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李隽力排众议,他肯定落选。不要说第一次落选,可以打赌,他会落选一辈子,要想当上科学院院士,下辈子再干这一行也不可能。
李隽驳斥异议的理由非常简单:“你们说一下,你们吃他养的猪肉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现在选院士了就说他是养畜牲的,不配。要是没有胡苟培养出的猪种,长得快,肉多,膘肥,让老百姓吃上了肉,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提高?你们知道吗?一个老大爷一辈子只吃了三次肉,当他吃到胡苟养的猪肉时怎么说的?老人家流着眼泪说:‘真好吃!’就这么三个字,是多么的辛酸。你们这些肉食者天天有肉吃,顿顿可以吃上肉,你们体会得到老人家这三个字的份量吗?要是你们体会不到,朕就罚你们三年不吃肉,让你们去体会一下这滋味。”
三年不吃肉,问题可就大了,反对者再也不敢反对了,胡苟也就当选为院士了。
院士得来最容易的可能要算章超玄了,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手工雕出了南宋第一台机床。要是在现代社会有人用手工雕机床,肯定会给人当作神经不正常。可是,在南宋当时条件下,要不是他有一双巧手雕出了这第一台机床,南宋就不会有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生产能力,军队的装备就会很成问题。
让李隽意想不到的是,章超玄当选为院士居然是一致通过,都认为他当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是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他顶多是一个一流的技师,根本就和院士靠不上谱,可在南宋当时的条件下,正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成就了一个时代,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功绩,任谁也无法抹煞,他的当选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在挂牌仪式上,李隽当众宣布:“今天是个好日子,一个在大宋朝、在华夏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好日子,从今天开始,大宋朝的历史、华夏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大宋朝、华夏将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老百姓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幸福!”
李隽这话并非是夸大其词,现代社会已经证明了科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
正如李隽所言,华夏的科技迎来了春天,有了科技为基础,在李隽的推动下,各行各业也就出现了,南宋人民将会过是好日子。
随后,李隽当众给黄永善他们频发了院士证书和勋章。宣布任命黄永善出任第一任科学院院长,由他主管科学院的日常事务。
从此,科学院这个出自西方的事物就贴上了华夏标签,成了中国人的又一重要发明。
最后,李隽还宣布原来的军器监正式更名为大宋皇家科技部,由沈毕出任科技部部长,负责规划、实施科技项目。
还宣布成立大宋皇家武装部队科技部,由沈毕主管日常事务,负责国防科技的规划与实施,以及对军队装备的采购进行监督,对军队装备进行开发。
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挂牌仪式在李隽宣布聘请黄永善为首席科学家,聘请沈毕、章超玄、周山、胡苟、李毕胡、常瑜为科技顾问团成员中结束的。
许久以后,李隽还记得这一刻的掌声有多么的热烈,黄永善这些为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多么的自豪!
第157章 经济对策(上)
“这是什么事啊,真让人头疼。”李隽拍拍脑门,自嘲地说:“先前,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庭危在旦夕,也没有让人这么头疼过。那时节,我只想着打,一定要打赢,现在倒好了,打赢了,局势好转了,可是这经济问题又来了。真是的,这是什么王朝?要军队的时候没军队,有了军队却没有钱,有了钱却没有好的经济体系来支撑。”顿了顿,叹道:“我真想不明白了,宋朝的皇帝是怎么挺过来的?”
这也难怪,谁叫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积弱的一个朝代呢?而且李隽还是来到这个最为积弱王朝的最后时期,两百多年积累的问题就重得不得了,真要说个明白的话,可能三天三夜也未必够。
不能怪李隽发牢骚,着实是他又遇到棘手的问题了,因为国库现在缺的就是银子,大笔大笔的军费开支本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再加上重建计划,七七八八的开支一算下来,收入还可以挺一段时间,可是这一段时间过了又怎么办呢?李隽是个深谋远虑之人,不得不预为策划。
立竿见影的好办法就是加税,只要李隽愿意,一道旨意下去,税率一调整马上就有现银入库,可是李隽也知道以目前南宋的经济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长期的战争,加税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样的事情李隽是断不会去做。
就在李隽感大叫头疼的时候,文天祥,李庭芝,陈宜中和廖胜功四人走了进来,向李隽行礼道:“参见皇上。”
对于这四人李隽历来是待之有礼,热情地道:“免了,免了,这些俗礼不要拘了。你们都坐下吧。”
李庭芝他们也不客气,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李庭芝代表四人问道:“皇上召见臣等,不知有何要事?”
