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军令的话,真接下达就是了,哪有如此问话的道理,赵佥知道赵良淳是一个严谨的人,断不会无缘无故如此做,他这样做必然有他这样做的道理,想了一下,道:“不能。”
皇城里的力量损失严重,可以说三分之二的人已经死于玄甲骑兵之手,但是,要想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那也不现实,至少要半天时间才有可能结束战斗。
“那好。”亲兵队长喘口气,道:“赵将军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解决忽必烈的话,就马上撤出战斗。”
赵佥一下蹦起来,问道:“这是为什么?”
亲兵队长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接着说:“赵将军还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撤出大都,就等着鞑子来给赵将军收尸了。”
到此,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蒙古人的援军到了。赵良淳是个优秀的将军,能有办法拖住蒙古人的军队他是断然不会放弃即将到手的终极胜利,他下达撤军命令,不用想都知道情况是万分危急,一刻也不能担搁。
赵佥脸色数变,沉思了一阵,问道:“赵将军在做什么?”
“赵将军在给将军守城门!”亲兵队长有点无奈地道:“赵将军不愿跟着军队撤走。”
赵良淳的意思非常明白,意思是说赵佥你看着办吧,是我们抓住忽必烈,还是我们给鞑子乱刃分尸,都由你决定,我是决定好了,和你同生共死。
“赵将军高义!”赵佥赞叹无已。
亲兵队长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朝廷还需要将军,也需要玄甲骑兵。”
亲兵队长追随赵良淳日久,对赵良淳很是了解,他说出来的话可以理解为赵良淳的意思,赵佥深明此理,无限惋惋惜地道:“命令,撤!”
命令一传达下去,玄甲骑兵开始整顿队形,有序撤离战场。
“忽必烈,我们在中原见!”赵佥很是不服气地道:“忽必烈,你走狗运。”
忽必烈长声大笑道:“赵佥将军,好样的!朕不会让你失望,我们在中原见!要是你能安然回到南朝的话!传朕的旨意,追!”率领人马从的追了过来。
事后,赵佥才明白赵良淳为什么会下令撤退,是因为蒙古二十万大军向大都驰援,要是他们再晚走一个时辰,就不可能撤出大都。
这些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到来,是因为巴布尔,贴木儿,桑哥他们的行动造成的。当他们好不容易聚拢的散兵给赵良淳碾成了碎片,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在寻找新的解围方法。他们略一商议,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以他们现有的力量,想收拢在大都的散兵来解围的话,说不定忽必烈早就成了阶下囚,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马上派出人马,去向大都附近的援军求救。
他们把收拢的军队分成一百或是数百人一队去报讯。如此一来,人数多了许多,南宋的小分队再也无法把他们截杀掉,可以说消息不费吹灰之力就传递出去了,接到大都危急消息的蒙古军队哪有不飞马赶来的道理。
蒙古人在大都附近的军队有好几十万,其中大多数是驻扎在大都附近,并不是全部驻守在大都城里,驻守在大都的军队不到十万人。虽然大都的军队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几乎全面崩溃,但是这些附近的军队还完好无损,一旦围上来,赵良淳他们肯定是血染沙场了,权衡之后,赵良淳做出了他这辈子最不想做出的决定:撤军!
天津,不计其数的蒙古军队出现在视野里,好象稻草一样密实,初步估计,不下二十万之众,他们正是尾随赵良淳他们从大都一路追来的蒙古军队。
他们追击的行动很快,赵良淳他们的行动也不慢,等他们追到天津时,赵良淳他们上船,驶离了港口。
巴布尔和贴木儿并肩而站,望着远去的船队,恨恨地道:“要是在以前,我们可以出动水军去追击。”言来恨恨不已。
自从郑静和在焦山水战打败蒙古水军后,南宋水军占据了绝对优势,蒙古人再也无法重整他们的水军,赵良淳他们的撤离没有一点风险。
贴木儿正要说话,瞳孔突然收缩成一条小缝,因为天际出现不计其数的美丽流星,朝他们飞来。这并不是流星,是炮弹,是郑静和送给他们的礼炮。
天际传来宋军的呐喊声:“鞑子,中原见!”
