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欢乐土匪闹民国 (半渡)



“这么多?!”肖林耸然动容。

“肖林兄,你守在金山旁边,自己还不清楚吗?”顾云鹏有些意外的样子,微微笑道:“我看你修筑道路,以为你早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原来都是误打误撞啊!”

“这位肖先生,您是……?”冯自礼听出不对,对肖林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肖林汗颜笑道:“呵呵,我是本县的县长……我就是觉得,要想富,先修路,其他什么都不懂……”

“这条路修得好,一旦修筑完毕,双向可通载重车辆,从天津唐山来的货物,都可以直接过兴隆出张北,直上张库大道,包你这个兴隆*县,以后真的生意兴隆!”

难道无意中真地挖到了金矿?和蒙古人做生意,有那么赚钱吗?肖林被说得兴奋,追着顾云鹏问道:“云鹏兄,我还是不明白,这个张库大道,有那么厉害吗?”

“厉害,当然厉害,詹天佑修了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和张库大道正好接上……”

“这么厉害?!”肖林终于吃惊了,詹天佑的名字历史课本上就有,京张铁路的名字更有着特殊的含义,看来,自己对张库大道的确是轻视了。

向着顾云鹏和冯自礼再次请教,肖林终于了解了张库大道的前后来历。

张库大道,号称用白银铺就的草原商道,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价值。

这条连接草原和关内的道路,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末明初达到了顶峰,1909年,京张铁路竣工,1918年,张库公路通车,张家口由此成为驰名中外的陆路商埠,最高年贸易额达1亿5千万两白银,以对库伦和俄罗斯的贸易为主,号称‘旱码头’。

肖林不知道的是,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1929年国民政府与苏俄断交后,蒙古也关闭了所有通商口岸,张库大道随之衰落。

“冯大哥,既然有京张铁路,你们为什么还走兴隆呢?”肖林心里颇为兴奋,无商不富,如果兴隆商贾云集,自然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听说肖林就是本地的县长,冯自礼的态度又恭敬了几分,当即摆摆手道:“哎——,火车也不是那么好搭的,还得绕一个大弯儿,直接从兴隆过去,起码省下一半的路费,还不用来回折腾。听说兴隆修了路,我们商队就想抄个近道,不想在这里卡住了。”

肖林压住激动,又追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这条路修好了,但要收些过路的费用,你们还会从兴隆走吗?”

不知不觉中,肖林又把后世的经验搬了出来,如果修上两个收费站,向过往车辆商队收取费用,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笔收入?

冯自礼一愣,尴尬说道:“哦,只要费用合理,应该没问题,这个年头,哪里没有税所卡子,做生意不容易呀。”

“冯大哥放心,不会乱收费的,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肖林还在兴奋地说着,顾云鹏却悄悄拉了他一把:“肖林兄,这回你可想偏了,你这里不是必经之路,不宜设卡收钱,多了把商队都吓跑了,绕路另走,少了又顾不住人员开销……”

“是,云鹏大哥,那我该怎么办呢?”这一趟来兴隆,蒋百里和石醉六还没什么动静,顾云鹏却最先带来惊喜,肖林不知不觉改了称呼,和他套着近乎。

顾云鹏微微一笑,点了肖林一句:“兄弟,想要赚大钱,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干。”

肖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明白,明白!云鹏大哥,等到了兴隆,我还得好好跟你谈谈!”

俄罗斯,一向缺乏轻工业产品,在旧时空里二十世纪末,因此诞生了无数的倒爷,在中俄两国间经商致富,自己一个穿越者的身份,竟然把这么好的榜样都忘记了。

既然张库大道就在身边,干脆做个民国时代的倒爷,以肖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一支商队并不是什么难事,把生意做到外蒙和俄罗斯去,钱途肯定一片大好!

