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兴也非等闲之辈,此人乃河东运城人,有勇力,也能吟诵诗词,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文武双全了。金军攻陷河东后,邵兴遁入神稷山,召集流民,成为一名义军首领。后闻李彦仙之壮举,遂率众归附,与其义弟邵云一起,成为李彦仙之左膀右臂。
狄烈随行的参谋团里,专门有情报司出身的情报参谋,随时提供各方面情报,这邵兴的情报当然也有。狄烈大致了解后,传令将人请过来。
邵兴是率领着一支二十人的骑兵队来的,陕州军有一支百人骑兵队,战马全来源于李彦仙破陕州后,驻守于中条山,曾连破金军五十堡垒,夺取战马三百匹之既往辉煌战绩。
邵兴年约三旬,国字脸膛,眉毛很浓,眼神甚锐,胡须梳理得比较整齐,看得出是个出身不错,注重仪表的人。
双方见面之后,以邵兴之老成,亦难掩惊讶之色——这声威煊赫,雄霸河东,更打得娄室、斡鲁仓皇西逃的天诛军主,竟如此年轻?那这一切,他是如何做到的?
双方互道久仰(这倒不是客套,双方都有若大名声在外),邵兴对天诛军七月攻势赞不绝口,对天诛军拥有数万大军更是艳羡,频频发问天诛军是如何扩张至今局面,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去岁盛传的辽州之战是否属实……
军务繁忙的狄烈那有空去跟对方普及天诛军发展史,这事随便派一个参谋来做就好,他可没功夫兜圈子,直接问道:“邵晋卿(邵兴字)此番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没有得到正面答复,邵兴微感失望,不过想到还有正事,邵兴也不敢怠慢。微拱手:“北虏乃天下公敌,但有击贼者,不分南北亲疏,俱是我陕州军之友。兴奉抚帅之命,有一言转告狄军主。金军已然有备,河西之关西镇,驻有金将乌鲁撤拔所率之三千精兵,其中有铁骑三百,俱为斡鲁军精锐,专等贵军半渡而击。且八月渡河。是为不妥。当日娄室此贼攻京兆府。亦为黄河所阻,直待黄河封冻之后,方得以踏冰而过。有鉴于此,我陕州军愿助贵军一臂之力。”
狄烈颇感兴趣:“好啊。李抚帅要如何助我?莫非你们陕州有大量船只?”
邵兴摇头:“陕州虽有一些船只。但船小量少。于大局无补。抚帅之意,请贵军从我陕州渡河,自陆路进击。届时我军亦愿襄助。共击金贼。”
从地理位置上说,自陕州方向往东渡过黄河后,的确可以从陆路进击金军右翼,免去高难度、风险大、成功率低的抢滩登陆战。但是,如同当日完颜娄室宁愿等黄河结冰,也不愿绕陕州侧击宋军一样,狄烈也不想这样干。
从陕州过河,的确有安全的一面,但更大的问题是,从陕州进攻京兆府,有两道难关:函谷关与潼关。
函谷关已废置多年,年久失修,纵有金兵扼守,如果强攻还有可能夺取,但潼关却大不一样,那可是天下险关。尽管此时的潼关已远不能与隋唐时相比,但依然称得上壁垒森严,要突破这样的险关,那得死多少人?
狄烈尽量心平气和问邵兴:“潼关如何破?你们有内应吗?”
邵兴很老实摇头:“没有……不过贵军有两万大军,我军有八千,留下守城军兵,至少可合兵两万五千,而潼关之敌不过两千人……”
分布在河中府、解州、猗氏及黄河沿岸的天诛军其实有近四万兵力,天诛军打出的旗号也是四万。只是在这个时代,不夸大兵力的基本没有,就连当初在这方面挺老实的金军,也从辽、宋两军那里学会了浮夸,通常做法是翻番,这方面宋军更甚,有时翻好几番。
邵兴就按常规兵力折算法,给天诛军打了个对折,定为两万。不过他还算老实,所报陕州军兵人数,却是实数。
狄烈也懒得澄清,只怕实话实说对方也不一定会信,只问了一句:“我没实地看过潼关地形,但晋卿一定看过,以晋卿所见,若两万五千军兵攻两千兵卒驻守之潼关,欲破之会死伤多少?”
邵兴想了想,谨慎回答道:“若指挥得当,将士用命,兵甲充足,器具到位,或可损二成兵力即破潼关。”
二成兵力,那就是五千人。这不叫打仗,而叫填人命。
狄烈断然拒绝:“死伤数千,贵军方案不可行,多谢李抚帅盛情,我军将自行渡黄河。”
邵兴大急:“如今金军方败,士气低糜,因此才有可能只损二成兵力破潼关,若在平日,便是死伤上万都难以破关而入……狄军主,机不可失啊!若等到黄河封冻,金军势必已恢复元气,东路金军,亦会来援,如此大好局面丧尽,错失良机,悔之无及啊!”
狄烈瞪目以视:“谁说我军要等到十二月?我明日就强渡黄河!”
