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陆徵祥问道:“那国会会同意用兵么?”

“国会即便不赞成。也不会反对的!”作为国会第二大党的党首,孙元起还是有这个自信的。而且一旦南方革命党发生叛乱,国民党内部很可能出现分裂,影响力必然急遽下降,到时候能不能提出议案还是两说。即便能提出议案,以新中国党的份额加上袁世凯能够影响的小党派,否决反对提案还是妥妥的。

陆徵祥不由点头道:“大人所言极是。”

————

接下来的几天还算平静。

虽然南方革命党气势汹汹。但同属国民党的蔡元培还是接受了孙元起的邀请,答应出任教育总长一职;而王宠惠的态度则非常耐人寻味,他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只是一味地虚与委蛇。如此不明朗的态度连杨度都有些吃不准:王宠惠这是在审时度势,择善而从?还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让孙元起那么早组阁?

然而内阁名单已经由国会审议通过,不能随意更改,孙元起只好采用杨度的一个馊主意:故意放出风声。准备任命国民党方面最深恶痛绝的梁启超担任司法次长,进而逼迫王宠惠表态。如果王宠惠还是那么不阴不阳,孙元起打算干脆让梁启超这个次长代理总长。

就在孙元起准备接任内阁总理之时,有“国民党四督”之称的湖南都督谭延闿、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突然发表联名通电。文中称:闿等近日接闻参议院任命内阁、善后借款等电,心中不胜骇异!

月前敝党领袖宋教仁君在京遇刺,经多方彻查,种种证据牵涉政府要人已成事实。无可掩饰。国民因此大为愤懑,全国汹汹,方舆震动。今逝者抔土未干,生者尚有余悲。忽闻涉案某君通过参议院任命,摇身而成国之总揆,国人无不相顾瞠目结舌。

若此君清白无染,当远离此万机之地,以接受特别法庭之调查,洗脱其嫌疑;若此君持身不正,则更不应居此要害之处,以免误国误民也!如今罪名未去,而以嫌犯之名入住内阁,此将置国会于何地、置民意于何地、置民主共和于何地!且恐舆论于政府国会有相安相受、朋比为奸之讥也。

或是政府自知罪大恶极,有负国人委托之重,势必引起全国公愤,难保禄位,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不经国会议处,擅自与五国银行团缔结两千五百万镑之善后大借款。如今民心已失,虽有巨金,何以善其后?盖政府欲以此款,充作与国民宣战之军费也。

闿等恳请各国政府人民,设法禁阻银行团,俾不得以巨款供给政府也。复恳请国会立即废除以上数议,副总统、各政党、各省都督、民政长、省议会协力抗争,毋使民国因专权独裁而亡也!

随后,孙中山也向各国政府和人民发表通电——尽管除了日本之外,其他所有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可能对他的通电都是不屑一顾,甚至比不上厕纸更具吸引力,但孙中山还是装得气势十足——在电文中,一方面大肆鼓吹他自共和以来的光辉成就,包括竭力维持全国安宁、殚精竭虑建设善良政府、推位让国给袁世凯等,一方面大肆丑化袁世凯、孙元起,诸如刺杀宋教仁、擅自借款、破坏《约法》、践踏共和等等。声称袁世凯借款纯粹为了扩军备战,国人此前以极大代价取得共和,此后也必将誓死拥护共和,如果国民因为拥护共和之故与政府决战,不仅中国人受到无限损失,外国人在华利益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所以恳请外国人不要借款给袁世凯,也不要支持袁世凯。

如果孙元起此前不知道宋教仁遇刺一事是由孙中山主导策划,也不知道当前政府的财政确实匮乏,读到这封通电时或许会为孙中山的良苦用心而掬一把泪。但现在知道所有实情再回过头去看那封电文时,但觉他嘴脸丑恶令人作呕。

两封电报的内容明里暗里都连及孙元起,孙元起不可能坐视不理。他当即命陈训恩草拟一封电文,指斥南方国民党以内讧攀诬他人、以谣言构陷政府,企图借端生事,挑起南北冲突,妄想分裂国家的鬼蜮伎俩。并表明这些不友好的言行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南方革命党人必须悬崖勒马立即改正,否则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将由他们自己负责!

随后这封电文经四川都督阎锡山、山西都督赵景行、陕西都督张世膺、甘肃都督程子寅、青海都督徐树铮、新疆都督杨增新、西藏办事长官程凤翔、浙江都督朱瑞等联署,然后通电全国。这些人不是孙元起的嫡系就是孙系势力的外围,电文中浓重的火药味显然代表着孙元起对此事的态度:想被爆菊么?不想被爆菊的话就给我老实点儿!