第二百章纪念碑

聊着天时间过得飞快,几个人说了一会子话,前面的道路已经通畅,随着队伍开始缓缓移动,肖林三言两语,快速和冯自礼交换了通信地址,随即告辞回到了卡车上。

“怎么,相中这个冯自礼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顾云鹏点头称赞道:“眼光不错,这个人经验丰富,关系众多,对你会有用的。”

肖林尴尬一笑,嘴巴动了动,却又强自忍住。

路上这一场简短的谈话,让肖林对顾云鹏刮目相看,此人不愧是商业大亨,眼光独到,心思敏捷,为人处世都十分老辣,如果能拉着他一起做生意,肯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

但是,这种人做事都是谋定而动,很少头脑一热做出冲动决定,贸然相邀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像顾云鹏这种敏锐的商业人士,最善于从平常的小事中寻找商机;他到兴隆来,绝不只是游玩散心,如果看到什么合适的机会,不用邀请也会出手;既然现在没有表态,就说明没有合作的意向,闷着头上去,只会碰上一鼻子灰,还凭白被他看轻。

老要张狂少要稳,和顾云鹏这种老谋深算的人物比起来,肖林太过年轻,必须要沉得住气。

耐心等等,再等等,在肖林这个穿越者的运作下,兴隆有太多特殊的地方,不信顾云鹏不上钩!

过了修路的阻断处没多远,邵得彪已经带着人迎了出来,按着肖林的嘱咐,十几个人迎到城外十里,一壶清茶,几张矮凳,就是最简洁的欢迎阵势。

梁启超师徒却很是满意,随即下车休息打尖,坐在矮凳上休息一会,端上两杯清茶,神气清爽了许多。

肖林特意揣摩过梁启超的脾气,这位大神,见多了清朝帝王的排场,又是文人的性格,对铺张的仪式肯定不感冒,最好就是一切从简,反而显得亲切随意,今日一试,果然中的。

这还多亏了肖林事先安排,否则以梁启超师徒的名气,引来千八百人迎接,一点都不稀奇。就是到场的这十几个人,在他面前都显得既紧张又兴奋,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除了梁启超,邵得彪等人对蒋百里和石醉六也很是仰慕,大家都是军人出身,谁不知道保定军校的校长,还有大名鼎鼎的石醉六。

任怀松也在迎接的人群中,他对军人没什么兴趣,却是梁启超的崇拜者,绕在老爷子身边打了几个转,总算逮着个机会搭上了话,梁启超问了他几句,才得知他也是兴隆的县长。

梁启超不由得大感兴趣,又细细问起了任怀松的来历,任怀松受宠若惊,问一答十,把自己的师承经历交待得清清楚楚。听说他是直鲁联军派系,梁启超很是开心,专门又把肖林叫到跟前,好一顿夸奖。

“好,好,你们这样就好,不同派系,却能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可谓深得共和之精髓!”

“呵呵,那是,那是,我们兴隆最讲民主,大家都能‘共和’。”

对梁启超的夸奖,肖林老实不客气直接收下,任怀松却微微有些尴尬,这个和睦相处,可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在刺刀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说法也不对,所谓共和,和民主还不是一回事。”

梁启超摇摇头,又笑着解释道:“所谓民主,强调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共和的重点却是保护少数,任何一极都不能压迫另一极,从而形成利益制衡。比如美国,不管各个州的大小和人数多少,在参议院里都是一州两票,就是一种少数对抗多数的机制……”

梁老先生有教,肖林赶紧洗耳恭听,这样的文人才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既有直面现实的胆识和担当,又有理性的清明和良知,几天接触下来,肖林可谓获益匪浅……

抵达县城的时候,已是下午时分,卡车刚刚开进城门,众人的眼前就是一亮。

兴隆,给人的第一印象完全不同,生机勃勃,人气兴旺。

兴隆之战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随着整修与重建,大战的痕迹已经消失,沿着南大街一路走来,到处都是正在新开的店面和商家,生意兴隆,人潮往来。和其他的地方不同,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气足,精神旺,县城里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的眼里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就像早上刚刚升起的太阳,洋溢着一股活力和朝气。

梁启超也被这股气氛感染,兴致勃勃地叫停卡车,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在街头,感受着,观察着……

一路来到钟鼓楼前,这里在战火中被摧毁,只留下一个四四方方的底座伫立在街道正中,一群民夫正在日头下忙碌,搬石运土,砌砖抹墙,虽然汗流浃背,却仍是干劲十足。

顾云鹏上前叫住一个中年汉子,递过去一支烟卷:“老乡,你们在干什么呢?这么大太阳,也不歇歇,可别中暑了。”

“不用,不用,那边有绿豆汤,管饱喝,不会中暑的……这是县府派下来的活儿,修个脊梁背,拜祭死人呢。”见到这群人气度不凡,中年汉子有些局促,抹抹手接过烟卷,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舍不得抽,又夹在了耳朵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