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晁氏水浒 (藏剑翁)



晁勇笑道:“那些都是小节,只要他能治政,不害百姓就成。”

林冲点头道:“这样说的话,那他倒是也不错。”

说话间,晁勇亲兵已经给众人弄来醒酒茶水。

晁勇端了一杯茶水,递给林冲。

林冲也不客气,接过来,笑道:“我探的王庆和田虎的兵马都已调了回去,西京危机已经解除。不若我也随你去支援西北,正好五万人。”

晁勇摇头道:“不可,前线粮草都要由东京运送,沿途一千六百多里,万一有人断我粮道,则大军堪忧。所以哥哥还是带兵镇守西京的好,可以震慑他们。”

许贯忠道:“粮道确实重要,不过东京到西京这段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以为该调林将军部往京兆府,京兆府是粮草转运的重要支点,京兆府却仍是宋朝官员,未保其心。从京兆府到渭州又途经环庆路,环庆路兵马也未保其心。”

晁勇听得许贯忠这般说,这才想起陕西诸路的问题来。虽然老种经略相公竭力劝说各州府,但是并不是所有州府都已归顺大梁。其中环庆路的庆州、环州、邠州、宁州、定边军就都没有归顺大梁,据老种经略相公打探,是环庆路经略使薛嗣昌在从中作梗。

薛嗣昌为人狡诈,首鼠两端,赵佶想联金灭辽,询问诸路经略使,老种经略相公等西军将领都言不可,想劝阻赵佶引狼入室的计策。这薛嗣昌却看出朝中大势,反而出言媚上,说环庆路兵马可做北上先锋。

晁勇只想着他领兵而来是帮助西军抗击西夏,却忘了西军之中也有人需要防备,只想着防备田虎、王庆了。

“许将军说的也是,那便请哥哥与我们一同西进,然后驻防京兆府。”

大军并没在西京休整,次曰五万大军便一路西进,于路又走了七曰,便到的京兆府。

京兆府也就是西安,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粮草便是沿着渭水运到京兆府后,再通过泾水运到渭州。

京兆府是永兴军治所,最高长官知府也是知永兴军事,京兆府知府任谅算徽宗朝少有的能臣。

任谅九岁丧父,他的舅舅打算让他的母亲改嫁,任谅扯着他母亲衣襟哭道:“哪里有为人之子不能养食自己的亲人呢?”母亲被他感动,也便罢了改嫁的念头。

任谅自此更加勤奋好学,年仅十四,就在乡里称冠。后来考进士时,也是名列前茅,被封做河南尹曹。

后来用兵书谒求枢密曾布,曾布派人邀他到宫殿,两人交谈了一阵,任谅觉得政见不合,便径自离去。

曾布任宰相时,还打算用任谅。任谅却寄给他书信,用李德裕之事来规劝曾布不要在朝中结党,曾布看任谅这般不识抬举,自然怀恨在心。

后来有人推荐任谅为编修官,曾布便压着他们的奏章不发,任命任谅为怀州教授,后来还是徽宗看到任谅作的《新学碑》,才提升他为提举夔路学事,历官京西、河北、京东,改任转运判官。著有《河北根本籍》,凡是户口的增减,官吏的增损,以及一年收入支出及结余之数,开书可见,献给朝廷。朝中重臣张商英见了此书,便赞任谅是天下部使者中最优秀的。

说来任谅与梁山水泊还有些渊源,早年他曾经做过提点京东刑狱。那时梁山水泊边的渔夫便仗着水泊地势复杂,经常在水泊里劫掠,官府难以抓捕。

任谅仔细访查后,发现不少贼人便是水泊边的渔民,于是把渔夫五家一编列,刻在他们的船上,不然就不准进入水泊。又把水泊划分清楚,各个县责任明确,盗情发生,任谅便督促该地官吏及名捕,因为责任明确,加上渔夫船只上都有编列,因此着实抓了不少为盗的渔夫。

之后任谅便因功升到陕西做转运使,任上曾经破坏番人入侵之事。

后又做江淮发运使。蔡京改变东南转船漕运法为直达纲,应募者大多是游手无赖,盗用干没,漫散不可核稽,百官不敢议论。任谅入宫见皇上,却是全无畏惧,说起此事,蔡京大怒。

正好汴、泗发生大水,泗城大部分地方都被淹没。任谅亲自率领士卒筑堤,把百姓迁徙到高处,给予粮食救济。水退,百姓得以保全,蔡京诬陷说淹死了上千人,因此任谅被削职归家。

