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翔 [精校] (木林森)



上一次完颜宗政利用渤海张家的田产问题,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之计虽然失败了,但却正好拜完颜长之推行的税制改革,损害到许多官僚和贵族的切身利益所致,加上完颜宗政等人在暗中又因势力导,因此又拉陇了不少人,使这个反对完颜长之集团人员又扩大了不少。

不仅如此,这一次在参与密议的众人中,还有三名宦官,他们分别代表鄗王完颜允、郑王完颜允蹈、绍王完颜允济来参加这一次密议。因为有了金世宗的儿子参与,也使众人的密谋加上了一层正统性的外衣,也变得名正言顺了。

这次密议仍然是由完颜宗政主持。但却是由乌林答天锡首先发言,道:“丞相大人,各位大人还有三位公公,我看现在是时候了,完颜长之远离中都,去了南京,还带走了六万禁卫军。中都的兵力也削弱了不少,正是一个好机会,我看我们可以开始行动了。我在仓州有三千人马,一天时间就可以赶到中都,各位再各自招集家丁,大家约定时间,立刻举事吧!”

而另一位驸马唐括贡也一拍巴掌,道:“天锡兄说得对,现在正是我们举事的大好时机,我们可以和天锡兄里接外合,先一举攻占皇宫,再拿下中都,然后再另立新君,然后召令天下,废掉完颜长之。”

唐括贡和乌林答天锡不同,他一直是个闲职,并无实际的差使,是个地到的富贵闲人。本来他对谁做皇帝到也并不上心,只是完颜长之一改税制,唐括贡每年要多交三万多贯的税钱,因此也一下就对新朝廷不满起来,而乌林答天锡趁机就把他拉陇进来。虽然唐括贡是闲职,但毕竟身份特殊,完颜宗政对他的加入也十分欢迎。

后来又由唐括贡和乌林答天锡两人穿针引线,又拉陇了鄗王完颜允中、郑王完颜允蹈、绍王完颜允济三人。不过这三人都不敢轻离王府,这一次只派了各自的心腹内侍参加密议。

因为密议的人数增加,还有三位亲王,所以众人都觉得底气足了不少,加上完颜长之又不在中都,因此听了两位驸马的发言之后,众人也都纷纷表态,赞同两位驸马的主张,认为应该立刻举事。

完颜宗政正要说话,郑王完颜允蹈的内侍公公苏孛辇定哥忽然道:“各位大人,要想举事反对完颜长之,咱家自然也是双手赞成,只是有件事情可一定要先说清楚啊!一但废了完颜长之以后,那么各位打算是立谁为新皇上呢?”

众人听了都是一怔,因为苏孛辇定哥这个问题实在太敏感了,一时谁也不敢发言,因此整个屋子里都安静了下来。

这时鄗王完颜允中的内侍黄公公开囗道:“那还用问吗?自古都是立嫡为储,无嫡立长。世宗皇帝的嫡子大行皇帝己死,这立长嘛,现在世宗皇帝诸子当中,以鄗王最长,因此自然是应该立鄗王殿下了。”

苏孛辇公公却摇了摇头,道:“不妥、不妥你们鄗王的母亲梁昭仪不过是个侧妃,而且家境平寒,出身低贱,身份太低了,那能立为新君呢?而我家郑王的母亲元妃李氏仍是贵妃娘娘,世宗皇帝在位时,就曾执掌后宫,而且出身世家,以贵为显,自然是该立我们郑王殿下了。”

其他众人听得面面相觑,想不到还没有举事成功,八字还没一敝,这两个阉人居然就为自己的主子争起皇位来了。只有绍王完颜允济的内侍刘公公老老实实坐着,听他们两人说话,却一言不发。

完颜宗政气得一拍炕头,道:“够了,秧都还没有插下去?就想收割庄稼了吗?谁做皇帝,等举事成功之后再说,现在任何人都不许再提了。”

两位公公自然都不服气,还要再争,完颜宗政又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孑,想要坐上皇位,就想办法在举事的时候多买点力,不然就算我们想推他,别人也不服。”

两位公公这才没话可说,低头不语。而完颜宗政也打定了主意,等举事成功之后,一定不能立鄗王和郑王,到是绍王还可以考虑一下。

于是完颜宗政道:“这篇先揭过去,下面咱们还是谈正事,刚才各位都主张马上举事,但我看还不行,咱们还要忍一段时间。”

唐括贡道:“还忍?丞相大人,为什么还要忍?”

完颜宗政道:“完颜长之虽然带了六万人离开了中都,但现在中都还有九万多禁卫军,都由他的心腹掌管,凭咱们手头上那点人马,想要起事根本就不可能。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举事成功,攻占了中都又能怎么样?完颜长之和完颜陈和尚都在南京,手下还有二十好几万人马,一但他们带兵杀回中都,咱们又该怎么来抵挡。去年这个时候,完颜长之可是只带了三万人马,就攻克了中都,还打败了大行皇帝的十几万大军。你们以为自己能够底挡得住完颜长之吗?”

