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十万强敌,所以就急着调回借给我的两百步兵?”陶应冷笑连连,又道:“兖州的战事情况,我当然清楚,做为晚辈又是女婿,我当然不会让岳父为难,所以我决定不再借兵借将了——也免得岳父他老人家疑神疑鬼了。”
“那么使君答应的粮草……?”王楷小心翼翼的问道。
“之前答应的粮草,我都已经尽数奉上了,一颗一粒都没有少,王先生还有什么疑问吗?”陶应反问道。
“没有,没有。”王楷连连摆手,又更加小心翼翼的问道:“使君,温侯是想让小使问,以后使君还能再支持我军粮草军需吗?”
“不能了。”陶应连眼皮都不眨的答道:“袁术匹夫狠毒无情,挖开淮河水淹淮阴,有着近万人口的淮阴全县颗粒无收,我手里的钱粮除了要赈灾和救济淮阴灾民外,还得抢修河堤治理水利,所以我现在连一颗粮食都拿不出来了。”
“使君——!”王楷差点没有哭出声来,扑通一下双膝跪下,哭丧着脸说道:“使君,温侯的粮草最多只能坚持一个多月了,你不能在这个时候袖手旁观,釜底抽薪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下实在是爱莫能助啊。”陶应假惺惺的叹息一声,又道:“再说了,岳父手里还有一个多月的军粮,只要抓紧时间消灭曹贼和袁绍的援军,不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抓紧时间消灭曹贼和袁绍的援军?”王楷想哭的感觉益发冲动,心说就兖州战场上那个情况,温侯不被曹贼和袁绍援军消灭就算好的了,还想消灭他们,做梦去吧!
无奈之下,王楷只能是硬着头皮说道:“使君,客套的话在下也不说了,在下只想转达宫台先生的两句话,第一句,请使君不要忘了与温侯的婚姻之约,第二句,请使君不要忘了唇亡齿寒之理,若温侯覆灭,对使君只怕毫无益处!”
陶应不说话了,离席起身,背着手走到了王楷面前,低头凝视王楷,直到把王楷看得心虚色变,陶应这才缓缓说道:“王先生,请你扪心自问,做为女婿,我对温侯如何?做为岳父,温侯又待我如何?是我对不起岳父,还是岳父对不起我?”
王楷手足发抖,许久后才低声答道:“在下说一句肺腑之言,使君对温侯确实是仁至义尽,温侯对使君却又……,不太象话。”说完了这句心里话,王楷又赶紧补充了一句,“可是使君,温侯纵然有千般不对,可他也是使君你的岳父,我军与贵军也是互为唇齿,我军覆亡,亦非使君之福。”
“我军是与贵军唇齿相依不假,不过嘴唇总想拔掉牙齿,这样的嘴唇不要也罢。”陶应冷哼,又道:“这样吧,两个条件,第一,把我的未婚妻子吕蝶立即送来徐州,第二,请岳父就之前的事当众道歉,当着天下人承认他曾经勾结刘备和袁术,企图吞并徐州五郡,不仁不义,当众向我和徐州五郡的军民百姓道歉,严惩罪魁祸首,发誓以后绝不贪图徐州的一寸土地,那么就一切都可以商量。”
“使君,第一个条件可以商量,但第二个条件……”王楷苦笑了起来,道:“就温侯那脾气,使君的第二个条件,不是要温侯的命么?”
“那就算了。”陶应一挥手,喝道:“送客。”
王楷当然不肯走,只是不断的苦苦哀求,但陶应根本就不理会,甩手就出了刺史府大堂,领着几个徐州官员出了城。不过陶应这倒不是故意摆架子和为难王楷,而是陶应这段时间确实很忙,徐州的冬小麦已经开始下种,虽然这方面有屯田天才陈登负责,但做为徐州的新老板,陶副主任不去田间地头看看也确实说不过去。除此之外,陶应还得去看看自己要求的试验田,实地考察能否在徐州五郡大规模推广麦豆轮种。
打马来到了彭城南门外的试验田旁,陈登恰好也领着一群屯田官员在这一带视察,徐州众官与田中百姓上来行礼时,陶应挥手制止,二话不说就跳进了试验田中亲自验看土壤情况,附近的上百亩屯田都是按陶应要求播种收获的田地,清明过后将田地里的小麦之后,这里的农田都种上了大豆,然后到农历的八月下旬收获,随即又种上冬小麦,利用大豆的肥田能力增加小麦产量,同时也可以收获一些大豆。
要说起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陶副主任能够知道大豆肥田这个农家常识,过程非常可笑——在二十一世纪时,陶副主任参加一个整治官僚作风的会议,因为头一天晚上考察娱乐场所的服务质量太过辛苦,趴在桌子上就睡了过去,还打起鼾,结果惹得主持这个会议的新县长勃然大怒,当着无数同僚的面把陶副主任骂了一个狗血淋头,陶副主任紧张之下也只能打起精神,十分难得的聚精会神听了会议发言一次。
很凑巧,新县长在这个会议上举了一个外行公仆逼着内行农民犁大豆的例子(即天台犁豆事件),还洋洋得意的现了一把自己的博学广闻,说是大豆之所以能够肥田,是因为大豆的根部寄生有根瘤菌,这种细菌给人类为虎作伥和助纣为虐,会自己制造天然氮肥,所以种植大豆只需要下一些草木灰肥就可以保证产量。此外豆叶落地后又把氮肥带回田里肥田,发达的大豆根能翻松土壤,帮助土壤通风透气,解决田地种植小麦后的土壤板结问题,同时因为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还不用担心这些残根发芽抢肥,只会腐烂变成肥料,增加其他农作物的产量,简直就是农作物中的内歼!植物中的败类!
