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胡亥想要通过黑冰台建立一个能够准确快速传递情报信息的通信渠道,这样才能对全国大事做到了如指掌,也能及时的指挥军队应对叛乱。
而原本历史上古代通用的信鸽当然是首选了。
原本胡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问赢一,他不知道信鸽具体出现在什么时候,但是就算黑冰台没有信鸽传信之法,胡亥也打算要求赢一找人训练信鸽出来。
但是没想到一问之下尽然有更意外的收获。黑冰台不仅知道信鸽传信,而且使用的是更加高级的鹰信。
这就好比是汽车和跑车的对比了。
“回陛下,黑冰台所用之信鹰以及放鹰之士皆是由赢六训练而成。”
“太好了!现在朕传令,你尽快赶回灞宫让赢六将所有信鹰及放鹰之士全部迁往咸阳,朕要龙卫即刻在关中各郡使用信鹰传信之法。”
胡亥眼前浮现那个长发遮面的曼妙身影,兴奋的击掌笑道。
赢一见胡亥一脸兴奋之色,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陛下,龙卫如今可用之信鹰仅有八只,恐无法……”后面的话赢一没有说出来,但是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只有八只?那就派人去多捉几只苍鹰,回来统统交给赢六训练。”
“回陛下,苍鹰性情凶厉,信鹰驯服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方可使用。”
(PS:各位兄弟,求推荐啊!)
第七十九章 大秦尚坊
(PS:之前一章被审核了,所以大家先看这章好了。求推荐票安慰!)
胡亥听到赢一的话很是失望,随即想到后世无聊时候看到的网上写的熬鹰之法,心想是不是可以拿来试试。但是马上又想到那是拿来捕猎的,不是用来传信的,还是问问赢六这个专家再说。
“那训练信鸽之法黑冰台可有人会?”胡亥不死心。
“回陛下,鸽鸟传信之法黑冰台有记载。只是鸽鸟身小腿短,训成之后恐怕也……”赢一小心翼翼看着胡亥道,话没说完,但是其中的意思不然而喻。
“爱卿不用担心,朕自有主张。今日就辛苦爱卿即刻赶回灞宫,将赢六和信鹰带到咸阳。还有训鸽之人也一并带到咸阳,朕自有安排。”
看来要尽快把纸造出来了,胡亥暗暗想道。
“喏!”
赢一见胡亥胸有成竹,连忙应道。
胡亥晚上肯定是不准备回去的,今天跟丽妃春风一度,就差点耽误了大事,所以他决定以后除非必要或者自己喝多了,一般情况下还是少见丽妃为妙,身价性命事大,等大秦重新安定了,那时候再享乐也不迟不是?
等赢一告退而出,胡亥就交代守候在门外的龙娇,不要让任何人进来,反正他是决定就在这议政堂睡了。
听到胡亥反复强调不要让任何人进来,龙娇狐疑的瞅了瞅议政堂,心里暗想,难道这昏君又在这议政堂里面藏了一个美人?
感觉到龙娇怀疑的目光,胡亥无奈的装作没看到,转身进去自己睡去了。
……
大秦二世元年四月十六日。
一大早,赢一就来咸阳宫报道了,这是胡亥要求的。
不过胡亥早就起来绕着咸阳宫广场上的十二个金人跑了几圈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个胡亥还是很有体会的。
这是胡亥第二次看到这十二个巨大金人了,仿佛参天巨人般支撑着天空,俯瞰着大地。这是华夏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绝不能让它再从自己手中毁掉。
赢一进来的时候胡亥正在美美的喝着他专门让膳房给他熬制的小粥,手里拿的是精致的小面饼,面前还摆放着两三碟蔬菜,同样也是精美异常。
这些都是胡亥专门要求的。
先秦时代,人们的主食即粮食,主要有五谷、六谷、九谷三种说法,三种说法均出自东汉著名学者郑玄,他在注《周礼·天官》篇中都有介绍。
虽然说法各有不伺,但是总起来看,当时古人们的主食不外有黍、稷、梁、麦、煎、秫、稻、麻、豆、稔等这几种。
粱,是黍、稷中品种最好的,称为"嘉谷"。《说文·禾部》:“禾,嘉谷也。”《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可见,粱不是贫苦的普通民众的食物。
梁跟现在的大米是不同的,北方旱地同样可以种植。此时胡亥喝的粥正是由梁这种小米熬制成的鲜浓小粥。
麦,是古代中原和北方人的主食。大麦曰辫,小麦曰辣,而麦为统称。有西方学者根据小麦称为"辣",认为小麦是从两河流域传入中国的,这种观点流行很久,但是考古证明早在夏朝时我华夏民族就已经有了种植麦的记录。
