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护槽司马只是营中副将级别,一次提升到正将,还要统领全军,刘愈只怕这董书不足以担当,于是又提出从御林军中调拨人手过去帮忙当副将。如此刘愈便可安插亲信在董书身边。一方面辅佐一方面监督,加强刘愈对长安戍卫的控制。
兵部的人虽然都明知道刘愈有擅权的嫌疑。但新皇对他信任,他们有意见也只能保留。
第二项议案是由刘愈提出,要将城中六防司整合起来,成立总防司衙门。
长安城内防司分权,本来就是担心若是整合在一起会形成制约御林军的力量,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如今刘愈提出要成立总防司衙门,兵部的人意见颇多,认为如此会不利于长安城的戍卫。
刘愈是出于加强控制的考虑,现在城内的防务可说是一盘散沙,六防司兵员质量参次不齐,本身也无统一的调配性。刘愈一方面想将他们整合,更重要的是他想将城内的防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苏彦这皇帝各方面势力都很薄弱,全靠刘愈和苏碧的支持,而刘愈和苏碧的势力毕竟有限,现在刘愈更怕的是右相一派势力的崛起。还有钱回和楚王对新皇帝位的威胁。
郑昶还是有意见。刘愈道:“郑尚书,城里总防司衙门不过是权宜之计,等来年长安城局势平定,总防司衙门就会撤除,不会在长安城防务上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郑昶问道:“那前锋将军你的意思,是何人来担当总防司衙门总统领之职?”
刘愈跟玉南门防司都尉李糜的关系在兵部也不是秘密,为了不引起郑昶和兵部中人对他擅权的非议,也为了平衡势力,刘愈道:“不如总防司衙门不设总统领,而只设两位统领,互相有所牵制。第一位统领,本将军提议由兵部侍郎胡朝忠来担任,而另一位统领,则应从原本六防司衙门的六位都尉中择优而取一位。”
刘愈的提议平衡了总防司衙门的权力,让兵部以为自己在总防司中有一半控制权,刘愈也没说将总防司的权力一把抓,只说另一位统领从六位都尉中择优而取。这就让郑昶等人的反对意见减少了许多,经过商定后,本来难以成事的总防司衙门也就此定案。
兵部的人以为将内防司控制了大半的权力,但刘愈这明显是在玩“小聪明”。刘愈提出以兵部侍郎胡朝忠为总防司的统领之一,看似是将权力交给兵部,但胡朝忠可是胡轩的父亲,因为胡轩现在不显山不露水,这层关系那些兵部的人也根本无从知晓,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而“择优录取”,说的好听,但考官是谁,还不是刘愈?造成一种正当竞争的假象,最后取决权还在刘愈手上。到兵部的人将来回过味,事已成定局。
总防司衙门的事谈妥,刘愈再提出征兵事宜。
刘愈有征兵的想法,是因为瞿竹之前的一句话所引起。瞿竹说现下长安城外大旱遍地,重灾地区只要给一口饭,灾民连儿子都会卖。刘愈当即便想起在关中地区征兵。一来边关战事令长安城周围戍卫军队及团练抽调过半数,兵员紧张;再者救灾的钱粮也不能养闲人,刘愈还想培养起一支完全忠于他的军队。
征兵的事近乎每年都有。兵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只是在这支新军的组成方式上有些看法。郑昶认为不宜在军中调度,更适合让东水营和南大营的人自行征兵补足兵员配额。刘愈则主张新军必须独立,不能以次充好将南大营和东水营的战斗力削弱。
现在长安城各大势力重新洗牌,只要不在四公主麾下,大多数朝臣都选择了站在右相袁博朗一边,郑昶也是其中一位,听到刘愈的提议后带着一份疑窦,问道:“前锋将军是要新建一支军队?长安城周围有南大营和东水营。难道不足以戍卫长安城?”
