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两翼的蒙古兵的确是快了一点,因为他们没有什么阻碍,一路向北跑着就是,现在已经有些超过战车队的意思了,但想包围还是有点距离。
而左右两翼的事情,当然的也看在了何、曹两人的眼中,他们计算着两军的速度和蒙古军可能拐弯的地点,如此下去,蒙古军将在离城二里左右的距离,就能把明军给拦截住,至于再什么手段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距离用奇妙,因为这里有可能是明军城墙上的阻击弩发射的射程范围内,而阻击移动车则同样可以出城来打击他们。所以曹、何两人还是比较放心的,他们不是孤军奋战,是有强大的后台的。
而这个问题不仅是他们在看,敌我双方的最高统帅朱由校和林丹同时也是看这个问题,他们对于距离、速度的分析也不是太慢,这个特殊的点上,如何搏一搏,也都在思考。
林丹因为二个问题和自己所设想有出入,而把这个点定在了三里的范围之内。这二个问题,一是明军的起步时间,二是明军在跑路中间的抗干扰能力,这些才让明军能跑到二里这个位置。所以他传令两翼分兵袭扰战车。
而朱由校则看着这个位置,没有任何的犹豫,出兵支援。这个距离是个边缘地带,不能因不敢出城而使得自己军队的被包围。
左右两翼的袭扰基本上而言没有任何的价值。因为战车的两翼攻击力度是相当强的,同向而行,这和没怎么移动没什么区别,而且来的蒙古兵可是全无掩护的,射击他们对弩手而言来说更是简单。而且一人落马,就直接的影响到前后左右的速度。
没出什么意料,二里左右的位置上,蒙古人左右两翼开始了合拢,但这样的位置,林丹明显看出这是个败局所在,把自己人安置与明军的弩口之下不说,现在明军的阻击弩战车已经出城,准备开始射击蒙古军的左右翼了。拿得起放得下的他,立刻的一声令下,鸣金收兵。
这仗没法打,强行合拢了,也会被明军打破,更何况还不一定能合拢得了。到时候明军稍稍的往后一撤,就到了城防的范围之内。与其这样打一场必败的仗,倒不如提前的终结。
战车当然不愿意如此的被赶着跑了一路,一边接着跑回归化,一便不断的用阻击弩宣誓着不满。
这次朱由校并没有让他们立刻的再行出击,而是叫回城。此战又杀了蒙古军一万余人,也着实的完成了今日出战的任务。若第一批蒙古军接着攻下去的话,估计是一个全军覆没的结局,这说明明军完全可以硬抗三四倍的蒙古军,但现在林丹却要给他们来个超负荷,动辄十倍、数十倍的全拥了过来,好象他们的人命薄如纸一般,就是硬拼也得把明军拿下。
林丹这种纯人海的战术搞得自己真的有些被动了,因为自己太‘怕死’了,根本没法和这样几十倍的敌人硬拼。导致这种无奈的以阻击弩为攻击主张的策略也实为无奈之举。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朱由校认为应该给明军将领‘上上课’了。
先是表扬了一番,这次一个人没死,全部都安全的带回来了,的确不容易。朱由校当然也知道这种强调‘零伤亡’对于冷武器的时代,根本就是扯淡的行为。但这段时间天应军的损失,的确让他感到心寒,都是爹妈生的、父母养的,十月怀胎,二十年的培育,就这样被自己带到了草原之上,把命搭在了这里,无论死的理由很强大、很悲壮,自己也尽力的安排身后事,但人命没了,一切也都算是结束了。(未完待续。。)
第411章步步为营
此举也是无奈啊,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朱由校被逼着强调了‘零伤亡’。当然这种仁义,也的确更受到战士们的推崇。让他们深深的体会的到了皇上真的是爱兵如子,珍爱自己的性命,这让他们无论是没**的宦官,还是曾经是奴隶的军人,都敢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有什么比摊上一个爱惜战士性命的‘领导’更幸运呢?非但没有让战士们更怕死,反面忠君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了。
想到了面对人海战时,朱由校不由的想到了战车面世一战之时,有人就对战车评头论足,倒是和戚继光的偏箱车比较,当然神弩战车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火炮之类的,比如虎蹲炮在的话对付这蒙古小木盾牌,当然是绰绰有余的,但因为它太重了点,射速也是奇慢,朱由校不太喜,已经让毕懋康研究枪、孙化元研究更轻、更远的炮,然后一步到位。目前燧发枪已成,就等着下一步换装了。而火炮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战车的防守能力肯定是比偏箱车要强了些,但穿透能力却是个硬伤。
“诸位,今日对付彩旗的一幕的确精彩,显示了我明军之威武,打出了我军的精神,面对三倍四倍的敌人,有把握将其全部消灭!朕心甚慰”,朱由校着实的夸奖道。
“皇上英明,大明威武!”
