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 入库:04.13
“可是,那些先辈们不避艰险,不避艰苦,不断的教化蛮夷,于是蛮夷化为文明,昔日蛮夷之地化为汉土!没与那些先辈开发江南,江南可能现在依旧是蛮荒之地,依旧是蛮夷纵横。那时北边有女真压迫,南边有蛮夷追杀,我大宋可能真的亡了!”
说道这里,赵朴不觉笑了起来。
在场的臣子们则是揣摩起皇上的意思。
想要当好臣子,要揣摩出皇上话中意思,做到步调一致,做到时刻去擦屁股,这才是合格的臣子;而时刻与皇帝对着干,缺乏默契感,是混不下去的。
可在场的臣子,此时,觉得有些跟不上皇上的节奏。
皇上说了半天,他们还是一头雾水!
赵朴道:“一些蛮夷国家,时常先我朝进贡一些珍奇异宝,而我朝则是以一些金银丝绸回赠,看似慷慨,其实最为小气。钱花了,就没有了,授之以鱼,授之于渔。我朝不应当只是送一些金银,这太俗气了,应当将圣道也弘扬到异地,弘扬儒道于蛮夷,教化他们!”
“东北是女真人萨满教,西域是伊斯兰教,而西藏则是喇嘛教,而南洋诸国又是诸多邪教。而我等应当秉承圣人之道,传播儒学,而不应当让这些邪教,毒害这些蛮夷,让蛮夷们一直蛮夷下去!”
这时,在场的臣子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是想要让一些士大夫们,去蛮夷之地,传播圣人之道。
只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那些蛮夷们,可不懂得尊敬读书人,一个不好就上了架,被烤了!
况且那些蛮夷之地,或是金军占领,或是交通不畅,或是瘟疫瘴疠之地,九死一生呀!
赵朴扫了一眼他们,就知道他们心中想什么,这是多年来养成的默契感,不由开口道:“蛮夷之地,多有大军护送,安全无比。闭门造车,不是圣人之道。即便是论语倒背如流,也未必能弘扬圣人之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圣人之道,不在于说多少,说得多么漂亮,而在于做得有多好!”
“立德,立言、立行!立行胜于立德、立言。说一百句漂亮话,也不如干一件事实!”
“当年孔子才学出众,与他不相上下之辈,大有人在。可是为何只留下孔子名号,其他人泯然众人矣,只因为孔子以行检言,行胜于言!”
“当年,孔子游历列国,儒家为之兴起,世人才知儒学存在;后来孟子周游列国,儒学成为一时显学;而董仲舒游历列国,最后说服汉武帝,独尊儒术,方有儒家今日盛世。孔子能周游列国,尔等难道不能吗?”
这时,各个大臣总算是明白了皇上的意图,这是要臣子们效仿孔子周游列国。
只是孔子只是在几千里范围内打转,可他们中一些人却要出海,到南洋。
南洋,湿热,毒气重,一个不慎就是病重身亡。
这可比孔子周游列国艰难多了,危险系数也大。
只是臣子们都没有反驳,总不能说怕死就不去了吧!
这也太丢人了。
果然赵朴说道:“其实死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宋天天都在死人,牵线战士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死。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是老死在床上,或是死在美人肚皮上,或是死在战场上,或是为国而死,总是免不了一死。若是因为泡妞把妹,身体亏空,最后死在女人肚皮上,那是龌龊,是轻于鸿毛;若是为弘扬儒道而死,那就是重于泰山!”
只可惜,在场的大臣们都是老油条,没有听进去。
宁可轻如鸿毛的活着,也不愿意重如泰山的死去。
有些唱独角戏的味道,可该做的还是要做,可是还要继续唱下去。
赵朴滔滔不绝的说着,灌输着殖民理论。正所谓见菜下锅,对不同层次人说不通话。只是讲着讲着,有些疲劳,在场的臣子们都奄巴巴的,好似死了爹妈一般。
没有质问,没有反驳,只是一个劲的点头,似乎很是赞同。
可这恰恰是最坏的现象。
此刻,赵朴在销售殖民理念,不怕臣子们质问、怀疑、挑刺,就怕一个劲的点头,似乎很是同意,其实不以为然,根本没有进入耳朵中。
说着,说着,赵朴也没有了兴头,宣布散会。
秦桧死亡后遗症,再度显现出来。
秦桧死后,这些臣子们好似被阉了的狗,一丝激情也没有。这些臣子们,暮气已衰,垂垂老矣,再也没有上进心。等着退休,等着养老,至于殖民的事情,一点也不关心。
殖民,好处很大,只是过程太漫长了。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收获到结果。而那时,他们早已经进了棺材,见不到那一刻了。
而殖民时间太漫长,繁杂事情又太多,一个不慎就容易出问题,一世英名尽数毁。
收获与付出不成比列,自然不积极了!
