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省份。主要是发展那种进口原材料,生产出口产品,并兼顾一些内部市场的工业。
由于战争原因,如今中华民国的经济正再向中亚地区倾斜,军工业开始向中亚转移,沿海地区也保留了不少军工业。
沿海军工业,主要是生产对外出口的军火,以及海军的军工业。
当然。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了,全国到处都将是军工厂。民用工厂都将变成生产军工品的工厂。
中华民国的发展中心就是东部沿海、西部边疆。从南北来说,北方主要是重工业,南方是轻工业众多,同时也有不少重工业。
总体来说,经济是东部更加繁荣,南北则是南方更加繁荣。
中部地区则以湖北、四川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湖北工业规模已经变得愈加庞大。
人口则开始大量向城市汇聚,农村人口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展开而进一步减少。此时中华民国每一天都有几十个自然村消失,并且自然村的小时速度还在加快。
不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却也没有拉下,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也被建设了起来。
这年头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就是道路、通水、通电,此时的农村并不贫穷,没有什么工农剪刀差,有的则是一群农场主。
农改法颁布之后,全国修通了道路的农村地区,只要是符合机械化农业条件的,都开始了农业改革。
这更加减少了农民数量。
现在中华民国的农民这个词汇已经逐渐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农场主’这个词汇了。
其中大量土地被财团掌控,财团管理模式最为先进。
不过财团现在已经开始从农业土地上撤退了,因为随着经济发展愈加繁荣,民资手上钱不少。
民资可以投资农场,高价买走农场进行经营。
因为财团发现,管理大片的农业土地有些麻烦,全靠工人的话,确实比较麻烦,工人很多时候只是负责上工,经常出岔子。
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如卖给民资经营这些农场。
毕竟在工业时代,农用土地已经不是太重要了,利润首先比不上工业,特别是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另外管理起来因为区域性跨越比较大,比较麻烦。
另外,这些农场也可以低买高卖,也可以当成股票、工厂这些东西一样,经济局势好的时候卖出去,经销萧条的时候再买进来。
首先卖掉的就是那些条件不怎么样的农场,那些农场一是离公路比较远一些,二来可能是灌溉不是那么方便一些。
财团只保留那些优良的农用土地,其他中等的农用土地,也都被规划成一个个农场然后卖出。
农场主买走土地后,生活用水可以打井,发电可以用发电机,油价尽管有上涨,但是工资上涨更快,反正油价那么便宜,发电机只是小意思。
有发电机,电力、自来水都不是问题,道路方面自己修一个呗!如果是从财团手里买农场,那么是有带公路的。
农场主可以在农场里建一个大别墅,还可以铺一个漂亮的草坪、花园,费用都是很低的。
农场主的收入情况是很不错的,前提是没有负债。
因为当前的科技水平所限,一个使用大型农机进行生产的农场主,一个人大概能够完成两千五百亩农场的种植任务,播种、收割的时候需要请两个临时工帮忙。
一个2500亩规模的农场,一般都是种植一季,如果政府有订单,一年的收入平均能够突破1000元,是普通工人收入的两倍。
经营一个农场并不需要多少时间,甚至可以当成一个副业来搞。
作为计划农业国家,这些机械化农场是否生产得看政府订单,如果政府有订单就生产,没有订单就撂荒。
同时因为农业土地越来越多,生产出的农产品如果太多卖不出去,所以从这一年开始,中华民国的粮食生产农用土地,变成了一年只生产一季,如中南半岛地区的稻田,则一年生产两季甚至是三季。
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南半岛的稻田也将不再种植三季稻了。
农场一年只种一季,可以有效的保障土地的肥力。
如果没有订单的时候,政府会给与补贴,因此农场成为一个热门投资项目,投资农场是稳赚不亏的。
如果是没有负债的话,购买农场自然是不会亏本的。
但是如果是负债经营,那么经济萧条时一旦还不上贷款,破产时农场就是财团的了。
所以农场是会不断洗牌的。
而随着机械化农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还会进一步提高,就如后世的美国,一个农民可以经营五六千亩的农场。
所以经济萧条过后,农场在经过再一次洗牌之后,规模是会变大的。
而农业人口,也会进一步的减少。
农机方面,农场主购买农机是有政府补贴的,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补贴,但前提是要把农场经营好。
农业方面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会越来越发达。
当然,政府补贴农业得花不少钱,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财团可以借钱给政府嘛!
