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去年年底,条约期满,清政圌府在广大华侨和国内人民的呼吁下,向美国提出了修约的要求。美国断然拒绝废约,并要求续订新约。由此激发了反对美国排圌华、抵制美货的爱国运动。在本年,月,上海商圌务总会决定以两个月为期,如美国强我续约,则联合全国誓不运销美货以作为抵制。运动以上海为中心,迅速波及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并得到了海外侨胞的大力声圌援。工商业者、学校师生和各界群众组成了各种爱国团体,举行集圌会演说,商家不进、不卖美货,人们不买、不用美货,码头工人不装、不卸美货。

孙元起现在手中拿的公开宣言,就是由教育界团体拟定的。

看着孙元起颦着眉头,潘咸心中惴惴,干笑着解释道:“全校就数我点儿背,那么多人抽签,结果让我给抽着了,嘿嘿……我也不想来,他们非说我胆子最大,死活要我来,我也没辙,只好来了……”

“你不是胆子大,而是脸皮厚!”。孙元起看完,边签字边调侃道。

看孙元起签了字,潘咸大喜过望,眉开眼笑地接过纸:“谢谢先生!谢谢先告夸奖!”。

说完,一溜烟地跑出校长室。

孙元起在他走后,也是大喜,正好比瞌睡遇上枕头,当下便给MIT、耶鲁去信,表明自己坚决反对美国政圌府要求续约的立场:此条约一天不废除,作为“劳工”。之一的自己,就一天不踏足美国领土。

第一零一章浪迹南云真万里

发完电报,命人赶紧收拾好行囊,乘着五月天气不热、赶紧前往甘肃考察。作为校长,七月份学生的毕业典礼可不能缺席。

估计这一趟来回怎么也得两个月,该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学校里面的很多事情也得要事先做好计划,比如图书馆和留学生院的建筑,比如留学生招生考试试圌题,免得走到半路上再折回来,那就恼人了。

动身前一日,孙元起进了趟城,一是把考试试圌题送给外务部,二是向叔祖父告别。老中堂大人听说要去甘肃,眼睛一瞪:“百熙,你就这么一走俩月?”

孙元起心想,这学校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留学生相关事宜,也告一段落,貌似没什么事情啦?当下点点头:“嗯,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差不多两个月就能回来。”

“那你上折子请假了么?”老大人拈着胡星问道。

“……”孙元起真还没想这档子事儿,嗫嚅道:“一直以来,都不用请假的呀!这还用请假?”

说来也是,孙元起从光绪二十八年出任国子监博士厅博士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四年了,哪回不是想出国出国、想休息休息,还从没向谁请过假,也没有听说要请假。

“以前?以前你的那些品职,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官,不过是挂着品衔办差罢了。执行差遣,自然有上官发调,不用向朝廷告假。”老大人慢条斯理地给孙元起普及大清圌官制常识,然后声调一转:“如今,你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乃是朝廷命官,虽然差事清闲,不用日日到院中点卯,却也不能随便离京的!照你这样,一去俩月,又不告假与逃官有何区别?遇到御史纠察,轻则开缺,降级罚俸:重则革职杏办,永不录用。这些,你难道不知道么?”

孙元起听得满头汗水,原来官圌场还有这些规矩,自己闻所未闻,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些,真不知道!”

挨了老大人一番i斥只好老老实实写份折子,说明自己要去西北考察,申请告假俩月,递进宫里。第二天上午,折子就发还回来上面有慈禧的御笔朱批:“另有旨意。”

果然,下午的时候就有太监前来宣旨:“命翰林院侍讲学士孙元起往西北陕西、甘肃等处公干,考察兴办学校、洋务诸事宜,谕令沿路地方州道府县予以保护,不得玩忽。此谕。”

除了给太监塞了一封银子时感到别扭外,领到圣旨总体感觉良好:有了这道圣旨,路上的安全和饮食再也不用担心。想来是自己给慈禧老奶奶节省一百万两银子,她便投桃报李,给了自己个好处。

一旦有了安全保障,孙元起的心思又活泛开了:要不趁着这个机会,把西北之行变成学校的一次实习?反正现在经费不成问题。把主意跟罗振玉他们一说,他们都拍手赞成,连卢弼、爱因斯坦这些年青老师也有些心动。商量一回,最终决定带上教育系、历史系、化学工程系、生物学系、系等五个系的学生,再有部分老师,以及部分随从保圌镖,一行近百人,在五月上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学。

