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眼下,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分设农桑、畜牧、森林三科,学制四年,每年招收学生120人,由普通中学堂及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升入。并附设农业小学堂和中等蚕业学堂各一所,形成从小学、中学到专科完整的农业教学体系。如果找人来实施作物育种梦想的话,这所学堂就是最适合的温唇g。

了解学堂的基本情况之后,孙元起便命令在原有的农桑、畜牧、森林三科之外,单独成立了育种专业。并贯彻“任务带学科”的指导方针,把目标圈定为各种作物的杂交改良,其中最重要是杂交水稻。

孙元起是农学的mn外汉,甚至从来没摸过锄头,如今提出“杂交水稻”而不是“杂交小麦”,却在无意中找对了正确方向,避免走许多弯路。

如果要问他为什么圈定“杂交水稻”?孙元起的原因很单纯:日常听说最多的就是杂交水稻,杂交小麦听着总觉得有些别扭。再说,水稻产量也高啊事实上,小麦、水稻的杂交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都是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打个比方说,就是每粒稻子都定了娃娃亲,一男一女住在小屋子里,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自己就可以怀孕结子。如果要实现杂交,就应该在他们接触之前,把每个小屋里的男子都给阉割了,另外找别人帮忙。这可是个细致活,一株稻穗就有两三百朵稻花,每个都要手工拆开外壳,切除雄蕊。基本上做完手术,这株稻穗也废了。

所以,最好方法是找到小房子里只有女子、没有男子的,这样人类才能插手它们的生育问题。这种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先天畸形植株,科学上称为“雄xng不育系”。寻找合适的“雄xng不育系”,这个过程很艰辛,经常是十亩地里也没有一株。相对于水稻,小麦的“雄xng不育系”就更不易寻找。

当然,找到了野生的雄xng不育株,杂交效果也不一定很好。从水稻开始杂交,到杂交水稻产业化,中间还有一段漫长的路。

这些东西,孙元起最初并不知道,以为懂得了先进科学理念,实作中只要花费时间便可。等下达任务之后,才逐渐明白其中困难重重。姑且不说研究的困难,单单每次水稻从播种到收获,至少就得六个月这项研究没有十多二十年的功夫,根本不可能出结果。好在守着学校,年年都有学生,倒不用特别担心科研持续xng的问题。

孙元起刚来湖北不到半年时间,先是规范中小学课本,废除了湖北自己编印的教材;接着合并武昌的各种师范学堂,开除日本教习;现在又成立法政学堂,对工艺学堂、农业学堂进行改组。从教材到教师,从学生到学堂,新官上任后的三把火烧得又急又猛,几乎对湖北教育界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清洗。

尽管还想对全省中局进行调整、对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进行改造,顾及张之dng、梁鼎芬的感受,加上今年资金也不充裕,农业学堂的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在杨度建议下,孙元起决定暂时收手,等明年夏张之dng离开湖北再做打算。

既然不能在国内捣,孙元起把精力转向国外。

自从1904年平安夜英国实验室观测到正电子的踪迹后,世界上的很多科学家都把目光瞄准了反物质,观测宇宙sh线迅速成为近两年科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项目。科学家利用各种仪器对宇宙sh线进行探索,在数百个日日夜夜过去之后,在宇宙sh线各种效应和起源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孙元起所称的“反物质”却丝毫没有发现踪迹。不过,正电子的存在却得到了更多的证明,使得大家对于反物质更加憧憬,连带着以前被人嗤笑的质能方程也水涨船高,开始有人撰文讨论。

有赞成者,自然就有反对者。许多正统的科学家看到学界走入歧途,热炒子虚乌有的“反物质”,不免正义之心大作,在各种场合批判反物质,认为那是孙元起的无稽之谈。

现在的孙元起,已经孤军奋战的无名小卒,在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拥有无数忠实粉丝。听到有人批判大神,拥趸者开始猛烈还击。正统科学家也不会坐以待毙、唾面自干,却无法否认正电子的存在,毕竟这是无数实验室观测到的结果。一来二去,对于反物质的探讨开始深入,论争的战线也逐渐拉长,甚至涉及到原子核反应中会不会导致质量转化为能量。