电文发表后,迅速得到北洋系以及袁世凯外围军政长官的支持,纷纷通电表示响应。短短两天功夫,除了国民党四督控制的湖南、江西、安徽、广东四省之外,其他省份的都督和民政长全部参与联署,大家有的希望国会不要干涉政府借款,有的希望南方革命党看清形势,有的希望南北双方能够握手言和,以法律手段解决所有问题,个别袁世凯的拥趸甚至要求动用武力荡平乱党。但大体上还是以语言威胁为主,目的是想维持当前和平局面。

在此背景下,新中国党、共和党议员表示将尽快在国会中通过善后大借款议案。像谭人凤、岑春煊、李经羲、章炳麟、唐绍仪、伍廷芳等政界遗老名流,则是南北奔走,极力调解,企图化干戈为玉帛。表面上看,中国局势突然间归于平静,好像和平一下子就降临到九州大地。

但孙元起通过隐藏在中华广播公司、政经日报社下的谍报网却侦知,南北双方都在私下里不停布置。孙中山的布置主要是派遣国民党员到各省军队中策反、联络包括河南白朗乱匪在内的叛军、使用暗杀手段刺杀各地要员等,比如驻节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就死于国民党人的暗杀。相对来说,袁世凯的手段就显得光明正大许多,主要以大总统的身份虚言恫吓,同时积极调整军事部署,削弱国民党影响,准备对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动武。

对此,孙元起只能一方面命令辖下各省提高警惕,肃清国民党员的渗透与策反,争取把破坏降到最低;一方面命令驻扎川鄂两省边疆的刘明昭、尹昌衡等扩军备战,必要时南下攻略湖南等地,不能让袁世凯乘机坐大。

——这还真有打麻将的感觉:盯死上家,看住下家,整死对家,我不赢,你们也都别想好!

第四二一章风驾潮头入渚田

眼看南北大战将至,在官场摸爬滚打二十年早已百炼成精的程德全明白江苏乃是冲突的核心地带,自己这个夹缝人物处在南北之间肯定左右为难,说不定还要遭受池鱼之殃,干脆宣布辞去江苏都督之职,北上就任内阁的交通总长。随后,代理鄂军都督的段祺瑞也将湖北军权匆匆交给南下的“干殿下”段芝贵,返京就任陆军总长。紧接着,前四川都督蒋志清也乘坐飞机来到京城。

这件事在后世的史书上被称作“三督入京”,标志着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清末民初喧闹一时的各省自治运动已经步入末路。

对于三督入京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孙元起与袁世凯在调整军事部署,准备对南方革命党采取雷霆一击。也有人认为这次人事调整的主要操作人是孙元起,其目的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未雨绸缪——众所周知,孙元起对于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可是首屈一指的,至少从现存史料上看还没有出现过大的纰漏。还有极少数孙元起的脑残粉顽固认为,三督之所以愿意入京,完全是孙元起的人格魅力所致,历史已经一再证明,跟着孙元起混才是最有前途的!

其实当初三个人进京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江苏、湖北、四川在全国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大省,可不像云南、贵州、广西那种边边角角,可以弃之如敝屣!而且执掌全省军政大权的都督与有名无实的内阁总长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他们各自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最终只能乖乖就范。

就拿蒋志清来说,原先四川治下有五千两三百万人,规模不亚于东西洋一大强国,加上山河阻隔,完全就是王霸之资。谁知他刚尝到都督的滋味,就被孙元起调到京中担任海军总长。海军有什么?十来个人七八条枪。总长完全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如果再给他一两年时间,把军中连排以上的军官撤换一遍。或许可以借故推脱孙元起的传召。但现在不行。

现在四川民众还时刻铭记孙元起年前蠲免赋税的好处,军中骨干大半是以前从经世大学附属学校征召的学生,而且不知道杨度在巴蜀安插了多少钉子。如果他蒋志清胆敢抗命不遵,只怕过不了三五日,就会被擒送到孙元起面前。所以,尽管蒋志清心里十二万分不愿意,但还是强作欢颜。乖乖地与同样满腹牢骚的阎锡山完成交接,然后尽快赶赴京城。并且到京后顾不上休息,便立即去拜访自己的恩师孙元起。

后世有人曾评价蒋志清的军事才能顶多只能胜任一个步兵排长,但他玩弄政治阴谋的手段绝对是一等一的,这从他在治川一年多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来。见面之后,孙元起对于他的功绩也是大加褒赞。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