这一番话说得众人都低下头去,这一点自知之明众人还是有的。乌林答天锡道:“丞相,那么我们到底还要等到那一天呢?”

完颜宗政道:“放心吧,以后机会还有得是。”

第九百三十二章 安西兵变(一)

大宋安西路,安抚司衙门。这时辛弃疾、毕再遇、赖文政三方而坐,正在密议大事。

赖文政首先道:“两位大人,根据我们在平西府的探子报告,现在平西府城的军队调度十分频繁,毎天都有好几批军队进去,而且静州、怀州、盐州等城都有人马向平西府移动的情况,同时在平西府的军营周边的买卖铺尸最近几天的生意也明显比平时好得多,显然是说明在军营里入住的军队数量在增加。另外平西府城的车辆进出也频繁多了,根据车辆吃重的情况来看,很明显装的应该是粮食。因此从这种种迹像来看,平西府是在调度人马,聚集大军。应该在近期内就会有所行动了。”

辛弃疾点点头,道:“赖先生,你们提供的情况很重要,我和毕总管一值都在担心平西府的动向,现在终于知道确切的消息了,确实是辛苦你们了。”

赖文政忙道:“下官都是为朝廷尽力,有何辛苦可言。”

自从毕再遇到安西路上任之后,就立刻和辛弃疾一起展开了针对任氏叛乱的布置。赖文政主持的职方司安西路分属人员也立刻行动,多方打探消息,基本将平西府的情况都在掌握之中。

毕再遇道:“赖先生,你们能不能预计,现在平西府一带已经聚集了多少人马?”

赖文政道:“平西府里本身有两万驻军,根据这几天的人马调度、粮草运送情况来看,应该又聚集了有三万以上的兵力。”

辛弃疾笑道:“任氏的手下大约还有六万左右的人马,这一下子在平西府就聚集了五万多大军,看来他们这一回是要全力以赴了。”

毕再遇也点点头,道:“据探孑报告,这几天在安西府城中多了不少可疑的人,就在城门边、军营附近转悠,显然是在观察安西府的城防布置和兵力情况,还有人在黄河边勘察水情,地形,大慨是在为渡河做准备,看来任氏一开始就把矛头对准了安西府。”

辛弃疾道:“安西府是昔日西夏的都城,攻下了安西府,自然就好号召党项贵族,因此意议非同一般。”他转头又问赖文政,“任氏最近与那些党项贵族有联系?”

赖文政道:“其实从前几个月开始,任氏就在和党项贵族有联糸了,不过大多数党项贵族都没有理他们,不过其中也有四五个人和任氏常有来往,因此也成为我们重点盯防的对像。而前几天任氏又派人同时和这些党项贵族联络过,不过只有三人有动静,都在聚集族人,准备兵器,而其他贵族的属地都还很平静,没有明显的人马调动情况。按我们分析,多数对任氏的行动应该还是持观望态度,视其成败而定。”

辛弃疾和毕再遇互相看了一眼,此前他们对党项贵族的立圽分析大体也是这样。现在基本也得到了证实。辛弃疾又问道:“那么最近金国的探子活动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赖文政道:“跟据我们这几个月的观察跟踪,任得敬的长子任纯义这段时间以来,与一个叫林还进的中年文士和一个叫释安的僧人来往甚密,有时这两人就住在任纯义的世子府里。后来我们暗中调查这两个人,虽然他们都在这里生活了数年,但来历都有些不明。而且两人见了任纯义之后,常在一起密议,身边还有一批人众听他们吩咐,于是我们分派人手盯稍,终于发现有两个人回去过金国,因此我们怀疑他们一伙就是金国的探子。而林还进和释安应该就是领头人,就算不是,他们两个也绝对是重要人物,不过现在我已经命令平西府的人手将他们严密布控,随时都可以动手抓人。”

辛弃疾想了一想,道:“现在抓他们只怕会打草惊蛇,因此还是暂时不动他们为好,等我们平息了叛乱之后,还怕他们跑上天吗?”转头又问毕再遇道:“德卿,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任氏发动叛乱在即,最多五天时间,就会动手。你看我们应该如何布防呢?要不要通知杨昌鹏和李好义他们?”

毕再遇道:“任氏虽然有五六万人马,但大都是当初西夏留下来的残兵,战斗力并不强,我们在安西府里有三万人马,其中宋军两万,都是精锐人马,收编的前西夏人马有一万,也是昔日西夏的一线士兵,以这样的兵力,守住安西府是绰绰有余,到不必要调动杨昌鹏和李好义的人马。不过这次平乱,我们的动作一定要迅速,叛乱一发,就立刻以雷震手段平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其他的党项贵族,令他们不敢再生出异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