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柳夫人拍手喜道,“明日我便去感业寺打探一下情况,若果真如此,不如将武才人招回宫中。一来可夺萧淑妃专宠,二来可与隋国公主抗衡。三来武才人定会感激我儿,将来对我儿必然忠心。”
“如此甚好,”王皇后点头喜道。
……
柳夫人原本并非智谋决断之人。只是事关女儿皇后宝座,突然生出许多急智来。当下计议已定,第二日,便急往感业寺,假托皇后之意烧香布施。
至傍晚时分,柳夫人才回转来,不及回府,又急匆匆入宫。带来一个惊人消息。
“武才人怀了身孕?!”饶是王皇后向来沉稳,却也惊得目瞪口呆。
“怀的是陛下的龙种?!”惊呆之后,却又接到一个炸弹!
王皇后已是苦笑不得。万没料到会得到这样消息。
“听说先皇驾崩之前,已将武才人与徐充容赐给陛下。因而遗诏除武才人与徐充容之外,其余嫔妃均入感业寺出家。因为隋国公主,陛下却改了遗诏,才只将徐充容留在宫中,将武才人打发了出去。”柳夫人却是压抑不住兴奋,情急之下,被茶水烫了一下,却也顾不上,润了润喉咙,忙着说道。
“因为隋国公主?关隋国公主何事?”王皇后半晌才来回过神来,十分诧异,奇道。
“隋国公主隐匿多年,突然出现在终南山。据说是先皇与卫公约定,要为陛下与隋国公主定婚,朝中重臣无人不知此事。隋国公主因而到了终南山,便住进太子别院。
只是先皇同时将武才人、徐充容也一同赐给陛下。此事被隋国公主得知后,大为生气,便不肯嫁给陛下。后来得知陛下已宠幸了武才人,因而对武才人尤为怀恨。
没想到正在此时,卫公突然去逝,待先皇也隋后驾崩,此事便暂时作罢。
陛下喜欢隋国公主,不得不主动放弃武才人与徐充容。不敢将二人留在宫中。却又有先皇遗诏,因而左右为难。隋国公主此时却又站出来充当好人,故示贤德,将徐充容接回自己宫中。然而心中恨极武才人,硬是逼陛下将她赶到了感业寺去……”
柳夫人所言合情合理,又与宫中传言多相吻合,王皇后中得不由又惊又骇。
柳夫人接着言道:“当时,武才人曾苦苦求隋国公主,说不敢对陛下妄想,只求她接她回惊鸿宫,为奴为婢在所不辞,只求她看在已怀了陛下的骨肉份上,不要赶她到感业寺。没想到,隋国公主不只不准,反而冷言相加。威胁她胆敢将怀孕之事告知陛下,必会让她死无葬身之地。武才人求助无门,只好到了感业寺去。隋国公主却依旧不肯放过,派人悄悄送了堕胎药去……”
“堕胎?!”王皇后骇然惊道,“好恨毒的女人。”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欲擒故纵
柳夫人已是大喜所望:“幸亏武才人并未吃堕胎药,如今已有八个月的身孕,不久便要临盆,此乃天助我儿。我儿若将她接回宫中,将来揭发隋国公主的罪行,当真是两全其美。”
“然而——”王皇后听了,反而迟疑起来,想了想道,“此事只怕还要从长计议。”
……
总算王皇后还有几分理智,知道事关重大,惊骇之余,并未如柳夫人所说,立时将武才人接回宫中,谨慎起见,先派人暗中悄悄核实。
然而,结果却令人苦笑不得。无论是柳奭旁敲侧击,寻问当日随陛下在终南山的重臣,还是王皇后在宫中暗中查访,皆得出一个结论:柳夫人从感业寺武才人那儿带来的消息乃是事实。
这也怪不得王皇后等人。杨悦当日被太子李治“抱”回终南山,又住进太子别院。李世民大力搓合杨悦与李治之事,有目共睹。武才人曾请求杨悦带她回惊鸿宫,而被杨悦当众拒绝之事,宫中内侍宫人也有不少人亲眼目睹。至于武才人与李治的暧昧关系,早已是暗中风传之事,连殿前侍卫都能证明。
饶是如此,事关皇家血脉,王皇后还是异常谨慎。一面暗中派人去照顾武眉儿,一面暗思如何才能证实武才人肚中怀的乃是李治的孩子。
李治这些日子,心情到是极好。原因却也十分简单。自从上次大朝会被弹劾之后,杨悦到是乖巧了许多。三日一朝,时常到宫中走动。而且这几天更是每日来朝,朝会之后还会留下来,单独与李治谈话。
也是杨悦闲来无事,一日在街上,见到有个老妇人不省人事。仔细盘问之下,却原来是老妇人扛着一匹布去市场买东西,给累爬下了……想到这个时代乃是“钱帛兼行”的货币政策,杨悦不由苦笑不得。
这些年杨悦的生意做得越大,早已对这种货币政策头痛不已。然而“钱帛兼行”乃是大唐的政令,而且是先“帛”后“钱”,皇令特诏不准任何商家拒收“帛”。搞得许多商家只放布的地方都要建个库房出来。
这种落后的货币政策弊病显而易见。鉴于此,杨悦这些日子正在努力劝说李治进行货币改革。
