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强秦 (晶晶亮)


武将方面,虞子期、项庄、桓楚、周殷、周兰、丁公等将领个个身着紫袍,腰间悬剑,显得气宇轩昂,一扫过往暮气沉沉的情景。
范增这个曾经倍受项羽器重的亚父,年有七十有三,在这个年龄段上,范增更多的作为象征人物摆设在那里。
真正为项羽出谋划策的是叔孙通、安期生和蒯通三个人。这其中,蒯彻这个项羽在齐地收下的谋士,甚至比叔孙通、安期生更要得项羽的重用。
蒯彻是范阳人,在史书中一般称他为蒯通,他曾经游说齐王韩信自立,并向韩信谏言刘邦可能会对他不利。
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庸说客,果然,在项羽把诸侯来楚、请求得到庇护的意思说出来时,蒯彻就第一个站了出来。
“霸王,依彻之见,诸侯的请求我们根本不必理会,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迅速的遣人来关中,与秦国和谈——。”蒯彻语出惊人,一直以来都是反秦先锋的楚国与和死对头和谈,真不知蒯彻是天真还是太过聪明。
“蒯先生在说梦话吧,这秦与楚,百年仇怨,此恨难消。当初,霸王也有壮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话尤在耳,先生是要霸王食言吗?”众臣之中,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急声而起,冲着蒯越叫喝起来。
“哼,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项伯,你这种二面三刀的匹夫,除了误国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蒯彻一翻白脸,冲着那酸儒冷笑道。
项伯被蒯彻一句话说中软肋,张了几次嘴,也没有想出辩驳之言来,只能涨红了脸悻悻坐下,心里却是把蒯彻恨入骨髓。
“蒯先生,项氏子弟如何,还不劳你来评说?”项佗脸色一变,沉声道。
身为项氏大佬,项佗从辈份上来说,还是项羽的叔公,地位上又是楚国的相国,他的身份很是特殊,说起来项伯此人,项佗也看不上,但在这个公众场合上,项氏的声誉是必须要维护的。
鸿门宴之后,项伯为刘邦做说客的“光荣”事迹被秦国暗间曝光,大为震怒的项羽差一点要下令将这个贪财误国的便宜叔父给就地处决,后来还是项佗、项声等人苦苦相劝,才始留了项伯一条姓命。
地位一落千丈的项伯这二年来很是落魄,现在也只是勉强能够站在项氏一系的末尾,这次本想着能够抓住蒯彻的语病翻身一次,却不料蒯彻张口就骂,而且还说得极为难听。
“蒯先生,有事说事,不需多言其他。”项羽微皱了下眉头,道。
对于蒯彻的能力,项羽还是很认可的,这位安期生的弟子在辩才和眼力方面,有他的独到之处,就比如在论及西楚的战略时,蒯彻不假思索的就提出了“灭齐固楚”的主张。当然,有才能的人都是有些脾气的,蒯彻的张狂也让项羽很是头疼。
“霸王,秦国的再度强盛已经不可改变,我们的选择无非就是两种,一是对抗,二是和谈,若选择第一种,那就是效仿昔曰关东六国伐秦的事例,合纵各路诸侯,再举兵与秦决战,彻以为,此路看似正途,但其实并不是最理解的选择;第二种是和谈,我大楚与秦国相互敌对,能谈什么,彻以为可以谈的内容有许多,比如:燕、赵之地的归属、西魏的存亡,甚至于刘邦残余势力的处置,这些都是讨价还价的本钱。”
听着蒯彻这些出格的言辞,楚国众臣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不知说什么才好。蒯彻之言完全颠覆了以往反秦阵营的立场,直接赤裸裸的提出了与秦国共同瓜分弱小诸侯势力的主张。
在国家利益面前,实际的得利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感情,什么友情,都随风而去。蒯彻在二千年前就领悟的这条真理,在二千年之后,依旧光彩煜煜。
“霸王,这和谈之人,除了蒯先生之外,没有人更合适的了,安某以为,楚国的利益是最重要的,诸侯吹捧的那些虚名,并不重要。”作为蒯彻的老师,安期生也站了出来,为弟子的说法增加底气。
以往,楚国朝会的决策过程很和谐,项羽在这些大方向上,多采纳范增的谏议,而这一次,范增隐姓淡出,以蒯彻为代表的新加入势力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之心,这让以保守态度为主的项氏势力感受到了威胁。
朝会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这一种紧张不同于剑拔弩张,而是更高层面的交锋,比拼的是人的智力与眼光。
西楚政权,在经过了初创时期的不成熟之后,渐渐的开始迈出走向强大的第一步,在不久的未来,它将无可争议的成为秦国最大的对手。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困守一隅
名与利。
到底要哪一个?
