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迦太基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 入库:04.13
“二是,这时航行多是沿着海岸线行驶,以免迷失了方向。这样让船队在停靠时,很容易遭到袭击。”
“三是,给养问题。此战至少要出动五万以上规模的大船队远航。粮食、淡水都是问题,沿途需要上岸补给,而这本身就要冒极大的风险。如果还要携带马匹,那给养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四是,即使航行到了辽东,我军能否投入战斗。战士多是来自南方。能否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能否适应当地的地形,战争的给养哪里来?还有锱重是否跟得上?在东北平原上,我军能打过女真强军吗?”
“五是,一旦战争失利,远征军既缺少根据地,又没有后勤基地。还缺少援兵,实在的不堪设想。”
“这实在是一种自杀行为。除了耗费财力,浪费兵力,徒然伤亡之外,再也得不到一丝好处!”李纲说出了五点反对意见。
赵朴点了点头,李纲虽然言过其实,有些嘴炮的成分,可还是有底子的。肚子里还是有货的。不然也不可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海军出击的五大弊端。
只是,有困难就不上了吗?
赵朴笑道:“困难是有,但不是无法克服。第一,夏季风暴巨大,的确有风险,只是不断建造大船。有实行密封舱技术,足以将风险见到较低。而泉州多有码头,商人多数往南洋经营,熟悉海文。也可以减低海浪风险;第二,最好避开海岸线,直接向北走,有着指南针,应该差错不大吧;“
“第三给养也好解决。假设五万大军北伐辽东,每人每天的的食物和淡水配给为六斤,五万人六天共需给养,只需四艘这样的“艑”即能全部装载。从中途补给的可能性上来看,舰队可以在济州岛、庙岛群岛和大连上岸获得淡水补给。食物补给部分可以通过沿途航行的捕鱼作业进行,因为从会稽到辽河口这漫长的航线上,渔场广布,渔业资源丰富。航行中合理进行捕鱼作业,可以保证部分食物的需要。”
“经测算,舰队从泉州出发,到辽东航行距离约为900海里,也就是三千里,假设舰队的航速按普通帆船的平均航速5节来计算,大约连续半个月,就可抵达辽东。”
“第五,此次是奇袭辽东,重在偷袭,重在避强击弱,而不是跟金军死拼。“
“多算计胜,少算不胜。只要多多算计,极少不利,还是有机会的。“
………………
一年前的那一夜谈话,仿若是昨天一般,又好似做梦一般,李纲至今都有种晕昏昏的感觉。从泉州跨越三千里大海,袭击辽东,怎么想,都有些不靠谱。只是收获太巨大了,收获之巨大,即便是有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有着十死无生,也值得拼上一把。
此时宋军处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几乎是处处防御,处处失守,所幸的的金军人数较少,又无高明人才,无法对占领区实行有效控制,只是以洗劫为主,才给宋朝以喘息的机会。只是一味的任由金军在腹地搞破坏,破城池、烧房子、践踏田地,残杀百姓,这也不是一回事。
皇上说过,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而进攻不能盲目的进攻,不论是从陕西发起进攻,还是山东、河南等地发起进攻,都不可避免要与金军的骑兵交锋。
在平原上,缺少骑兵的宋军,处在极端不利的局面,盲目进攻,只会白白耗尽战士鲜血,也未必能取得作战效果。只能是剑走偏锋,甚至是走九死一生之路。从海上进攻,袭击辽东幽云等地区。
重点在破坏金军的战争潜力,使金军无法持久作战。
首先,此时金军主力南下,后方空虚,给了奇袭的机会;其二,此时没有海防意识,几乎是一打一个准。
而此战,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罢了,此战不能打,也得打!”李纲看着信鸽传来的消息,暗自发狠,“此战,老夫就拼上一把。若是此战再败,再也无力回中枢来!”
在福建窝来半年,李纲也算是明白了,他先是在河东打败仗,又是在山东丢了地盘,朝中弹劾不断,说他言过其实,嘴炮不断。若是没有惊人的战绩,别想着会中枢了,一辈子就呆在福建养老了!
皇上这是给他一次机会!
这也是一次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生死,就是这一回了!
若是胜利了,一切都好说;若是败了,那万事皆休!
第285章大海做洗澡盆
“洋流,风力、台风,航程、给养…………”
在一沓纸上,详细的写着着舰队的各方面,从大到小,各个细节,大事小事都是记载其中。尽可能的做到详细,尽可能的做到完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战只能是拼了!”
