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它仅是河洲上的沧海一粟,花钱的地方更多,不过这些钱帛臣自有办法解决,请二大王将这个契约做一个公证吧。”
“行,还有一事呢?”
学生们听着莫明其妙,宋九挂着那幅画,大多数人认为是有人画着玩的,看到了有人看一会,有人不看。也未怎么流传,河中消息闭塞,二十个学生未听说,因此听不明白两人在说些什么。但赵匡义问第二件事时,学生们一些打起精神,九先生牛啊,要请二大王挖人家的祖坟,能不关心吗?
“二大王,想要那个约定能顺利交纳不容易。”
“不容易你就惨了,那是欺君之罪。”
“是,但是二大王,它能实现,就是一个奇迹,特别是臣要钱无钱,要地位无地位。”
“你就想着将符潘韩他们家的郎君拖下水去?”
宋九长长的叹息。
“你叹什么气?”
“臣在河中听百姓说陛下得天下乃是天运,哪里是什么天运,这是智慧,陛下与二大王智慧是常人的百倍千倍,陛下这才荣登天下君王,二大王这才位极人臣,但与二大王打交道太难了,还未做呢,二大王就一眼识穿。”
“你这小子别谄媚本官,本官也不反对你这样做,反正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带着他们做一些事反而会让京城安宁,只要你别做得太过份。”赵匡义严肃地说道,不过这话儿听着心中比较畅快……
“不会不会,几年后说不定他们家会感谢臣的,二大王还是说正事,一旦实现,不仅替朝廷树立一个榜样,增加朝廷部分收入,它还有更深远的意义,能开阔大家思路,并且这中间包括许多技术,能用在军事、民用以及其他方面,其意义非同小可。除了一些奢侈品的外,我会一一交给朝廷。”
“什么奢侈品?”
“是想法,现在未研发出来,不能说,不敢欺君,也不敢欺二大王。”
“你……!果然可恨!”
“可恨也不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话不能乱讲的。”
“你是君子?”
“不是君子,做人说话算话难道不是美德?”
赵匡义无言了,难怪赵普不让他进入仕途,这小子进入仕途,若是在朝堂上,那会有好戏看了。
“不过需要朝廷不断地配合。”
“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比如修桥要工匠协助,比如清挖汴水,不考虑臣的利益,朝廷就不能做吗?”
“清挖汴水?”
“是想法,恕臣暂时不能说,但眼下有一件关健的事。河洲上想变成京城最富裕地区之一,必须开发,然而河洲上有许多坟墓,这就是最大的难题,故臣想请二大王下令,将这些坟墓一起迁走。”
第四十二章真小人
“你确定?”赵匡义怔忡地说。
他真未想起来,包括他的大哥,只认为是一个小荒沙洲,面积也不算大,十年三淹,一年内涝,百姓也少,宋九若没有签订契书,看到宋九有那么一点把握,朝廷都可以替宋九将这些百姓迁往他处。就未想到这个坟墓。
二十个学子同样狐疑地看着宋九,不知道宋九与赵匡义说的是什么,好象是大事,挖祖坟也不是不能挖的,原来未扩建外城时,有许多坟墓就在如今外城区内,柴荣看到内城拥挤,外城同样住着许多百姓,下诏扩建外城,成了城,除了一些有意义的坟墓,比如东城区的单雄信坟墓保留着,老百姓的坟墓不能再留在城内,一气全部迁于郊区,并且迁得有些远。这是扩建城池,不得不挖。为了宋九不知道的什么事情,来挖人家的祖坟,二大王能答应吗?
宋九也未想到。
科举没戏,做不了官,现在似乎做官,可这个散官做什么?宋九想做一个快乐的商人。
也不容易,首先要资本,研发、生产、地皮、房屋都要很多钱,东西造出来,也未必能赚到钱,出产钻石的国家未得多少利润,相反百姓打得浴血纷飞,加工销售钻石的国家国泰民安,还拿走了大头利润所得。这就是销售渠道。宋九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能有什么销售渠道。
宋九一愁莫展,玉苹请他去做客,去了,北瓦子妓馆在宋朝京城排到前三位,玉苹能有一席之地,在整个京城也等于是有一席之地。然而装璜布置就那么一回事。不难理解,东京城前几十年打来打去,自周威做皇帝才好转,到柴荣时才真正发展。开始繁华了,也不过与吴越杭州,南唐洪州、江宁,后蜀益州相差无几。由于柴荣重商业,京城出现了许多有钱人,但一个个只能算是土豪,还不能算是贵族,包括整个京城的品味。这个发展会很快,再过十年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眼下不行,但对宋九却是一个机会。
机会有了,还是原来的问题,资本呢,人脉呢,商路呢?
