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他似乎一年四季手里都离不开纸扇。天气晴暖,扇扇还有点道理;这寒冬腊月的,你扇个什么劲儿?

孙元起放下书卷:“是啊,如今世事纷纭,变幻如棋,各路政要在官场中载沉载浮。只是你我两个局外人,最好在一边冷眼旁观。”

如今孙元起在官场上算是孤家寡人,哪里敢去蹚浑水!

杨度斜瞥了孙元起一眼:“为什么说自己是局外人?”

“怎么不是局外人?”孙元起反问道,“香帅和叔祖父去世后,摄政王把主张立宪的戴毅庵(戴鸿慈)捧进军机,又让守旧的陆固叟(陆润庠)入阁为大学士。我们不当局外人,又能怎样?

“端陶斋(端方)也不知脑袋里面哪个筋搭错了,居然放着好好的直隶总督不做,非要做摄影家!结果把湖广总督陈庸庵(陈夔龙)这个顽固派召来直隶做总督,还兼北洋大臣。我们不当局外人,还能怎么着?”

宣统元年年底,清廷正式在菩陀峪安葬慈禧太后。端方这位清末摄影发烧友,和著名摄影家陈老师一样,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为了记录历史性的一刻,不顾当时忌讳和自身荣辱,诸位王公大臣正给老佛爷磕头呢,他拿着相机咔咔咔!隆裕太后和后宫佳丽出场,他更不会放过,又拿起相机咔咔咔!结果遭人弹劾,被撵回家奶孩子去了。

端方这一革职不要紧,朝廷却把和孙元起不太对付的陈夔龙调来做直隶总督,真是冤家路窄!

杨度撇撇嘴:“这些不过是朝廷人事变动,哪里称得上风起云涌的大事?”

孙元起心中一动:“难道皙子说的是各省代表请愿速开国会的事?”

“不错!”杨度合上折扇,身体微微前倾,“九月一日(西历10月14日),除新疆外,各省咨议局同时开幕并选举正副议长,江苏选出的是张啬翁(张謇)。据传闻,张啬翁与苏抚瑞瀓秘密协定,由瑞瀓邀请各省督抚集体上疏,奏请尽快设立责任内阁;张啬翁则发动各省咨议局,请愿速开国会。

“在张啬翁的建议下,十一月初五(12月17日)各省咨议局代表聚集上海,开会讨论请愿速开国会的相关事宜。先后开会六次,推举孙洪伊、罗杰等二十多人为代表,从汉口坐火车到北京请愿。赴京之前,张啬翁写了一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刊登在南北各大报纸,惹得天下侧目。

“你听听他写的:‘我中国神明之胄,而士大夫习于礼教之风,但深明乎匹夫有责之言,而鉴于亡国无形之祸,秩然秉礼,输诚而请,得请则国家之福,设不得请则至于三、至于四、至于无穷,诚不已,则请亦不已,未见朝廷之必忍负我人民也。即使诚终不达,不得请而至于不忍言之一日,亦足使天下后世,知此时代人民固无负于国家,而传此意于将来,或尚有绝而复苏之一日。’委婉深沉,鞭辟入里,果然不愧状元之才!别人读了他的文章,还以为他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呢!”

读完,杨度放下手中的报纸接着说道:“如今,十六省代表已经抵达京城,正准备向都察院呈递请愿书。不仅如此,很多官员也觉得机会难得,开始蠢蠢欲动。前不久,云南按察使汤蛰仙(汤寿潜)就上书朝廷,请求尽早开国会。广西边防大臣郑苏戡(郑孝胥)也遍谒当道,呼吁支持宪政。一时间大江南北应者四起,上至督抚道台,下至学堂幼童,无不开口‘内阁’闭口‘国会’,可谓民意汹汹。”

孙元起道:“对于这件事,我的态度是不搀和、不反对、不表态,最好还是继续冷眼旁观。”说罢,重新拿起《人间词话》准备继续阅读。

杨度起身从孙元起手中抽走书本,慷慨激扬的说道:“你可是预备立宪公会名义上的会长,怎么能坐看云卷云舒呢?原先他们推举你做会长,是想借助孙文正公的声势和你的名望,暂时逃过一劫。如今立宪成为大流,文正公又驾鹤西去,他们哪里还甘心继续捧你做会长?张啬翁、汤蛰仙、郑苏戡跳得那么欢,无非是想努力表现,争取上位罢了。

“张啬翁是光绪甲午科状元,天下知名,这也是他最大的资本。戊戌变法后,翁常熟被西太后革职永不叙用,他作为翁常熟的门生,也遭受池鱼之殃,只有乖乖蜷伏。如今西太后早已驾崩多时,翁常熟也官复原职、追谥加封,他张啬翁自然水涨船高。

“汤蛰仙现任云南按察使,正三品,仅比你低一级,但他在江浙人缘颇广,财力雄厚,不容小觑。郑苏戡则是大名士,诗词、书法冠绝士林,为他加分不少。这三人都想染指会长一职,目前势均力敌,表面上相互呼应,实则在暗地里互相较劲。只等其中一人胜出,便把你扫地出门。

“原先,预备立宪公会与政闻社并称立宪派两大巨头。如今政闻社已被查封,只剩预备立宪公会一家独大。而且预备立宪公会立足上海,会员都是颇有名望的士绅,支持者也多,一旦开国会,极大可能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作为党魁,你就是当仁不让的总理大臣。形势如此,你还打算冷眼旁观?”

