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篡唐 [精校] (庚新)



而他现在,不正需要这些口彩吗?

郑家人的炒作,是为了让他撑起门面。那好,我就给你撑起门面,并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表现出我没有争名夺利之心。那郑家的人,就会少了许多顾忌,而更加卖力炒作。等到我的名气,已经足以让郑家人感到不安时,他们也奈何不得我了。

究竟是谁利用谁?

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

“言庆,你这是要写什么?”

“哦,是河东闻喜县公裴大人给亡妻的一篇祭文,想请我抄录一下,明日来取。”

“内史侍郎,裴世矩吗?”

“你知道这个人?”

“哈,我怎可能不知道。这个人很厉害,是个极有本事的人。家祖曾私下里说,论名气和权柄,裴大人比不得越国公。但若是比手段和本事,越国公却不如他。”

言庆不由得轻呼一声。

这个裴世矩,有这么厉害吗?

越国公,那是大名鼎鼎的杨素。可裴世矩这个人,却似乎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啊。

裴世矩,裴世矩……

慢着,历史上李世民登基后,徐世绩曾因为要避讳,而改名为李绩。连李绩这样的人,都不得不更改名字,更何况……裴世矩,去掉那个‘世’字,不就是裴矩?

这还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呢。

此人在隋炀帝时期,是个大奸臣;但在李世民执政时期,却又是一个刚直忠臣。

一忠一奸,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猜想。

连《大唐双龙传》里面,还把裴矩说成是邪王石之轩呢。

啧啧啧,没想到自己居然会给这么一个人,抄录祭文?

言庆不由得调整了心思,认认真真的又看了一遍裴世矩写好的祭文。不可否认,河东四大姓之一裴氏家族的族长,文采果然不差。有着非常明显的江左文风,词藻华丽而优美,缠绵而叠荡。看得出,裴世矩甚爱他的老妻,甚至刻骨铭心。

郑言庆眉头一蹙,心道:郑家要我抄录此文,却是让裴世矩得了郑家的情,却与我无关。

我如今虽有老师可以借用窦家来撑腰,但终究不是自家的本事。

若是让裴世矩念我的好处,岂不是让郑家日后更投鼠忌器?唔,这倒是一个思路。

“言庆,你在想什么?”

“啊,我在看裴侍郎这篇祭文,真真个情深意切。”

“哈哈,果然是个多情种。”

杜如晦曾亲眼见过当日言庆赋诗给朵朵,忍不住打趣了一句。然后他轻声道:“不过裴侍郎和裴夫人,确是一段佳话。当年裴侍郎平定岭南时,崔夫人因自己年迈,无法随行照料,于是就找了两个千娇百媚的婢女,派人送过去,服侍裴侍郎。

后来崔夫人故去了,裴侍郎悲痛万分,将家中的妾室美婢全都赶走,情深意重,莫过于此啊。

恩,忘记说了,崔夫人工卫夫人书法,当年也是一位大家呢……”

这个崔夫人,不是郑仁基的老婆崔夫人,而是裴世矩的妻子。

言庆很认真的看罢了祭文,沉吟片刻后,提笔开始抄录。

杜如晦在一旁观看,也不出声打搅,甚至还为言庆挑亮了烛火,更挽袖子研墨。

五百字的祭文,抄录起来并不困难。

言庆已读过许多次,所以一气呵成,写的极为顺畅。

抄录完祭文,言庆却没有停笔。

他蘸饱了墨汁,然后在祭文后面,有写下了离思两字:余受命抄录悼亡妻,为侍郎与夫人之情所感。

故附诗一阙,以赠侍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郑言庆于仁寿四年春末之夜,于洛阳城郊。

言庆写完,恍若心满意足般,对着纸上未干的墨迹,轻轻吹了一口气。

杜如晦目瞪口呆,看看纸上的诗词,又看了看一脸满足笑容的郑言庆,久久说不出话来。

妖孽,这厮那里是神童,分明就是个妖孽!

第四二章 竹园深深

郑言庆何尝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显得妖孽?

但不疯魔,不成活啊……他需要名声,他需要更多的名声,需要更多人的关注。

这与他的秉性,并不相合,却不得不为之。

一入郑家深似海,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多少人在暗中算计他。郑大士要用他来稳定安远堂的地位,可郑家有七个族房,又岂能心甘情愿的让郑大士称心如意?

这一点,从郑大士为他祖孙归宗的事情上,可以看出端倪。

族内尚且如此,那族外又会如何?