政府还不起钱怎么办?
还不起钱可以再借钱,如果说民众消费目标缺乏的情况下,这时候财团可以让政府加大税收。
由于是政府下订单生产农业产品,同时各农场主加入财团的农业辛佳迪模式,因此财团依旧掌控着整个国家所生产出的粮食。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民。
财团尽管卖农场,但却不会放弃对粮食的掌控。
中华民国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更多的劳动力则转入工业生产当中。
机械化农业的出现,成本未必就比普通农业更低,其中主要还是农机制造成本问题。
但是就算农机成本更高,但也是有巨大好处的。
因为工业规模上去了。
农业在战争时期是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的,而制造农机的那一部分工业,战争期间却可以转化为战争潜力。
而且农业生产所需人口少了,更多的老大难公里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战争潜力就更大了。
如果只是普及小型农机,那么确实更划算,但是战争潜力却不如搞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也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但在战争潜力面前,都被财团给无视掉了。
第036章:繁荣的年关市场
临近年关,在欧洲万里之外的中华民国,已经进入一年之中消费量最高的时候。
每年春节来临前,不管是什么家庭,穷的也好,富的也好,都会在春节时期奢侈一把,平时不舍得买的东西,也多会消费一把。
特别是这一年,国民收入水平普遍上涨,普通工人手上都有很多钱。
另外,中华民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初步的成功培育了起来。
财团围剿的民资,主要是那些钱太多的民资,而那些收入是普通民众两三倍的中产阶级,却是不在围剿之中。
例如财团卖农场,那些农场的收入稳定,因此财团普遍会将农场交给那些退伍军人,毕竟财团的真正依仗,还是军方的力量。
江渝也有团结军方的充分必要。
因此农场就像是古代分封制一般,分给军方的退伍军人,一是解决了退伍军人的收入问题,二是培育中产阶级。
中华民国的中产阶级,无疑是整个国家的消费主力,因为他们手上有闲钱。不过钱又不是太多,所以不会和低收入群体争夺太多社会必须资源。
中华民国的中产阶级除了那些农场主,还有那些高级技术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医生、公务员、军官、企业管理等等。
这些人群的数量年年增长。
总体来说,中产阶级就是两种组成。
一种是任职,拿着稳定的高额工资。这种人需要一些文化水平,或者自己有一技之长,从而被雇用。
另外一种就是个个体户了。如清末时期遗留下来的地主。以及个体投资者,他们有的投资股票,有的自己经营销售业等商业。或者是自己有一技之长,靠技术赚钱,例如玄学行业等等。
玄学行业确实很赚钱,一夜暴富者不乏其人。但是骗子也比较多,很多骗子之所以无往不利。那是他们即有真本事,又有骗人的手段。
就如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个算命的跑出来说一个人有血光之灾。那么那个人肯定不信,会认为是碰到骗子。
但玄学界骗人,并不是这么低级的。
如命理一行,骗人的伎俩一般是把上门的客户的经历算得极准。然后开始胡扯未来的命运。从而骗钱。
还有一些人拥有一些神通,只要递过去一张名片,便可看到名片那个人的一些情况,从而让人拜服,接着就说:如果你不改名的话,你母亲明年会遇上血光之灾什么的。就如后世香港,就出现这种例子,改一次名一百万。生意还出奇的好。
后世香港,还有一个叫陈振聪的家伙。也是有点本事,通过做法疯狂敛财几十亿,后来串改龚心如的遗嘱,想要吞下几百亿的遗产,结果被弄进牢里去了。
玄学这东西,只要有点阅历的人,不是被某党洗脑的xx主义战士,都是会相信的。因为本来其理论就在中国用了起码有上万年,从伏羲一路下来,万年时间是最少。国术能够长盛不衰,自然有其正确性。
相似小说推荐
-
我是木匠皇帝 (独坐池塘) 起点2014-03-05VIP 一个小人物穿越到这里做了皇帝,历史是否有所改变?资本主义萌芽,东西两厂锦衣卫特务机关,祸国...
-
资本大唐 (北冥老鱼) 起点13.12.30完结 穿越成为太宗李世民最不喜欢的儿子李愔,本想借着皇子的身份泡几个大唐美女,然后过上混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