麦在秦末时候已经在华夏大地种植的很是广泛,但是,《吕氏春秋·月令》中云:“孟夏之月,……农乃收麦升献,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古人对麦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但从这记载中则又知道麦在当时仍然只是贵族阶层的食物。
胡亥吃的精致小饼就是用小麦精磨成的面粉制作成的,当然这个小麦和大麦不是我们如今的大小麦。
秫,是九种谷物中比较粘的一种,造城的时候可以用到,同样在先秦时代主要用来酿制黄酒,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如此高度数的白酒和后世的烧酒,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水稻同样很早就在华夏大地上种植了,只是稻是水生植物,主要产于南方。
蔬菜,先秦时期,蔬菜称为"蔬"或"蔌"。《尔雅·释器》:“菜谓之蔌。”
在文献记载中现今还能够查到的主要有:昌本,又称昌歇,是一种水革;深蒲,也是一种水草,刚生出的嫩叶可食,长成可织席;韭菜;芹菜;蔓菁,即大头芥菜,俗称芥菜疙瘩;莲藕;水葵;秋葵;竹笋;生姜;葱;山蒜;白菜等。
胡亥桌上的小菜就是用竹笋、蔓菁、昌本精做而成的。
当然碗中的浓粥、手中的小饼以及桌上的蔬菜胡亥除了竹笋还能大概认出点模样来,别的一概是不认识,但是这并不妨碍这厮吃的香。
因为这些东西做的的确很好吃。
赢一来的时候胡亥正“哗啦啦”喝着小米粥,见到赢一胡亥放下碗止住赢一行礼道:“爱卿来的正是时候。来人给赢爱卿上一桌跟朕一样的膳食。”
“谢陛下!”赢一连忙拜谢道。
不一会就有宫女同样给赢一上了一桌跟胡亥同样的早点。
“爱卿,赢六可是跟你一起到了咸阳。”胡亥用筷子夹起一跟小菜丢进嘴里问道。
赢一正默不作声的喝着粥,听到胡亥的话连忙放下碗道:“回陛下,六统领如今已在咸阳驿馆之中等候。要不要下臣现在就召她进宫?”
“爱卿不用拘谨,边吃边说。”胡亥摆摆筷子,“驿馆?嗯,是朕疏忽了,看来应该给你们在咸阳找个落脚的地方了。今天先不说这个,你等等跟朕去个地方。现在先吃饭。”
“喏!”
……
尚坊,在先秦时代是个很普遍而又很特殊的名字。
说它普遍是因为在秦灭六国前,几乎不论大国小国,在国都都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叫这个名字;说它特殊是因为尚坊几乎是无所不包,上到王室的衣服金银玉饰、军械制作,下到车马瓢盆、人口贩卖,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大秦同样也有这样一座尚坊。
但是大秦的尚坊又跟其余六国不同,大秦的尚坊可以说是开创后世流水线生产先河的产物。
毗邻甘泉宫和六国宫殿群,跟吕不韦筹建的坐落在渭水南岸兰池边上的“文信学宫”遥遥相望的大片建筑群就是大秦尚坊所在了。
第八十章 大秦尚坊(二)
先秦时秦人将山塬高坡称为“阪”,此称谓小,日,本至今仍然在使用,“大阪”即建在山塬高坡上的都市。
渭水平原从北阪开始,形成第一道黄土塬,而后逐次向北方推进,一道土塬高过一道土塬,直到变成莽莽苍苍的高山密林,变成北地郡和上郡的山地高原。
第一道土塬就是北阪,在渭水北岸形成了一个向南面张开的巨大的弧形,渭水自西而来,在北阪脚下骤然折向东北,沿着北阪东流六十余里,又沿着北阪东塬折向东南,再骤然东折,一涌而入大河。
雄峻的北阪好像一个巨人张开了双臂,将渭水揽进了怀抱。北阪塬根至渭水河道,是宽约五六十里的广阔谷地。大秦国都咸阳就建在这片东西八十十余里、南北五六十里的谷地的中央地带。
秦自立国以来曾数次迁都,前419年,从雍城(今陕西凤翔)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383年,从泾阳迁都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前350年,从栎阳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平均三十年迁都一次,如此频繁的迁都可以说先秦时代的大秦也是独具一格了。
但是每次大秦迁都都必然代表着秦国的国力再次发生了变化,同样也是为了适应大秦国力增长的需要。
相似小说推荐
-
柔情侠骨 (侠影) 17K小说网2013-11-23完结 穿越来到明朝末年的李凡,无意中卷进与东厂斗争的漩涡中,利用现代人先进的头脑和...
-
大宋兵器谱 [精校] (殷扬) 起点VIP2013-02-19完结兵器大师在北宋的热血传奇! 破契丹,灭西夏!斩祸乱之源,女真、蒙古安得横行!平吐蕃,收西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