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万户侯 (高月)



一番深谈,郭子仪显然有些被说动了,他低下头半天不语,最后长叹一声道:“或许大将军说得有一点道理,郭子仪虽不能尽绵薄之力,但也决不会阻挠大将军,今天仆固怀恩一事,就此揭过!”

李清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快步走上前,握住郭子仪的手道:“深秋夜凉,请老将军早一点休息,明日将是最关键的一天,李清还得倚仗老将军的配合,拿下洛阳城!”

郭子仪点了点,“大将军也早点休息吧!”

两人拱了拱手,各自回了营帐。

且说李清的特使辛云杲和蔡希德的亲信一起来到了西城墙,等候在此的人用篮子将他们拉上上城墙,辛云杲当即见到了蔡希德,表示李相国接受他的投诚,时间不宜迟,就定在明日上午,蔡希德大喜,连夜召集心腹会商明日投诚的安排。

而辛云杲却悄悄地隐身在了浓浓的夜雾之中,辛云杲是现任羽林军中郎将辛云京的从弟,身高力大,武艺高强,是一员少有猛将,在安西军中,只有他才堪和李嗣业匹敌,但和他的外表相反,辛云杲思维慎密,又能言会道,所以李清便提升他做了自己帐前衙将,也就是两千亲兵的将军,今夜李清派他进洛阳城真正目的,是要他完成自己的一个计划。

严庄和高尚长得颇为相似,面色焦黄,瘦长的脸庞上留了一撮山羊胡,身材又高又瘦,活象一只大虾米,但严庄和高尚精于谋略不同是,他更擅长内政,在河北时,正因为有了他广收钱粮,安禄山才能逐年募兵,慢慢地壮大起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立刻封他为中书令右相,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他。

此刻这位大燕国的相国却坐在书房里怔怔地发呆,目光中充满了忧虑,当初他曾向安禄山提出过缓称帝、分田地的政治主张,但安禄山并没有采纳,攻下洛阳没多久便仓促称了帝,结果丧失了士族阶层的支持,只是当时军事上节节胜利,严庄也没有多劝,但就在崔乾佑全军覆没、潼关得而复失后,严庄便看到了危机,他又力劝安禄山放弃洛阳,要么回河北重新经营,要么去升州(即今天的南京)建都,夺取东南的半壁江山。

可安禄山却一直迟疑不定,就在他最后下决心回河北时,却发生了安庆绪的弑父纂位之事,安禄山死了,严庄也失去了安庆绪的信任,安庆绪的心腹张通儒被封为左相、知政事,逐渐取代了严庄。

外有唐军的大举攻城,而燕军却发生内讧,甚至包括安庆绪在内,这些领军大将各自为阵,互相谋算、互相拆台,本来兵力就比唐军少,这下如何保得住洛阳?大势已去啊!

严庄长叹一声,将写到一半的奏折扔到一旁,写了又有何用,安庆绪会听吗?

这时门外传来管家低低的声音,“老爷,府外有人求见?他不肯明说身份。”

“什么人都要见我。”严庄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告诉他,不见!”

过了半晌没有听见管家离去的脚步声,严庄眉头一皱,极不高兴地道:“难道还要我说第二遍吗?”

“老爷,他还说老爷若不见他,将来、将来……”管家声音颤抖,说不下去了。

“将来如何?说!”

管家终于鼓足勇气道:“他说老爷若不见他,将来会死无葬身之地!”

“胡说!”严庄重重一拍桌子,他刚要说将此人用棍子赶走,忽然,他醒悟过来,难道此人是……

“快!快请他进来!”管家刚要走,严庄却又补充一句,“不要走正门,派人带他从后门进来。”

严庄手忙脚乱地将桌面收拾干净,心情忐忑而紧张地等待着,他已经隐隐猜到,来人很可能是从唐营来的。

过了一会儿,管家带来一个极其雄壮的男子,约三十岁,他没有说什么,直接将一张名贴递给了严庄,严庄只瞥了上面有几个字‘中书令右相’,心中惶然,立刻将管家赶了出去,亲自把门窗都关上了。

辛云杲这才躬身行礼道:“在下是李相国帐前衙将辛云杲,奉李相国之命特来求见严先生。”

“相国大人找我……”严庄话只说了一半,便觉得不妥,现在彼此还站在敌对立场,怎好随意低声下气,他调整了一下心态继续问道:“李相国有何事找我?”

辛云杲笑而不答,他从怀里取出李清的信递了过去,“这是我家相国亲笔手书,严先生看了便知!”