行前孙元起已经做好准备,代步工具是马车往返所经过的线路不同,大体上是每天走六十里,走两天休息一天。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或者天气不好时,可以多休息几日。

为什么带那五个系的学生?孙元起有自己的考量:经世大学的学生要经世致用,学以致用。所以学生要走入社会中,进行实践,与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相印证。教育系学生要调杏西北地区的教育情况:生物系学生,要收集西北地区的动植物标本:地理系学生要考察西北地区的地质地貌,绘制地图:化学工程系学生,要杏找各种矿物样品:历史系,要投集拓印各地的金石文字和图书方志。按照规定,每位学生每天都要写考察日记。考察结束后,每人还要完成一篇考察报告。

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平日里难得有这种集体外出的机会。

这种类似春游的实习,无疑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也让他们有些严肃的表情恢复了活泼。在马车上,大家围在一起或谈天说地,或读书论辩,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偶尔,有学生发现一种新奇的植物,或者一块无名的墓碑,大家一窝蜂跳下马车,围在那里,指指点点。

孙元起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欲和地方上的官圌府联系,只想安安稳稳地一路考察下去。但他明显是小瞧了这些地方官,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了消息,早早在沿途接送、保护。在这些官员看来,首先,这位孙大人眼下是钦差大臣:其次,他本身就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外放便是地方大员,没准那天就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第三,他后台为大学士、学务大臣孙寿州中堂……所以,无论如何,好吃好喝好招待没错,要哄孙大人开心,不要给他添堵添乱。

这些官员的认真保护,自然是有好有坏。

好处是安全不再是问题,看看周围几百扛枪抬刀的兵丁就知道如何安全。听说孙元起收集各地的图书方志、金石文字、动植物标本这类东西,第二天地方官员就能给你送来全县的各种资料。就比如,别说各种手抄本、明清刻本,宋元刻本、整套的佛道藏都有。还没走到陕西,车队里已经多了好几车图书,其中不乏各种珍稀善本。再说要植物标本,有位县令直接把一棵百年古梅给连根挖起,送了过来,据称,这株梅花非常奇特,花期长达数月之久……临走,吃穿用品不说,银票都是一沓一沓地送,弄得孙元起好生为难,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好处不少,坏处也不少。孙元起每天都要和这群官员周旋,免不了砒筹交错杯盏狼藉。学生根本就不能出去走动,地方官员生怕这些人出去是体察民情,收集自己的黑圌材圌料,常常用“匪帮横行”“野兽出没”的话语来搪塞,采集标本啊、绘制地图啊、寻找矿石啊之类的活儿自然干不成了。甚至有苦大仇深的苦主,听闻钦差大人过境,拦路告状喊圌冤,孙元起那叫一个为难啊……

为了避免麻烦,只得派人去前面打头阵与地方官约法三章,只需要帮忙拨集地方上的植物标本、图书方志、金石文字,沿途稍加保护即可:至于财贿、请托、宴请,一体禁绝。

在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内地旅行无疑是一件危险而艰苦的经历:危险,是因为路上安全都难以保证,荒山野岭中,有马贼盗匪横行,劫财是小,甚者奸圌淫杀戮:加上饮食不卫生,中暑、风寒、霍乱、疟疾等时常发病。

艰苦,是因为道路交通实在太恶劣,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孙元起这一行均是青年小伙子1各地皆备好饮食,还有兵丁保护,自然没有什么危险。加上天公作美,这一路行来,睛天倒占十之。而且本来就是越往西北,雨水越少。大家说说笑笑间,居然没有人中途生病掉队。那些文科学生,还时不时的写几首诗、填几首词,“呈孙学士斧正”。

关河形胜1山川襟带。渡过黄河,眼前景色一变1只见千沟万壑、莽莽苍苍。虽然已经夏初,举目所见,却没几点绿色,只有裸圌露的黄土、干涸的渠道、贫瘠的土地、饥谨的农民。在这里,看不出生机1也看不到传说中的天圌府之地、帝王气象。

孙元起站在山顶,学生们簇拥在周围,更远处是护卫的兵丁,干燥的南风带着尘土1卷起衣襟猎猎作响。指着面前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作为历史家的卢弼1从黄土高原的形成讲起,用真实案例向大家讲述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灾难后果:殷周时期,陕北一带气候温暖潮圌湿,类似于今日的江南,山野之间草木丛生,河水清澈,野兽遍地,土地肥沃,物产富足。但在春秋以后,此处战争频仍,加上人口增多,肆意的砍伐导致植被严重破坏,随之出现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