“现在林丹方又有新情况的出现,首先是那个骑兵上的盾牌。以前归化部也有过,但被林丹搬上了马背而已,弩手们处理的相当到位。其次林丹屡用人海战术,不再是用几倍,而是连着牧民一起动员,组成几十倍与我军的数量,这种冲击,让我军无法应对,只能是坚持用,以阻击弩为主的敌进我退的战术。而不能象最开始面对三四倍敌人时那样的从容。两位爱卿能精准的判断战场形势。并果断的撤退,不与敌纠缠,而在撤退之中,不断的歼击敌人。杀死其有生力量。的确让朕感到放心、舒心。再次。路程问题,因为今日左右两翼均追过战车,并呈包围之势。究其原因,还是战车速度终比战马慢上一线,又因为城池离蒙古军营地过远的原因所致。所以朕感觉,应该在回程的途中,再设一简单的营寨,这样可以从容的面对蒙古军的追击。众爱卿谈谈这三个问题吧。”朱由校开始了这次会议的基调。
“回皇上,如皇上以前指出的神弩穿透力不足,很容易被木板类的东西挡住,所以林丹的这种放在马背上的盾牌,的确给我军造成了一些麻烦,今日弩手射击往往是二三次,才能中一支而已。而因汽油投掷弹的不足,缺少了一大神器,此事倒是不可不防,若不提前谋划,仍是麻烦之事。”曹文昭言道。这个射马腿为无奈之举,而且命中率也是严重的不足,的确影响明军战斗力的发挥。
“那爱卿可有何妙法?”朱由校对这穿透力不足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深恶痛绝了,这是冷兵器的一个致命伤,没有办法弥补的。而现在毕懋康所研制的燧发火枪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只是现在虽在京城开作坊生产了,但却无法运到这里而已。
“回皇上,臣并无妙法,但却有一层忧虑。”
“那曹爱卿说说。”朱由校倒没想到曹文昭能如此说。
“皇上,今日弩手们尚且可以射马腿马脚,但若来日林丹把这盾的下边加上一布帘下摆,那弩手们想再射马腿马脚岂不更是困难?所以臣忧之。”
“皇上,臣以为,那盾和小推车是想仿的,上次闫应元就发明了从侧面,呈直角袭杀的方法,致阴山谷口大胜,此战术完全可以利用一下。”朱梅这时却表现了一下,站出来说。
“爱卿谈谈如何的利用。”
“回皇上,其实只要把战车尾部控制一下,无须多么的齐整,利用空间一下,变成参差不齐、交错而进,让其后有持盾骑兵的战车跑的快一些,而旁边的战车稍稍的落后一些,蒙古持盾骑兵自然就会出现在落后战车的视线之内,可以轻松的射杀。”朱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朱爱卿此战术的确不凡,通过空间置换,让持盾骑兵的脆弱面暴露给其他的战车,众爱卿可有疑议?”这倒是个好法子,三十丈的距离对于追击战上,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
“回皇上,如此一来,那战车的速度肯定是要慢了。若被包围,岂不危险?”何可纲不无担心的说。
“回皇上,何将军所说的是直接撤回城里,若依皇上所言,中间设营寨的话,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朱梅说道,显示出了他的睿智。战车跑跑停停,慢那是必然的,但若是离了蒙古营二里,再在中间设个营,那一共也就是三四里的距离,蒙古军没本领在这个起步晚了二里地的时候包围战车的。
“嗯,朱爱卿所建言的前提是在城外设立营寨的前提之下,那且等等吧。下边哪位对盾牌有不同观点的,就建言一二,”一看没人说了,朱由校接着说:“那就再谈谈人海战术的问题。”
“回皇上,臣有言。”何可纲说,
“讲”,
“是,自从皇上建立神弩净军之日起,就从未怕过人海战术,更有些针对人海战术而设计的意思。如今在草原之上,却先对付归化部的十万人、再对付联军二十万,又面对林丹四十万,至今灭敌已经十万有余,仍立于不败,让敌人不敢来攻,只能等明军前去,才敢反击,这是皇上神弩、战术等功劳。”何可纲首先肯定的说。
“谈正题。”朱由校这时候不是希望听歌功颂德的话,虽然喜欢听,但还没无耻到不分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