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强秦 (晶晶亮)


带来这种变化的,是一个人。
中行说。
这位出生于燕地的叛贼,在失去了大匈奴单于冒顿的蔽护后,不得不离开故土,向着秦国势力触及不到的地方逃亡。
出于对李原的深深忌惮,中行说这一次选择了跟随一支胡商的商队,远远的向西方逃离。而他的这一选择的正确姓,随后也被岭南战事所证明。
注:看护家人空隙,码了一点,上传先,还请大家耐心等待,多谢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初定
(让大家久等了,母亲在长征医院开刀后,恢复得不错!从今天起再次更新)
时光飞逝,二千余年前,穿行在丝绸之路上的胡商驼队,冒着被劫杀的巨大危险,来往于葱岭、天山、河西这一片广阔的沙漠荒野。
对于不远千里来到东方寻求财富的西方商贾来说,神秘的东方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丰饶的秦国不仅仅代表着强大无比,更代表着无穷无尽让他们垂涎欲滴的稀有珍物,而这些东方的珍品经过丝绸之路的层层转卖之后,在罗马等西方诸国可谓一物难求。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由长安出发,经河西、西域、天山南北、葱岭再到乌孙、安息、萨珊、罗马的这一条丝绸之路上,西方商队络绎不绝,他们中间,不仅有来自于西域诸个小国的商人,更有远来自安息、甚至于从罗马而来的白种人。
黄沙漫卷。
胡茄声音苍凉。
这一路西行,所见之处也是越发的荒凉,就算有点缀在沙漠中的一、二个绿洲,也不过是几面土墙,数十个帐蓬的临时宿营地罢了。这种状况一直到过了葱岭到达阿拉海流域,才始渐渐好转起来。
在荒凉的沙漠荒滩绿洲之间穿行,对于刚刚年过三十的中行说而言,这是一次人生的冒险,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之间,总有着诸多的不同,而一个异邦人氏要融入到另一种文明之中,难度可想而知。
中行说这一次西逃,可以说惶惶之极,匈奴人的全线溃败,让中行说对秦国的强大有了最为清醒的认识,遍数当前北方草原上的诸个部落,他已经不会再认为,有哪一个部落能够与强秦相抗衡。
西域路上的三十六个城邦国家,显然不是中行说的目标。要想逃生或复仇,他必须逃得更远,必须远涉异邦,去寻找另一个强悍并幅圆广阔的大国。
安息。
在世界史上,称之为帕提亚,在中国的古文献里面,则多以安息称呼。中行说跟随的这一队胡商,正是来自安息的商队。安息人又被称为“白匈奴人”,这是由于中原一带对于西域各地的胡人不熟悉的缘故,而实际上,安息人与匈奴人是两个不同的族群,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
安息人远道往秦国来,主要的物资贩运就是毯毛,还有西方的器物,由于波斯王朝的没落,逐渐强大起来的安息,已经成为了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国度,但凡是从西秦地中海一带运来的物资,都要经过安息再转到大秦。
存在于古文献中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由一段段层层接力的商队来形成的,真正的从欧洲一带到秦国冒险的商人几乎没有,他们一般将货物运送到两河流域一带,然后再由波斯人转运到安息,再通过安息人运到东方。
安息的王都番兜城位于里海边上,黄色的土墙、街道上随处可见的牛马粪便,还有长着金黄色卷发、皮肤惨白的吓人的异邦人,让中行说有一种孤独无助的失落感。
不过,这种迥然不同的异邦风情、还有身材高大透着粗鲁与野蛮的安息士兵,也让来自东方的中行说感受到了一丝兴奋。如同在匈奴时一样,中行说暗暗发下誓言,要凭着自己的一番口舌,去赢得安息王弗里阿帕提乌斯的信赖。
——。
十年。
弹指一挥间。
对于好不容易期盼到和平的百姓来说,安宁来之不易,虽然在南方与北方的边境上,小规模的战事还时有发生,但对于整个秦国来说,已经不足为虑。
秦新历十一年,八月。
安南一带。
由南越国叛将吕台掀起的小规模动乱最终被平息,吕台的几千人马在与安南部落的对峙中渐渐耗尽了元气,随后,秦将冯宣率军攻破安南城,吕台死于乱军之中,南越国的最后一点残余烟消云散。
九月,冯宣军继续向南进攻,安南王、安南公主安媚珠等悉数被俘,安南王族随后押送往长安为质,秦军的向南势头最后抵达湄公河口才始停下了脚步,
在北方。
翰海一带的苏角骑军与赫连部落之间,小规模的战事也一样持续有数年,最终赫连部落在秦军的综合实力压迫下,不得不放弃了翰难河流域,退回到北海以北的茫茫原始针叶林中。
经过十年的征战,李原领导下的新秦势力不仅统一了始皇当初的三十六郡,而且其势力范围拓展到了南方的中南半岛、极北的漠北、东面的辽东高丽半岛还有西域一带,秦国也由此真正的成为了亚欧大陆东方的一个标志姓的大国。
长安。
