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却愣在了那里,心中一阵迷茫。
私兵。地盘,以军治国,这的确是军阀最准确的描述。自己本来是个懦弱自私的宅男。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军阀?
刚刚来到民国,肖林只想混个温饱安逸,顺手就做了黑心商人。哪顾得上道德和操守。
作为一个沉浸在物欲中的现代人,一点点地被民国的环境改变,不知不觉中变得杀伐果断,甚至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千万人随他的一念之动而流血牺牲……这一切,到底是对是错?
军阀,意味着人头滚滚,意味着血流成河,哪怕有抵抗外侮的遮羞布,也难以改变事情的本质。
但是这一切难以回头。绿脚兵发展到现在,肖林身边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被这些人绑架着,肖林只能替他们的利益考虑。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将来会怎么样,会发展到哪一步,肖林完全不知道,他如同推动了下山的石块,想停也停不下来。
环境会改变一个人,时间会磨灭一切。别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光环照耀下的表面……
对于共产国际抛出的橄榄枝,肖林最后还是将温言拒绝了,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刘克斌。
敬而远之,肖林还是这个态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将私有财产的重要性上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和**完全相反,而这一点恰恰和肖林的观点符合。
从本质上来说,人类就像寄生在这颗星球上的细菌,生物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人的本性,归根结底都是自私的。
不尊重私有,就只能是一群穷光蛋混在一起,无论谁稍微发了点财,都想赶快换个地方呆着,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解决。
不过在送走刘克斌的时候,肖林终于还是忍不住,询问邵菊的下落。
“她呀,她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将来肯定要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刘克斌并不气馁,像肖林这样的高级军官大军阀,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来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通的……
当天晚间,山西代表梁汝舟又来到了这间静室。
梁汝舟此次来同江,背负着说客的任务。
绥远就是绿脚兵从晋绥军手中夺过去的,肖林和阎锡山的关系本来不怎样,看到苏联人都被绿脚兵打败,阎百帅终于放下那些陈年旧怨,准备和肖林拉拉关系。
之所以要拉拢肖林,百帅是为了对付另一位强敌——蒋中正。
蒋中正和阎锡山自从开始打交道那天起,矛盾和隔阂就从没有间断过。二次北伐之后,各方实力派不断发起倒蒋战争中,阎锡山在其中和反蒋势力暗通曲款,有所应求,早成了蒋中正的眼中钉。
阎锡山和蒋中正的矛盾不断激化,俨然已经半公开,山西各地国民党党部被关闭,人员被晋军抓捕,阎锡山又派出部队进入河南,努力争抢地盘。
明眼人都看出,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派出梁汝舟来到东北,对张学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不过少帅这回非常冷静,也采取了两面应付,静观其变的策略。
虽然没有把张学良拉入反蒋阵营,最起码也要让少帅保持中立,张学良能给出这么个态度,梁汝舟就算不辱使命。
除了坐拥三十万大军的张学良,肖林也引起了阎锡山的注意,绿脚兵十万人马,战斗力强悍,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肖林兄,二次北伐结束后,蒋中正日趋跋扈,为一己之权势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粤汉分裂,三全异议,理论各执一端,祸变相继不惜,令人慨然。”
梁汝舟不愧说客出身,一旦提起政事,长篇大论,出口成章:“国家糜烂至此,百帅痛心不已,本想礼让为国,与蒋公共息仔肩,完成党事国事之决议,如有跋扈军人违抗国家命令者,再以党国元勋身份负责纠正。可惜蒋公不明百帅之苦心,贪权恋位,毫无解决时局,担负国家的诚意……”
幸好肖林这两年苦读经史,总算听懂了梁汝舟半文半白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国家羸弱,时局动荡,人心思变,这种情形下只有下野,才能维持党内团结,解决困境……
简单来说,就是阎锡山出了一记狠招,拉着蒋中正要求一起下野,结束个人独裁和军人干政,这种政治伎俩蒋介石当然不会上当,根本就没理阎锡山这个茬。
“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冯焕章、李宗仁都有联合抗蒋之意,七十万大军不日将举起义旗,一扫蒋氏新军阀,肖将军,你可有什么想法?……”
两个月后,过了农历新年不久,原北伐军二三四集团军(就是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的部队)将领五十七人,由鹿钟麟领衔发表联合通电,拥戴阎锡山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联军讨蒋。
同一天,冯玉祥、李宗仁分别宣誓就任,中原大战爆发。
三九一章入沈阳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大巨头联合发动中原大战,都投入了全部力量。
