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 入库:04.13
…………
而此刻,在金军中,完颜斡不离动用了最强部队,铁浮屠。
“元帅,真的要出动铁浮屠吗?”河里看着台下一千多骑兵,眼神中闪现出火热。
铁浮屠是完颜斡不离组建的重甲骑兵,每个战士身上披着三重重甲,就连马身上也披上战甲,手中拿着狼牙棒,重锤,重涧等重武器。浑身上下,有三百斤重一般的战马根本拖不动,只有那些精锐的战马,才能承受住,
铁浮屠诞生以来,就是为了以骑破骑,消灭敌人的精锐骑兵。一般追杀步兵,或是对战二流的骑兵,铁浮屠根本不会出现。只有面对顽强而凶悍的骑兵时,铁浮屠才会出现,以重骑兵击破敌人的轻骑兵。
铁浮屠移动起来,好似钢铁洪流,可以轻易的碾碎敌人,是骑兵的噩梦。
“都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可我还要加上一句,铁浮屠不满千,千人不可敌。一万的女真骑兵对战一千的铁浮屠,必输!”完颜斡不离骄傲的道。
铁浮屠是强大的,可是成军条件极为艰难,首先是良马的选择,一般的战马根本不动托不动,厚重的战甲,沉重的兵器,以及重量较大的骑兵。只有战马中的将军,才能够胜任,往往是几百匹战马中,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战马。塞外草原多肥美草原,多优秀的战马,可是挑选之下,符合条件的不知三千匹。
此外,符合条件的骑士也很少。此次南下,完颜斡不离,统帅八万大军,四万女真骑士,四万多其他族士兵,这都是精锐之师,战力之强远远超过辽军、西夏军、西军,可是选出的合格战士也不足两千。
这两个苛刻的条件,限制了铁浮屠的规模。
至今,铁浮屠的规模不足一千五百人。这些战士平时间散落在各军中,可是这一刻却被完颜斡不离召集了起来,汇聚成毁灭的洪流。
“这是汴梁城下宋军最后一击,可能也是最强一击,可能这一战宋军败北,我们胜利而归,也可能一战之下,我们败北,一切战果,化为浮云。“完颜斡不离慎重道,”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敌人,哪怕是绵羊!”
河里道:“元帅,如此威猛之军,已经超越世间一切强军!“
“在古时,也曾经诞生过铁浮屠!”完颜斡不离道。
河里一惊。
只听完颜斡不离继续道:“在北齐年间,诞生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子,兰陵王高肃。他一生很是短暂,好似流星一般,一扫而过,可一生却是辉煌无比,胜过空活百年的小辈。他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为时人称之。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貌俊美,为阵前震慑敌人,做凶恶面具戴之,战无不胜。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恨其功高威武,受人爱戴,恐皇位被夺,赐鸩而死。”
河里心中一动,这位兰陵王与王爷是何等的相似,同样的文武双全,同样的功高盖主。
完颜斡不离道:“邙山之战爆发,哪一战关系北齐存亡,在战争关键时刻兰陵王受命中军将,领五百重骑攻入北周包围圈内,使北齐军队反败为胜。在邙山之战胜利后,北齐皇帝亲到洛阳慰劳三军,庆功会上能歌善舞的北齐将士以这场胜仗为背景创作了歌颂兰陵王的舞乐《兰陵王入阵曲》。我的铁浮屠,就是仿造兰陵王五百重甲骑打造。”
“中原王朝一直很可怕,那位皇子说得对,大宋本是一只狮子,只是如今沉睡了,只要在他沉睡的那一刻,才能击败他,一旦觉醒,那将是我们的噩梦!我将铁浮屠交给你,只许胜利,不许失败,败了你就不用回来了!”
河里道:“此战必胜!”
