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傲唐 (唐远)



杨曦当然也很诚惶诚恐地表示他的感谢,并当殿表示只要皇帝再令他返回陕郡,他一定会继续指挥好军队击退来犯之敌,并想尽办法将叛乱平息的。李隆基也表示。杨曦一路回来。定是非常辛苦,先回去休息一下,前方军务情况的汇报待回去后再好好写几份奏本呈上来即可。

杨曦和陪他禀报情况的杨国忠也马上告退,父子两人一道回府了。

“父亲,你说召孩儿回来之事是太子在陛下面前建言之故?”一回府。父子两人刚进内室,杨曦就迫不急待的问道。

“那当然是,”杨国忠很严肃地点点头,“这其中肯定不只太子在陛下面前说过什么,还有其他人说过这事,担心我们杨家势力太过于庞大,难以控制什么的。”

“父亲你说的另外人指的是谁?高力士?”

听杨曦讲出高力士的名字,杨国忠有点惊异,但还是马上点头承认,“曦儿,你说的不错,正是高力士在陛下面前多次说了这些事,陛下才被说服,将你暂时召回潼关来的。曦儿,你这段时间立下的战功太多了,许多人眼红,许多人不服,他们不愿意看到我们杨家人表现如此出色。曦儿,为父今日也将一些事与你明说了,陛下是越来越不喜欢太子,太子做的事总是让他失望,因此早有废立的想法,只是许多人的反对才暂时下不了决心,高力士就是反对陛下改立太子的。也正是他的反对,陛下才始终下不了决心。”

高力士和杨国忠是李隆基最宠信的两个人,但因为两个人都受宠幸,免不了有利益的纷争。

高力士看不起杨国忠的出身,杨国忠更看不起高力士宦官的身份。

两个人一直明争暗斗,只不过没有表面化、公开化,甚至有时候还会团结一致,对付那些抨击他们的政敌。但无论是杨国忠还是高力士都知道,两人间的矛盾是挺难调和的,在一件事上,各自的观点更是截然相反,那自然就是对待太子李亨的态度上。

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在朝堂上是人尽皆知的,杨国忠反对李亨当太子的态度也是分开的秘密,李隆基不喜欢李亨许多人也是知道的,但因为许多因素,李隆基并没改立太子,这其中与高力士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也是杨国忠对高力士非常有成见的地方,他相信,要是高力士支持废李亨的太子位,那李亨早就不是太子了。

听了杨国忠的一通讲述后,杨曦也恍然明白了很多事。

不过他也没问询什么,而是等待杨国忠继续说。

杨国忠在说了一番太子李亨及高力士的事后,再道:“太子在陛下面前再建言,要召你回来都不会有什么效果,但高力士在陛下面前这样说的话,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曦儿,今日爹爹也不瞒你,陛下身边有一些父亲的人,正是他们将情况告诉了爹爹,爹爹才将事儿弄明白。”

“父亲,那你想如何处理这事呢?”杨曦知道,自己这个大权在握在父亲,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

杨国忠站起了身,背着手踱了两步,再走回到杨曦身边,这才压低声音道:“现在太子与高力士有联合在一起的趋势,为父不能容忍这种事出现,因此要尽快建议陛下,改立太子。”

此时的杨国忠,已经不想在儿子杨曦面前隐瞒什么,将他的想法直接讲了出来。他已经认识到杨曦的聪明,他需要杨曦的支持,因此今日也把事儿说明了,并且把自己的想法也大部告诉杨曦。

听杨国忠如此说,杨曦大惊,“父亲,你建议皇帝废李亨的太子位,那准备拥立哪位皇子当太子?”

第九十九章对付李亨的办法

(第一更。求月票、打赏、订阅!)——

听杨晞这样问,杨国忠忍不住叹了口气,很无奈地回答道:“晞儿,正是为父还没想好拥立哪位皇子为太子,因此才没一力建议陛下尽快改立太子。李亨与为父不和,但为父也怕新立的太子又与爹爹也这样,越加增添麻烦,所以……爹爹现在有点犯难了。”

在这件事上,杨国忠并没隐瞒和欺骗杨晞,直接将自己的意思及烦恼说明了。

因为知道皇帝有改立太子的意思,李隆基的那些儿子中许多人图谋太子位,一直在蠢蠢欲动,杨国忠这样大权在握的人,他们也肯定极力拉拢,想让杨国忠支持他们。

但杨国忠也是老谋深算的人,这种事上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答应的。

他希望拥立的人是一个会给他更高权力、更多荣耀的人,或者可以听他话,由他控制的人,但这样的人,他还没发现。一些他觉得比较符合他要求的皇子,他也保持着不咸不淡的交往。

听杨国忠说了一些情况后,杨晞也只能无奈地回答:“父亲,可惜孩儿对陛下的这些儿子更不熟悉,在这件事上,恐怕没办法给你意见了!”

