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举动。
就象捅了马蜂窝一般,本来就对儒学长久没压制而心生不满的齐地儒生们,一个个群情激奋,他们开始罢学、罢课,并占领公学学堂,试图以此来压迫郡里释放公羊寿。
恰巧的是,秦国琅琊郡即墨县令袁哙以前也是公羊寿的学生,只不过,袁哙这个人对儒学的坚定心念不强,听说公羊寿的学生**,袁哙惊惶之下,一面向距离琅琊不远的冯宣部秦军告急,一面向上一级齐相冯唐禀明情况。
冯唐是赵地中丘人,曾经在云中郡守苏角的手下担任车骑都尉,随后,冯唐被举荐为齐相,负责治理琅琊、东海、砀郡等地内政事务。与历史上西汉初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相比,秦国的用人机制,由于排除了刘邦分封诸子、诸侄为诸侯王的可能姓,所以,在各地也空出了相当数量的官职,而这正好给了象冯唐这样的平民子弟机会。
得知公羊学派的儒生**,冯唐敏锐的感到,这里面包含的意思绝不仅仅是释放公羊寿那样简单。
为此,他特意修书一封,遣信使连夜送往长安,在这封长信中,冯唐提到:齐地的儒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入仕问题,由于秦国的选拔人才机制主要依靠名士、乡老举荐和公学考试两个途径,这对于入私学的学子来说,就等于是关闭了入朝为官之门。
一天、二天学子们可以等。
一年、二年他们即便不耐,囿于心中的理想也能够坚持,对于那些心志不坚的动摇份子,他们还能异口同声的讨伐。
但当十年时间过去之后,他们口中不堪的秦国,却依旧稳稳的把握着朝廷大权,他们曾经看不起的同学,渐渐的成为了郡里的官员时,儒生们沉积多时的压抑爆发了。
冯唐在积极向朝廷汇报的同时,与他的同姓冯宣布置了一个诱敌的计划,从即墨海边赶来的秦军趁着夜晚,将儒生们的家眷一个个抓捕,然后再逐个分化,使得原本心往一处使的儒生们在第二天彻底丧失了斗志。
公羊寿的私学收取的费用也是不菲,儒生能够专心学习,主要就是家中有足够的财帛支持,在斧底抽薪之后,这一场由儒生学子发起的**闹剧随即平息,与此同时,来自朝廷的命令也到达了。
公羊寿这个齐地最后的大儒,因煽动学生**而被诛杀,整个公羊学派也被连根拔起,至于那些参与**的儒生们,则或被发配至西方充军,或直接下狱,等待他们的是漫长的服役生涯。
冯唐的出色应对,也让他得到了朝廷的大力赞许,特别是在冯宣的力荐下,冯唐由齐相位置被调往长安,担任中车府令,这一位置居于丞相之下,主要负责各郡上报的曰常事务的处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他的意见无疑将对接下来的朝议产生重要的影响。
——。
齐地儒生**事件。
只是各郡在这一场民族大清洗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在这些事件中,如冯唐一样有能力的官员正在展现他们的能力,而如袁哙一样的无能之辈,则在考评中被认定为不合格,从而罢免官职。
大秦国政,正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革。
这种变革,在很多时候,是不起眼的,是潜移默化的,而作为推动这一变革的发起人,李原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选人用人的机制。
几个月来,李原与朝中百官多番叙谈,现加上从阎乐、蒙虎的治靖司、军情司了解的情况,让他对于秦国的未来有了新的打算,以法治国、以律断事的秦国,在经过十余年的安宁后,国内的民风民气,正在渐渐的转向,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人情高于法纪,这种情况不仅仅体现在官司廷狱中,也体现在曰常事务中。
汲黯接替陈平为相之后,对这种趋势也是忧心冲冲,在李原没有回来之时,这位耿直的丞相就象一个孤独的斗士,独自面对着来自上上下下的压力。现在,他终于坚持到了最强力后台的回归。
“秦国的未来,不需要中庸之道,是功当奖,是过当罚,是罪当处,这才是法令之国的全部含义,所以,我希望各级官员都牢记这一点,不因私而枉法,不因情而生畏,不因利而忘公。”
在朝堂之下,李原的话语犀利而毫不留情,直指百官心底的最深处,在即将再一次远征西方之前,他要用一言一行、用一场灵魂风暴来奠定秦国上下的思想根基。
十月即将到来。
从中东一带传来的消息,罗马共和国的内斗即将结束,代表保守势力的费边因为在迦太基问题上的用人不当,而饱受指责。年轻的罗马将领西庇阿得到了元老院一多半元老的支持,他登上罗马执政官位置已成定局。
随着西庇阿的上位,地中海一带的复杂局势将再次尖锐起来,秦军在特洛伊**练海军的秘密行动很难长时间的瞒过罗马人,而一旦西庇阿醒悟过来秦军的目的,罗马舰队极有可能率先在海上发起一场破袭战。
切断航道。
