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牧记得。”王诩喏喏地答道。
“不过,也不可失去年轻人的锐气,开边乃是大策,朝廷绝不会动摇。战则方能有功,守或只能无错。个中程度还需得你自己把握啊,经历之后,也算是你的资历和见识的增长。”曾布端起茶杯。小酌了一口,缓缓放下茶杯,正色看着王诩道,“邵牧,你为今科状元,又在士林广有名声。可谓是朝野关注。去了西北之后,务必要做出一番功绩来。”
王诩不知曾布话中的含义除了吕惠卿是否还有别的,索性问个明白,“望枢密言明。”
“西北能臣甚多,你能学习和求教的人也就很多,除了章楶外,还有一人你须得时常拜会请教。”曾布说到此处,话意有些森然。
王诩心头一凛。不知曾布要说谁。
“知延州吕惠卿!”
王诩眉头一跳。强抑心头震惊,故作无事道。“邵牧还是不甚明白。”他不会天真得以为曾布真的是要让他去求教吕惠卿。
“此人也算是能臣,在边事上颇有建树,对邵牧你而言,会有帮助的。”曾布说着,话锋陡然一转道,“但是,邵牧切记不要妄自菲薄,过于受制于人,对于有些做法可以持自己的意见,对于所见所闻的事,也可以直接上札至枢密院。邵牧可知某的意思?”
说来说去还是吕惠卿,看来这个吕惠卿让曾布如此上心,决不可小觑,王诩心里跟明镜似的,怎能不知,况且这时候也不是装糊涂的时候,“邵牧明白,谨遵枢密教诲。”
“如此甚好,甚好。”曾布笑逐颜开,又给王诩说了些西北的边事。
一个下午,二人相谈甚欢,直至傍晚,曾布也不好再留王诩,王诩正要起身告辞之时,曾布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随即叫来胥吏,从枢密院的库房中,拿来了一副卷轴。
“此卷乃是西北的大致地形图,虽有些不完善,但是某想来,能帮助邵牧一些吧。”曾布将还带着些灰尘的卷轴交到了王诩手上。
王诩郑重地接过,致谢之后,拿着卷轴就离开了枢密院。
回到家中,王诩离开展开了卷轴,对照着夏淮给他的来信,将卷轴上的一些尚未标注出的地方一一标注出来。
几个时辰下来,王诩才发现,这陈旧的地图错漏的地方不少,一些夏淮描述的河流,沙漠还有山谷,地图上或是错误的,或是根本就没有。
王诩疲惫地躺坐在椅子上,看着一人多宽大的地图,心里有喜悦也有担忧,喜的是,有了这张还算是详尽的地图,以后定然会派的上用场。忧的是,宋朝的军队就靠着这些信息不全,甚至是错误的地图指挥战争,其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经蔡京指点之后,又得曾布的一番教导,可谓是受益匪浅,不过今后还有很多的事要做,王诩将地图收了起来,心里盘算着明天要让孔家的人和马华来一趟,因为他从曾布那里知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翌日,王诩着农文找来了马华和孔亮,待二人进来前厅,便看见了王诩早早铺设在厅里的一张案几,案几上则是前日从枢密院曾布手里得来的地形图。
“马先生、孔掌柜,今日叨扰二位前来,是有要事相告。”王诩走到案几前,“不日王某就要陛辞赴任渭州,所以还有些事要交代你们。”
“孔掌柜,想来马先生已经把大体的方略告诉你了吧。”王诩笑着问孔亮道。
孔亮脸上闪过数种神色,拱手道,“是的。”作为一个商人,逐利才是他的本质,放弃掉原本的汴河河道的运输生意,说实话他真的有些舍不得。
“孔掌柜有什么话不妨直言,我王诩非是独断专行之人。按理说,运输生意您是比我更有见地,我想听听你的看法。”王诩放低了姿态,虽然他有自己的大战略,但是对于下属的情绪,还是要考虑的。
孔亮看了王诩几眼,见其人颜面温和,气质儒雅,丝毫没有豪商巨贾的盛气凌人,于是开口道,“孔某以为,汴河河道的利润丰厚,风险又低,再者我们孔家经营了数载,已经积累起了相当的经验。如今,王官人说要放弃,孔某人实在有些想不明白。”
说实话,在孔亮的心中,他不是没有想过王诩要彻底侵吞孔家,自从知道了行商会也受王诩控制,而且要他让出汴河生意将自己的份额悉数交予行商会,他的这种怀疑就更深了。
“之前我们达成的协议,王某绝不会食言,也不会觊觎孔家的资产。之所以要让孔家退出汴河河道的运输生意,全力投入到西北和东北的运输中去,自然是有王某自己的考量。”王诩深吸了一口气,他要做的事,目前还不能对孔亮说,甚至是马华也不能说,就算是说出来,二人也不会明白,历史的进程和发展,只有他这个穿越而来的人才看得明白和透彻,“总之,希望孔掌柜全力配合,开拓前往两地的运输生意。至于利润方面,王某会按照孔家之前在汴河上的份额如数补齐。孔掌柜你看如何?”