…………
战斗爆发了,夜间本来不适合作战。
只可惜战斗不由人,战斗来临的时刻,即便是条件不适合也只能战斗。
“杀呀!”姚平仲一声呐喊,宋军好似虎狼一样扑上去。
这是一个冷兵器纵横的时代,阵法是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在短兵接战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着战场优势,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形成一个整体,如臂使指般,攻守自如。
很快二十万,布置成平戎万全阵,向金军营寨压了过去。
平戎万全阵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制作并授予大将军的,所以颇受重视。平戎万全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约十七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组成三个车营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达到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可在平原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目的。
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每个方阵周长二十里(折合360步×20=7200步)。每五步为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车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无地分兵(即机动的预备队)五千人居方阵中,每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人。三个方阵共十一万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观察兵、陈望哨兵)二百四十人,总共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
前阵与后阵(即前锋与殿后),各两列骑兵。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侦察)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
东西稍阵(即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前、后、左、右各阵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每个方阵正面与纵深各五里,方阵与方阵间隔一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65步×62=4030步,折合11里70步);左、右两阵,每队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约十七里一百三十步(50步×125=6250步,折合17里130步)……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布阵之法,在实际中又是发生变化。
比如此刻布置下的平戎万全阵,骑兵与弩兵严重不足,骑兵不误五千,弩兵不足两万。此刻布置下的大阵有三十里之宽,好似涌动的人海一般。
看着杀过来的大阵,完颜斡不离远处瞧着,满是不屑,冷哼道:“赵光义本身就是一个废物,可是竟然用这个阵法来破敌,真是可笑!”说着,手臂一抖,一个阵图出现在了手中,正是姚平仲此时布下大阵的阵图。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战争变化,瞬息万变。可是宋朝皇帝却又一个习惯,每次出征,都要提前布置好阵图,让领兵将领按照固定阵图与敌人厮杀。若是将领,临时变阵,不按照枢密院的阵图布阵,对不起了,轻则是免官,重则是斩首。
宋朝出兵的这个习惯,也成为了致命破绽,百战百败的重要原因。
只要知晓阵图,制定应对阵法,必然克敌。
很可惜,姚平仲刚刚出兵,完颜斡不离就从汴梁的细作口中,得知了此战宋军的阵图。
“摆下锥形阵,分为左右中三军,我率中军出击,列蒲阳虎率右军出击,兀术率左军出击,各率领一万铁骑出击,剩余诸军皆是守住营寨,谁若是败,军法从事!”完颜斡不离喝道,然后下了瞭望车,骑上战马,打开寨门冲杀而来。
同时,东西两个寨门金军也是冲杀而来。
Ps:这一章有些卡壳。
第44章昔之秦锐士,今之西军
金国起于野蛮,可是建国之后却是不断学习汉文化,不断的补充自己知识。最为典型的是将女真名字,改为汉名。完颜阿骨打,改名为完颜旻;弟弟吴乞买,改名为完颜晟;其他几个儿子,为了赶时髦,也是纷纷起汉名,完颜斡不离,该名为完颜宗望;完颜兀术,改名为完颜宗弼。
而相应的,各个女真贵族也是相继学习汉文化。
自从领兵以来,完颜斡不离,也是日益学习汉人兵法,只是可惜完颜斡不离读过很多兵法,唯一的感觉就是看不懂。
《武经总要》是宋仁宗赵祯朝编纂的,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当时距宋朝立国已有60多年。宋仁宗为防止武备松懈,将帅“鲜古今之学”,不知古今战史及兵法,所以下令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编纂一部内容广泛的军事教科书。曾公亮等以5年的时间编成《武经总要》,仁宗皇帝亲自核定后,又为此书写了序言。
深受宋人推崇,郭药师也是多次讲解这本书,完颜斡不离看后,很快摇头,扔在了一边,再也不看。
他最喜欢看的还是《孙子变法》,简明扼要,少了许多花哨,直接点出战争本质,用兵本质。
相似小说推荐
-
工业大明 (小酒浅酌) 起点VIP 张雷是机床公司经理,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面对整个世界都被改变的大航海时代,和正处于中华文明彻底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张涛1985) 17kvip2014-08-08 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落魄大学毕业生; 一次意料中的车祸,因为两个临时工的不负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