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忱沉吟了片刻,才点点头,道:“姐夫说得不错,其实无论是昔曰的辽国,还是今天的金国,他们的国家制度习惯,和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一点和以往的匈奴、突厥各族确实是完全不同。”
杨炎接着道:“而且匈奴和突厥虽然民风凶悍好战,但因为其游牧本性,国家有名无实,因此根基不稳,后劲不足,只要中原王朝加以防范,纵然不能根除,但也不会有多大伤害。而他们一但学习中原王朝建立真正的国家,那就不同了。由其是在建国之初,游牧民族的凶残悍勇之性犹在,而国家制度又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物资保障,故此后劲绵长,故此远比当年的匈奴和突厥难以对付。我大宋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制于胡人国家,其中固然是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但胡人的力量和过去大为不同,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赵忱苦笑了一声,道:“姐夫说得不错,那么按姐夫看来,蒙古就是下一个金国?”
杨炎点点头,道:“一个游牧民族,如果开始对土地产生了兴趣,那么这个民族就离形成真正的国家不远了。蒙古这次遣使到建康来,其实就是希望得到长城以外的土地,以做为建立国家的基础。而且这次的蒙古使臣耶律楚材虽然是个契丹人,但他的才学见识,非同寻常,以与汉人无异,而且又熟知中原的史实,即使是在汉人之中,有这样才学的人也不多见,有他辅佐铁朩真,蒙古的国家进程就会更快了。”
赵忱又沉呤了一会儿,看着杨炎,道:“既然这耶律楚材这么重要,那么我们何不先下手为强,把他除去,使铁木真身边无人可用。而且现在蒙古使团就在建康,我们随时都可以动手。”
杨炎摇摇头,道:“官家,这一点臣也想到过,但一则我大宋正与蒙古联盟,蒙古使团在大宋境内遇害,无论怎么说,我大宋也难逃干系,目前我们首要的对手还是金国,和蒙古之间,还是不要节外生枝为好,二则铁木真如果真的有心建立真正的国家,即使没有耶律楚材,也会在其他的契丹人中再选择人材。而契丹人与金有仇,必会尽心扶帮铁木真。”
赵忱苦笑道:“还是姐夫想得周全。是朕想得太简单了。”
杨炎道:“蒙古人的悍勇,绝不在昔日的女真之下,一但他们建立了真正的国家,有了物资保障之后,长城以外的地方绝对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那么他们的下一步必然就是越过长城,侵夺我大宋的土地。因此我们不能不提前做好防范。”
赵忱不禁又有些为难,道:“姐夫方才也说,我大宋首要的对手还是金国,因此还必须保持与蒙古的联盟,那么又如何防范蒙古呢?”
杨炎道:“朝中的一些官员目光短浅,未必会看透这些,但在官家心里,却要把蒙古当作潜在的对手看待,凡事都要防着蒙古一手,由其是关系到我大宋利益的事情,必须寸步不让,不可被这些短见左右。”
赵忱点了点头,他做了快八年的皇帝,当然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根本毫无信义可言,今天的朋友,明天也许就会变成敌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却是不可无。只可惜朝中的官员能有这样见识的人并不多,不乏读书读迂了的死脑筋,凡事都要讲诚信为本,下议当先。只可惜周边的对手可都不会和大宋讲信义的。
杨炎接着道:“燕云十六州之地,历来都是中原王朝防范胡人南下的根本。因此这些地区虽然不是大宋的故土,但在击败金国之后,也必须据理力争,全部夺回,决不能放弃,任是一郡之地,流落到蒙古之手都不可。那怕到时候与蒙古立刻翻脸毁约,都再所不惜。”
对杨炎提出的这一点,赵忱到是完全赞同。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理重要性,赵忱是完全清楚的,因此在他的心目中,收复失地已经把全部计算进去了。听杨炎的意见之后,更加坚定了赵忱的想法,道:“姐夫说的是,如果不收复燕云十六州,那么恢复大业就不能算是完成。”
杨炎也点头道:“官家能做此想,真是大宋之幸。还有一点,就是曰后出兵北伐金国,决不能是我大宋一国出力,必须迫使蒙古也尽全力,因此在我们虽然答应给蒙古军提供粮草物资,军械器具资助,但绝不能轻易就给他们,一定要逼使蒙古也全力攻金,不能让他们有保存实力的机会。”
赵忱也笑道:“姐夫考虑的,可谓周全。朕有姐夫相助,对何惧日后与蒙古为敌呢?”
赵忱又道:“不过我大宋的当务之急还是对付金国,收复失地。不知姐夫可有万全之计?另外还有我们该在什么时候派出使者,出使金国,去和他们继续协商赎回土地的协议?”
