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傲唐 (唐远)



灵宝兵败前,潼关的形势比现在还要好,叛军苦攻六个月无果后,退守陕郡附近,那时候叛军的士气可是很低迷,灵宝之战后叛军士气大振,即使攻打潼关不得,士气也远比之前好,据最新的探报,叛军在沿途多个地方设立了伏击点,就是期望我军趁胜追击,再打一次灵宝之战的。这种情况下,万不能率军出关作战,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哥舒翰判断叛军依然会再挥军进攻潼关的,他希望杨晞依然能领军镇守。

他这样想,这样说,并不是表明与杨国忠的裂隙没有了,他只是从大局考虑,也认可了杨晞的能力,不希望因为临阵换将导致潼关再现乱局,所以才会在李亨提议换帅后,马上奏言。

当然,他与李亨关系也不好,不然也不会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此议。

哥舒翰虽然被朝廷免了一切职务,但其威望还是在的,到底这位老将身经百战,鲜有败绩,灵宝之战前几乎每战必胜,他这样从大局角度一说,连李亨也不好再站出来坚持己见,其他原本有此意的朝臣,也在听了哥舒翰的话后退缩了。

不过这时候杨国忠却站了出来,向李隆基作礼奏道:“陛下,臣也担心杨晞没能力继续指挥后续战事,臣支持朝廷另委一将指挥潼关之军,并统御大军负责后续的平叛战事!杨晞年少,此前又没有从军打仗过,此次能指挥潼关诸军取得防御战的胜利,全赖其胆大妄为的个性,还有上天的神助!但臣担心他继续领军会让陛下失望,因此建议陛下,还是另择一将领军为好!”

杨国忠这样说是担心杨晞继续指挥战事遭遇败绩,前面树立的威望、立下的战功都毁于一旦,不如见好就收,将潼关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其他人,将平定叛乱的重任交给其他人指挥。

杨晞立下的战功已经非常大了,凭这点战功可以获取非常大的奖赏。

这是杨晞的资本,杨家的荣耀,凭这些军功可以在朝堂上立足,并有后续的发展了。当然杨国忠也当心杨晞在作战指挥时候遭遇意外,受伤或者身死,那样的话他可是哭都来不及了。

杨晞不可能完全明白杨国忠是怎么想的,但无论杨国忠怎么想,他都不会放弃继续领军的机会,此前在送给杨国忠的信中他也表示过这观点,只是他想不到杨国忠竟然没理会,或者不同意他所言,看来一会要与杨国忠好生交流一下,将利害都详细说给他这位父亲听。

杨晞不想当殿发表与父亲不一样的意见,也就没站出来说什么,他相信如此大事李隆基不可能马上就下决定的,而且他在杨国忠退下后,交换了神色,杨国忠有点明白他眼神中的意思,犹豫了一下后对魏方进使了眼色。

魏方进马上站出来,在向御座上的李隆基行了一礼后慷慨陈词道:“陛下,臣不赞同杨相公之说,臣觉得哥舒老将军之言有理,临阵换将是大忌,理应让杨元帅继续统御潼关兵马!”

韦见素也站出来,附和魏方进的意思,不过他也主要是从大局考虑,认为临阵换将不可取。

武部侍郎萧华却站出来反对让杨晞继续统领潼关兵马,反对理由就是杨晞太年轻,不可能完全掌控局势,经验又不足,没办法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万一作战不利那就是祸事了。

但支持杨晞继续领军的魏方进马上反唇相讥,说汉之霍骠骁领军时候年不过十七,立下不世功业时候也才二十左右,太宗皇帝领军解雁门之围时候才不过十六岁,有志不在年高,就从杨晞在潼关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这个少年人完全可以胜任马兵元帅之职,有能力继续指挥战事。

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御座上的皇帝李隆基也皱起了眉,也就在众臣继续争吵间,杨国忠在用力咳嗽了几下后,走到殿前,对李隆基作礼奏道:“陛下,此事你好生考虑一下再做决定吧!今日这般吵闹,也争论不出个结果来!想必杨晞归来,还有许多要事要向陛下单独禀奏,凡事待杨晞将事儿禀报完毕后,再作考虑!”

听杨国忠也这样说了,李隆基想了想后也马上同意了,挥挥手示意众臣不要再吵了,“诸位爱卿不要再吵闹了,此事待朕好生考虑一下再做决定,散朝!”

说着也没再理会殿内诸臣的反应,顾自走了。身侧侍立的高力士马上跟着离去。

李隆基这么果断地走了,让杨晞很是意外,今日朝会不是要讨论很多大事吗?怎么吵闹一番后,李隆基也不继续主持朝会,与众臣们商议事了,哥舒翰这个老将要如何处断,是不是要处罚他也没说,这皇帝当的,还真是有些不称职。

皇帝走了,众臣也没办法继续再争论,相继离开了兴庆殿,单独或者结伴离去。

杨国忠也在低声吩咐了魏方进及韦见素几句,再唤过一名小宦官,小声叮嘱几句后,这才让杨晞随他去面圣。

“父亲,你为何反对让孩儿继续在潼关领军?”在与杨国忠相伴往李隆基寝宫而去的时候,杨晞直言问道。

杨国忠有点尴尬地说道:“晞儿,为父是怕你在潼关有个意外,战场上刀箭无情,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你娘可要哭死了!”