孙元起觉得这些科学家太有闲心了,必须再爆些猛料,来转移他们多余的注意力。于是之前炮制好的论文《大爆炸宇宙理论》派上了大用场。

果然,刊登在1906年冬季《经世大学学报》的这篇论文,就像是陈老师的摄影作品,瞬间吸引了学界的注意力。

第一五零章便觉荣光焕九州

在1902年之后,小有名气的孙元起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用大规模发表学术论文来博取名声,平均每年只发表一到两篇文章。但质量没有任何下降,几乎每篇文章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电子计算机、粒子加速器、晶体管、反物质、超导体……正因为如此,科学界才更加重视孙元起的论文,《私立经世大学学报》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众多科研机构必备刊物。每新到一期,大家都会迫切地翻检目录,看看里面有没有孙元起最新的文章。

从1904年底在英国皇家学会报告反物质之后,孙元起再也没有发表任何相关的论文,对反物质进行进一步探讨。科学界一边叹息他的好运,居然能够预测到宇宙中反物质的存在,一边沿着他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进,希望在发现反物质及其起源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来。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学界对于反物质的看法千奇百怪,让人莫衷一是,很多研究人员希望那位有“反物质之父”美誉的东方神奇小子,能够站出来给大家一个说法。然而,那位经常撩动科学界神经的家伙突然改行研究起超导体来,似乎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反物质”这回事儿。直到在1907年初,大家读到他的最新论文,才知道原来人家一直没闲着。

开始读这篇论文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什么?宇宙最初只是一点?这小子是酒喝多了、还是没睡醒,怎么在科学杂志上说胡话”性急一点的都准备放下杂志,写文章批评这位有妄想症的远东科学家了。只是如今孙元起的名声确实有些骇人,逼着这些科学家继续硬着头皮看下去。

看到中间,发现孙元起还大胆地提到了一个验证方案:观测螺旋星云,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星云的光谱线存在红移现象,以此证明宇宙空间仍在膨胀。疑惑之间,早有好事的物理学家,请天文台对此予以验证。现在天文台观测红移,通常分为三种:一,多普勒红移,这是由于辐射源在固定的空间中远离我们所造成的。早在1848年,就由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发现。并指出恒星谱线位置的移动是由于多普勒效应,因此也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

二,引力红移,这是由于电磁波摆脱引力场时造成的。只有在引力场特别强的情况下,引力造成的红移量才能被检测出来。解释这种现象需要用到广义相对论,在二十世纪初还没有人明白。

三,宇宙学红移,由于宇宙空间自身的膨胀所造成的,这才是孙元起在文章中提到的“红移现象”。这种现象是由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在1912年发行的。他先后观测了41个河外星系的光谱,发现其中的36个存在红移。然后,哈勃发现它们的的红移和距离有关联性。在今天,宇宙学红移被认为是大爆炸宇宙理论的强而有力证据。

这种现象倒也不难观测,在此之前或许已经被发现,只是没人总结规律,并往这种思路上考虑。如今孙元起指明方向,天文学家用心观测,它就变得显而易见。在欧美几个天文台联手,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便得出了初步结论:至少在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线存在红移现象这一点上,约翰逊教授说得没错理论所推导出的结论,居然被实际观测结果所证实,这说明什么?

一时间,科学界有些失语。然后大家各抒己见,有捧有骂、有赞有斥,端是热闹无比。

这篇论文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科学界。要知道千百年来,吃饱饭的人们仰望夜空时,常常会思考这个问题:宇宙究竟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呢?盘古开天地、上帝创造日月星辰,都是人们最初的美好想象。现代科技昌明,大家对于这些神灵创世之说早已嗤之以鼻,然而宇宙起源却更加困扰着人类。

在论文的结论被实际观测结果证实后,世界各国的主要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惊人发现:最新科研成果表明,我们的宇宙在数百亿年前是一个有着极高温度的小点,后来发生了大爆炸,才形成了今天的宇宙。不仅如此,现在宇宙仍在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

这个劲爆的新闻,迅速成为世界人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为了证明消息来源可靠、满足大家熊熊燃烧的八卦火苗,报纸记者发挥穷追猛打的精神,将孙元起发明新式电灯、发现“炼金术”、原子核结构等丰功伟绩全够抖露出来。短短几周内,孙元起由科学界著名的青年科学家,变成了公众视野中的明星科学家。有些媒体居然把他捧成“牛顿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风头一时无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