邵兴几乎喊叫起来:“八月渡河?只有七艘渡船?如此仓促,必是败局……”
一旁的何元庆早就不爽,一听此言,勃然大怒,瞠目喝斥:“你这厮好无道理,竟敢扰乱军心,更诅咒我军,请军主下令将此人拿下!”
一听何元庆语气不善,邵兴所带来的二十骑兵当即挽住战马,纷纷从马鞍边抽出刀斧牌弓。而天诛军警卫营早已奔出百骑,将之全包围起来,一支支鹰嘴铳对准陕州军骑兵。
这些陕州军骑兵丝毫不知这短钢棒子的厉害,倒是不惧,只是在十倍之敌包围下,不免惴惴。
邵兴大急,连忙命令自家卫兵将兵器收回,并郑重向以狄烈为首的天诛军众将士告罪。
古时出兵作战,最重征兆。有时大军还没开拨,忽被大风吹折旆旗,就被视为凶兆。结果一场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出征,就此夭折断送。身为来使,出言不逊,咒称必败,确是无礼。邵兴一时情急失言,自知不对,急忙赔礼。
狄烈不动声色,挥挥手,让警卫散开,各自归位,然后平和地对邵兴道:“金军所谓的拦截,无非就是趁我军将士分批渡过黄河时,刚从渡船下来,立足未稳,以早早布置成阵的骑步军,将我先期渡河之前锋军逼入河中。我说得可对?”
邵兴重重点头:“以当日娄室之强、金贼之勇,亦不敢以少量仓促登岸之散乱之军,迎战对岸我京兆府军,此谓半渡而击,乃用兵大忌。”
狄烈哈哈一笑:“金军阻我于河滩,谓之半渡而击;我击金军于河岸,谓之抢滩登陆。兵法大家都会玩,只看谁能玩得转。”
就在狄烈充满自信的笑声与邵兴困惑的眼神中,八月初六,风陵渡口,天诛军vs金西路军,抢滩登陆战,开始。(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抢滩登陆
八月初六,清晨,昨夜虽然下了一场急雨,但至天明时分,太阳照常升起。
风陵渡口,七艘渡船一字排开,船上的军用物资,满满堆叠在舱中,而船底的压舱石,则被取而代之卸下。
河东岸三里外,在前日就已立起一座座营帐,二千担任抢滩登陆任务的选锋军,已经在此适应并训练两天了,今日,就是他们亮刃的时刻。
另一支关键部队,由五百精通水性的工兵组成的舟桥营,也早早备好缆绳、木桩、木筏,以及堆满河岸的各种木材。只等登陆部队建立起稳固的河滩阵地,舟桥营立即跟进,铺设浮桥,让随后的数万大军与战车辎重顺利过河。
千军渡河,抢滩登陆,这在天诛军还是第一次。此次作战的成败,对天诛军将来南下,在水网众多的南方区域作战,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天诛军此次南线作战的一、二、三整编师高级将领,几乎悉数到场观战。
观摩者中,还包括了陕州来使邵兴与他的护卫队。得知天诛军于次日即发动抢渡攻势,邵兴哪里肯就此离去,一再请求留下观战,甚至对狄烈拍胸脯:只要有需要,随时可派他出战。就冲着这份热忱,狄烈都不好撵他走。也罢,想看就看吧,说不定看过之后,会让这位陕州来使向靠天诛军靠拢,进而影响李彦仙,那就最好了。
强渡总指挥自然是狄烈,而前敌指挥。则是九旅旅长张宪。
之所以选张宪,有那么几个原因:一是这批船是张宪所夺,他的九旅也是第一个攻入河中府的部队,在争当选锋军上有优先权;二是张宪乃是蜀地阆中人,川陕相接,自幼熟读兵法的张宪,对关中的地形地貌较为了解。选锋军的任务不光是强渡黄河,更是要做为全军之刃,首先插向长安。以熟悉地理、有勇有谋的张宪为选锋军指挥,最适合不过。
正如金军所料。天诛军一次能运输过去的。只有二百人。如果说两千选锋军是刺向金西路军的利刃,则二百先锋队,就是刃尖。
此刻,精选出来的二百先锋队战士。正列成一个标准的方阵:刀牌兵在前。火枪兵随后。重甲长枪兵居中,掷弹兵殿后。这也是登陆成功后,他们要在第一时间摆出的阵形。
但这个标准方阵。只有一百五十人,还有另外五十人,完全不着甲,看上去像是辅兵。只是首批渡河部队,需要那么多辅兵吗?
邵兴对此也颇感不解及不安,忍不住劝道:“狄军主,首战军兵,最好尽数派遣战力最强之正兵。这辅兵……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似乎多了些吧?”
相似小说推荐
-
枭风 (海风儿) 纵横中文网 2014-01-30 VIP 完结他是一匹狼,贪婪,野望,忍隐,残狠。他是一良人,孝义,知恩,多情,心悯。自安史之乱后,盛...
-
特战 (血友人生) 17k2013-12-31 VIP作品天资卓绝,实力强悍,却难逃嫉妒。叛徒,自然要将他钉在耻辱柱上,受万人唾骂,奸细,定然要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