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永王做的实在太过分了。争权夺位,这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李括也不是那种奉礼愚忠的人,不会揪住什么立嫡立长的规矩不放。
在他眼里,储君之位事关江山社稷,向来是能者居之。但是谋夺储君之位的人有一点不能缺乏,那便是宽广的胸怀和刚直的情怀。
为君者坐拥四海,俯瞰江山,若是是那心胸狭隘的刻薄之辈,岂不是苦了天下苍生。何况永王为了谋夺储君之位,不惜与异族结交,将属于大唐百姓的利益肆意出售给吐蕃人。在他的眼中,也许大唐百姓的性命就贱如蚍蜉,这样的人若当了皇帝,可有黎民苍生的活路?
所以,不论永王如何示弱,他都不会将此事放过去。事关原则,他没有选择。
无奈就当李括打算启程动身时,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来!这个晴天霹雳极大的打乱了李括的部署,也使得永王一脉有了喘息的机会。
安禄山手握重兵,近日来已连克数城,大有颠倒乾坤的态势。在如此危难时刻,自己当然没有再去给皇帝陛下添乱。当然,他不选择此时返回长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皇帝陛下本就对他心存忌惮,如今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若是自己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带兵回到长安,怕会挑动皇帝陛下那敏感的神经吧!
他当然没有不臣之心,但难保朝中没有小人嚼舌根,将他比作第二个安禄山。现下幽燕烽火燃,皇帝陛下怕是对每个边镇节度都存了戒心了吧?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更何况这条蛇是皇帝陛下亲自豢养的极为恭顺的安禄山!
李括的脑海中复又浮现了杨国忠那张始终带着媚笑的脸,一时惆怅不已。虽然杨国忠与自己结有私怨,但自己仍然佩服杨国忠的某些品质。别的且不说,便是他屡次向皇帝陛下谏言,说安禄山将反一事,就可看出他的魄力。
别的人可曾有勇气与皇帝陛下最宠幸的边将撕破脸皮,即便是心中明白的人,怕也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吧!不管杨国忠是与安禄山有私人恩怨也好,是他想借机铲除异己,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也罢,至少他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怪只怪皇帝陛下太相信安禄山的‘忠心’了,这才弄得现在这般不可收拾。
“唉!”
李括沉叹了声,起身向屋外走去。
天色还早,自己不该吵着阿甜!…………
他才出门走了没几步,便撞到了跌跌撞撞赶来的好友张延基。
“括儿哥,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张延基大口喘着粗气,一边撑着腰一边疾呼道。
“怎么了,你慢些说,别着急!”
李括微微皱眉,缓声道。
“是宦官,咱府上来了个宦官……”
张延基一句三喘,费了好大的气力才将话说完:“从长安来了个忠使,说是领了陛下的圣旨,点名道姓的让你前去接旨!”
“哦?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瞧把你急的。”
李括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听后只苦苦一笑,整了整衣襟便迈步要向前院去。
“哎,哎,括儿哥,你先等等,先等等!”
张延基一把拽住了李括道:“你也不想想为何咱府上会突然冒出个忠使,这长安城离着江都少说也得有上千里!”
经由张延基这么一说,李括也隐隐觉察出些异样,压低了声音道:“你是说,此事与永王李磷有关?”
“你还不算太傻!”
张延基白了李括一眼道:“前些时日你为了查探江淮盐运一事已是与永王结下了梁子,前些时日又在大乘佛一事上不顾一切的和永王撕破了脸皮,我若是那永王,想必也不会轻易放过你。
张延基这话所说不差,永王虽然兼领着荆州大都督的职务,却一直居住在长安城。李括在扬州一带闹出了这么大的动响,永王肯定有所察觉,若是他在皇帝陛下面前进几句谗言,说不准大唐天子真有可能降罪下来!
“如今安禄山谋反,陛下的经历应该大都放在平叛上,怎么会有闲心思处置我。”
李括倒是处变不惊,微微笑了笑,安慰起了好友。“再者说了,我这些时日来一直潜心练兵,连扬州城都没离开过,他永王便是想进谗言又该起报个什么罪名?”
张延基耸了耸肩道:“哎,括儿哥你真是太天真了,这皇家的人一个比一个心狠,杀人从来不用刀子。若是你在陛下心中失了分,让他认定有罪,便是没罪也能给你说成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但若是陛下看好你,便是旁人说烂了嘴巴,也奈何不了你分毫!”
“这个永王能在朝中拥有如斯多的拥泵,想必也不简单。咱们这次触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安禄山刚刚造反,皇帝陛下正在气头上,万一在这个时候被小人蛊惑作出些没理由的决定,括儿你该如何是好?”