“为父也明白这一点,”杨国忠点头认可杨晞的说法,但又马上说道:“不过爹爹还是想和你说说这事!”

“与爹爹来往较密,关系较好的有六皇子荣王李琬,十三皇子颖王李璬,十六皇子永王李璘、二十皇子延王李玢,二十六皇子丰王李珙,只可惜荣王琬在安禄山叛乱暴发后,不幸病亡,而十三皇子颖王璬,性子又懦弱,十六皇子永王璘太有心计,二十皇子片王玢倒是挺不错,不过……”延王李玢的事,杨国忠开了头,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讲下去,而是直接讲丰王李珙了,“二十六皇子丰王珙,倒是挺合为父的意,只是此人太过于有心计,为父怕他过河拆桥,替他扶到太子位,他翻脸不认人,甚至最终对为父下黑手都不一定。唉!”

杨国忠说着,无奈地叹了口气后,重新在杨晞身边坐下。

“父亲,原来你早已经有了打算,只不过没最终下决定而已,”杨晞挺惊异的。

他也感慨,李隆基的生育能力太强大了,有三十子二十九女,这么多子女生下来,叫什么他不一定记的住,哪个人长成什么样子也不一定知道。还有更麻烦的事就是,在立谁为太子的事上很难决定,这么多儿子,大部分的人都想当太子的,特别是在李隆基流露出想废李亨太子位的意思后更是如此。

杨晞来不及感慨,更来不及想太多之际,杨国忠也开始讲述一些关于立太子之事的纠葛事。

李隆基的长子李琮并未被立为太子,只是在天宝十一载病死后被追赠为太子,二子李瑛在开元三年就被立为皇太子,不过开元二十五年,在武惠妃及驸马杨洄的构陷下,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赐死。当时在立何人为太子的事上,李隆基很犯难,最终还是听从了高力士“应该立长”的言语劝说下,立三子李亨为太子。

李亨因此对高力士感激涕零,一直称高力士为“二兄”。

因为高力士深得皇帝李隆基的宠幸,权倾朝野,许多朝事都是他拿主意,没什么人不怕他的,对其都表现的都非常尊敬,诸王称其为“阿翁”,附马称之为“爷”。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得宠,但杨国忠在朝中唯一忌惮及不敢惹的人就是高力士,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杨国忠得到了宠幸,还是没能超过高力士的。要不是高力士是宦官,那百官之首的位置也肯定是落在高力士头上,而不是杨国忠之身的。正因为高力士极度得李隆基的宠,而李亨的太子位又是在他建议下而立的,即使李隆基很不喜欢李亨,几度有废立的念头,但因为高力士不赞同,也就一直这么拖着。

在说了一大通关于太子,关于高力士的事后,杨国忠感慨了一句:“晞儿,要是没有高力士,朝中许多事就不会这么复杂了!”

杨晞知道,在这个时候他不能再无动于衷,不发表意见了,也马上说道:“父亲,孩儿知道,如果太子李亨即位为皇,那我们杨家的荣耀不可能再延续下去,所以孩儿支持父亲建议陛下改立太子!而且父亲应该趁现在天下起乱的时候,让陛下下决心,另立皇子为太子。”

听杨晞明确这样说,杨国忠很是惊异,随即有欢喜之态露出来:“晞儿,你能支持爹爹的提议,爹爹很欣喜。爹爹知道,几个兄弟中,你是最聪慧的,你也最给给予爹爹以帮助。如今你回京了,也是好事,你现在掌领了左龙武卫,只不过没去正式履职,爹爹会建议陛下,趁你这次回京叙职之际,正式领了此务。你领了龙武卫,许多事就好办多了,爹爹做事都更有底气了。”

一听杨国忠如此说,杨晞心里跳了一跳,不会杨国忠有什么兵谏的想法吧?不过杨国忠随后的话马上将他心里的疑惑消除了。

“晞儿,李亨有高力士的支持,陛下不一定会下决心将其废了,不过李亨当太子也很多年了,但陛下一直没将皇位传于他,叛乱起来后,虽然数次有这样的意思表露,但终没这样做。陛下又数次流露出要废其太子位的意思,他一定非常着急,怕太子位有失,”杨国忠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后再道:“要是让他感觉到陛下非常强烈想改立太子,那他一定忍不住,说不定会采取什么动作。要真是这样,那定会惹恼陛下,让陛下马上下决定也不一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