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旨!”文天祥他们领命。
李隽继续分析道:“第五个问题就是番号混乱,指挥不协调,导致有令不行,无令而乱行,好象无头苍蝇,东一下,西一下。不能把军队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即使投送到适当地点也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组建统一的指挥机关已是迫在眉睫,统一调度,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这个问题,非廖将军莫属了。”
这也是个积弊中的积弊,宋朝严格限制武将的权力,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调度指挥极其混乱,不能把军队捏成一个有力的拳头。
“遵旨!”对于处理这个积弊,廖胜功非常兴奋。
李隽看着廖胜功道:“廖将军,我决定废除监军制度,你得做好准备。”
李隽的话声才一落,一片惊讶之声响起,要知道监军制度在宋代是何等的根深蒂固,监军就是皇上的代言人,位高权重,却无军事才干,往往是瞎指挥一气,有功是自己的,有错将军们顶着,反正他是胜与败都会得利。
要是真的废除了的话,无异于放权给将军们,让他们放手施为,那将是另一片天空。废除监军制度,对于高达他们来说虽是一心向往,却是想都不敢想,没想到李隽居然有这样的决心,惊讶得都差点晕过去了。
高达他们先是一呆,跟着就是齐声颂扬,道:“皇上圣明,烛照万里。”
廖胜功激动地说:“皇上真圣明之君,才有如此圣明之举。说句心里话,这监军制度真的是套在将士们脖子上的一道大枷,苦不堪言。”
他的话说到众人心里去,点头赞同。嘴快的高达恨恨不已地道:“贾似道那奸贼就是靠监军起家的,今天监军,明天监军,最后还不是……”文天祥碰了他一下,方始醒悟,连忙住口。
李隽笑道:“履善不用顾忌。实际情形就是这样,只有敢于直面现实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勇士。不过,设立监军制度的出发点也是对的,只是方式不对。总会有那些害群之马,会做出让人痛心的事情,要是没有监督约束,军法将不复存在。我决定成立一个军法调查机构,专门负责调查将领作奸犯科之事。当然,他们的权力仅仅是提供证据,没有权力拿人,更不可能干预军事行动。他们直接向我负责,提供的证据提交给军事特别审判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将是精通律法的正直之士组成,具有相当的独立权力,将领有没有罪不是我说了算,要由审判机构判定。”
去了一个监军,再来一个暗探,还是向皇帝负责的,着实吓了高达他们一大跳,天知道他们暗地里会捣什么鬼。没想到只是查找证据,罪名还得有另外的机构来判定,相信会公正对待,高达他们提着的心方才落地。不能怪高达他们,实在是他们吃足了监军的苦头。
(按:我个人认为明朝的锦衣卫设立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具体操作上出了问题,赋予的权力过大,再加上后来宦官擅权,更是胡作非为,肆意拿人,弄得朝臣人人自危。要是限制他们的权力仅限于调查取证,把证据交给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去审理,效果会好得多。)
“第六个问题就是训练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李隽再次语出惊人,道:“朝庭削弱了将领的权力,不仅仅使将领在指挥军队上缚手缚脚,还体现在对军队的训练上。番号混乱,挥指紊乱,相应的训练也就乱了,相同的兵种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我决定由兵部牵头,把训练统一起来,制订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用来指导军队的训练,并实施考核。”
“当然,这个标准要充分考虑到兵种的差异,地区的差异,要体现相当的灵活性,不能一刀切。骑兵,特种部队,步兵都要有一套切合战场实际情况的砍杀动作。所有的训练都要经过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提升。”
战场上的拼杀,说到底也就那么几个动作而已,劈刺砍捅之类,只要练熟了,运用起来也是威力不凡。
高达迟疑着问道:“皇上,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固定动作的话不太好吧。”他这是在反对,只不过说得委婉罢了。
战场情况变化太多,固定动作的话,确实太僵化了,文天祥他们很是赞同高达所言。
廖胜功想了想,拍掌称妙,道:“皇上所言,委实高明。”给文天祥他们解释道:“战场上的拼杀不同于一般性的技击,也就几个关键动作,把这些关键动作练熟了,也足够使用了。比如说骑兵的砍杀动作最重要,枪兵的刺杀动作最重要,刀斧手的劈砍最重要。皇上的意思不是规定死动作,而是要规定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力度。骑兵的砍杀,要达到一刀砍断一根树桩方才合格,枪兵要一枪捅穿沙包才能算合格,特种兵的射击要一枪命中目标。”