李纲嘘了一口气,竭力放松心情,可是心情还是依旧激动。这一战很是关键,甚至决定着大宋社稷能否保全。在信鸽传来的信件中,详细的描述了前线的战局,襄阳之战打的如火如荼,扬州之战也要上演,而在关中厮杀也要展开。
从东部的淮河,到西部的秦岭一线,庞大的战局已经缓缓拉开,大战已经开始。而在战争中,宋军处在守势,只是处处防御,只会是处处失守。此刻宋军只能是进行重点防御,守护一些重要的关隘,重镇,而很多城池会遭到金军袭击、沦陷,这次金军的锋芒可能直接指向宋朝的一些腹地,比如财税重地江南。
海军必须要出击,抄金军的后方,开辟第二战场,缓和前线的作战压力。
只是这份作战计划,李纲至始至终都感觉不靠谱,觉得胜算不超过三层。
只是胜算再低,也得拼上一把!
李纲起身走出了房间,向外走去。
“老爷,要远行吗?”
“去,到港口吧!”李纲道。
此时的泉州依旧繁忙,港口的商船进进出出,繁忙不断,一点也没有受到战争的波折。
到了港口之后,李纲走进了一个商船。
“拜见大人!”一些海军首领拜见道。
“一切准备妥当了吗?”李纲问道。
“万无一失!”
“那就好!”
不久之后,海船出发。向着东北行进,最后在澎湖列岛附近停泊了下来,七拐八拐之下,停留在了一个岛屿附近。
在这里有着三百艘船舰,这些可不是内河行使的小船,而是海中行走的巨舰,可以抗住较大的风浪,而其中更是有两艘巨无霸的大船,一只是五千料的巨舰,一只则是六千料的巨舰。这两艘巨舰。船体巨大,是大宋最大的两艘大舰。
而皇帝,更是亲自为这两首巨舰题名,一首巨舰名为“卫青”,一首巨舰名为“霍去病”。希望它们,好似汉代这两位名将一般。颇虏扬名!
这两艘大舰。是整个海军的主力,也是震慑性存在。
过去从来没有建设过样的大船,因为一般商人根本建造不起,价格太贵了;而朝廷又不需要建造,因为没有必要。
只是随着皇上的登基,尤其是出击辽东计划的制定。建造巨舰,提高抗风浪能力,提高海上生存能力,成为了必要。才有了这两首巨舰的诞生。而船厂的工匠们,也是第一次打造这样的巨舰。
建造“卫青号”时,花费了足足一百万贯钱;而在建造“霍去病”时,技术较为成熟,也花去了八十万贯之多。
若是再加上建造其他战舰费用,招募海军、训练等等,足足花费了五百万贯之多。而皇上嫡系的八字军,待遇最好,花费也不过二百万贯。
大宋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两千万贯而已,而大宋在军费上的开支,总共也不过一千三百万贯而已,而海军就占据了四层。
因筹建海军,皇上靡费了太多的钱粮,若是将筹建海军的军费省下来,足以筹建二十万大军。只因为要建设海军,于是前线的二十万大军没有了。
看着五百万贯,巨额数字,李纲也有些心跳。
而筹建海军,花费的钱粮,不是从户部、三司调拨而来的;因为如此的靡费钱粮,根本不会得到户部、三司等官员同意的,只会遭到剧烈反对,接着引起朝廷大哗,争吵不断,最后天下皆知,也失去了隐秘性,从而失去了奇袭性。
于是,皇上直接越过这两个部门,利用刚刚登基的一些空荡,直接让李纲截留下福建路的财税,全部用在海军建设上。
而整个海军的建设,一点也没有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甚至是连内阁的意见也没有征求,几乎是独断专行,拍着脑袋就决定了,决定之后,打死也不回头。此时筹建海军的事情,大臣们都不知道,只有皇帝知,李纲知,天知地知。
在舰队驻地上,泉州太过繁华了,不适合舰队驻扎;厦门、金门,距离海岸线太近,容易被发觉。而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澎湖列岛。
首先,澎湖列岛处在台湾与福建之间,物资补给较为方便;其次,这里海岛密集,隐蔽性好,一只舰队隐藏在这里,很难被发觉;最后,这里靠近台湾,可以进行实战演习,以提高海军登陆作战能力。
毕竟,此时的金军还没有海军。
李纲相信,在海上,不会出现海战。海军舰队,更多的是扮演运输角色,进行登陆作战。
相似小说推荐
-
工业大明 (小酒浅酌) 起点VIP 张雷是机床公司经理,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面对整个世界都被改变的大航海时代,和正处于中华文明彻底沦...
-
回到民国当大帅 (张涛1985) 17kvip2014-08-08 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落魄大学毕业生; 一次意料中的车祸,因为两个临时工的不负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