杨炎道:“收复失地之策,臣以初步有所计划,只请陛下容臣十天时间,详细写成条呈,再给陛下阅览。另外出使金国的时间,可以定在十月以后,在此期间,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安排布置,是足够了,等这一次我们和金国的协议谈崩,等使臣回到建康,也差不多就到了年底,等明年开年之后,我大宋就可以马上开行动了。”
赵忱想了一想,道:“不错。不过朕还是有些担心,万一金国真的答应了,那该怎么办?”
杨炎道:“请陛下放心,臣料金国绝对不敢答应。如果万里有一,金国真的答应下来,那么对我大宋也是大有益处。届时只要随便找个借口,和金国翻脸,整个黄河以南的土地就可以一举拿下了。”
赵忱又想了一想,终于点点头,道:“好,就这么决定了。”
第二天,赵忱招集群臣商议杨炎与耶律楚材达成的协议。果然众大臣对这份协议也没有多少意见,很好就通过了。于是杨炎和耶律楚材代表宋蒙双方,正式签定了协议。随后耶律楚材带领着蒙古使团,离开建康,转回草原去了。
能蒙古使臣走后,赵忱立刻下旨,开始按杨炎的计划施行。而就在这时,安西路的经略安抚使辛弃疾的一伤加急公文,送到了建康。
第九百一十五章 任氏密谋(一)
大宋安西东路,平西府,平西郡王府中,任得敬、任得聪、任得仁、任纯义、任纯理、任纯信、任纯智等任氏的主要人物聚集一堂,正在商议大事。
任纯义首先发言道:“父亲,各位叔父,如果要是没有我们任家帮助,南宋又怎么能够打败西夏,但如今南宋得到了西夏的全部土地,却只封给我们任家六郡之地,巴掌点大的位置,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了。这口气我可说什么也忍不下来。”
任得敬“哼”了一声,不置可否。道:“你们一齐来找我,就是为了说这件事?”
任得聪也道:“兄长,我看纯义说的话也不算过份,要是没咱们任家,南宋那能就这么轻易的夺取了西夏的土地呢?咱们任家对南宋可以算劳苦功高啊!但比起我们任家的功劳,南宋朝廷只给我们这么一点赏赐,也实在是太少了。别说纯义忍不下来,连我都觉得看不过眼。”
任得敬瞪了他一眼,道:“那么你们以为,大宋朝廷应该给我们任家多大的赏赐才算满足呢?是不是要把整个大白高国都给了我们,那才算够了呢?你们觉得这有可能吗?”
任纯义嘀咕道:“其实就是把整个大白高国都给了我们任家,也不为过,就算不给全部,至少也该给我们一半才是。总也不该只封给我们六个郡,就像打发要饭的一样这。”
任得敬又重重“哼”了一声,又看了看其他人,道:“你们呢?是不是都是这样想的。”
其他人和任得敬的目光接触,都不由自主的低下头去,但却也没有人否认,显然是默认了下来。
大宋吞并了西夏之后,封任得敬为世袭平西郡王,改灵州为平西府,连同静州、怀州、盐折、宥州、夏州一共六座州府,都做为任得敬的封地。任纯义被封为平西郡王世子,而任得聪被封为静州刺使,任得仁被封为怀州刺使,任纯理、任纯信、任纯智等人也都各自封为候爵,在任得敬的封地内,各有居所。
封赏完毕之后,任得敬到是没有任何异义,而且带着任氏一族人心安理得的在平西府上任,并且把政务都交给任纯义去处理,而自己每天都在王府中欣赏歌舞,开怀畅饮。但任氏一族的绝大多数人对这样的赏赐显然是不满意的,认为应该得到更多一些,因此也对大宋朝廷怨言颇多,有些人甚至也开始有些别的想法,只是任得敬不发话,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一天终于大家聚在一起把任得敬找出来,共同计议。
见众人都不发言,任纯义心里不禁也有些憔急起来。在他们来找任得敬之前,本来就商议好了的,众人这次一定说服任得敬,赞同他们的主张,但任得敬虽然许久不理政务了,不过他在任氏族中积威甚久,因此在他的余威之下,其他人一时都不敢发言。
任纯义壮了壮胆子,又道:“父亲,不怪我们不这么想,实在是南宋朝廷对咱们太薄了。想当初我们任家在大白高国是何等荣耀,受封的地方几乎占去了整个大白高国的一半,而且可以和国君平起平坐。但现在才有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连立足都不够,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咱们还不如不帮南宋,就在大白高国待着,也比现在要好。”
相似小说推荐
-
皇图霸业 (七月初三) 纵横VIP2014-07-01一名质子回国,开启了隐藏在暗流之下的八王夺嫡。一场经历了三年的战争,彻底的暴露了大燕帝...
-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太平道人”张角发动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一时间天下大乱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