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就算是给他一个教训吧!’李隆基暗暗叹了口气,奏折一合又还给了李清,“此事你便看着办,不用再向朕请示,朕现在有些乏了。”
说完,他闭上了眼睛,不再理会李清。
“臣告退!”
待李清退下,李隆基的眼睛猛地睁开,回头对高力士厉声道:“你去替朕警告那逆子,他若胆敢再犯一丝一毫的错,朕就贬他为庶人,永不准出门!”
高力士刚要走,李隆基又叫住了他,冷冷道:“你再告诉他,他既然有钱没处花,从现在起,没收他的全部田产,再罚他五年俸养。”
高力士心中一寒,除了开元二十五年因为皇位而杀三子外,这样严厉地处罚儿子,在他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碰到,看来皇上今回是动真火了,他不敢多说,唯唯诺诺领命而去。
李隆基颓然地躺在椅子上,他只觉浑身疲惫不堪,什么事都不想问、不想管,只想好好睡一觉,过了半天,他才轻轻地挥了挥手,“回宫!”
……
庆王府,李俅被庆王狠狠责打一顿,已经被关了起来,罚他半年不得出府,李琮的火气已经忿满得无处发泄,偏此时,杨国忠上门来致歉了。
“不见!”李琮恶狠狠地向桌上一锤,庆王府的大门‘轰隆!’一声对杨国忠关上了,对于庆王财产、名誉双双扫地,杨国忠既担心又庆幸,担心自己的儿子因此榜上无名,而庆幸自己没有跟随庆王投钱进去,否则也会被李清玩得血本无归,直到今天他才算领教到自己老掌柜的厉害。
杨国忠吃了个闭门羹,他望着紧闭的朱红大门,不见它有半分重新向自己开启的样子,只得悻悻地下了台阶,他刚要上马车,又忍不住走回台阶,对着门缝高声叫喊:“请转告庆王殿下,杨国忠并无恶意,特向他道歉!”
“杨中丞有何事要向庆王殿下道歉?”杨国忠吓了一跳,他一回头,却见高力士正背着手、笑咪咪地望着他,真不知他是几时来到自己的身后。
杨国忠顿时被惊出一声冷汗,此时此话,怎么能被高力士这种敏感人物撞见、听见,他干咳两声,语无伦次道:“卑职的马车、马车撞了庆王,不!庆王的马车,卑职特来向他道歉!”
高力士微微一笑,略带一点调侃道:“呵呵!原来如此,估计是撞狠了,所以庆王不让你进门。”此刻他已经知道,适才李清所说和庆王勾结之人是谁了,不就站在眼前吗?
“要不要老夫替你叫开门?”
“不用!不用!”杨国忠吓得连连摆手,“我还有事,阿翁请自便。”他两步便跨下十几级的台阶,却脚下一滑,一屁股跌坐在台阶上,随即从地上弹起,拍了拍屁股便仓惶而逃。
高力士一直见他马车远走,这才冷哼一声,转过身子对着门内不紧不慢道:“告诉庆王,就说圣旨到,让他出来接旨!”
……
且说杨国忠跑进马车后已经是满头大汗,他仿佛一个被当场捉住的蟊贼,心虚得在自己马车上缩成一团,直到马车绕了个弯,看不见庆王府,他的胆子才慢慢恢复,心中的疑问也随之大涨起来,‘高力士来找庆王做什么?难道是皇上有什么旨意不成?’
他越想越有这个可能,现在庆王包庇海家一事,长安都传遍了,皇上岂能不知道?事情和他也有关系,他的心就仿佛猫抓一般,即想回去看看,可是又害怕再被抓住,犹豫了再三,杨国忠才拿定主意,“算了,是死是活庆王都和他没关系了,不去看也罢!”
他一声命令,马车加速而行,远离那个是非之地,眼看要到府上,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敲锣打鼓声,只见十几个公人端着红彩,正喜气洋洋向他府上走去,“啊!难道是……”
杨国忠立刻反应过来,这一定是自己的儿子中榜了。
“喂!你们等一下!”
杨国忠跳下马车,张臂拦住了几个报喜官的去路,声音有一点颤抖地问道:“可是杨暄中榜了?”
杨国忠现在是京兆尹,报喜官哪能不认识他,立刻弯腰媚笑道:“恭喜杨大人了,杨暄高中甲第第四名,卑职特来报喜!”
“啊哈!”杨国忠一蹦老高,儿子居然中了第四名,他摸着胡须,嘴已经笑得合不拢,“实在是好!虎父无犬子啊!”
“你们继续!”杨国忠转身便往回跑,他要拜祭祖宗、要感谢上天,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儿子找出了接彩。
“老爷,大公子从前日下午出去便没有回来过。”大管家怯生生地望着杨国忠,老爷跑得气喘吁吁,远处锣鼓喧天,他自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杨暄此刻恐怕还在妓院里快活呢!
“要不我们现在就去将大公子找回来?”