“果然,还需要奸臣,没有奸臣,朝堂内暮气沉沉,一点活力也没有,不想着干事情,全想着揽权!”此刻,赵朴有些怀念秦桧,奸臣还是有一丝作用的。
第438章内阁换人
在御花园内,赵朴正在散步,身边只有瑞雪相伴。
昔日的侍女,也变成了他的女人。
“陛下,发生了什么,你的心情有些不好!”瑞雪敏锐的感知到了,身边皇上心情有些失落。
“秦桧死了之后,觉得寂寞了很多!”赵朴幽幽道,“秦桧有太多的缺点,为人好投机,人品又差。不过,他活着时,至少能解决很多麻烦事,有些小事,不需要我操心。如今,他去了,麻烦事多了,脑袋都大!”
秦桧之死,一般人不知底细。
可是,瑞雪却是深知底细,秦桧犯了皇上的大忌讳,必死无疑,天上地下,谁也救不了他。
瑞雪不由道:“李纲为人刚正,赵鼎善于谋划,范宗尹多谋,其他臣子也多有贤能之辈!自然可以替代秦桧!”
赵朴摇摇头:“若是在治世,天下太平,那时他们倒是守城有余,可如今是乱世,乱世有乱世的残酷,而他们不适合乱世!李纲为人刚正,可是缺少变态,言胜于行;赵鼎善于谋划,奈何心眼太多,缺少勇气;张浚激情有余,奈何少了几分沉稳。范宗尹为人精明,却少了几分睿智。”
“而如今,正是乱世,从大乱到大治的时刻,昔日一些不好动手的弊政,正需要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解决。一味的守成,只会害人害己;只有勇猛刚进,方有出路。可能会摔跟头,但是至少在进步!”
瑞雪心中一动。问道:“陛下,要在内阁中。换人?”
赵朴点点头道:“是要换人。只是对于文臣,多数不太熟悉,不知底细,不知哪一个合适?”
新入内阁的臣子,不会是老大臣,而当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一辈。
瑞雪道:“虞允文,为人贤能,不避艰苦。可入内阁;万俟卨精于政务,为人圆滑,可入内阁;史浩为人才能一般,但是胜在谋划……”
这些推荐的臣子,年龄二十以上,没有超过三十岁,属于年青一代。正是锐意进取的一辈。
赵朴道:“朕仔细思量一下!”
“陛下,似乎要实行殖民之策!”瑞雪问道。
“殖民之策,从短期来说,有利于安定流民,减少叛乱;从中期来说,这有利于北伐;长期来说则有利于根除三冗三费!”赵朴道。“只是内阁那些臣子,太不给力了,暮气沉沉,缺乏进取……”
“金军南下,大量百姓南迁。加剧了人口压力,使土地。严重不足;而大量从北方逃亡而来的士绅,又利用特权,抢占大量土地,使用地更为紧张;而我朝北伐又要加重赋税,这又激化来矛盾,三者合一,酿造成流民叛乱,一波接着一波,即便是强行镇压下去,也没有意义。很快流民叛乱,会再起,这是无解的策略,根本根治不了。”
“百姓南迁,总不能挡在外面,任由金军欺凌;而士绅侵占土地,太多太多了,无法彻底清理。而我朝要北伐,必然要重税,这也无解。因而叛乱不可止!”
“唯有殖民之策,先迁移人口,减少内地流民数量,缓解人口压力;后是大规模开发,再派遣官员治理,渐渐形成规模。那时人地矛盾减轻,流民数量减少,自然没有流民叛乱!”
当内部爆发危机的时刻,只有两个手段,解决问题,一是内部改革,各个阶层利益进行再分配;二是,对外侵略,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面。
此时,宋朝内部改革,小改革没有问题,可是如王安石那样大刀阔斧的改革,必死无疑。此时,向外扩张成本,远远低于内部改革,收益却大于内部改革。
在后世,为了争夺南海几个岛屿,一些国家天天闹纠纷,差些打仗;可是这个时代,南海多数地区,都是无主土地,都是蛮荒之地,只有一些土著居民,领土观念淡泊,只要开着船过去,只需要付出很小代价,甚至不付出代价,就能获得大片岛屿,大片肥沃土地。
而宋朝有着庞大的海军,在这个时代,是独一无二,可以说挥手可灭国。
若是组建南海都护府,想来没有那个国家有胆子反对。
相似小说推荐
-
工业大明 (小酒浅酌) 起点VIP 张雷是机床公司经理,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面对整个世界都被改变的大航海时代,和正处于中华文明彻底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张涛1985) 17kvip2014-08-08 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落魄大学毕业生; 一次意料中的车祸,因为两个临时工的不负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