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其实以南烨的实力并非守不住兖州,只不过兖州在孙、曹、刘三家包围之中,三家动兵都绕不过去。南烨退出兖州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增强刘备实力对抗孙权、曹丕,二是抽身事外等着三家反目。

南烨大军一去,刘备便驻兵许昌。许昌本就属于豫州地界,可是由于曹丕重兵把守,刘备拿下了整个豫州都没拿下许昌,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唯一让刘备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南烨迁走了城中不少民壮百姓,许昌城显得冷清很多,少了往日繁华。不过刘备相信用不了两年就能让许昌恢复旧貌。

诸葛亮一到许昌便与简雍、孙乾、荀谌等人商议,欲尊关中王刘备为帝。孙乾上表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近有祥风庆云之瑞,许昌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九天,煌煌如月。此正应关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

孙乾表章一上,大小官僚纷纷上表,言曹丕退位禅让,刘备当继帝位。刘备心中自然是乐意的,可总要谦逊一番,便假装不悦道:“曹丕篡汉自立,名不正而言不顺。卿等欲让我受其禅让,岂非陷我于不忠不义?”

诸葛亮奏道:“非也!如今先帝已亡,天下无君。主公乃汉室苗裔,理应继统以延汉祀。”

刘备依然推脱道:“此事当再商议。”

三日后,诸葛亮又引众官入朝,请出刘备。众人拜伏于前。荀谌奏道:“今汉天子已被贼人所弑,主公不即帝位,天下无一人可为帝。万民无主,必惶惶不可终日,此非天下之福也。今天下万民无不欲王上为君,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刘备道:“我虽为景帝之孙,却无大功于民,何德何能以继汉统?”

张飞在殿下大声道:“兄长若不为帝,还有何人可为?”

诸葛亮则道:“臣自出茅庐,得遇主公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主公已有豫、兖、并三州之地,根基已成,又正值汉祀将斩。文武官僚,皆欲奉主公为帝,平定天下,共图功名。主公若执意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三州难保。不但大好基业白白葬送,我大汉四百载江山也断送于主公之手也。”

刘备一听自己再不继位就快要成千古罪人了,便道:“我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诸葛亮知道刘备所恐的“天下人”不是指万民百姓,也不是曹丕、孙权,而是指南烨。诸葛亮有心与南烨联合,自然考虑过南烨对刘备称帝一事的反应,可是他思来想去,觉得刘备如果不称帝,此时还真没有比刘备更合适的称帝人选。以南烨大义为先的行事作风,似乎不太可能自己称帝,那就没理由反对刘备称帝。于是诸葛亮出班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主公为帝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刘备闻言这才点头答应。众官见状大喜,纷纷拜服于地道:“主公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刘备于是命简雍、孙乾筑坛于许昌之南,择良辰吉日登基。

数日之后诸事齐备,百官整设銮驾,请刘备登坛致祭。荀谌朗读祭文道:“皇帝备,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昔日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天下复乱,主后遭戮。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备惧无德登帝位,询于庶民百官,众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所望,在备一人。备畏天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愿神佑汉家,万世无疆!”

读罢祭文,诸葛亮率众官奉上早已准备好的玉玺。刘备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道:“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诸葛亮道:“关中王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又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现已祭告天神,何必再谦!”

刘备这才受了印玺,文武百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国号依然为汉,以示正统。立甘夫人为皇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关羽、张飞一为车骑将军,一为骠骑将军。大小官僚,一一升赏,而后大赦天下。

孙权得了玉玺回到封地便也有称帝之意。众官早知其意,张昭便奏请道:“近闻吴郡东山,凤凰来仪。大江之中,黄龙屡现。如今天下无主,主公德配唐、虞,明比文、武,天命所归,可即皇帝之位。”

百官应和道:“子布先生之言是也!”

