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第一庄 (晨风天堂)



“末将明白,末将必然会尽心,只是末将手下的兵?”

“这样说吧……”这位主管当真也是无话可说了,想像着编一个理由,先稳住这些兵再说:“根据上面的命令,这是大唐的巨港。街上的杂事自然不用咱们自己出面,但关键的时候,最可靠的还是咱们对不对。”

“对!”团长非常严肃的回了一句。

“那就是了,就是关键的时候。所以,关键的时候咱们大唐自己的兵最可靠,所以就这样了。再有五天,就是第五天的早上,你们的家属会被送来,你先去安顿好兵属,然后日常训练什么是必要的,顺便说一句,六天之后,正好是发粮的日子,你们这一份,已经准备好了,这是上面的意思。”

这位团长回去了,到回到军营也没有搞清楚,他们平时干什么。

好吧,先接了家属再说。

军队的时间是极准的,说五天后的早晨,就一定是五天后的早晨。

唐人有买奴的习惯,只要不是穷死了,都会买个婢,或者是奴的。这些当兵的,这几年也存了些钱,虽然不多,但买一个婢还是绝对足够的。

南洋码头工人负责背货的,远远看着船来了,几个把头一下就来船前,看看有什么活。

板子架好,这一次架的不是普通的单板,而是那个铁架带扶手的,码头工人当下就知道这是客船,许多人都忍不住向前靠了几步。

下船的全是大唐的贵妇,无论年轻,还是年长的,清一色的丝绸长衫,带着婢女。

这在南洋眼中,那就是贵人了。

“难为这些当兵的,为门在外都怕丢了自家的脸面,都把压箱底的好东西拿出来了。”坐在一处酒楼的三楼之中,李岚姗感慨的说了一句。

李元兴却笑了:“他们真的想挣钱,一个月就可以挣到二十贯,而且还是不在违反军规的情况下。否则这军中可能会出现几个巨富的。”

说到挣钱,不用李元兴解释,李岚姗与武曌用后世的经验随便动一动脑筋,就能几十种办法出来,而且还可以绕过军规的。

秋香等几个丫环不明白,但她们却不会问。

军属区,与那空无一物的兵营完全不同,这里拥有清一色的红砖水泥小屋。为了节约成本工部全部建的连排二层,每个门就是一家,每家门前有一个马房,然后是台阶,因为南洋比较湿,所以地基就高了一尺。

屋内就是大约现代八十个平方,再加上二楼,却是一半屋,一半露台。

地面上清一色的纯木板打底,墙上用石灰刷白,与南洋普通的屋子不同,这些屋子却是玻璃窗。

就这些玻璃窗,都不知道让多少南洋人猜测,这是那些贵人的屋子。

一户一套,随便挑。

团长的大些,他在单独的小别墅区,这里的小别墅区一共才二百间屋,能在这里买屋的,至少也是大商人级别了,公家分的只有十几套,其余的就是连排的二层楼房。

“这住宅区挣了多少?”武曌转头问李元兴。

李元兴摇了摇头,这小钱他已经不关注了。

武曌又把视线移到秋香的身上,秋香在得到李元兴同意之后才回答道:“这地皮没有用到钱,分给兵部了大约两成,吏部一成。其余的收益不高,只有不到三十万贯。是不是再后续开发,府里参谋部的意见是,先缓缓,然后再给南洋那些有钱人卖一些,利润少说也有八十万贯。”

武曌干笑几声。

大唐人已经学会玩房地产了,这个进步是可怕的。

再说那些军士,在这里戍边似乎完全不同,这里不辛苦,而且家人就在身边。而且军营之中的规矩是,只要有三成的人守在军营就行了,那么大伙轮流值守就行了,其余的时间还是在家里呀。

似乎这是一种奖励,不是辛苦活。

当第六天发粮的时候,这些当兵的傻眼了,一人一匹丝绸,五匹细白麻。还有一大筐钱。

第849节戍军(下)

一匹丝绸,这丝绸从长安来的军属们自然是知道的。

这是次等丝绸,也就是下三类的。

大唐的丝绸分为织数,就是一寸之中有多少织,这是原织物的质量评比,然后就是平整度、再下来就是比sè泽,最后就是整体的质感。

这织数已经是属于稀织了。

再看看自己男人身上穿的军服,虽然是细白麻的,可这种细白麻的价格在长安和这种下等丝绸相比,也差不多了。

这发下的五匹细白麻,比起武德年间的自然是好了许多。

不过,大唐的普通百姓,穷一些的也用这个,但凡是有富一些的,用的更好一些的。原料来是吕宋的细软麻芯料织成的麻布,比起这个不知道要好多少。

只有钱是最实实在在的,一筐钱呢。

数一数,少的也有一千二百文,小队长这一级就有一千八百文了。

有个校尉的职司,那怕是最低级的,也有二千四百文以上。

“挑什么挑,我们这些戍边的。一个月的军饷谁拿过一贯钱以上的,到了这里差不多每个人加了足有五成,这些衣料也是白给的,作人不要白吃还挑好坏。”有个老军领了东西之后,对着其他人喊了几句。

