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客套的礼节后,郭晞也直接说明了来意:“杨元帅,在下费了一番周折,才寻到元帅的行辕。也不瞒杨元帅,今番来,在下是负有父亲所托的重要使命,想寻求杨元帅的帮助!”
“郭都尉有什么事请尽管说!”杨晞让自己的神态尽量随和。
对于郭子仪这位名流千古的名将,杨晞是打心底的尊敬,对郭子仪的儿子也不会摆架子。
穿越来大唐,知道正处于安史之乱时候,杨晞非常希望郭子仪、李光弼等将能尽快将叛乱平息。待自己领军出征后,也非常想与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名将有交集。今日听郭晞说是奉郭子仪的命来找他,寻求帮助的,他有一种难言的兴奋起来,也不会对初见感觉挺好的郭晞摆架子。
“杨元帅,家父早就听闻元帅的事迹,很敬佩于元帅只以万余残部败将守住了潼关,并最终击退了叛军的攻击,守护了长安的平安!元帅的功绩家父甚是敬佩,在下也非常敬服。几天前更是听到元帅率军急袭陕郡,只费了一夜功夫就完全占领陕郡,让人敬佩万分,今日有幸面见元帅,真是幸事!”一番由衷的赞叹及恭维话说完后,郭晞话锋一转,马上将来意说明了,“元帅,家父认为叛军已经没办法攻进潼关,连洛阳都不一定能守住,要是趁叛军犹豫未决之际,挥师东进、北上,直捣范阳,毁了叛军的老巢,那叛乱必定很快就可平息。只可惜家父数次上奏呈请,却未得朝廷的批复同意……”
说到这里,郭晞顿了顿,抬头看看杨晞,似乎觉得将父亲的请求说出来,有点勉强。
毕竟杨晞太年轻了,比他还要年轻好几岁,向这样一个少年人提要求,好像有点开不了口,即使知道杨晞是兵马副元帅也是如此。还有,杨晞是奸相杨国忠的儿子呢!
听郭晞犹豫了,杨晞却是马上明白其意,接口道:“郭节度使是希望本帅能在陛下面前建言,让陛下同意他部及李节度使部北上攻击范阳吗?”
杨晞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郭晞一阵轻松,马上点头:“是的,家父正是有此意。希望杨元帅能明白家父急着平叛的心思,在杨相公和陛下面前说上几句,让朝廷同意家父的计划,早将叛乱平定!”
“竟然真的如此!”得到郭晞确定后,杨晞一阵感叹。
这好像很不合情理啊?郭子仪怎么会想到让儿子来找他,让他代为请求呢?他甚至怀疑起面前此人是不是郭子仪的儿子,也疑惑面前这个人是不是假传郭子仪的意思,郭子仪不应该来求他的啊!
但杨晞的怀疑却是错误的,郭子仪是在考虑再三,才如此决定,让自己的第三个儿子郭晞来到杨晞,希望能说服杨晞后,让朝廷同意他的建议。他清楚如今的形势对大唐十分有利,要是趁安禄山未回师范阳时候,挥师北进,与安东大都护府的兵马东西夹击范阳,范阳必定可以攻占。
范阳攻占了,叛军失去了根基,那些家在范阳一带的叛军军心就无心作战,叛军军心肯定受影响,形势更有利于我大唐军队。
但朝廷却一直未同意他和李光弼所提向东北方向攻击的决定,而是令他们先救援京师,收复洛阳再攻击范阳,这让郭子仪心急如焚,不得不想另外的办法。杨晞临危请命,在潼关的出色让天下震惊,郭子仪很惊叹杨国忠的儿子竟然有这般出色的表现,并让诸将心服,知道这定不是个普通人物。
在思忖再三后,想到了通过杨晞说明杨国忠,要是杨国忠和杨晞都认可此议,那皇帝也肯定可以被说服的。他相信,立下这般战功的杨晞,眼光定是与众不同的。
为了大局着想,郭子仪也以一种能屈能伸的姿态,派出自己的儿子,来请求杨晞,想让杨晞帮忙。
见杨晞听了后并未表态,只是感慨,郭晞马上再补充说明道:“杨元帅,家父曾感慨,没有杨元帅率军急救潼关,潼关必定陷于叛军之手,长安也不能幸免,杨元帅是力挽狂澜于大唐的危难之际,今更闻元帅只一个时辰就攻破了陕郡,在下敬佩万分,要是家父知道了,也会更加佩服的!想必元帅也肯定认可家父直捣范阳的攻击计划,家父真的希望元帅能在杨相公和陛下面前陈情一下。”
杨晞知道郭晞说的有点言不由衷,奉承话只是想让他有好感,这个耿直的年轻人说讨好人的话是很不自然的,但也没在意,也没再绕圈圈,而是马上答应:“没问题,既然郭节度使派亲生儿子来到本帅的帐中请求帮助,那无论如何,本帅都会帮这个忙的!”
看到郭晞脸上满是惊喜,杨晞顿了一顿后再道:“其实本帅也是完全认同郭节度使的提议,应当近师直捣敌穴,毁其根本!这样吧,待过几日,本帅将陕郡的军务全部安置妥当后,陪你进京,一定将杨相公和陛下说服,让他们支持郭节度使的建议!”
