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主夫妇最先进宫,六皇子八皇子等人也相继进来,但唯独缺了四皇子苏壬。这个晋王可说是目前长安城中最有实力跟苏彦争夺皇位的皇子,刘愈怕会出变故。
眼看四更天过。刘愈等的不耐烦,对身旁待命的瞿竹道:“你带五卫御林军去晋王府。就是绑也要将他绑来,遇到反抗格杀勿论!”
刘愈估摸了一下徐轩筑应该带侍卫出了城,又对左统领张叶道:“你带御令,前往各城门下诏,封锁城门。只留玉南门一处开启。这有份本统领的手书,你带给玉南门防司李都尉!”
瞿竹和张叶相继领命而去。
夜色逐渐消退,黎明时分,瞿竹匆忙带人回报,说是晋王苏壬带家将拼死杀了一卫前去邀请没有预先防备的御林军,在长安城封闭城门之前,往城外长安北大营,也就是东水大营的方向而去。
“混蛋!”刘愈怒骂一声,也怪自己大意,没有及早对先行而去的侍卫说明白,现在纵虎归山,再想抓回来也难。本想引君入瓮,没想到猎物还没进陷阱便闻风先遁。
刘愈记起东水营正统领五威将军刘呈锦是四皇子的旧部,若是被苏壬勾搭上,以东水营一万多的兵力虽然不至于会攻破长安城,但另立山头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城门封闭,也没必要对群臣隐瞒了。刘愈再下令去城内六防司衙门传令,等一切都布置的差不多,开始发朝会诏,令群臣入宫。
久拖生变,刘愈本计划在午朝上令苏彦当众登基,但现下局势紧迫,已容不得刘愈再做其他的考虑。一方面要布置城门换防的事,这是为防止城内有四皇子的亲信开城门迎东水营大军入城,另一方面要占住权力和道德的制高点,将苏彦的帝位给坐实。
近些日子长安城一直不太平,三皇子作乱刚平息,紧接着是五皇子,这几日宫内又发声投毒案,本来就人心惶惶,现在长安城的内城和外城城门又封闭了,更是引起不少人的揣测。虽然众臣有忧虑,但毕竟宫中的消息被捂得很严实,尤其是御林军的一系列举动,更是令只言片语都传不到宫外。
晨诏刚下,诸臣也只能奉命入朝。
这次虽然一反常态的是早朝,但也并非是满城风雨的大朝会,仅仅是一次普通朝会的规格。规格不大,但所召的大臣,都是长安城的实权派,连本身不参与议政的兵部大臣,也在传召之列。
眼看太阳升起老高,臣子基本都已经汇聚到峰翠宫,刘愈一边下令关闭皇宫的正南门。一边准备陪同苏彦前往。就在此时,侍卫来报,说是国师在院外求见。
刘愈不解为何吴悠会在这节骨眼上找他。但吴悠的一些预测准确,本身也老谋深算,刘愈心想先见见也无妨。
吴悠正在院门口等候,见到刘愈,迎过来,当头便问:“皇上宾天了?”
刘愈看了他一眼,没答话,吴悠续道:“有些事你也不用讲的明白,小老儿就问你,礼部尚书你可找来?”
“应该来了。”刘愈道。
“何为应该来了?”吴悠没好气道,“小老儿要提醒你,礼部尚书钱回这个人不简单,你小心被他钻了空子,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刘愈就怕在一些关节上出错,现在也先不问情由,直接对瞿竹道:“你带着一名小太监,去峰翠宫将礼部尚书召来,就说皇上召见!”
瞿竹去了,刘愈才问缘由,吴悠却好似没听到,就是不说。
“皇帝宾天,遗诏传位的礼节你知多少?”沉默了半晌,吴悠问道。
刘愈犯了难,这事他确实不清楚。不过他还是不觉得这期间有大的问题。
“有右相袁博朗在,他以前做过礼部尚书,总该不会出问题吧?”
吴悠冷笑道:“你听他的了?”
刘愈登时语塞,想想从昨晚开始一直都是他在唱独角戏,别说袁博朗,连新皇苏彦的意见他都一句没问。
“自以为面面俱到,却不时犯下错误。说到底,主持国丧的就不该是你,一个御林军的统领。你现在悔悟还来得及!”
刘愈虽然不太明白由他主持或是由右相主持的差别在哪,但他本能的意识到吴悠的提醒有道理。
刘愈正要带吴悠进雅前殿向袁博朗请罪,这时瞿竹匆忙过来,在刘愈耳边道:“礼部尚书钱回失踪了。”
“失踪?”刘愈大惊,“何时的事?”
“在宫门口还有人看见,但没人见过他进宫,可能是在城内藏匿了起来。”瞿竹道。
刘愈终于明白吴悠的担心,先不论一个礼部尚书能掀起多大的波浪,但就新皇登基这件事上,就枝节横生。他也的确感慨了一下,要说玩手段,他还的确有些鬼点子。但说到国之重器的相传之礼,他根本是门外汉。
“知道出问题了?”吴悠冷笑道,“你不觉得你还少请了一个人?”
