万,对于自然的破坏也很少,一切很原始,像这样的原汁原味的松树林遍地都是。
这个时代,河东的水土流失还不太严重。
除了太原、大同,临汾等地得到开发之外,大部分区域都是少人,或是无人状态。这里天生就是一副游击战,运动战的最佳场所。
此时驻扎的松树林,就是一片广大的山岭,几千人往里面一猫,根本是找不到一丝痕迹。想要围困这里,做梦吧,即便是有十万大军也会被巨大的山岭所淹没,没有向导,极容易迷路。
“河东是个好地方,可比河南好多了!”赵朴心中感叹道。
中原,为天下之腹。占据了中原,可以操控四方,是最佳的定都场所,古代的洛阳,如今的开封,都是如此。不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王朝势弱,几乎是连跑都无法跑。汴梁四周,都是大平原,一旦汴梁陷落,一旦失去城池护佑,百姓几乎是异族、兵匪洗劫的对象,弄不好就是一个又一个大屠杀,想跑也跑不了,两条腿再快也跑不过四条腿。
相似小说推荐
-
工业大明 (小酒浅酌) 起点VIP 张雷是机床公司经理,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面对整个世界都被改变的大航海时代,和正处于中华文明彻底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张涛1985) 17kvip2014-08-08 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落魄大学毕业生; 一次意料中的车祸,因为两个临时工的不负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