“给老子快点去找!”杨国忠狠狠地踢了管家屁股一脚,骂道:“若半个时辰内找不回来,你就给老子去田庄种地!”
锣鼓声已经到了大门口,依然不住手的敲打,这样大的动静早引来了大批围观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皆感到不可思议,一贯不学无术、贪财好色的杨家大公子竟然中了进士,这不就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此刻,长安城到处都是报喜的官员,披红带彩,背着装喜钱的大口袋,在长安各坊之间四处流窜。
第二百四十六章 科举案(八)
科举放榜的这一刻终于来临,阵阵锣鼓声、爆竹声、欢呼声在平康坊此起彼伏,但这只宛如大海上几朵小小的浪花,数万士子只录取不到两百人,绝大多数士子都沉默了,或长叹一声,收拾行装准备明年再来;或睁大眼睛寻找官官勾结的迹象,为自己的落榜寻找一个心理安慰,年年皆是如此。
但今年他们似乎闻出一点了味道,一条小道消息悄悄在士子们之间流传,这次科举录取的进士有一半都是长安豪门权贵的子弟,其中第四名居然是太府寺卿兼京兆尹杨国忠之子杨暄,而第八名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张奭,这就有些暧昧了,不管人们是否了解他们的才学,但前十名就有两个高官子弟,既非世家大族、又非书香门第,尤其是杨国忠,不就靠裙带上爬的吗?
一时间长安市井议论之声大起,但士子们的猜疑似乎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时间在沉默中悄悄流逝,转眼便到了第三天。
这一天清晨,李清刚到户部衙门,却忽然接到会昌县衙急报,会昌县柜坊昨夜失窃,二百贯未入库税钱被盗,这是柜坊成立以来的第一桩盗窃案,事情不是很大,但会昌县距长安很近,一旦消息传开将影响极坏,刚冲开的茶还没有喝一口,李清便翻身上了马,在一众侍卫的护卫下匆匆赶去。
会昌县是在天宝三年由新丰县改名,也就是今天的临潼县,规模宏大的骊山华清宫便在该县境内,离长安约六十余里,李清一行人快马加鞭,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事发地。
会昌县柜坊位于县城北门,原是一处杂货铺,掌柜死后财产无人继承,便收归官府,县里的官家柜坊成立后,此铺子就改成了营业之所。
问题出在杂货铺的结构上,它的墙是用黄泥夯成,并非用青石修砌,结果被人在夜里用水湿了墙,掏出一个大洞,将尚未来得及送到长安的二百贯钱偷走了,还好帐簿未损,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衙役已经封锁了现场,伙计和执事都被请到衙门里去问话,这其实只是一种例行手续,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更没有后世高科技提取指纹等等,是一桩典型的无头公案,李清来这里要做之事主要是表个态,给事情定性,尽快消除影响、恢复柜坊的正常营业,至于破案抓人,那并不是当务之急,只一个时辰,掌柜和店员们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填堵了墙壁上和管理上的双重漏洞,重新开张营业,这件偷盗风波便暂时过去了。
回去时李清走了另一条道,也就是穿过骊山、绕过华清宫回长安,他是想认一认路,李隆基几乎每年都要来华清宫过冬,这条路会少不了来回跑。
一行人沿着山麓前行,这一带风景秀丽,官道上浓密的参天古树遮天蔽日,清风徐徐,耳边充满了欢快的鸟鸣声,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显得十分幽静。
“都督,前面二里外好象有几辆马车挡住了去路。”荔非守瑜催马上前,遥指远方道,他眼力胜于常人,老远便见官道转弯处停有马车。
李清顺他手指看去,却什么也看不见,又走了数百步,这才发现远处果然横着几辆马车,再往前便是上山的路口,隐约可见一条狭窄的白色山路蜿蜒向上。
“他们挡路干什么?”
马车横在官道上挡住了去路,几十个面目凶横的家丁见有足足有两百多官府之人骑马过来,不敢招惹,急命车夫将马车赶停到一旁让路,李清不由放慢了马速,一边走一边诧异地打量这帮目光凶狠的家丁。
又走了一百多步,却见对面还有几辆马车拦住另一头的路,而中间正是那条上山的小路,李清渐渐生了疑心,他抬头向山上望去,只见山上十分安静,看不出有任何不寻常之处。
“守瑜,你看出什么了?”李清回头问道。
荔非守瑜打手帘看了半天,也摇摇头道:“我看不到动静,不过我以为越是这样平静,倒越是其中有鬼。”
相似小说推荐
-
艳隋 (鬼粒子) 起点VIP2014-01-10完结一个山寨手机厂的技术研发人员,带着一台拥有强大功能的国产山寨手机穿越,拥有这样一台...
-
风流神针 (沐轶) 起点VIP2014-04-12 各种天灾接踵而来兵痞匪患横行的乱世,能帮助她们逃出生天的,只有穿越而来的医科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