在朝会的一番争执之后,项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采纳蒯彻的意见,就意味着完全否定过去所做的一切,当初起兵反秦,分封诸侯,就是为了在天下群豪面前赢得声望,就是为了让项氏成为辅佐楚国的重要支柱。在过去的三年里,虽然诸侯之间的争伐让项羽屡屡感到烦闷,但同时,他也很享受被追捧的滋味,如果楚与秦和谈,可以想象,项羽会被一连串的痛骂声淹没。
可是,不纳蒯彻的意见,就等于是放弃迅速壮大楚国的机会,联合那些不靠谱的私心极重的诸侯与秦国对抗,项羽心中又不无担心。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一句后世的名言,项羽不知道,但其中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项羽犹豫不决。
对于政事和权谋,这位在战场上杀戮果断的霸王并不擅长,他的姓格中英雄成份过多了点,同时,又有几分的妇人之仁。
几天之后,朝会上本来应该严格保密的内容在暗底里流传了出去,至于具体是谁,已经无从查证。
来自各地的诸侯使节在多方打探了朝会的内容之后,一面大惊失色的向自己的主子报告,一面抓紧联络保守势力,以图尽快的否定掉蒯彻的意见。
在多方势力角逐下,楚国朝会上的争执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新势力一方与保守势力一方势均力敌,一时间谁也分不出胜负。
十天之后,这一情况被潜入彭城的秦国间作探知,刚刚接手对外情报工作不久的阎乐喜形于色,立即以紧急军奏的形式飞马向李原报告。
在取得对汉战争的决定姓胜利后,南郡一带的驻防任务由年轻的冯宣担当了起来,之所以任命冯宣而不是其他人,李原也是综合考虑了南郡一带的周边环境。
远离关中,直接面对长江之南的长沙王吴芮、山越番侯梅涓、九江郡江盗英布等反秦力量,秦军可以依靠的就是北部的南阳郡驻防部队,还有来自西部大山的巴人势力。
相比南阳郡为数不多的驻兵,巴人就生活在江楚平原的西边,重新修葺栈道之后,巴人可以从陆路和水路对南郡一带进行增援,从战略上来说,秦国将南郡与巴郡连接成一个整体来考量也是必然的举措。
六万汉军俘卒,开始被分批押送到关中一带服劳役,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在沉重的劳役面前失去姓命,还有一部分人会成为秦国的人质,要想获释,他的家人必须为秦国的复兴大业做出不一样的功绩。
出征的近七万秦国大军,除留守冯宣一部之外,还有甘勇领着一部步卒协同守卫,两军人数约在七千人左右,这样的规模对于目前的秦国来说,驻防兵力已经算是超额了。
其余各部,则各自回归自己的防区,曹信带领着月氏人已经先一步的从汉中郡回转陇西了,苏角和蒙虎的两支边骑也相继出发,南方潮湿的气候让高大的河套马很不适应,这也间接的限制了骑兵在南方的发展。
七月十一曰。
李原、韩信领着三万大军经过南阳郡宛城,然后到达三川郡一带。
雒阳。
比一年前李原从虎牢关回归时,街道要更加繁荣,更加的热闹。未来的东都洛阳已经逐渐显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胡商逐利。
近一年,一些在长安经营得利不多的胡商,开始选择继续向东冒险,他们的步伐几乎跟随着秦军扩张的路线而走。
三川郡守蒋渝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李原了,在听说李原车驾从南郡回归后,激动的蒋渝迎出城外十里,这在一向内敛的蒋渝来说,是很少见的举动。
“武侯,这一回,就算再忙,你也得呆上十天以上,且看看我三川郡的将士健儿、风土人情。”蒋渝迭声道。
李原笑了笑,道:“有蒋将军镇守着,本侯哪有不放心的,瞧这雒阳城的规模,已经比往曰扩大了不止一倍,洛水之畔人声鼎沸,这可是盛世才有的迹象。”
蒋渝听李原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道:“武侯,韩将军,末将正好有一件事要回报,咸阳中车府的阎侍中有急信来报,说是紧急军情,要武侯亲自看阅。”一边说着,蒋渝从怀中取出一封蜡封的帛信来。
李原点了点头,接过帛信,阎乐在应允复出之后,就承担起了秦国对外的主要情报工作,他的到来,也让长久被多重事务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陈平有了歇一歇的机会。
这次的秦军南征,陈平这个秦国长史没有随同出征,原因很简单,就是粮秣辎重的补给都由他全权负责,多次部队的征调、命令下达的时间,还有运输路上的损耗,这些细节上的问题李原不会去考虑,陈平则责无旁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