“要事没有,就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李隽笑言,道:“这件事真是让人头疼得很。你们没来之前,我还一个劲地叫头疼呢。”
陈宜中道:“为朝庭出力,为皇上分忧,是臣等本份,还请皇上示下。”
“宜中,你这话说得好,我就爱听你这话。”李隽有点开玩笑地道:“这事,我想了好长时间,也就是如何处理大宋朝的经济问题。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对现有的经济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要是不改革的话,以现有的经济体系是不可能支撑我们即将进行的大战。战争是流血的伤口,要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来支撑的话,不说别的,光是这军费就会把朝庭拖垮。只有进行改革,把我们的经济实力提升上去,这场战争我们才能进行下去,才能达成我们所要达成的目标。”
李隽虽然没有明说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李庭芝他们不会不知道那必然是北伐中原,光复燕云之地,更有可能还要进军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这些原本就属于中国的领土。
要真是这样的话,这场战争打下去,要花的军费着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正如李隽所言,以南宋现在的经济体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撑即将到来的大战,对现有的经济体系进行改革那是必然的趋势。
“改革最好了,改革好了,有了银子,我也不用每天为银子发愁。我想银子都想疯了,都快成财迷了。”李庭芝这个务实的政治家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在心里如是想,道:“皇上所言是深谋远虑之举措,臣也认为我朝现有的经济无法支撑战争,朝庭一定要找到生生不息的财源,要有大量的银子才行。”
文天祥深表赞同,道:“皇上所言臣也是赞成。臣这些日子负责督察百官,肃正纲纪,虽然查处了不少贪官,为朝庭追回了不少银子,可也不是长久之策,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让朝庭有稳定的财税收入。臣以为可以把土地分给老百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土地丈量,让耕者有其田,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地主转嫁负担。”
自从督办百官以来,文天祥的班子努力工作,着实查办了不少大贪官,为朝庭追回了不少银子。李隽曾笑言他的工作成果说“履善这是在挖金矿”。李隽虽是笑言,也说明了文天祥这段时间的工作成就,同时也说明了南宋政府腐败是多么的严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行政效率最为低下的王朝,冗官冗员多不胜数,人浮于事,往往出现官员多得要命,却没有人来管事的现象,老百姓有事也不知道找谁去解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上班,拿钱,不办事。
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的政府中会有多少贪官,会有多少蛀虫,真的是多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要不是李隽采取的是“抓大鱼,放小虾”的策略,文天祥这一查不是所有的地方,也有不少地方政府陷于停顿状态。
贪污程度触目惊心,追回来的不仅仅是这几年贪污的银子,还有陈年老帐,最多的一个地方居然追查到二十年前去了。有了这些银子给急需银子的李隽解了燃眉之急,要不然的话就算他把十船钻石全部出售,把所有的科技全部出卖,也不可能筹措到现在需要的银子。
陈宜中想了一下,发表看法道:“皇上,履善所言,极是有理。臣在广州安置难民时,就曾采取过类似的办法,把土地分给老百姓,朝庭直接向老百姓征税,不用向那些地主老财收银子,他们就没法转嫁负担了。”
在古代,历朝历代曾经采取过措施防止土地的兼并,防止负担的转嫁,其结果是没有什么作用。地主老财因掌握着土地,可以任意转嫁负担给佃农,使得种田的没有饭吃,有饭吃的却是不种田的。
老百姓多么渴望拥有一份土地,要是李隽采取这一措施的话,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很得民心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