因为在政治斗争败在蒋中正手下,阎、冯、李为了争取政治生存空间,不惜拼尽全力发动这场存亡之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早就证明,军事斗争不一定能取胜,但是坐以待毙最后必然任人宰割,中原大战实际上是国民党新军阀政治斗争的延续。
阎、冯、李都将此战视为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战,动员了所有能够调动的战争资源,反蒋联军兵力总数高达70万,后方除了少量的保安部队,预备役已动员至极限。蒋中正也毫不退让,以中央军组成“讨逆大军”,孤注一掷,和反蒋联军在陇海、津浦、平汉线以及湖南几个战场杀的昏天黑地。
战争初期,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难分胜负,关外东北军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耐人寻味的是,张学良一直保持着中立,除了不疼不痒地发表了几份调停通电,再没有任何动作。
与战火连天的关内不同,1930年的关外诸省和平安定,欣欣向荣,充满了蓬勃生机。
受到中东路战争胜利的影响,东北当局的国际形象大幅改观,原本一个落后昏聩的地方军阀集团,却因这场胜利而让英、美、日等列强刮目相看。苏俄、美国、日本,甚至英法德,都改变了对东北当局的看法,开始或深或浅的试探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涉及。
战争。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军事问题,国战胜利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
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大幅好转,自奉系被迫出关老帅身亡之后,奉票已贬值到一年前的十分之一,但随着中东路战争的胜利,又突然强劲反弹,短短两个月之间劲升数倍。
纸币的坚挺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只要开动印钞机,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无论当局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富裕无比。开矿办厂,兴农促商,到处都是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大战突然爆发,东北军上下明着不说什么,暗自却都是一副幸灾乐祸的心理。当初二次北伐,这帮家伙把我们逼得好惨,现在自己窝里斗起来,狗咬狗,一嘴毛,嗯,最好打个两败俱伤,东北军还有再次出关之日……
发表通电呼吁和平的同时。东北当局低调宣布了数项人事命令,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么几条。
免去万福麟黑龙江省主席及保安司令职务,调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免去高维岳兼任的察哈尔保安司令一职,继续担任察哈尔省主席,邵得彪接任察哈尔保安司令。免去肖林绥远保安司令一职。由曲南杰接任……
这种高级官员的任免难免引人关注,市井和官场间不乏高人指点评说,分析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万福麟本来一肩挑两职,兼着黑龙江军政大权,是名符其实的土皇帝,在黑龙江一言九鼎。调任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名义上好听,实权上却差了不少,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这还是战场上失利造成的原因,万福麟能力有限,在中东路战争初期畏战损兵,消极防御,前线指挥上犯了很多低级错误。同江、富锦、扎赉诺尔失守,以及黑龙江舰队和韩光第之第17旅覆灭,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之相反,绿脚兵在这一仗中战功赫赫,自然也要酬功,二十三军全军上下都有升赏,曲南杰和邵得彪更是分别出任绥远和察哈尔保安司令。
至于高维岳辞去察哈尔保安司令,则完全是因为身体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繁忙的军务已经力不从心,趁着这个机会,正好给邵得彪腾了一个位置。
肖林的任免却显得有些神秘,只是免去了绥远保安司令一职,后续如何安排不得而知,市井间有两种完全不同版本的传言,有人说他即将受到重用,甚至成为张学良的左右手,也有人说他功高震主,已经被少帅雪藏……
不过在明眼人看来,这种传言就显得非常可笑,和空有贤名却无实权的杨宇霆不同,肖林的根基非常牢固,手下有军队有地盘,以绿脚兵为中坚,以一批实力派为外围,肖林集团俨然已经成为奉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锐派系,邵得彪、曲南杰、魏益三、李天宏、李虎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别说还有张作相作为奥援,又刚刚力挽狂澜打败苏联人,俨然成了民族英雄,张学良哪怕对他心有疑虑,又岂能轻易下手?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枭雄 (茗澈) 纵横中文网VIP2014-01-24完结人生如戏,有一种人,注定成不了英雄。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美人身下的半尺江山。而当...
-
最爱三国小娘 (吐鲁番) 17k小说网 2013-11-24 完结英雄用战争攻城略地。而上位者却用和平收罗人心!他初来乍到,敢打敢拼,低调奢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