且不说李治是否真心支持杨悦进行货币改革,只要能与杨悦单独一起,早已心中大喜。见杨悦十分热心,便提到政事会上进行商讨。
“臣以为此事不妥。”柳奭自从上次与杨悦明明白白的针锋相对之后,自此更不收敛。几乎变成了为反对而反对。杨悦话音刚落,他已第一个站出来,出言反对。
“不知柳侍郎认为有何不妥?”杨悦不知自己如今早已被人妖魔化,被王皇后、柳夫人等人视作蛇蝎女子,对柳奭的反对抱以微笑,言道。
改革之始总会有人反对,不反对才不正常。本是杨悦意料之中。
“这个……”柳奭一时到还没有想好怎么不妥,顿了一下,才道,“臣以为自古以来都是钱帛兼用,并无什么不好,没有改变的必要。”
“然而,‘帛’用作货币,携带不便,却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杨悦笑道,“且不说扛着布匹去买东西,行走不便,不小心会被人撞倒或者被累爬下。臣甚至见过有人杠了布匹到布庄去买布,实在荒唐好笑。”
到不是杨悦胡说八道,扛了布匹到布庄买布看似荒唐,实则不然。拿自家织的布匹去布庄买不同花色的布,在这个时代其实再正常不过。
诸臣不由大笑,知道杨悦所说是实。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不曾因为以“帛”为币而苦恼过。不少人点头以为然。
“臣也认为不妥。”众人说声未落,却又有人站出来反对,这次却是户部尚书高履行。
高履行乃是申国公高士廉之子,也是驸马,尚李世民之女东阳公主。如今高士廉已死,高履行不只世袭申国公,而且代父之职,做了户部尚书。不过高履行被李治拜为户部尚书,却并非世袭,只因他的确有此能力,做事谨慎干练大有父风。
“臣以为以‘帛’为币,虽有诸多不便,却也是为了更大的方便。诚然以帛为币与商人不便。然而农人织布直接可当作货币使用。不用费心卖布为钱,再去买东西,白白受商人中间的盘剥。自来农业为国本,若只为了商人方便,而令农人不便,臣以为不该。”
户部尚书便如同后世的财政部长,掌管的便是天下财务。这钱帛兼行的政策正是出自这些人,到是极有发言权。高履行一出口,果然十分专业。立时引起一片响应。
这个反对理由却是杨悦事先不曾想到,不由一时怔住。暗思古人以小农经济为主。种桑织麻,织布纺纱其实跟种地一样,乃是农人家家户户、世世代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确如高履行所说,农人拿了布匹当作货币,只除了携带不便之外,其实再方便不过。用它可以交税纳租,可以直接买卖,不用为了卖布头痛。这种政策其实也是十分符合社会现实的一种政策。
当真是屁股决定脑袋,杨悦一直住在长安,又是经商为主。看到的只是以“帛”为币的不便,却没想到现实情况如此。想一想自己起初为听到这个“钱帛兼行”的货币政策,觉得古人实在荒唐可笑,不由暗叹一声,后人总是低估古人的智慧。
杨悦心中慨叹,一时想不到如何反对。
高履行则继续言道,“而且发钱作币分明也有它的坏处。用帛虽大有不便,钱却重量极沉。有些物品,动辄万钱,试想携带一万枚‘开元’去买东西,只分量便已不轻。反不如带几匹‘帛’更省力。”
这话却是更有道理。唐代的开元通宝,一文钱重一钱,十文一两,别说一万枚开元,便是一吊钱,已是六斤四两(钱币用十六进制,一斤十六两,一吊一千文钱,即六斤四两),携带起来也是十分不便。
杨悦有心想说:“老大,你不会将钱币铸得面值大一点?!”
想了片刻,却又释然。这个时代货币作为等价物,其实与它自身的价值还是相关。一枚开元通宝之所以为一钱,实则是有一钱铜的价值。便是后来的银元,也是以等价出现。如果自己将这种超前的话说出来,只怕立时便会被众人视作奸诈小人。别说通不过,只怕连人品都要搭进去。古代铸钱不够向来是奸商所为。
杨悦的提案显然通不过。然而这种货币政策的弊病却也显而易见。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万户侯 (高月) 起点2012-04-25VIP完结一个对历史一知半解的财政所小会计,来到大唐盛衰转折的天宝年间,没有天才,有的只是勤...
-
唐醉 (唐远) 起点VIP 2014/01/01 完结小医生陈易穿越来到武则天执掌大权时候的大唐! 穿越大唐,征服武则天,调笑众美,指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