第255章 忽必烈震怒
“你们看看,郑将军他们真是胆大包天,居然闹到大都去了,这下可好了,忽必烈可知道咱大宋朝的威风了。”李隽喜滋滋地把战报递给廖胜功,笑言道:“郑将军他们的收获真是大,从直沽寨运回了很多我们急需的物资不说,居然给他们找到忽必烈的一个金库。忽必烈辛辛苦苦收集来的黄金,他倒好,不费吹灰之力就坐享其成。郑将军应该改个名号,叫郑刮财就好喽。”想到凭空得到如此之多的黄金,可以解南宋燃眉之急,李隽没变成笑弥勒就很是不错了。
李庭芝一闻此言,原本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双鬓上的华发都笑得立起来了,道:“好呀,有了这些黄金,朝廷就可以买很多物资。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一连说了两个好了,长舒一口气。虽然没有明说好在什么地方,李隽却是明白,他是把悬着的心给放了下来。
他的话立即得到文天祥和陆秀夫的赞同,他们也是心头石头放下的舒适样。他们虽然不是和李庭芝一样主管弄钱的事情,二人也是为银子紧张操心,有了这等好事要想不放下心头大石都不行。
“有了黄金,固然是好事,但是,要是用得不好的话,危害也不小。”李隽话锋一转,道:“要是把这些黄金投入到国内的话,会引起物价飞涨,对我们的经济体系反而不利。我想过了,我们除了在国内采购物资源以外,还可以向海外采购,比如稻米、牲畜、肉类、马铃署、矿石、食盐、布帛这些国内很是紧张的物资。先前,我们是没有银子来采购,现在不同了,有了银子,买回这些东西,既可以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又可以充盈国内需要,正可谓一举两得。”
李隽之所以瞄准海外市场,主要是从物价考虑。黄金多了的确是好事,也是坏事。黄金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但是作为硬通货的话,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币具有相通的功能,起到价值交易的作用。要是一次性投入过多,和现在大量发行纸的危害差不了多少,很可能造成“斗米斗金”的可怕后果。
要是从海外收购的话,既可以解决国内急需的物资问题,又不引起物价飞涨,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困难,不会危害南宋的经济体系。
这种带有极其强烈的现代经济学观点,李庭芝他们虽然无法理解,但是他们能够明白其中的好处,就是物资多了,不会造成物价飞涨。近段时间,由于朝廷大综采购,物价已有上涨趋势,要是得到海外物资,物价自会平抑,无不是抚掌赞成,连连称妙。
李隽接着道:“从海外购买,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加快国内的生产,发展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朝廷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还要把国家建设好。华夏要在战争中强大,而不是衰弱!”
战争往往会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拖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建设,最终走上了覆灭的命运,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
“皇上圣明!”李庭芝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隽的深谋远虑。
李隽沉思了一下,道:“现在该是要道长,张珏,黄汉,陈宜中,高达,解晋,柳河子,张世杰,赵良淳,赵佥,郑静和,陈兴道他们回来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坐在一起,好好研究一下北伐的大政方针,战略规划,战术运用这些事情了。”
象北伐中原这样规模宏大的战争,把郑静和他们这些高级将领召集到一起,召开军事会议,达成共识完全有必要。对于此点,廖胜功他们是一点异议也没有,很是振奋地道:“皇上万岁!”
他们之所以兴奋,是因为他们从李隽的话中解读出另一种意思,那就是北伐即将开始。北伐早就成为定局,但是这个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壮举一旦成真的时候,李庭芝他们这些志士仁人还能不振奋?还能不激动?
因而这声“皇上万岁”的呼声比起以往更富有真情!因为只有雄材大略的君主才敢做,才能把理想付诸行动!
“顺便叫他们带上一批思想先进,接受新事物快,敢打硬仗的忠诚军官回来,抓住这有限的时间对他们培训,让他们多交流交流。”李隽给廖胜功布置任务,道:“这事,廖将军要抓紧进行,时间无多!”
忽必烈坐在宝宝座上看着群臣鱼贯而入,表情平淡,和平日里的表现一般无二,但是群臣的心里却是在打鼓,一颗心七上八下,落不踏实。南宋军队闹到大都不说,一举击溃了大都的蒙古军队还是小事,把忽必烈围困了好几天,忽必烈本人差点成了赵佥的俘虏,更严重的是皇城给赵佥一把火烧成了灰烬,现在忽必烈都住在民房里,想起这事,要朝臣不提心吊胆,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