赵匡胤召见,说话语气很随和,提到了宗教,宋九好奇问了一下有没有陈抟的那三盘棋赌约,正好看到十几个太子们鬼鬼祟祟往茶楼上看。这些人的老子在战场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他们在京城却无所事事,怎么办呢?中国几千年传统,做父母的就应当为子女打拼,不然这个父母就是失职。甚至自己来道一个歉,都聚来这么多二世祖们看热闹,可想无聊到什么地步。
宋九立即想到了一条,人脉!
资本、人脉与商路中那一条最重要,是人脉!赵普做生意,需要资本吗?需要商路吗?
又想到了那个沙洲,乘机与赵匡胤打了一个赌。
然后带着十几个二世祖去签契约,回来时就看到这群坟墓,不多,有近千座祖坟,少数几百座坟都无主认了,风吹雨淋几与地平,宋九才意识到是一个麻烦。
当时未表露,必须要画。
第一幅画是桥,国家利益必须放在第一位,朝廷才会对自己提供一些互惠互利式的帮助,第二幅画是让朝廷看到希望。
宋九道:“二大王能否到后堂看这两幅画?”
“什么后堂,成何体统!”
“二大王,这也是商议政务,尽管它有点小,不是问案子。”宋九委屈地说,按理说应当搬小椅子给自己坐,还要避讳?再说,此时宋朝有这么严的规矩吗?
“若成,它就不是小政务,若不成,它传扬出去,就是天大的笑话,到时候将你全家族灭都不能解陛下的恨。”
“臣知道,臣不会说的。”
“拿来吧。”
赵匡义接过两幅画,虽说得狠,还是转到后堂观看。
好一会儿转出来,狐疑地看着宋九:“宋九,它能做出来吗?”
“能,二大王,你看,它的建造难度还不及那个大虹桥,”宋九从怀中掏出几张纸,上面画了示意图,以及各种力学算式,赵匡义哪里能看懂,扫了一眼,郁闷地将他扔给宋九。宋九又道:“它就在虹桥东边的尖嘴上,有它,再加上虹桥,若是站在对岸看,会是一幅何等美丽的画面?”
赵匡义遥想,若能造出来,一个古怪的天上人间正店,再加上双虹桥,那甚至会是整个京城最美丽的风景线,都遐想得出神,清醒过来,有些恼怒,这小子太会煽动人了,道:“画容易,还能画天上的宫阙,谁能建造出来?况且一个双虹桥,一个这样庞大的正店,听说你还想弄一个书院,这得多少钱帛!”
“二大王,双虹桥是第一幅画,正店是第二第三幅画,书院有可能是一幅画到两幅画,后面还有十五六幅画……”
这个赌约不能公开,双方说得有些隐晦。
宋九将双虹桥从清明上河图位置往后拉了近四百米,这个位置也是考虑到宽度,太后了南北通往必须有一条大路,越往后去道路越长,会占据很大的面积,宋九舍不得。往前去汴水太宽,虽是京城外,汴水有的地方也宽达五六十米,造桥难度提高,因此就着地形,于史上虹桥西边一个狭窄处修建大虹桥,这里虽水流湍急,但没有南汴水冲激,应当比史上虹桥那个位置利于航运。正好将沙洲尖嘴部分割裂出来,四万来平方米,七十亩大小,宋九用它来做正店。然而还有,整个沙洲面积达到三千九百亩,一个书院能占多少面积?
“好大的口气!”
“二大王,是指书院,还是指钱帛?”
“都指!”
“昨天臣与两个博士说过一句话,知识能远离政治,但不能远离国家。太乙书院太清高了,京城应当是政治、军事、文化、娱乐、经济、商业中心,更应当是教育中心。恕臣斗胆说一句,国家仅设一个国子监,又仅召几十名权贵子弟,格局太小了,想要推广文治与文化教育,还应设一个太学,让更多的学子进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官。这是国家的书院,重点就是培养官员人才。臣这个书院或者学舍,培养的仅是小道人才,有可能是大匠,有可能是小吏,有可能是账房。这两座书院都未出来,朝廷也未必听从臣的建议。但若出来,它们与太乙书院性质皆是不同,并且它们都不是隐世性质,而是为了国家服务而存在的。”
“太学?”
“未必是太学,这是臣的想法,因为它是大道,臣叫它太学,这是政治书院,臣那个书院是杂学书院,教育是国家大事,二大王问,臣会解释。至于臣的那些钱帛,臣以为陛下、二大王与赵相公他们几个重臣,想的应当是大道,开万世太平的大道,臣想的是如何借助陛下的英明,群臣的得力这一大好时机,将一处荒凉的地区改造成明珠。臣若想开万世太平大道,那叫好高骛远,二大王如果想臣如何变出财帛的,那叫轻重不分。”
相似小说推荐
-
炼金大中华 (每音十流术) 起点VIP2014-08-15 杨光,屡次被人陷害,终于得天垂青,得到一个镜像空间的异能。 从此,杨光踏上了掌控者之路。...
-
三国战神之吕布 (漂流岁月)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