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轮的击鼓传花过去,不知为何,掷出五六点的人最多,罚酒的竟是十之八九。仿佛是为了弥补众人腹中饥饿,又有侍者送来各色素食和点心,击鼓的也从屈突申若换成了贺兰烟。
当屈突申若笑吟吟地把一个骰子换成两个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面如土色,但于志宁随即吩咐已经做过诗的暂时坐到一边,剩下的便只有零零落落十几个人,场中的气氛顿时空前热烈了起来。
骆宾王杜元中陆为都已经过关,剩下的便只有李贤和王勃。王勃少年心性,见此情景反而跃跃欲试,而李贤却不禁在心里哀叹连连。若是两个骰子掷出十二点,他是不是该干脆把自己灌醉了更容易?
想什么来什么,他一个不留神,绢花顿时来到了他的手上。眼看贺兰烟那只击鼓的手有停歇的势头,他几乎用最快的速度把绢花塞到了王勃手中,而后者竟还有余暇抓起那绢花挥了挥。鼓声停歇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显然最小的童子身上。
“十二,十二!”
不知是酒意上脑还是有心看热闹,一群士子免不了大声鼓噪了起来。而王勃轻轻一掷,最后得了一个十,竟是迄今以来的最大点数。一瞬间,四周惊叹连连,就连李贤也瞪大了眼睛,心中替这位可怜的小家伙默哀了起来。
王勃却不管别人的目光,起身深深吸了一口气,便立刻曼声吟道: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等到他最后一首吟出的时候,场中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居然能够真的完成十首春日诗。即便是见惯神童才子的于志宁,也忍不住捋着胡须老怀大慰,顺便朝李贤狠狠瞪过去几眼,自是嗔怒这个不听话的弟子。
许久,随着屈突申若的率先抚掌,四周掌声雷动,起先看低王勃的众人也不禁心悦诚服。有了小家伙的珠玉在前,接下来的击鼓传花不免就让人感到乏味,也不知是坏运气都被王勃带光了还是怎的,一连几人最多也不过掷出了一个四字,让想看热闹的人大为失望。此时此刻,没人记得他们是来夺取诗王称号的,反倒是觉着这一场热闹大是精彩。
而仿佛是为了在剩下众人绷紧的神经上再加上一根稻草,屈突申若罗袖一挥,盏子中竟是又加了一颗骰子,而原先的三斗酒一下子变成了六斗。于是乎,整个花园中顿时响起了如雷一般的惊叹和喧嚣。
这时候,李贤不得不怀疑,大姊头和小丫头外加于志宁是不是联手算计自己。正这么想着的时候,绢花便到了他的手中,而鼓声亦随之嘎然而止。本着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原则,他随手拿起那盏子摇了几下,揭开盖子一看,只见三颗骰子犹自转个不停,待到最后,竟是两个五,一个六。
“居然是十六,真是倒霉!”
苦笑的李贤也懒得在人前卖弄,干脆直接去拿旁边盘子上的酒——毕竟,就算他再能耐也不可能背出十六首咏春的诗。然而,一斗酒刚刚下肚,他便听到有人在那里高声叫道:“拿着至德观请柬的人,便连一首诗也做不出来,只有这点水准么?”
这样的挑衅李贤压根没放在心上,正想继续喝酒时,却只听另一边传来王勃愤怒的声音:“谁敢取笑我大哥!”
“嘿,人说虎父犬子,原来你们是小弟英雄大哥软蛋啊!”
这下子李贤就是涵养再好,也禁不住脸色一沉。见嚷嚷的是一个醉醺醺的士子,他不禁释然,正欲不理,却只见王勃一脸忿然地站在那里瞪着他。此时,他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酒斗,搜肠刮肚地思索片刻,便深深吸了一口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句诗出口,那士子仍旧不放过,冷笑一声道:“不过尔尔。”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时,周围众人方才悚然动容。然而李贤既然要塞悠悠众口,又要在王勃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也就索性不隐藏了。他双手一斗酒对口一饮,旋即便又开始吟诵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老贺老杜老白老孟老苏五首格调意境各不相同的诗下来,四周哑然一片。而李贤随手把空了的木斗扔在地上,却不再吟诗,而是取了剩下几斗酒一饮而尽。末了,他方才哈哈大笑;了一阵,旋即问道:“可还有人说小弟英雄大哥软蛋否?”
