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你就吃吧,这玩意儿图一个稀罕,过几年种的人多,就不会再金贵。”
刘温叟知道是这个理儿,那天宋九也刻意地解释过,往正路上引,它会养活很多人,当然,往邪路上引,后果也严重。现在宋九有意往正路上引,他也无话可说。自己只是耿直,也不是不讲道理。
但是两盆价值三贯钱的芹菜吃得让他肉痛了。
吃了一口,不由地说:“这菜儿味道不同。”
“妾身尝一尝,是不同,好嫩。就是太贵了,再过两年吧,等便宜下来,一斤卖上几十文钱,偶尔吃一回也不要紧。”
“过两年宋九不种了,全部交给百姓种,他们种不经宋九的手,未必有这个好味道。”
“这个娃神出鬼没的,也有些本事。”
“唉,我也不知道他那个算不算本事,看不懂啊,吃吧,反正做上来也是吃的。”
不仅是味道好,也是心理作用,这么贵的蔬菜吃下去,不好吃也好吃了。
结果第二天上早朝,刘温叟听到所有大臣都在议论这个芹菜,有的人文采好,用尽了美言,什么口齿留香,什么甘甜怡人,就差一点来篇赋文讴歌赞颂。
有很多人好奇地过去观看,胡老大也急了,这个菜买得贵,怕人偷,连忙组织十几个乡亲手持着大砍刀,有弓箭的背上弓箭,日夜防巡,连一条狗也不放它进去。因此百姓想看都看不到,第二批蔬菜上来,不仅所有正店的人到场,还有一些大酒楼的人也到场。分给菜贩子的更少,还是宋九强行匀了匀,不然仅是正店与酒楼的就不够。一次匀出四五百斤。这哪里够,一个京城包括兵户、大量外来人口与客商,有近百万人,一天消耗蔬菜接近百万斤。几百斤蔬菜投下去连影子也看不见。居然出现了二贯钱一斤的天价,但百姓想找,哥还是一个传说。
能吃到,到各大正店与酒楼里吃。然而那就不是一贯钱两贯钱了,随着后面各种蔬菜菜肴陆续上来,一小碟参汁蜜渍黄瓜能卖五十贯钱,一盆熊掌烧茄子能卖八十贯钱,一盆燕窝瓠子汤能卖九十贯钱……并且这些奇贵无比的菜肴还得要限量版供应。
宋九心真的不黑,黄瓜不论斤卖,论根卖,大的一根只有四百文,中等的一根只有三百文,瓠瓜与葫芦、梢瓜都差不多,只有韭菜没办法,冬瓜太大了,也没有办法,必须按斤论算。冬瓜还有,有的百姓会贮藏,一些冬瓜未腐烂,但不是新鲜口味,相对而言价会下跌一点。然而随着一两场雪一落。冬瓜也成了天价。
宋九手中价格还能让人接受,到了菜场就让人无法接受。随着一场鹅毛雪落下,曾经出现过一根黄瓜卖两缗钱,一个葫芦卖四缗钱的不可思议之价格。别喊贵,稍一晚就看不到了。
导致菜园子一开棚。无数菜贩子涌过去,想瓜分几斤,那怕匀十斤也会发一笔小财。最让人惊奇的是反季节蔬菜卖得很贵,但它始终是一个传说。这时候天亮得晚,不过大多数百姓早起早睡,因此菜市开得也早。每次菜园子里流出几百斤蔬菜散于各市,但起得最早的多是酒楼里的人。于是到天亮百姓来买菜,也看不到了。许多百姓只听到人们在议论,始终未看到过它的样子。
……
大雪翻飞,京城变得安静下来。
宋家仍然很热闹,仅吃饭的人就达到四十多个人。想不热闹都不行,看着狼吞虎咽的学子,张博士又看着餐桌上的蒜子伴黄瓜与酱爆茄子,说道:“你们只交了二十文钱,如何能下咽的?”
不能算账,若按市价卖,就这两样菜。三十多贯钱没有了,相当于他两个多月的薪酬。
说的是本心话,学子不得不放下筷子,翠儿道:“张博士,你就不对了,人家还交了二十文钱,你一文钱也没有交。”
也来蹭食的朱三小娘子低下头咯咯地笑。
朱三抬起头好奇地问:“九郎,这个蔬菜你倒底赚了多少钱?”
“那有多少钱,我算一笔账给你们听,衙内们来要一点。平时关系都不错,只好给。这与面包不同,给他们也要给皇上与大臣。主要现在它紧俏,若起得晚花钱都买不到。大臣能上正店花高价吃去,他们妻妾上哪儿吃?吃不到怨怼起来。枕头风一吹,我也会冷的。”
大家一起笑起来。
这是实情,在宋朝女子还有些地位的,甚至有的大臣还是妻管严分子。宋九又说:“这一送就不能送少,一样一千斤,再加上衙内,平时的亲戚好友,一万多斤就去掉了。”
“好多钱,”七姐肉痛地说。
“钱挣来是花的,但如何花很多人不懂,有人认为花就是吃喝嫖赌,那是错误的花法。想一想陛下先后赐给了我多少钱帛,若无陛下所赐钱帛,这一切能弄起来吗?而且蔬菜让这些小商贩卖得这么贵,不送一点给他们,个个弹劾,我能吃得消?”