经过他这么一解说,文天祥他们恍然大悟,齐皆称妙。
“知我者,廖将军也。”李隽拍手称赞,道:“第七个问题,还不具备攻打坚城的能力,嘉兴一战就是血的教训。我们拥有回回炮,火炮,铸铁炸弹,破城不会有难度,难度出现在巷战。我们一定要加强训练,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收复失地的作战任务。”
自从蒙古大军向临安推进以来,宋朝丢失了太多的城池,开春以后就要收复这些城池,要是不具备攻城能力,后果谁都明白。
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是在告诉他们李隽的信心志在收复失地。李隽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可以类推他的意思,就是收复了江南失地,还有四川、陕西,以及先前给金国占领的失地,就是汴京也在收复之列,进而光复燕云之地,完成数百年华夏子孙的心愿。
文天祥他们明白了这点,忍不住一阵激动,只感觉热血如沸。收复汴京,一直是宋人的梦想,无时无刻不在为之奋斗,却苦于朝庭的无能,终是不可得。一齐站起身,向李隽叩头道:“皇上……”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们先收复江南失地吧。”李隽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婉转地安慰他们,道:“这次整训事关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我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各兵种、各部的训练事宜,这负责人也只有请廖将军勉为其难了。”
廖胜功具有杰出的军事才干,敏锐的洞察力,极善于把握新事物,更重要的是他很能体会李隽的意图,由他来担任整训的总负责人再合适不过了。对于这点,没有人会有异议,高达笑呵呵地拍拍廖胜功的肩膀道:“廖将军,你的担子不轻哦,你的肩膀可要扛得起来。”
“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心尽力,纵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廖胜功欣然接受这一事关重大的任命。
李隽笑言,道:“你看你,这话说到哪里去了,训练军队怎么会粉身碎骨,没那么严重。”
“臣失言,臣失言。”廖胜功忙自承错误。
李隽的问题真多,一个接一个地往下说:“第八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军官思想保守,军事素质低,不具备战术指军才干,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急务。我想过了,可以参照培训游击战的模式办一些培训班,把那些年轻有为、有进取心、忠诚可靠、头脑灵活、敢打敢拼、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合格者提拔到新的职务上。对那些思想保守落后、不敢打硬仗的军官一律淘汰。有了一支精干的军官队伍,我们的军队就会强大起来,我们的战斗力自然就会提升上去。”
这也是一个积弊,可以想象宋朝那样限制将军们的权力,中层军官的地位就更难说了,再者宋朝的腐败导致军官队伍良莠不齐,在赏罚不明的宋朝有才干的军官能获得晋升的有几人呢?
文天祥他们一齐称赞道:“皇上真圣明之君!”
“从兵部开始,进行一次大清理,全面查帐,凡是贪污、克扣军饷的,一律送交刑部定罪,该杀就杀,对于这些蛀虫,决不能手软。”李隽顿了顿,接着道:“新的战争模式即将出现,兵部这个负责机关也要适应新的需要,我决定对兵部进行改组,就由廖将军负责日常事务。”
廖胜功虽然确立了在军中的威信,但他名义上还是高达的副手,突然入主兵部,套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火箭速度,太也让人难以置信,忙道:“皇上,为国出力,臣之本份,但臣负责兵部日常事务实非臣所能胜任,还请皇上另选贤能。”
李隽这一任命着实有些惊人,就是文天祥高达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吃惊地看着李隽。
李隽看了他们一眼,笑言道:“你们不必惊奇。你们想想,现在整训牵扯到方方面面,要是兵部与廖将军的步调一致,会扯后腿,所以廖将军负责兵部最合适。”
原来李隽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是怕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协调,相互扯皮才如此安排。这是深谋远虑之举,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隽高屋建瓴。
廖胜功仍是不敢接受新的任命,道:“皇上,高将军国之栋梁,比臣合适。”高达是他名义上的上司,由他负责兵部也说得过去。
高达忠诚,正直无私,就是不能跟上变革的需要,要是他来主持兵部的话,保守就不可避免了,这不是李隽最不想要的。廖胜功虽然没有经验,资历浅,但他的思想先进,才气不凡,一定能把兵部打理得有声有色,成为全军先进思想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