听了王诩的承诺,孔亮心头也有了底,他不但想赚钱,更重要的是保住孔家在京城的产业,若是王诩不打主意,他坚信依靠着王诩他孔家能继续在京城中立足数十年,甚至做到十三家之首。
孔亮一扫阴霾,展颜道,“有王官人的话,孔某就放心了。目前咱们孔家在汴河上的生意已经完全交付给了行商会。往西北和幽云的运输也开始了。”
王诩点点头,本来这些是他大可以不必通知孔亮的。但是,让人做事,自然是要让人放心,“二位过来看,这是西北的地形图,朝廷将西北边境共分为五路,这六路均是依河流顺延划分的,孔掌柜可知这是何意图?”
孔亮经营过边境的运输,对边境的事宜自然也是知道一些的,“王官人有所不知,西北边境除少数山地外,皆覆盖黄土,地形极为破碎,沟壑纵横,这样的地貌给运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咱们孔家走过几次边境,运过粮草,那是神宗熙宁年间的事了。运粮的车队都得沿着河谷进行,因为只有河谷地区才是平坦的地形。所以,孔某揣测,朝廷应该是出于此意。”
王诩蹙眉颔首,他从曾布那里得到的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如此反映的,曾布提及边事的时候,曾告诉他,宋军最大的麻烦就是后勤的运输,神宗五路伐夏之战,就溃于深入敌境,后勤被切,最终导致战争失败。
“商人们往边境运输粮草,一般是到什么地方,又是往哪几路?”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未雨绸缪
“公子,这事马某倒是有所耳闻。”马华笑着接口道。
马华游历大江南北,所知应该甚多,就救回虫草老人一事,就能证明其到过最西边。
马华指着鄜延和环庆两路道,“鄜延和环庆两路位于高原之上,交通道路行经黄土丘陵沟壑等地,地形破碎,道路崎岖不平,保安军一带山谷不通车轨,只能沿河道行走,若是夏季多雨,则更为麻烦,往往河道两侧山体会崩坏。”
王诩看着地形图,回忆着自己的地理知识,鄜延和环庆两路就应该是位于后世的陕北高于之上,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即便王诩没亲眼见过,但是电视书籍上也是了解了不少,和马华所言无二,贫瘠荒凉,支离破碎。
“所以,鄜延、环庆两路主要是靠牲口来进行运输。庆历年间,魏国公韩琦在策划对西夏进行反击时,就力主用驴作为运输工具。驴不仅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运输粮食,还可以在关键时刻宰杀掉作为士兵的食物。”马华说着话锋一转,又道,“牲口运粮。虽有好处。但是运力不足,而且最重要的是牲口也要消耗粮食。”
马华手指移动,指到了王诩即将赴任的泾原路,“泾原路的主要道路沿泾河河谷进行,因此泾原路的粮草运输往往是依靠车辆,比及鄜延、环庆两路,情况要好上不少。”
“再有就是。维持西北边境的粮草供应代价极大。仁宗庆历年间与西夏做战,马某亲眼所见,运送粮食的民夫冻死受伤不治乃至逃亡数不胜数。朝廷为此也是开销极大,在秦州,雇佣一个民夫运送粮草去渭州,须得三贯铜钱以上。一头驴须得八贯铜钱以上。当时马某在绛州做过一笔生意,替官府运送大枣去麟府,绛州大枣每石只值四百文铜钱,但是运费却是三千贯。”马华说着,长出了一口气,叹道,“马某窃以为,粮草后勤不安。要取西夏。难于登天。神宗以来历年对西贼征讨,至元佑年稍歇。入绍圣后,再起开边。不知王荆公之变法所储,还有几何?”
王诩心里暗叹,即便北宋王朝富裕,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现在自己多少是有些明白了,为何司马光一党要反对和西夏开战,甚至割地求。继续打下去,国库就要打空。不打,养着大批的禁军厢军蕃兵,依旧是要耗费无数。看来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钱。
顿了顿,马华又继续道,“马某再答公子之前的问题,为什么是鄜延、环庆和麟府三路要大量依靠粮食运输。首先,三路距离后方粮草供应地关中、河东较近,能够及时得到运输补给。其次,三路屯田发展不如熙河、泾原两路,而且屯田面积也有限,耕种也常常受到西夏骚扰,屯田所能解决的粮食补给十分有限。再次,三路的东部地区接近西夏的横山周围,西夏在横山的军力较强,经常保持着对我朝的军事压力,而我朝也视横山为必争之地,双方在东部地区的军事冲突十分频繁。所以,与屯田相比,运输粮草是最合适的方式。”
相似小说推荐
-
伐清 (灰熊猫) 《伐清》是灰熊猫继《窃明》、《虎狼》之后的第三本历史军事类(穿越)小说。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奔放豪迈的笔...
-
大枭雄 (茗澈) 纵横中文网VIP2014-01-24完结人生如戏,有一种人,注定成不了英雄。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美人身下的半尺江山。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