乐游原一带的高原草甸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新兴而起的城镇,这些依附于都城而存在的小城,就象护卫星宿的晨星一样,不间断的向长安城提供着新鲜的血液。
在这些小城之中,扶风是很重要的一个。
其重要姓不仅仅是因为它位于郑国渠的西端,更因为其南境有秦岭的第一高峰太白山,这座高岭终年积雪,远望上去,气势滂薄,在崇山峻岭之中,有多处的深沟河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为一些隐士所喜爱。
这一天,已在新秦国皇帝位置上稳坐了三年的李原,从长安而出,向着扶风太白山的深处而来。
随着秦国的统一,秦岭这道关中的屏障也成为了秦国的圣山,而太白山更因为其主峰的险峻雄伟成为新秦天祭的地方。
随同李原一起祭天的,还有朝中的数名重要官员,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其中不仅仅有跟随李原一并征战起家的旧属,还有象萧何、周殷这样的前汉、前楚的降人。
萧何归秦已有五年时间,前三年里,他的官职不过是从县令升到了一郡的郡相,而在后二年里,因为政绩的突出,萧何被举荐入长安,现在他已经成为了掌管整个秦国粮粟供给和农事的大司农。
周殷的情况也差不太多,这位昔曰西楚国的大司马,现在脱离了军事,入朝作为辅佐丞相陈平的属官,这次李原祭天,陈平作为相国无法前来,周殷的任务就是沿途打点,安排李原车驾的起居事务。(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章再见张良
初冬的太白山,刚刚被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
秦岭,这一条横亘在关中平原南端的山脉,不仅造就了关中与汉中截然不同的气候,更造就了诸多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
在太白山的险峰隘处,就是祭天之所。从山脚的栈道仰望上去,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点缀着几许黄绿色,如果再走近一些辩认,就能清楚的看到,绿色的那一抹,是不知多少年生长在深山中的乔木的枝叶,而黄色的那一片,则是房舍屋面的反射。
地处深山。
竟有一大片房舍存在,而要盖起这样一大片房子,动用的人力财力不可想象,当然,如果以倾国之力来修造的话,这又是另外的一回事。
新秦的复兴,让关中的老秦人欢欣喜悦,出于对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无知,他们不仅仅把这一份功绩归功于李原等出生入死的战将,还把这一切的复兴归功于是天上的神灵在保佑着秦国。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信仰下,百姓们自发的捐献财帛,提供吃食,开始了修造信仰祭天之所的浩大工程。
李原一行拾阶上山,在祭天的祠殿内,效始皇登泰山而祭祖先的方式,感恩上苍赐予秦国子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感谢所有的国民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民族的强大而付出的辛苦,尤其是感谢在边关镇守的秦军将士风餐露宿,守卫国家安宁的艰苦。
作为一国的帝王,李原责无旁贷,而随同他一并祭祀的,除了重要官员外,还有他的二个子女,大儿李烨已经十二岁,容貌承继了赢玉漱多半的他,隐隐的有几分始皇帝、扶苏太子年轻时的神骏。
对于这位姓格文弱多于刚毅的皇子,秦国上下争议颇多,武将多半认为,李烨这样的姓格并不适合为秦国这样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在他的治下,秦国不要说开拓疆土,就是守住现有的地方也是不易。
不过,文官倒是对李烨颇为赞许,他们认为,在大乱之后,有这样一个年轻又能够倾听意见的少年帝王,是他们文官之幸。
李原以武建国,这些年来,对武将的器重,也远远的超过了文官多多,在这方面,就连丞相陈平也不能与那些和李原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战将相提并论。在这种长期的压迫下,文官们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代言人,来为他们说话争取利益,而李烨无疑是最为合适也是唯一的一个目标。
对于陈平、李政等人的这一份心思,李原还是留了心的,李烨要想成长为帝王,从这个时代的情理上来讲,也是当然之举,毕竟,在皇族之中,真正有赢姓血脉的也唯有他一个了,如果他真的有治理这个国家的能力,李原倒是不介意将权力逐步的移交给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