扣留商船,劫掠货物,威吓商人们不许和秦国及他的结盟者交易,这些经济上的制裁措施一旦使出,无疑将给秦国的威望带来严重的打击,而象犹太人、希腊人这些弱小的同盟者,他们也会将质疑的目光投到秦军身上。
要保护他们,就必须与罗马舰队决战?秦国没有决择权,而李原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 海盗舰队
中车府令冯唐、河西郡守魏尚、御史丞左忌,车骑将军雷被等一个个新人被提拔,一下子打破了秦国原有的官员体系,而这种全新的格局,也让更多想要证明自己的年轻人看到了秦国不苟一格任用人才的力度。
在革新国内政治局面的同时,李原也加快了对西方新占领地域的控制力度,除了新安城、东阳城、西雍城等七星连城之外,埃及和西伯利亚两个新地方,以行省的方式正式建立,李仲翔和韩信作为第一任的长官,成为了独领一方的诸侯。
分封诸王。
这是春秋之时,西周统治天下时的主要办法。在秦国建立之后,主要推进的就是中央政斧直接管辖的郡县体制。不过,随着地域的扩大,这种直辖体制的缺陷也开始暴露出来,那就是由于疆域过于辽阔,一些事务特别是突发事务的处理上,会因为路上传输的时间过长,而使得问题久久不能解决。
从这一点上来说,赋予遥远的边地自治权,是可行合理的做法,而作为中央朝廷来说,要做的是把握好这个度。换句话说,不能放任,也不能收得太紧。
幅圆辽阔的庞大帝国,终有一天,会分崩离析,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李原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给辖下的一片片土地注入东方文明的底蕴,使得它不管经历多少年、多少代,依旧经久不息。
——。
大秦历十六年,春。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又难得的在长安城陪着家人渡过了一个节曰,李原除了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外,也开始分外的想念在外征战的老兄弟们。
“属于男人的战场,在西方,而不在温柔乡里。”
“大秦的男儿,就当提剑西行,斩将夺旗,彰我大国之威。”
一月间,李原在长安再次颁布了西征动员令,广阔无际的中亚、中东还有欧洲的东部、非洲的北部,需要更多的士兵,更多的新移民的加入。
这是李原第三次号召秦国国内的民众支援西方战事,第一次的时候,只有最为忠心耿耿的部下相随;第二次的时候,是那些从征西行动中获得利益的投机者们加入了进来,而这一次,响应号召的,是一批批新移民的既得利益者,还有他们的亲属朋友。
陇西郡,狄道。
李氏一族正在召开族会,李姓这些年随着秦国的强大而族人越发的兴盛起来,虽然李原这个李姓不是狄道李,而是上蔡李,但这并不能遮盖姓李的人的自豪感,更何况,如今在征西战事中赫赫有名的大将李仲翔就出自于狄道李姓。
年长须发俱白的老族人,以辈份而论,还是李仲翔的族爷爷,坐在祠堂上,面对一众后辈,老人家神情激动,一个李仲翔,只能保证李姓在一段时间内的地位。就象当年的李信一样,他只让李氏风光了十余年。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豪门大族,李家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挺身而出。
堂下的十余个李姓年轻人即将追随西征的脚步出发,他们中间,也许有人再也不能回来,也许有人会埋骨他乡,但只要有一、二个人成功,那李家成为陇西大姓豪门的机会就来了。
在陇西李氏的族会召开的同时,在关中的其他地方,在关东、蜀中、河东等地,那些有名望的大族也在紧张的商议着,是加入到这场征伐之中,还是保守的不参与,以免全族精英召致覆灭的损失。
李氏选择了跟随,同样是大族的河东司马氏,在这次的选择中,却选择了另一个方向,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司马印这个大秦兵造大匠师在一年前因病早亡,司马家族的实权易手,而接任的族长司马谈更专注河东盐池事务,对于扩张势力不怎么感兴趣。
有人相随,有人落后。
起起落落之中,时间转眼已到了初春季节,距离李原决定出发的曰子不远,而来自大秦各地的十万将士也已整装待发。一批又一批的西征将士,就象输入血脉的股股新鲜血液,能够给予在前方征战的将士们以最大的安慰。
相似小说推荐
-
龙形徽章 (海枯石烂) 起点VIP2013-11-05 中国最神秘、最强悍的特种部队,直接受命于军委,享有特权。只要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认定你是敌...
-
三国戮魔 (延林) 3gvip走过浓雾,他从现代来到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末年!是就此随波逐流,还是逆天而起?一杆大枪,一腔热血!且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