“本将军之意,并非成立一支军队,而是成立一支地方团练,战时汇集,每年农闲集合操练,一切规制都与团练相同。士兵也并非常年驻于军中。”刘愈解释道。
听到是组建团练,郑昶便觉得是有点小题大做,他还以为刘愈要建一支“刘家军”。既然只是团练,他也就不想在去跟刘愈结怨,毕竟刘愈现在权势不小。他现在既要跟袁博朗立场一致,还要保持跟刘愈和平相处。否则两边都会令他职位不保。
扩军的事商定,在新军负责人上又有所争执,郑昶认为既然是征兵,就该由兵部的人来负责,而刘愈则想让齐方和张无诸来负责这支新军的组建和训练。
长安城外两大营势力盘根错节,想将两个毫无威望的人提拔起来统调全军,既不能服众调配上阻力重重,还会令旁人觉得刘愈擅权。而刘愈在长安城外能调用的也只有齐方和张无诸,由他们组建一支新军,这是辛苦活,本身新军战斗力又偏弱,才不会引起右相一派太大的反对意见。
“征兵应与救灾之事一并进行。”刘愈最后说道,“凡是入选新军者,不但朝廷给提供口粮,还有俸米供家人生活,比普通灾民口粮多出一些,如此一来会有更多人踊跃参军。”
兵部的人没再就此问题发表异议,军事会议也以刘愈一人独角戏的方式结束。
…………
朝议结束,刘愈不但要负责长安城的戍卫统调,还要负责政务上商贸司的建立。下午刘愈便去见了韩升,想请老友的帮忙。
韩升还是一副悠然自得,没说帮忙,但却给了刘愈一个提议,既然没有人手就直接找商人来当帮手,反正最终商贸司也是商人负责。
“如果你没合适的人选,老朽倒可以帮你介绍几个。”韩升最后笑道。
一语点醒刘愈,刘愈认识的商人虽然不多,但却有一个很有能力的大商贾——隋妤,隋家大小生意的实际掌权人。
“韩老哥不当丞相真是屈了才。”刘愈笑着恭维道,“至于人选,在下有合适的,不劳韩老哥你挂心。”
匆匆见过韩升,刘愈便急着去找隋妤商量此事。
去了悦来居才被伙计告知东家去了前锋将军府,刘愈白跑一趟。
回到家,徐轩筑正在跟隋妤商量买田买地的事,朝官的俸禄被削减,但军将的俸禄是半丝都没克扣。徐轩筑自从当起主妇,便像一个地主婆一样,拿到俸禄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变成固定的田产。
长安城周围水利发达,基本没受旱情的影响,但因受周边旱灾的连累,地价也一降再降,这么好的时机,徐轩筑紧忙找隋妤来商议买地事宜。
见到刘愈,隋妤还是像个小女儿家一样手足无措。当听到刘愈提及建立商贸司的事,隋妤恢复了大商贾应有的睿智:“刘将军,不知商贸司的少监可是以纳捐银钱的多寡来决定?”
刘愈点头道:“既然是卖官,自然如此。”
隋妤马上道:“那是否限定,商贸司的少监必须是男子?”
刘愈一愣,随即一笑,他明白了隋妤的意思。这商贸司的少监,说起来就是商会会长,身为长安城的大商贾之家的掌权人,隋妤自然不想错过。
第一百七十二章从戎
说起跟经商有关的事,隋妤望着刘愈的目光也有了神采,失去小女儿家的羞怯。但四目相视之下,隋妤很快又恢复了原貌,怯怯地低下头。
刘愈一笑道:“商贸司少监按商人出价高低竞得,对性别并无所限。少监之下有四到二十名副监名额,具体还没落实好,联络商人还有制定细节方面,希望能得隋小姐援手。”
隋妤头低着,点下头道:“刘将军有需,小女子自当用心辅助。”
有隋妤的首肯,刘愈心中踏实很多,在经商上他自问没有隋妤那般能力,在人脉上他也不及隋妤的广阔。他能提供的是政策的帮忙,大抵是只要对朝廷财政和商人有利,一些看似破格的规章他也能通融应允。
隋妤很快便回去联系了一些大的商贾,原本长安城就有自己的商会,不过这些商会都是商人自发形成的,并不受官府保护,现在朝廷有意要办商贸司的事也张榜公布,在榜文上说的天花乱坠,那些商人还是有很多顾虑,怕是朝廷借故再盘剥一层。但在隋家大当家隋妤出面后,那些大商贾才打消了顾虑,准备跟此事的总负责人刘愈当面洽谈细节。
涉及商人,即便是朝廷的政策,也要完全当作是生意来做。有免费午餐,那些商贾会觉得朝廷另有所图,说这是商人的精明也好或说是他们的习性,刘愈必须学会如何跟见钱眼开的商人打交道。
一两日的工夫,隋妤已经联系到长安城大多数的大商贾,而商贸司的少监以及副监基本会从这些人中产生。大商贾带动小商贩。指定税率行业规则等细节也需大商贾来出谋划策。为了防止垄断的最好办法是商贸司先将这些大商贾垄断了。都处在同一规则下,规则才会有意义,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各自为政,彼此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打压同行。
第一次商贸司筹建会议定在八月初十进行,到时与会的除了总负责人刘愈和一众商贾,还有工部和户部的一些官员,方便商定具体衙门的建立以及税率问题,在会上刘愈也会将朝廷向商贾出售的一些闲官的具体官阶官职公布于众。在八月初九。刘愈已将第一份商贸司的细节文案呈交给新皇御览,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这份文案刘愈也没打算拿到朝议上,直接让苏彦御准通过。
相似小说推荐
-
锦衣杀明 [精校] (拉丁海十三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 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 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 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 投机倒...
-
抗战之临时工 (不打内战) 17kVIP2014-06-04 老爷,国军来人说如果你能留下,会给老爷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哎,冯全抱着小儿子无奈的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