所有军士都扛着回家了。

根本就没有到第二天,当天下午好几个当地的贵妇就找足了借口混进了军属区。

倭人的军属区也有丝绸发,但数量和唐人的根本就不能比。他们五千人发的还没有这三百人发的多呢。

南洋的贵妇们干什么?

就是买衣料,要知道大唐现在的丝绸每个月到港才一千匹。仅南洋九个港,每个月总共一万匹,其中差的一千匹就分到了军属手中,倭人的、高句丽人的,接下来就是大唐人的。

一匹丝绸,一千石米。大唐的石,不是倭岛的石。

花sè丝绸,加一倍的价。

一石米。码头上的收购价是二十文。也就是一匹丝绸就是二十贯钱。

卖还是不卖。

团长下令,所有军属不得于南洋人交易,等待命令。

这是军令,大唐的军人对军令是无条件服从的,那团长当下就离开了军营,去了倭人军营,对于这位巨港最高武官的到访,倭人军营之中上下的官员一起出迎,摆足了姿态。

能在倭人军队之中当官的,肯定是会说汉语的。而且一定会写。

“本将初来巨港,入职的时候几位送了米酒很棒。某也带了些长安的酒来。”

“感谢,非常感谢。”倭人校尉的腰弯到了差不多九十度。

倭人军官很清楚,谁才是这里真正的话事人,别看这位大唐校尉在职司上什么也不管,但名义上他也是这位的下属,更何况他清楚的知道,大唐人同职司也比自己高贵。更何况军职还高自己半阶呢。

对于这种礼物,是真心感谢的。

酒是长安的酒,真正的上等烈酒。

几杯下肚之后,这位来自长安的团长问道:“以往,你们营中也有发过丝割的?”丝割就是下等丝绸。

倭人校尉愣了一下,在他眼那已经是帛了,比起丝割要好多了。

可转念一起,这可能是大唐的新标准,要知道他也有一件上等丝绸的衫子。作为参加巨港宴会用的衣服,那个叫彩虹锦,想来那才是上等的。

“是,我们也发了些,上个月发过一百匹,后又奖励了二十匹,作为我们对巨港治安贡献的奖励的,还有细白麻三百匹,以及罐头一千个。”这倭人校尉立即就将所有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有当地人想买这些丝割吗?”

“有,我请示过港府尹上官,他说发下来的就是属于私人物品了。可以ziyou交易,但任何的交易必须在不影响港中货物的行情标准之下,下官的理解是,不能卖得比港口的丝绸更低,所以上个月发下的,按一匹一千三百大唐石的标准交易了。”

一千三百石。

“南洋人开价只有一千石,好在问过你。”

“他们是当地贵族,买到之后出了门就转手,加价二百或者三百石。因为南洋的商人是不允许靠近军属住宅区的,您所居住的是贵族军属区,更加不是普通商人可以靠近的。我们头一次交易因为不了解,所以受到了损失。”

“一千三百石?”那团长又问了一句。

“可能还会再高些,因为南洋这些对丝绸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了。就下官所知,长安的商人更愿意把一流的丝绸卖到西域区,所以南洋这里全是下等货物,可就这样,每个月也仅仅只有一万匹。这是从高句丽人那里得到的消息。”

高句丽人?这位团长感觉脑袋不够用了。

听倭人校尉一解释,他明白了,高句丽人管着税收的事情,他们知道丝绸商会对这里的限量供应,未来三个月内肯定不会加量,但到了长安那边chun丝上市,肯定有些下等丝被制作成这些下等丝绸,可能会增加一些量的。

“一千二百石,我交给你,多挣的就是你的。如何?”

“不,您这是等于送钱给下官,那些丝绸拉到这营中,当天就能转手出去。这样的利润下官不敢要!”

“你辛苦找到卖主,我多卖了二百石,已经知足了。交个朋友,以后还在这里一起共事的。”对于大唐的这位团长还说,心中还没有太多民族尊卑的印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