为了不被抓官僚主义典型,恰好用心听了这段话,不算太笨的陶副主任倒也记住了后世的农家常识,结果这会竟然恰好用上了,现在从土壤的情况来看,农作物内歼大豆对麦田的改良效果多少还是有点,起码这些种过大豆的土地要比旁边用来对比的普通麦地松软一些,同时负责这些田地的农民也按陶副主任的要求,把收获后的大豆茎杆叶片都直接犁碎了留在农田中,相信通过大自然的分解后,能为这些田地增加不少的天然氮肥。
好不容易等到陶应直起身来,又见陶应把目光转向自己,不等陶应开口,历史上第一个搞屯田制度的陈登就已经主动说道:“禀主公,一百一十二亩田,单亩最高收菽(大豆)一百八十三斤四两,最少收获一百二十五斤六两,平均收获一百五十斤九两,收获还算不错。”
“蚯蚓养殖那边,情况如何了?”陶应又问道。
“这个……,不太好说。”三国时代的杰出农业专家陈登难得在农事上皱了眉头,答道:“因为从来没人养过蚯蚓,百姓军民只能摸索着养,按主公的交代,把人畜粪便混合泥土、青叶、瓜果皮搅拌均匀,放进浅坑中养蚯蚓,结果有的浅坑中产出的蚯蚓多,有的浅坑中又没有多少蚯蚓,具体是因为什么出现这些情况,目前还没有总结出经验来。”
“慢慢来,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样。”陶应安慰了一句,又道:“那些养过蚯蚓的粪土,可以拿来当肥料放进田里,还有那些人工养殖出来的蚯蚓,也可以拿一部分来均匀撒在这些试验田里,等明年看效果如何。”
“诺,主公放心,在下会尽快安排。”陈登答应,又疑惑的问道:“不过主公,蚯蚓一般都是用在药里,你用来给麦田当肥料,有用吗?”
“当然有用。”陶应笑了,道:“蚯蚓是天然的造肥机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还能松弛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风透气,帮助农田增收。不过我现在唯一不能肯定的是,这么做效果究竟有多大。”
陈登似懂非懂的点头,然后陈登又建议道:“主公,既然如此,那在下认为,养蚯蚓的粪土可以给试验田用一部分,不用一部分,然后给一部分普通农田也用一些蚯蚓粪土,如此一来,到了明年冬麦收获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蚯蚓粪土的效果究竟如何了。”
“好主意,就这么办。”陶应满意点头,又吩咐道:“还有那些收获的菽豆,我们也要仔细利用起来,熬豆而食那是浪费,人体很难直接吸收未经转换的菽豆蛋白质,如果把菽豆做成豆腐,那就是最好的植物蛋白质了,所以只要有条件,军队里的菽豆就一定要加工成豆腐,然后再给士兵食用。还有,豆腐渣用来喂马,也是上好的精饲料。”
面对连豆腐渣都不肯浪费的陶副主任,陈登疑惑陶副主任的满嘴古怪新名词之余,也拿陶副主任的铁公鸡姓格彻底无语了,恭敬唱诺后,陈登又好奇问道:“主公,温侯使者那边,打发走了?”
“不走也没关系,反正我不打算再见他了。”陶应一笑,随口把接见王楷的大概经过介绍了一遍,然后陶应又问道:“元龙,依你之见,温侯听到我的两个条件后,会有什么反应?下一步又会有什么动作?”
“铁定是暴跳如雷,温侯爱面子和刚愎自用的姓格,在大汉可是赫赫有名的,不可能会向主公低头认错,自己打自己的脸。”陈登微笑答道:“至于温侯的下一步动作嘛,掉头南下来找我们麻烦的可能不大,一是温侯没把握从我们主力手里夺得徐州城池,二是曹操和袁绍不会放过他,也绝不会容许他长期盘踞兖州三郡。所以在下认为,温侯最有可能鼓起勇气,乘着粮草还没有用尽赌上一把,和曹袁联军打一场大会战。”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凤雏 (冰冻一尺非三日之寒) 起点中文网2014-1-10完结 来到汉末,成为了庞统的哥哥,诸葛亮的同窗,庞山民的压力很大。 不想被乱世左右人生,想...
-
狙击南宋 (寇十五郎) 起点2014-03-14VIP 一次亚丁湾护航任务发生的意外,狙击手狄烈带着“炮狙”降临到时局混乱的两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