孙元起嗤笑道:“在我看来,立宪派的这些人就好比夏日暴风雨前在空中乱飞的蜻蜓和燕子,别看他们现在气势汹汹声势浩大,一旦暴风雨真正来临,他们比谁都溜得快!”

第227章恰是凉风细雨前

二二七、恰是凉风细雨前

杨度哈哈大笑:“百熙,看来这本《人间词话》你没白看,如今说话尖酸刻薄,已经大有文人士子的神韵了。”

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道:“诚然如你所言,现在立宪大行其道,许多趋炎附势之人以为有机可乘,必然混杂其中,世事滔滔,免不了泥沙俱下。一旦风头不对,好事之徒、投机之辈肯定会立马作鸟兽散,乃至落井下石。

“可万一成功了呢?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虚与委蛇,到时候都是有功之臣。关键还在于,不论立宪成功与否,骑墙观望之人最终都会招致清算。所以在我看来,与其两边下注,不如孤注一掷。”

孙元起摇了摇头:“首先,立宪派不可能成功。摄政王、庆亲王等人黑白不分,昧于形势,眼中只有私利。只因香帅屡进忠谏之言,他们便愚蠢地进行排挤打击,使得香帅抑郁而终。连香帅都容不得,何况立宪派?现在摄政王大力倡言立宪,不过是借机揽权,以画饼的形式暂时缓解民众吁求。地方官僚和立宪派也不是一条心,只想借机上位,所谓‘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只要摄政王和官僚看到胜利在望,保证会一脚把立宪派踢开!

“当然,摄政王他们也不可能笑到最后。他们以为天下万民还想以前一样,都是愚昧无知、可以随意哄骗的,便恣意用立宪来逗弄大家,惹得众人热血沸腾。到了最后,众人却发现是狗咬尿泡——空欢喜一场,你觉得他们能收场么?国乱民艰,主少臣疑,本来就是败亡之局。还敢朝令夕改、玩弄民意,这是取死之道!我可以断言,天下失望之日,便是大清覆灭之时。

“所以,我们不是两边下注,而是两边都没有下注,稳坐钓鱼台上,静观他们两败俱伤。皙子,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杨度难得听到孙元起对时局的分析,听罢沉思良久,才说道:“那依百熙看,最终得利的渔翁是谁?”

孙元起看左右无人,便低声说道:“在我看来,中国现在有三条假龙。”

“哦?”杨度胃口被吊了起来,连忙凑到近前,低声问道,“此话怎讲?”

孙元起屈指数道:“第一条是宫里头那位。现在时局如此,本来应该拥立一位年长的宗室做皇帝,好安稳人心收拾大局。结果慈禧太后为了避免新君翻案,隆裕太后也想尝尝垂帘听政的滋味,反而反其道行之,立了一个三四岁小孩。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么?

“虽然现在监国的是他父亲摄政王,但终归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摄政王庸庸碌碌,毫无主张,也不是能有所作为的伊尹、霍光。还任人唯亲,排挤汉人大臣,如今朝中有谁可作底定危局的中流砥柱?所以别看宫里头那位现在是真龙天子,其实是垂死待毙,生死只系于立宪成败。”

杨度对溥仪也不看好,听罢微微颔首。

孙元起接着说道:“第二天是会河南养老的那位。据说李文忠公(李鸿章)临终前曾举荐袁项城,以为‘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确实极有见地。而且他的麾下人才济济,举凡军、政要员,无一不之选。所以说,袁世凯是一条蛰伏的虬龙,虽然现在赋闲在家,天天饮酒垂钓、栽花种树,其实他在韬光养晦,暗地里依然操纵部分政事,等待时机复出。一旦风云突起,他便要跳将起来,择人而噬。

“袁项城雄才伟略,自然野心也极大。立宪失败,天下汹汹,清廷命在旦夕,那时候自然会请他出山。在权势失而复得后,只怕他的权力欲更重,见满清风雨飘摇,一准儿会落井下石,自己取而代之。但立宪已经成为潮流,中国再也容不下一位新皇帝,恐怕袁项城最终只能黯然收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