“小贩们心太黑。”
“七姐,也不能怪小贩,我一家生产,产量太少,正店来抢,酒楼来抢,只分出那么一点儿,一个小贩只能得十几斤,甚至只有几斤,从早上就来,站在寒风里一直等到下午开棚,他们能不卖得贵?以后多了,就不会出现这情况。”
“唉,宋九,你这是千古第一蔬菜,也是千古第一价格,我那个婆娘居然看到三贯钱一根黄瓜,一条牛价啊。”
“燕博士,你就不懂了,这是好事儿。原来华夏最发达的地区是南唐,巴蜀与吴越。中原百姓最苦,但自周太祖开始着重内治,汴京一年比一年好。到我朝又胜过周朝,前几年汴京还赶不上金陵洪州益州与杭州,这几年隐隐要凌驾其上。正因为国家渐渐安定,加上京城地理位置佳,商业发达,有钱人多了。不然那能卖这么贵?还有一件更好的事儿,象我募股,得一步步做给他们看,不做出来,衙内会不会相信?大棚蔬菜若利用得好,能养活很多人的。但就是我有心推广,谁会相信?卖得贵了,明年不用我喊,也有许多菜农来学习。”
“你还不是能卖琉璃赚钱。”
“琉璃先能赚钱,但利润主要还是放在河洲,不然衙内不服。河洲成熟,也会将它逐步放开。我的良苦用心你们不懂。”宋九痛心疾首道。实际他肚子里在暗笑,不用什么懂不懂,凡事只要领先一步,就是钱山帛海!而且因为自己放手,做得还非常漂亮。
“九郎,你真的这么好心?”朱三问。
“你们说一说看,我心好不好?”宋九问学子。
“朱先生此言差矣,九先生才是好先生,”学子大声道。不说别的,就是这一顿二十文钱的晚餐吃得也没话说。
燕博士与张博士占一点便宜,因为德望年高,学子还不敢作声,朱三想占便宜哪里行,他妻子那边就说不赢。
第一百二十九章雪话(下)
但也是事实,学舍成立后,朝廷补贴许多,包括几个先生的薪酬,仅是六人的薪酬一年就达到一千多贯,其中宋九最高,每月钱粮米合在一起几乎快接近三十贯钱。
还有不时的赏赐,笔墨纸砚,各种书本,桌椅等等。
这是放在明处的补助,还有各种暗处的,例如这个晚餐费用,考卷抄写费用,黑板粉笔,都是小钱,但这些小钱历历数数合在一起,也不是小钱。这些都是宋九自掏了腰包。没有算账,一算账朝廷给他的薪酬远远不够。
学子不是傻子,个个心中都有数。
朱三娘子嗔怪地掐了朱三一把,宋九没有当真,两人自打前年起就常在一起开玩笑,开惯了的。
七姐还在念叼:“一万多斤哪。”
“七姐,别念,产量也高。”
“宋九,它们长势为什么那么好?”
“燕博士,原因很多,施了三肥土,还有大量农家肥,不受雨天影响,温度恒定,以及二氧化碳,得,这个你还是不要问了。”宋九不想多说,说了燕博士也听不懂,更听不懂光合作用等名词。
“它产量会有多少?”
“不大清楚,不过我估计不会超过八万斤。”
“八万斤哪。”一起被吓着。
宋九摇头,一部分是试验因素,还有一部分也感染了虫害,或者没有保护好,影响了产量。但主要还是种籽,不能说肥料不好,肥料自己花钱买来的,各种发酵后的粪肥。草木灰,以及麦麸,还有三肥土,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都足够了。也不能说是温度,用冰与沸水与人的体温较正过的。制成温度计,从零度到一百度,虽然这个温度计十分怪异,基本很准确,一直将温度通过炭火调节在二十五到二十度之间。也不能说是水份,照顾的二十几个菜农都种了一辈子蔬菜。个个都是行家。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种籽!
前世听说大棚黄瓜能高产三万斤,一宋斤通过计算水的密度也测量出来,一开封宋斤是五百八十九克。大约开封这个宋斤也不标准,记忆当中的是五百九十几克。反正误差不多,接近后世的一斤二两。
但也是两万五千宋斤。
事实没有。韭菜与芹菜产量要低一点,均一均宋九估计了一下,只能在四千宋斤上下。并不是自己想像的会出现万斤亩产蔬菜。
相似小说推荐
-
炼金大中华 (每音十流术) 起点VIP2014-08-15 杨光,屡次被人陷害,终于得天垂青,得到一个镜像空间的异能。 从此,杨光踏上了掌控者之路。...
-
三国战神之吕布 (漂流岁月) 一个普通的少年,意外穿越到三国。且看他如何斗名将,泡美眉,玩转三国,成就一代战神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