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成国公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忍一进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把手续办了,如果皇上强硬,那就该交税的交税,只不过是少赚点而已。如果皇上最后不了了之,难道工部还敢上门收税不成?在皇上面前自己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但对付工部还是无须出手的。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他才高调的亲自去工部办了手续。
“国公说笑了,下官对这一业务并无管辖权,但等到工部尚书上任或者三山总督上任后,方能定夺收税问题。”薛凤翔当然知道霍维华的管家前几天来办了手续,然后和成国公家就闹了起来,成了京师茶前饭后的谈资。今天成国公又过来办手续,这事透着不寻常。事有反常必有妖,但事涉人家的**,还是不问为好,只是打着哈哈。
成国公当然也不想再就此事多谈论什么,事情已经办好了,也就离开了工部。
“老爷,那西山那边的人还要不要回来?”等成国公回到了府里,管家过来问,朱大福是管家的亲戚,不管这事处理好坏,那朱大福肯定是牺牲品这是无可置疑的。但就是这个牺牲的程度是怎么样的就不好说了。问一下成国公这个意见,基本上可以看出对朱大福的态度如何。
“此事倒是不急,已经着人在上朝的时候,弹劾霍维华,说他私设公堂,扣押扣押人质,还是观测一下皇上那边的反应为好,”彻底冷静下来的成国公表现出了一代家主的睿智一面。败了就是败了,但事实胜于雄辩,人被扣在西山的矿上,这是不争的事实,且看皇上的表态吧。如果皇上强硬,那不用说,自然会有借口,自己或者继续找关系弹劾霍维华甚至于顶着皇上的压力,把人抢回来,或者彻底的后退,老实的挖矿交税,甚至放弃西山那边。而如果皇上能够放了这批人,那就说明皇上卖给他成国公一个面子,大家彼此留个余地,自己也就先交着税,看看再说。
而西山铁矿临时搭建的篷子里,亲自赶来的刘若遇正和崔沿隐谈话,“尚隐啊,皇上这次让你帮我建个炼钢的作坊,现在这边已经上了轨道,可以动身了吧?”
“回刘公公,小的这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铁矿这边采矿和磨粉已经完全工作了,而炼钢这边还需要几天才能把溶炉收拾好,倒没有小的什么事,随时随地可以前去建作坊。”崔尚隐相当尊敬的说着话,虽然大家都是‘皇上的人’,但也讲究个长幼尊卑,人家刘公公可是代着司礼监的,掌着御马监的。如果不是这段时间遇到了皇上的恩宠,自己连见刘若愚一面都很难,毕竟地位悬殊太大了。
“好啊,那咱们就出发吧。”刘若愚可是等了三天了,虽然崔尚隐让他先把作坊的地方沿河选好,并送了一部分的人去建了。这会那边矿的粉磨制作坊已经在着手在建了。但没有这个‘大师父’亲自前去,还是让他感到紧张,这几个省到处送压水井,需要的铁量可是太大了。到现在制造的工匠干着急,没有铁怎么造?这着急上火的亲自跑到这边来找崔尚隐,还好,这边的事刚刚告一段落。
“好的。”
“那这边一天能产多少钢铁?”
“如果炼钢这边顺利的话,比皇上想的产量翻了一翻,皇上听了肯定会高兴的。”一想到这一条,崔尚隐就忍不住的兴奋,皇上最初的要求是rì产五千斤,所以崔尚隐也是按着这个规模设计的,但这时候霍启飞找上了自已,愿意多出钱、出人,把产量扩大一倍。
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钱倒不算什么,张口向皇上一说,皇上肯定会追加本钱的,但人却不好找,要知道铁矿是需要从地里挖出来的,你炼钢厂再大,没有铁矿石,那都是空中楼阁。既然霍家愿意给加钱加人,崔尚隐当然喜欢。就这样硬生生的把规模扩大了一倍,没想到这人还没增加,成国公那边倒是送来了六七百人过来,充当免费的劳动力。看来这规模还得再扩大才行。
朱由校大步流星的赶往乾清宫,到了宫外就看到望穿秋水的徐光启站在那里了,急走两步,赶到的时候徐光启刚刚要大礼参拜,被朱由校拉住了。
“徐爱卿年纪大了,不要拜了,来咱们进屋谈。”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而旁边的孙化元还是老老实实的跪着喊口号。
“孙爱卿免礼平身,一起进屋吧。”这个远程武器专家,朱由校可是非常宝贝的,战争之神就是大炮。虽然朱由校对常规大炮不感兴趣,‘二炮’才是主要的发展目标,更别说现在的发shè‘实心’弹的大炮了。但是现在只能慢慢研究了,而这研究工作当然是需要孙化元这个武器专家了。
进了屋后,朱由校当然的对两位科学家赐了座。稍微的寒暄了几句鞍马劳累、上海到běi jīng一路的风情之类的废话后,进入了正题。