李括稍稍沉默了一会,苦笑道:“只是如今,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难道不去接旨?”
张延基略思忖了片刻道:“不如,我便说你染了重病,不宜见人把他打发走?”
“你啊!”
李括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这理由什么都能推?这可是圣旨到了,便是你还剩下一口气都得爬着去扣头谢恩!即便这个中官为人圆滑不急着召我即刻接旨,那也是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该来的总要来的!”
“可,可,万一,万一那永王下了狠……”
张延基面颊一时憋得通红,不知该如何是好。此刻他忽然想起许多民间流唱的段子--昏君听信谗言,派太监前往边将府邸,宣旨处死之。若是皇帝陛下真的犯了糊涂,下了这么一道圣旨,括儿哥可该如何是好?
“倒不如,倒不如先派个人去探探口风?”
张延基还不死心,在一旁低声道。
“你啊,就别操这份心了!”
李括摆了摆手道:“皇帝陛下岂会如此昏庸,再者说,我这团练使府是这么随进随出的?”
这句话终于让张延基心中稍定,张大公子思忖了片刻道:“这样,我去前厅安排三百刀斧手潜藏在屏风后面,若是那太监真动了杀机,我便带人冲出去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张延基攥紧了拳头,一字一顿。
李括无奈之下只得点了点头道:“这事就暂且依你,不过我有言在先,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冲动。”
张延基点了点头道:“括儿哥,你便放心吧。我什么性情你还不清晓?那可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要不把我逼急了,咱绝不做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亏本买卖!”(注1)
注1:前句出自《中庸》
第四章 乱世(四)
内侍朱贵是昨夜抵达的扬州城。歇息了一晚,今儿个一早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团练使府邸,准备宣读皇帝陛下拟下的圣旨。可是这个团练使李将军,不知怎的一直没有出来见自己,这让朱贵很是不满。
不给他面子倒没什么,毕竟自己只是个宦官。可自己此行是来宣旨的,也就是说他算的上半个钦差,李将军这么做不是对陛下不尊吗?
朱贵越想越恼,将塞到牙缝中的茶叶挑了出来,冷哼了一声,阴阳怪气道:“你家李将军可真是身份尊贵,来见杂家一面便是如此难。杂家服侍了陛下这么多年,见过的名相名将不计其数,可从没见过像李将军这般的出挑人物。”
一旁侍候的窦青连忙赔笑道:“哟,朱公公,看您说的。我家将军这不是军务繁忙吗,劳累了一晚还没洗漱。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赶过来见您!”
窦青毕竟心思老道,见朱贵拿捏起身段和腔调,连忙将一篮子软话递了过去,算是暂且压下了朱贵心头的怒火。这些阉人啊,最是惹不起!别看他们品级身份低微,却是皇帝陛下的身边人。若是得罪了他们,旁的不说,隔三差五的在皇帝陛下说你几句坏话就够你受的了!
这些阉人,肢体不全,因而性情脾气极为乖戾,常常会因为一些没来由的事情发怒。跟他们相处千万不能较真,要慢慢来!
“倒不是杂家矫情,只是李将军这般做有违臣子的本分!”
见窦青如此会说话,朱贵心头的怒气淡了几分,接道:“旁的不说,你家将军能有今天还不是得了天子的赏识?做人啊得知恩图报,不能自己到了悬崖边上才想起恩人来呐!”
朱贵轻捏着茶盖刮了刮沫子道:“杂家是在宫中讨饭吃的人,啥样的人能做官做的大,啥样的人不招人待见那是一看一个准。你还别不信,有时就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能改变人的一声呐。”
虽是极为不耐,窦青还是陪着笑拱了拱手道:“谁说不是呢,做人那还是得谦逊着些。不瞒您说,我家将军性子最为和善,不论是手下的兵将还是圈里的好友,没有一个不对此赞叹有加的。”
“哎,你看看,你看看,杂家就说你会错了意不是。这做官最重要的是要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又不是叫你四处装好人。”
朱贵摆了摆道:“算了,跟你说这么多你也不会明白,等你家将军来了,杂家再亲自跟他说道说道。啧啧,好好的一个将军苗子,杂家不想看他就这么夭折了啊。”
相似小说推荐
-
兴汉 [精校] (魔力鸟) 纵横中文VIP2014-03-25他原本是和谐后世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却莫名成了东汉末年被人架空懦弱、人见人欺的刘琮...
-
大昏君 [精校] (笑轻尘) 打工仔叶天穿越了,醒来后发觉自已竟然是一国之君。当皇帝的感觉就是爽,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推倒母仪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