直到蔡京被罢相才又被起用。

任谅却是在赵佶圣旨和老种经略相公的劝说下,归顺了大梁。

第三百七十六章军事重镇

任谅没有出城十里迎接,也没有大肆召集城中文武,只是带了几个城中长官在城门口里许迎接。

一路行来,即使大军不靠近城池,沿途州县官员都会巴巴赶去,送上当地特产,美其名曰犒赏三军。但是他们也不敢真的劳民伤财,让三军将士都有份,甚至千夫长都不够分。

各州府新降,晁勇也不好太过苛刻,送的特产就和众将品尝了。没人敢送财物,大梁贪一文就斩的规矩早已传遍天下。宋朝官员的俸禄很高,是历朝历代最高,即使不贪的官员也多少有些积蓄,但是没人敢拿出来犒赏三军,他们怕没讨得太子欢心,反而惹来一身腥。

自从大梁公开立下“不因言获罪”的石碑后,御史们就毫无顾忌了,每天弹劾官员的奏折不断。富户犒赏三军没有问题,但是官员犒赏三军的话,多半会被弹劾失节,讨好太子。虽然最后也不会获罪,但是传开了也有损名声。

北宋歼贼、卖国贼两块石碑立下,文官们又知道了礼义廉耻,清流也觉得大梁前所未有的开明。

宋朝虽然也算开明,但是大臣惹怒了皇帝,皇帝还是会贬放大臣的,尤其赵佶当政的时候,更是随意贬斥、编管大臣。

而大梁太子提议公示“不因言获罪”的祖训后,皇上更是宽宏大量,直接明示进言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当然卖国和贪腐仍然不在此列。

一夜间,大梁朝廷便变得十分开明,甚至有御史弹劾太子不上朝。

太子无疑是文臣最怕的存在,原本百官还为那御史捏了一把汗,不想皇上和太子都没有为难那御史,只是太子仍旧不去上朝。

百官看到太子并没出来问罪,最后一丝顾忌便也没了。

董平都有些习惯了被官员们迎来送往了,看看快要到的京兆府,才看到任谅领着几个官员来迎接,不满道:“这京兆府官员也太无礼了,皇上不动陕西各路官员,这些官员却是目中无人了。”

晁勇摇头道:“如今西北形势吃紧,后方安定,我们才能专心在前线抗击西夏。而且这迎来送往也都是小节,不劳师动众最好。”

看看还有数丈,晁勇便翻身下马,快步走过来。

任谅见了,心中也是有些诧异。传言大梁皇上宽宏大量,礼贤下士,但是这大梁太子只亲近武人,对文官并没多少好感,从不与文官交往。

他原本以为晁勇能在马上给他答礼就不错了,却没想到晁勇隔着几丈便下马了。

任谅看太子到的跟前,慌忙作揖道:“下官京兆知府任谅参见太子。”

晁勇抢先一步,扶住任谅,笑道:“任公大名,如雷贯耳,小子怎敢受任公大礼。”

任谅看太子这般言行,也摸不准太子脾姓了,摇头道:“下官不过用心做事,也没有什么大功绩,太子谬赞了。”

晁勇笑道:“任公说的好,就是要用心做事。做事要能对得起自己良心,这些年蔡京、童贯弄权,顺者昌、逆者亡,无人敢言他们之事。只有任公仗义执言,可见任公真的是用心做事。宋朝官员,我只欣赏两人,便是任公和李纲,可惜李纲愚忠。若不是怕李纲引得忠贞之士都效仿他为宋朝殉葬,我也不会把他打为歼臣。”

任谅听得晁勇这般说,才知道太子心意。每个朝代灭亡都不乏殉葬官员,独有宋朝灭亡无人殉葬,不能不说太子这一招高明,只是可惜了李纲。

唐朝灭亡二百多年,中间经历五代战火,京兆府已经没了唐朝京城的影子。

到了宋朝,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都转移到东边,京兆府更多的是做为西北地区军事重镇,虽称京兆府,但长官只称知永兴军事,军事因素远重于经济因素。

直到宣和二年,赵佶才下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军额,称京兆府。

任谅是第一个北宋的京兆知府,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京兆知府。

虽然是军事重镇,但是京兆府的商业也很发达,不怕死的商人们来往中原、西夏、吐蕃、回鹘、黑汗等国,运进来的多是牲畜、草药、玉石之类的,运出去的则以瓷器、丝绸、布匹为主。

宋朝没了坊、市的限制,到处都可见商铺,摊贩,京兆府的番人也比东京要多了许多。

任谅虽然没有召集城中所有官员出迎,但是他也晓得轻重,城门到府衙的街道都派了士兵把守,以防人冲撞太子,甚至刺杀太子。

不过任谅也没有全城戒严,那样太过搔扰百姓,也会显得他治理无方。他虽然任职不到一年,但京兆府的治安还是很好的。即使最近西夏入侵,汉人和番人的关系紧张了一些,但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

城中百姓早已知道太子亲自领兵来抗击西夏,他们也都想看看传说中天神下凡,战无不胜的太子是什么样子。如果说以前太子的战无不胜还缺乏一些含金量的话,轻松打退辽国皇帝的战绩就让人们深信不疑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