严庄的手有些颤抖,他干咽一口唾沫,哆嗦着打开信,慢慢地、细细地看了起来,仔细推敲每一个字的含义。

实际上信的内容很简单,让他写一封回信给远在长安的门下侍郎张倚,先在信中暗示他以前给安禄山写过投诚信,而这次是命他施反间计,将李清骗回长安,如果他能将此事办好,李清将来最少会保证他严庄一条生路,甚至封他为官。

严庄心中极为矛盾,李清的这封信写得很自信,显然已经看透安庆绪手下文武官员都有了自保之心,而严庄被排挤,心中的失落使他更应该容易被打动。

确实,安禄山既死,安庆绪又是个量窄的莽夫,跟着他早晚是死路一条,现在有李清的保证,严庄如何不动心,更关键是要他所做之事,对他来说是易如反掌,他手上就有张倚当年科举事件后写给安禄山的信,当然是请安禄山给李隆基说情,虽然当时写这种信是很正常,可是安禄山一旦被定为叛逆,写这种信就有了协从的嫌疑。

严庄想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提起笔给张倚写了一封信,命他在皇帝面前进言,挑拨皇帝与李清的关系,将李清调回长安,写罢,他又从一只盒子里找出十几封大臣私下向安禄山效忠的信,一并给了辛云杲。

最后,严庄又写了一封回信交给辛云杲道:“请将军转交李相国,并告诉他,严庄愿为他尽一臂之力!”

第三百七十一章 心狠手辣

天宝十二年十月,唐军经过十余天对洛阳的猛烈进攻,最后由于防守西段城墙的蔡希德突然投降,唐军从西门攻入洛阳,叛军诸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唐军,而安庆绪则在二万虎卫军的拼死护卫下,从东门突围而走,奔相州而去。

李清见己军疲惫,便命停止追赶,率大军进城安民,洛阳百姓扶老携幼来迎,全城欢腾,李清又命除蔡希德外,拿下安禄山一班伪官,连同所投降的李归仁、安守忠、牛介庭、张通儒等叛军大将全家良贱统统斩于市,又取其部下精壮手下充实安西军,其余老弱皆放归乡里。

李清又命将陈希烈、张垍等投降叛军的原朝廷官员解押回京,十天后,朝廷圣旨到,高赞官兵大功,加封李清为尚书令、太尉、骠骑大将军,封郭子仪为太子少傅、尚书右仆射,封李光弼为幽州大都督、尚书左仆射,其余参战官兵皆有封赏。

李清随即命大将李嗣业率五万军守洛阳,他自带大军返回长安,郭子仪也率河东军返京觐见新帝。

这一天黄昏,大军眼看要抵达长安,一直心中疑惑的郭子仪终于忍不住问道:“相国,蔡希德投降被封云麾将军,可那李归仁等人也是举兵而降,却被大将军斩于市,相国为何不饶他们一命,用来抛砖引玉,引河北史思明等人投降呢?”

他惋惜地叹了一声,又对李清道:“若相国不杀他们,反任他们高官,那田承嗣、张忠志等人见朝廷宽仁,必然无心死战,一旦我们再破安庆绪,他们见大势已去,必然会望风而降,可相国却杀了李归臣他们,解散其部属,这岂不是逼田承嗣他们死战到底吗?”

李清却脸一沉,断然说道:“如果杀了蔡希德才会有这种情况,若过于宽容,无论他们抵抗也好、不抵抗也好,最后都升赏封官,那样才会骄纵他们,先死战,最后不得已才投降朝廷,反正也是封官列侯,天下哪有这等好事,不仅如此,若他们将来拥兵自重,不服朝廷调度,最后形成割据之势,天下人岂不是要指着我的脊梁骨骂死!所以他们肯效仿蔡希德固然好,若要和我讨价还价,对不起!我李清不吃这一套,最多费点事,但也决不能留下后患!”

说罢,他一催马,向前军飞驰而去,郭子仪见李清态度坚决,他也无可奈何,只得苦笑两声,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多时,巍峨长安城已遥遥可见,一轮夕阳下,延绵的城墙被染成了金红色,熠熠闪光,兴奋的情绪在大军中一层一层如波浪一般向后推进。

这时一骑飞奔来报,“报大将军,皇上率百官在明德门外迎接大将军凯旋!”

李清轻轻点了点头,随即下令道:“大军止步,就地扎营休息,待明日再各自返回军营。”

一声令下,二十余万大军开始井然有序地安营扎寨,一座座白色帐篷拔地而起,一眼望不到边际,延绵竟达数里之远。

李清则亲率五千精骑,和郭子仪一起,向明德门方向驰去,老远便看见羽林军护卫着一大群官员,足有数百人,当先一人,身着赤黄龙袍,头带冲天冠,正是当今天子李豫,而百官们则排成两列,在他身后肃然站立。

五千铁骑势如奔雷,激起漫天尘土、铺天盖地而来,李豫及百官都惊得骇然变色,两腿战栗不止,离城门约五百步远,李清轻轻一罢手,五千铁骑齐刷刷停止下来,顿时鸦雀无声,只见尘土在缓缓落地,仿佛天地也在这一刻被钉住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