一句话落地,四周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刚刚那个开口发难的士子忽然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待到近前忽然深深一揖,舌头却仍有些大:“在……在下汾州……州罗处机。刚才……才我一时……时说错了话,若有得……得罪之处,还请世……世兄海涵!”
言罢他脚底一滑,竟是一头栽倒了下来,连累伸手去扶的李贤一起栽了个跟斗。然而,摔得头昏眼花的李贤却茫然得很,罗处机……这家伙干吗不叫丘处机?
第二百三十七章 惜才的老于,花前月下惊魂
一场诗会下来,于志宁几乎对每个人的诗都做了评判,而算到最后,谁都不及王勃做的诗多。由于醉倒一片,观主妙惠少不得命人送了醒酒汤,饶是如此,一醉不起的人也不在少数。虽说原本的议题是胜者可得长安诗王的称号,但王勃却抵死不肯接受,最后只取了书和一百贯赏钱。
而其他人也各自欣欣然,能得文坛元老于志宁一句称赞,那传扬出去可是莫大的荣耀!
王勃毕竟年少,刚刚那一斗酒只喝了一半,却被侍者轻轻放过,因此此时清醒得很。他笑吟吟地走上前来,身后的一个书童抱着高高一摞书,而那个钱箱则说定了之后再送到他家里去。此时此刻,小家伙的脸上写满了说不出的兴奋。
“李大哥,我这头名可是来得侥幸!若要真正评判,你那五首诗可比我强多了!骆大哥那首诗也不赖!”
一场诗会下来,骆宾王不但觉得大为有趣,但更高兴的还是自己结识了几个友人。听王勃这么说,他不禁笑着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倒是李贤笑嘻嘻地在王勃肩膀上拍了一下。
“子安,你这下可有钱了,一百贯就是十万钱,够你在长安开销一阵子了!”
王勃却只是耸了耸肩:“我只需二十贯给我爹娘买些礼物回去,剩下的给我也没用。大家都是兄弟,一点钱何必记得那么清楚,回去之后不如大家一人二十贯分了吧!”
李贤有的是钱,更知道陆为和杜元中家境殷实,根本不缺这二十贯。然而,他深知若是推托不取,骆宾王必定不肯收,便干脆利落地点点头道:“好,既然是子安你的好意,我可就不客气了!”
他这么一开口,陆为和杜元中自然不会拒绝。于是,骆宾王忖度这是王勃好意,就爽快地答应了。正在这时,眼尖的王勃只见那边走来了一个人,连忙出声提醒道:“于大人来了!”他这一提醒,其他人顿时纷纷转身,个个忙着施礼不迭。
这一日的于志宁一身便服,银发银须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一种熠熠神采,即使是李贤这个弟子,也不禁感到心中一动——确实,他已经好久没看到老于如此精神奕奕了。他原本担心老于会忍不住一口道破自己的身份,但这位师傅一上来便仿佛没看见他一般,径直盯着王勃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阵子,那目光端的有几分丈人看女婿的意味。
“后生可畏,好,好!”
于志宁连道了两个好字,忽然意味深长地看了李贤一眼,旋即使劲扯了扯自己的胡子,竟是二话不说转身离去,但凡所过之处,都会和那些士子攀谈一会,自然而然地引来了众多感激拜谢之声。除此之外,屈突申若和贺兰烟也陪着观主妙惠周旋于士子中间,大姊头倒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小丫头却时不时朝这边偷偷瞥上一眼。
尽管于志宁那两声好不知是冲着谁而来,但五人自是各有感触,王勃是最激动的那个;而骆宾王虽然竭力保持矜持,面上的那一丝潮红却出卖了他的心绪;陆为杜元中虽说不认为老于在称赞自个,但都觉得面上有光;惟有李贤被老于的目光给吓了一跳。
这老于虽说如今不怎么从事政治了,可算计着实不差,上回轻描淡写几句话就让自个不得不拜师,这一回不会是瞧上了人家王勃,准备招去作孙女婿吧?
“呃!”
一阵呕吐声打破了李贤的沉思,扭头一看,身前不远处,那个罗处机正抠着嗓子在那边呕吐,身边没有一个人。虽说他对于这家伙刚刚的挑衅很是恼火,但人家既然是醉了酒,而且又当众道了歉,他也没必要深究。他正琢磨着该怎么下手,却只见罗处机呕吐了一阵子,忽然往旁边一倒,竟是直接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