裴柔已经知道杨晞去潼关领军的事,好几天在府上大哭大闹,杨国忠都不敢回去,怕面对夫人的哭诉。面对儿子的质问,他也只能先拿这个理由解释,在看到边上没人后,这才将他其他想法说出来,表示他是想见好就收,不让杨晞再去冒风险,以免出现意外的。

“父亲请放心,只要朝廷不对孩儿的决定干涉,孩儿一定能指挥手下人马,继续打胜战,继续立功的!”杨晞压低声音对自己的老爹说道:“父亲在军中亲信不多,孩儿现在已经将潼关诸将镇服,要是这些人以后都能被父亲所用,那父亲在文武之道上的影响都会非常大的,孩儿也会在军中更有威望,这应该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

杨晞的一番豪言壮语让杨国忠惊呆了!

第四章初见杨玉环

“说的也有些道理!”杨国忠微微地点点头。

见杨国忠认可了他的说法,杨晞停下了脚步,再用很轻的声音说道:“父亲,孩儿今日在皇帝面前为潼关诸将求情,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能借替他们求情的机会,更得他们的支持,收获他们的人心,要是这些以往军功卓著的将领能全力支持孩儿,那父亲就不要有任何的担忧了!”

“唔,为父明白了!”杨国忠点点头。

“父亲,希望你能强力支持孩儿继续到潼关领军,并参加后续的平叛,孩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会给你带来惊喜,会给我们杨家列祖列宗长脸的!”

杨晞说完这句话时候,父子两人已经走到了李隆基的寝宫外,有宦官上前作礼领路了,也就停了话!那名领路的宦官先一步上前,对斜躺在卧榻上的李隆基行了礼,“陛下,杨相公和杨元帅来了!”

“臣见过皇帝陛下!”杨晞和杨国忠分别上前对微睁开眼睛的李隆基行了礼。

潼关无忧,也不要担心叛军打到长安来了,李隆基心里的担忧少了一些,这几天觉睡的好了一些,甚至有兴致赏听一些歌舞,人看上去精神也好了点,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还是很重的,那些隐现的老年斑明确无误地告诉旁人,这是一位迟暮的老人。

“国忠和四郎来了,一边坐吧!”李隆基伸手示意了下,让杨国忠和杨晞免礼坐一边。

侍立在李隆基身侧的高力士,很体贴地过来,在李隆基身后塞了几个靠枕,并将李隆基扶了起来。

李隆基顺着高力士的手,依着身后数个靠枕斜坐了起来。

“国忠,四郎,朕想听听你们父子两人的意见,你们觉得接下来的战事要如何安排为好!”李隆基先开口问询了。

“陛下,还是先听听四郎的意见吧,毕竟他这些天一直在潼关,直接指挥了潼关的防御战,潼关的形势他最清楚!”

“唔!四郎,那你先说说你的意见,”李隆基眼睛落到了杨晞身上,示意他先说,“四郎,你有任何看法和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朕都会好生考虑的!”

“是,陛下!”在杨晞眼里,面前的李隆基并没什么威严,只是个老暮的长者,身边又有自己的父亲在,也没任何的胆怯,清清嗓子,开始讲述他的意见了,“陛下,臣觉得现在潼关危机依然存在,与之间相比局势仍然没太多改观,现在我们要做的,依然是倾全力守好长安的门户潼关,力保潼关不失!如今是汛期,叛军没办法通过黄河、渭河绕道攻击长安,只能通过潼关!只要朝廷倾全力守住潼关,叛军是没办法攻到长安的!各地勤王之师在陆续组建或往长安开拔,只要我们一直在潼关与叛军相持,抵达长安的援军会越来越多!”

“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程千里、颜真卿等将所领的人马,正从北方攻击叛军,叛军首尾不能顾,他们一心想攻取的就是潼关,只要攻占了潼关,长安的门户洞开,那叛军不需要费太多的劲就可以攻破京师,大唐的天下也会无忧!”

“现在潼关的守军虽然有十万,但一部是溃兵,其他大部是新募集的之士,有战斗力的人马不过半,可以称之为精锐十不过一,以这样的军队守城,凭借潼关的天险或许能取得胜利,但要是出关作战,即使面对劣势兵力的叛军,也是讨不到便宜的,更不要说关外的叛军数量比潼关镇军还多!我们现在就要取我们所长,依潼关天险而守,而不应该不自量力地出关作战,不然灵宝的惨败会再次发生!”杨晞说着起了身,对李隆基恭敬地作了一礼,“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不要轻易令大军出关作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