第五十九章华清宫求见杨玉环
(第三更。晚上十一点左右还有一章公章章节。)
------
------
杨晞向朝廷的禀报中明确表示接下来不适应进行连续的作战。
将士们需要休整,火药需要补充,其他物资也要补给。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杨晞在取得了几次战役的成功后,起了怕失败的心理。他个人的威望已经上升到很高,诸多成功后,有患得患失的心思起来,生怕不小心吃了败仗,前功尽弃。不只名望失去,取得的对敌优势也失去,因此他希望稳一点。
杨晞承认,与叛军相比,己方除却火器的优势外,在整体战力上归属于潼关镇军的这十万人马还是不如叛军的。到底他麾下大部都是刚刚征召的军士,系统的训练才几个月,而叛军大部是善战的边军,而且两军对阵并不是武器占优势就可以取得胜利的,他这个主帅在谋略也远不能和崔乾佑、安庆绪、安禄山等一辈子在马背上的奔驰、作战的人相比,他必须要稳扎稳打。
历史上记载的安史之乱是持续了十几年,如今从叛乱起来到现在一年还没到,杨晞并不着急,他觉得在下一年或者下下一年将叛乱平息已经非常了不起,完全改变了历史。正因为有这种心态,他并不急于进攻,收复更多的城池,而是想一步一步来,求稳不求快。
而在朝廷传来的诏令中,杨晞读出了皇帝有想让他趁胜进攻,收复更多失去,甚至在年前就收复洛阳的打算,他很担心皇帝会强令他这样做,因此想亲自进京说明情况。还有,他那位父亲杨国忠传来的密信中有让他回京一次,想办法让他这个兵马元帅在皇帝面前为杨家争取更多好处的意思。
而且,李隆基也想当面嘉奖他一番。
如今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千里迢迢地来陕郡找他,请求让他去说服杨国忠和李隆基,同意郭子仪所提的率军进击范阳的建议。诸多因素考虑,杨晞决定在将军务安置妥当后,和郭晞一道往长安面圣,将意思向皇帝李隆基及他的父亲杨国忠禀明。
杨晞知道自己现在在指挥能力上不能和崔乾佑相比,崔乾佑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远胜于他,他离开陕郡后,即使叛军来攻,有麾下这么多善战的将领在,肯定不会有事的,只要他将各将的职责安排好,分工明确,不会相互起争斗那就行了。
何况现在的叛军根本没有反攻的能力,连崔乾佑都成了惊弓之鸟,在听闻陕郡被我军突袭,其部迅速溃败之后,不敢率部回援,继续逃往洛阳方向去了。
李汉率领的那支特战小分队奉命追杀崔乾佑,但他们并没成功,在数次袭击了崔乾佑的人马后,最终无功而返,没有刺杀成功。不过他们还是取得了成绩,在第二次突袭战的时候,将崔乾佑射伤,
崔乾佑带走的人马有五千人,李汉所领的特战小分队只有一百余人,能将崔乾佑射伤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崔乾佑在遭到两次袭击后,更加小心谨慎,特战小分队也止了任务。
受伤的崔乾佑并不知道是何人袭击他的,而且他已经确信陕郡的十万人马已经几乎全军覆灭,在途中停留了几天,与从陕郡溃逃的几千人马会合后,就快速逃往洛阳方向去了。
甚至叛军连与陕郡接壤的一些小县城也放弃了,直接后撤了近百里,怕我军偷袭,收缩防线了。
如此情况下,杨晞不担心陕郡遭到叛军的攻击,而且他再次将特训队全部成员都派出去,在陕郡东面执行任务。
在将军务全安排妥当,并令高适和庞忠主领陕郡军务,王思礼、田良丘、吕崇贲协助,自觉不会出什么事后,杨晞就和满心着急的郭晞一道,踏上前往长安的行程。
他们是通过驿站快马急进的,从陕郡到长安也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不过在将抵达长安之时,杨晞却接到消息,说是皇帝携贵妃杨玉环到华清宫泡温汤,让杨晞到华清宫面圣。
杨晞当然听从圣命,与郭晞一道前往华清宫。
但让他意外的是,他的父亲杨国忠并没随御驾一道来华清宫,而是被留在长安,代皇帝处理朝事。
杨晞在抵达华清宫后,也没急于见皇帝,而是写了封信,令亲卫火速送往长安,亲自交到杨国忠手里,央请杨国忠无论如何都要到华清宫来,他有非常要紧的事向皇帝禀告。他在与皇帝禀报事儿之前想先和父亲说说,好生商量一下后应该更好。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虎臣 (曾经淡然) 起点VIP2014-05-12 一个带着“号令之旗”的穿越者,一个名扬后世,无畏英雄的儿子,他会在明朝末年掀...
-
鲜血染征袍 (更浩瀚的海洋) 起点VIP2014-3-11完结 以战斗为唯一目的,以求和为唯一耻辱!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来吧,一起来回味体验那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