孙权比起刘备就痛快多了,当时便与百官商议称帝之事。根据张昭、周瑜等人的分析,刘协一死刘备回军之后必然称帝,南烨同样可能称帝,孙权若不趁着天下无主的好机会称帝,日后就没这么好的借口了。

张昭也为孙权拟下了一篇告天祭文,当然祭文之中不再强调汉室正统,而是强调天下有德者居之,孙权经营江东国富民强,又得天赐玉玺,理应称帝。

孙权与刘备一样,筑坛南郊祭拜天地,定都于建业。群臣请孙权登坛即皇帝位,国号为大吴,改元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孙策为广陵桓王。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又封周瑜为大都督,张昭、张纮、鲁肃为三公,其余百官皆有封赏。

百官朝贺已毕,周瑜出班道:“陛下登基当昭告天下,此外曹丕有献玺之功,陛下当发诏书,册封其为魏王,以示修好之意。”

第五十八回南北汉吴成鼎立四方诸侯拓疆土(4)

孙权麾下百官听周瑜说要与曹丕修好一时哗然。一是因为双方刚打了一场,二是因为东吴一直与刘备、南烨联合较多,就算与曹丕偶有合作也不紧密。假如孙权册封曹丕为魏王,那就意味着曹丕成了大吴国的王侯,日后不论曹丕是出兵打人还是挨打,东吴都难脱干系。

对于周瑜的提议孙权同样不明所以,便问周瑜道:“曹丕自封魏王,何用朕再封之?若与曹丕交好,岂不与国师、刘玄德交恶?”

周瑜道:“陛下不愿与南烨、刘备交恶,岂不知二人已将陛下当作心腹大患。”

孙权闻言一惊道:“公瑾此话怎讲?”

周瑜答道:“由兖州之事,可知南烨心向刘备,有扶持刘备制衡陛下之意。陛下欲得兖州,南烨便要陛下以一州之地换之,刘备却只用些许钱粮百姓便得一州之地,由此可见二人早有奸谋。如今曹丕势弱不足为惧,南烨、刘备二人结连,定是要对陛下不利。陛下若还与二人为盟,便是与虎谋皮。”

孙权没能得到兖州原本只是有些郁闷,此时听周瑜一说才明白这事儿有猫腻。孙权心中又气又怕,问周瑜道:“当真如此朕当如何是好?”

周瑜从容道:“陛下当结好曹丕,先图刘备。待刘备亡后,陛下再劝降曹丕。曹丕若降则可,若不降,陛下便以六州之地攻其二州。刘备、曹丕一平,天下州郡陛下得其半,便可与南烨一东一西分庭抗礼,一较高下。今日封曹丕为王,便是为日后劝降之用。”

孙权见周瑜已经想的如此长远,当时大喜道:“便依公瑾之言!不知何时可动兵去图刘备?”

周瑜道:“陛下初登大宝,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待与曹丕同盟之后,再缓缓定计图之。”

孙权从其言,一面昭告天下,一面遣使往曹丕处,册封其为魏王。曹丕接到册封诏书之后简直哭笑不得,因为刘备、孙权几乎同时登基,就在两天之前,曹丕刚接到刘备的册封诏书。

拿着两份诏书曹丕对司马懿道:“前日司马都督言莫要急于答复刘备,今日孙权果然也送来诏书。不知两家使臣当如何答复?”

司马懿道:“主公可令人预备礼物分别往两家作贺,以示善意。”

曹丕闻言怒道:“朕一人岂可为两家之臣?”

司马懿知道曹丕退位很不甘心,也没纠正他自称为朕有僭越之嫌,献计道:“主公可明受刘备册封,暗受孙权册封,迷惑刘备,结好孙权,日后与孙权共图刘备。待刘备亡,主公再与孙权同伐南烨,先成鼎立之势,继而一统天下。”

曹丕奇道:“刘备行事仁义为先,孙权行事唯利是图。我等何不与刘备结好以图孙权?”

司马懿道:“南烨以兖州之地赠刘备,可见两家交好,主公便与之结盟也难得其信任。孙权此时势单力孤,正欲与主公真心相交,此其一也。其二,孙权兵多将广,根基深厚,刘备则兵少将寡。二人相争孙权必胜,故而助孙权而伐刘备也!”

曹丕闻言点头称善,准备名马、玉带、金珠、宝贝,分别遣使往两家道贺。明受刘备册封,暗与孙权结盟,静待时机与刘备开战。

南烨与曹丕一样,几乎同一时间收到了刘备、孙权称帝的消息。此时南烨已然回到了交州,而从兖州、许昌迁移的数百万百姓则没有跟着他一起回来,被分散安置在了距离兖州较近的司隶和荆州。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避免交州人口饱和,二是缩短迁移距离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三是可以将饱经战乱的司隶地区发展起来,令昔日的洛阳、长安再现繁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