“谁?”刘愈问道。
“你说呢?平日里你跟那个韩先生进来出去的,为何在这时候不问问他?”
刘愈终于恍然,他一直觉得不安,找不出缘由,原来是韩升的问题。如果说其他的大臣根本就不知道嗣位人是谁,韩升可是比他知道的都早。而这对老友平日里进出近乎都是同步,本身也是亲家,偏偏在这关键的时候没有请他过来。
虽然是亲家,若是被韩升知道自己篡改诏书,韩老头会不会大义灭亲他也不知道。
“现在请是否来得及?”刘愈紧忙问。
吴悠一笑道:“小老儿掐指一算,他应该会不请自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乱中之局(中)
吴悠所料的不差,还没等进院子,便见到韩升匆忙而来的身影。韩升昨夜并不在宫中,今天也是随着朝臣一起进宫的。
“刘小兄,这是……”韩升用不解的目光看着刘愈。
“皇上宾天了。”刘愈道了一句。
“啊?”韩升还没来得及吃惊,刘愈便将传位诏书拿给他看,韩升更惊讶,道,“这……刘小兄,这好像是你的字体。”
刘愈将老皇帝死之前的情况给韩升说了,当韩升听到这诏书是在袁博朗面前由皇帝亲自盖下的御印,且获得了袁博朗的认可,这才松口气,不过他脸上还是有颇为不解之色。
“昱王虽然不太争气,但毕竟是嫡子。”刘愈最后补充道。
韩升点了点点头,没再就此事发表太多的言论,不过还是提醒道:“皇上前日曾在朝会后密召礼部钱尚书谈事,大礼的事,要让新皇交给他来布置。”
这消息令刘愈一凛,怪不得吴悠一上来就问他钱回,感情老皇帝重病之前见过的最后一名朝臣竟然是礼部尚书,一方面肯定是征求他关于嗣位大典的事宜,再者,很可能向钱回宣布了新的继位人选就是楚王。
刘愈在心中琢磨着钱回在这件事上的心态和处境,刘愈明白,若非守礼之人皇帝不会派他礼部尚书的差事,而这些守礼的基本都像袁博朗一样死脑筋,一根筋的“忠君爱国”。现下京城的异况令钱回感觉不妙,另外楚王尚未赶回京城。天子不坐朝。肯定各方势力会为这皇位争的头破血流。他就索性在京城里先躲了起来,免得被人拿来当枪使。
在朝局混久的人,都是老奸巨猾之辈。
眼看登基大典临近,若是没有礼部尚书在场,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怀疑。
刘愈不能承认这是一次篡位,更不能承认这是他干出来的。刘愈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只好如实相告礼部尚书钱回失踪,没进皇宫。以征求韩升的意见。
韩升没加细究,显示出对刘愈的绝对信任,想了一下道:“那一切事宜你交给袁相去做,你只负责稳定大局。”
这提议跟吴悠的相同,都是让他不要直接插手。看得出吴悠和韩升都是同样一个目的,帮新皇顺利平稳的实现皇权交接。
吴悠和韩升一起进了雅前殿,先给新皇行了大礼,然后去向袁博朗说项。袁博朗头一拧,愤愤不平道:“这个姓刘的小子,何时听过老夫的意见。”
刘愈真想抽他两巴掌。即便没有袁博朗,他也能让苏彦当上皇帝。无非是名不正言不顺,武力镇压。这种事老百姓也不在乎,谁拳头硬谁是国主。不过,为了苏彦皇位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合法性,他暂时只能做隐忍,向袁博朗请罪道歉。
韩升道:“袁相海涵,刘统领也是为防止不轨之人借机闹事,晚发丧才能一举稳定朝纲,说来也是为大顺朝基业考虑。新皇势单力薄,袁相也不希望看到旁人谋朝篡位吧?”
袁博朗黑着脸不说话,心里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但他还是不忿于刘愈态度的嚣张,仗着有兵权,愣是让他这个“顾命大臣”说话半丝份量都无,从昨夜被软禁在雅前殿到现在。
“那老夫现在说话做不做的准?”袁博朗气势再次起来,有了相国的派头。
刘愈陪笑道:“当然是相国您说了算。”
刘愈还是本着与原来一样的想法,只要是帮苏彦顺利登基,谁听谁的都是一样。再者兵权在他手上,袁博朗要耍横也要顾虑着刘愈的不羁。刘愈相信袁博朗也不会傻到相信他会唯命是从。
袁博朗此举为了顾全他身份脸面的成分居多。
相似小说推荐
-
锦衣杀明 [精校] (拉丁海十三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 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 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 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 投机倒...
-
抗战之临时工 (不打内战) 17kVIP2014-06-04 老爷,国军来人说如果你能留下,会给老爷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哎,冯全抱着小儿子无奈的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