“皇上,微臣沿途听说了皇上的一些事迹,百姓都称赞皇上是一代圣天子,能为百姓如此的放弃自己的喜好,搞了义卖,为灾民重建家园;兑换民间不喜欢用的大钱;现在更是宣布无偿的给百姓提供压水井。听到这些后,臣真得不敢相信皇上竟如此的圣明、仁慈。”徐光启从接到那四道数学题后,就相当的感动,皇上为了他竟然能找来这些数学题送给他,可见为了召他来京的用心良苦,一路上又听到皇上杀客氏、发配王体乾等太监,又实施了众多的爱民的仁政,虽然仍重用魏忠贤,但这已经让他感到皇上在向上一代明君的转变,大感老怀甚慰。
第121章老臣心服
“孙爱卿过奖了,这些只是朕应该做的,而且只做了一些细枝末节,远远的不够,朕把徐爱卿和孙爱卿召来,才是朕大刀阔斧为大明做事的开始。还望二位爱卿对朕要毫无保留的尽力辅助才是。”对那些经济救济,朱由校并没有拿来说事,只是一些邀买人心、哗众取宠的手段而已,政治上的东西都是有着很强的目的xìng,而朱由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老百姓给自己的持政行为加分而已。
真正富国强兵的手段靠这些赈灾、勤俭节约之类的仁政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实打实的实业,不断研究发科技、新型武器才是富国的所在。让孙承宗来抓总,研究探索各方面的知识,而武器开发这一块则需要孙化元这样的武器专家。现在理想的人选已经到了,正是他开始遍地开花组建‘求极宫’的时刻。
“皇上如此英明的仁政,切不可妄自菲薄,无论是哪朝哪代的皇上,也没有拿出千万两银子来给百姓抗旱的,难道、、、、、、”不居功自大是好的,但面对如此功劳竟然如此淡然,那就有点不寻常了。是不是传言有虚假成分,皇上根本没打算如此做?
“徐爱卿切莫误会,这些事情朕做为百姓君父,当然会义不容辞的去做,而且此类事情还会有很多很多。但这些对于国家的发展总体而言,属于政治的范畴,和朕需要做更大的事情相比较而言,倒显得轻了许多。”这些手段对于朱由校来说也就是一般般,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拿钱往外扔谁不会?还是那句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国家的强大靠的不是一时的救急,也不能靠一直的救济。就算他心地再善良,又能拿得出几个千万两白银?他认为只有不断的发展科技力量,创造新产品,给百姓提供就业的机会,稳定好国内外的市场,这才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
“那皇上还需要做什么事情比给百姓恩惠还重要?”徐光启和孙化元也被弄糊涂了。民为先这口号不是白喊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皇上怎么把如此重要的事情给边缘化了呢?
“朕要做的事情,要在二位爱卿的手上完成,比如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人为什么总要呼吸、空气中什么是人需要的、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是动力、为什么指南针会指着一个方向、哪里到底有什么、火药怎么才能威力更大、炮弹如何才能开花、打的更远、更jīng确、如何看的更远、车辆如何跑的更快、船为什么能在水里浮起来、怎么更把船做的更大、更坚固耐用等等问题都是朕需要不断的探寻的,有的朕已经有了答案,有的还需要二位爱卿去组织人力去研究去探索。”朱由校把自已的心里话说了出来,这些东西有的他已经写了出来,无须研究,但需要证实,需要善加利用,变成社会进步的力量,有的则需要不断的探索、试验。
“皇上,招臣入宫就是为了研究这些东西?”徐光启听了很激动,一下子站了起来,问皇上。
“是啊,朕要建一座求极宫,去研究、去探索这万物的极致。”
“皇上,请恕老臣年老体迈无法陪皇上玩这些东西!”徐光启真是太激动了,万没想到,皇上辛苦找了数学题请他来,还听到他如此的仁政爱民,将会变成一代明君,如此的期许,万没想到,在国家如此外焦内困的时候,他竟然有闲情研究什么苹果为什么掉地上、人为什么要呼吸等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的问题。这也是明君治国的手段?
江上易改本xìng难易,木匠皇帝永远还是个木匠,脑子里怎么会装着天下的百姓疾苦,怎么会想着外敌在外虎视眈眈,一切都要围绕着他自己的喜好,玩物丧志!真不知道整天玩这些东西,那杀客氏、搞义卖、送压水井这样善举,又是那位大臣主持的,最后算到了皇上的身上,给他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