不受暗算,最安全的方法,莫过于把自己置于大庭广众之下,令那些心怀鬼胎者,不得不有所顾忌。当然了,如此郑言庆也将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置疑和争议。

但争议越多,他的目标就越大。

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安全。

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高调,郑言庆深深理解到,生活与世家大族之中的种种艰辛。

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步步杀机啊……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郑言庆别无选择。

天一亮,郑世安就找到了郑为善,把他用田地换取钱帛的想法,告诉了郑为善。

同时,他还以住所过于吵闹,希望用房舍换取龙门山下竹林的想法一并告知。

郑为善已受命准备给郑世安办理手续,闻听郑世安不要田地,郑为善可是吃惊不小。

“老管家,你可要想清楚啊。”

郑为善劝说道:“此次老太爷分给你的田地,都是上等良田。如若不要的话,日后可别后悔。”

要说,郑世安的土地情结还是很深重的。

如果没有昨天言庆一番劝说,他定然会接受这些田地。即便如此,郑为善说完以后,他还是忍不住犹豫了许久。最终,他咬了咬牙,还是摇头拒绝了郑为善的好意。

“非是我不愿意,实在是……

昨日我去天津桥街市探望老伙计,实在是想帮他们一下。虽说老太爷要恢复月俸,可你也知道,那帮子老东西是什么脾气和秉性。夫人的作为,让他们很伤心,到现在也不肯接受月俸。有好几家老兄弟,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我这心里真不舒服。

现在就算是老太爷出面,怕也没有用处。

好在当年我和这帮老兄弟出生入死,我若是出面,他们倒是可以接受。我准备换取些钱帛,与老兄弟们一起做点生意。哪怕是帮不上什么忙,心里也能舒服点。”

“老管家果然是重情义的人啊!”

天津桥街市的老军们,在经过了之前的事情之后,很是伤心。

郑为善清楚那些老军火爆的性子,当初他们敢拦阻郑仁基的车仗询问是非,也是一群有血性的人。不受嗟来之食,即便是郑大士让人恢复月俸,至今也无人领取。

郑世安这么一说,倒是让郑为善颇感动。

于是点头答应,并保证尽量处理好这件事情。

当天,郑为善就把郑世安的请求告诉了郑仁基。对于这件事,郑仁基也不敢做主,连夜派人赶赴荥阳,请郑大士定夺。

到第三天时,信使从荥阳返回。

郑大士只写信说:洛阳一应事宜,由尔决断,莫事事求问。

“贤弟,你说这郑世安,究竟是什么意思?”

郑仁基无奈之下,找来颜师古商议。最近一段时间,颜师古非常忙碌。晌午要教授徐世绩郑宏毅课业,午后就在房间里苦读三国,并加以注释。其实,魏晋时,已有人注释过三国志。河东裴氏族人裴松之所著三国,理论上已经非常完美。

颜师古发现,自己注释三国,想要超越裴松之,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裴松之以十余年光阴注释一部《三国志》,而颜师古想要超越他,需要更费心神。

郑仁基也知道颜师古忙,所以尽量不去打搅他。

颜师古听罢之后,不禁一蹙眉头,沉吟片刻说:“郑世安倒是个重情义的人,由他出面安抚老军,倒也最为合适。大兄府上若是宽裕,给他倒也无妨。我只是觉得,这老儿竟欲附庸风雅……嘿嘿,欲效先贤吗?亦或者,想要做那孟母三迁?”

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

至少在许多人眼中,郑言庆做不得主,郑世安至少能分担八成风雨。

郑仁基说:“郑世安的确是有些才干,若论手段而言,为善和他相差却不止一筹。”

“既然如此,你权且答应他们,看他能有何作为。”

郑仁基想了想,点头表示认同。

反正老爷子要捧这祖孙,他们想要效仿先贤也好,总之得利的都是他郑家安远堂。

于是,郑仁基做出了决断,命郑为善提一千两百贯,赠予郑世安。

郑世安只要一千贯,郑仁基索性大方一些,六十亩永业田按照官价折算,不过那露田可就算不得数了。你要做好人,那就让你做,且看你能做出什么名堂来?

郑仁基本就是公子哥性格,颇有些轻视商人的心理。

哪怕让徐世绩过来,也只是为了将来,郑宏毅身边能多一个帮手。若说把徐盖看在眼中,却是不太可能。郑世安不求田而求财,令郑仁基对他有多了几分轻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