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虽是才华盖世,毕竟出身贫寒,如此精美的美食,他是平生头一遭见到,食欲大动。他的自制力极强,没有丝毫表露,正襟危坐,与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士子的表现截然不同。
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赞许,这份自制力了得。
如此精美的美食当前,要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正常人都会动心。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非常不错。
“噹!”
秦异人拿起案头的小锤,朝案头上的小钟一敲,清越的钟声响起。
按照战国时代的礼仪,宴饮之前,都要击钟,然后才能开鼎就食,合称“钟鸣鼎食”。
钟声一响,意味着可以就食了,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士子大是意动,拿起短案上的钩子,紧握着,很是期盼。
鼎上的盖子,要用钩子提起放在一旁。在宴饮中,需要主人先开鼎,然后,客人才能开鼎。秦异人抓起钩子,大声唱道:“开鼎!”
手中的钩子钩住鼎盖,轻轻提起,放在短案上,鼎中的方肉出现,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谢公子!”读书人、士子按照当时的礼节,冲秦异人谢上一声,这才用钩子钩住鼎盖,放在一旁。
鼎中的方肉四四方方,很是正规,展现了极为了得的刀功,引来一片赞叹声。
若是按照“周礼”,方肉必须要切割成四四方方,要中规中矩,不能有丝毫马乎。若是切得不正,就是无礼,是大罪。
孔老夫子在这方面是很挑剔的,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切不正不食”,在他眼里,方肉切得不方正,是极端无礼之事,是对他尊严的蔑视。
其实,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周礼已经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了,谁在管这些呢?当然,今晚上的宴饮很正规,胡风酒肆才把方肉切割得很方正。若是在平时,没有如此正规。
“这方肉切得很方正,若是孔子在这里,一定不会说‘切不正不食’了。”秦异人端起酒爵,调侃一句。
“哈哈!”一片大笑声响起。
儒家在后世很牛B,在当时,不过是以王道天命自居的学霸而已,凡是与儒家观点、观念不合者,都被他们骂为歪理邪说,只有儒家才是正统,才是天命所归,这为百家瞧不起。在百家眼里,儒家不过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秦异人这话,说到读书人、士子的心坎上了,谁能不笑?
“干!”秦异人举起青铜酒爵。
“干!”士子、读书人响应。
第八十四章 廉颇的邀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异人停箸不食,扫视一众读书人、士子,缓缓开口,道:“诸位是士子,未来的国之栋梁,不知诸位对天下大势有何见解?”
今天邀请这些读书人、士子前来饮宴,除了相互认识一番外,还要招揽。既然要招揽,必然是要查其品行才具,秦异人这是在考较他们。
“秦诚虎狼之国矣,残暴不仁,长平一战,坑杀二十万赵卒,虎狼之姓千古未之闻也。”立时有士子大声诋毁,愤愤不平。
“好!”立时引来一片叫好声,不少士子大声附和。
白起在长平坑杀二十万赵国降卒,震惊天下,被天下人所骂。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是有不少人因此事而骂白起。
一时间,谩骂声响成一片,不少士子、读书人气愤难言,脸红脖子粗,仿佛白起杀的不是赵卒,而是他们的老祖宗似的。
秦异人和司马梗、王绾对视一眼,没有丝毫情绪波动,仿佛这些士子、读书人的谩骂之词不存在似的。
并不是所有读书人在谩骂秦国,这些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不住摇头,一脸的惋惜。
秦异人注意观察,只见李斯、韩非、尉缭、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正襟而坐,脸上没有情绪波动,仿佛没听见似的。
“嗯。不愧是大才。”秦异人看在眼里,暗中赞赏。
“李斯,你有何高见?”秦异人点名了。
“公子,高见不敢当,李斯有一点浅见。”李斯冲秦异人一抱拳,提高声调,道:“诸位,你们之见何其谬矣!”
李斯这话太过惊人,那些谩骂的读书人、士子大是震惊,打量着李斯,大是气愤,有人喝道:“李斯,你这话何意?”
“你们只知杀降之残暴,却不知秦为何要杀降?”李斯的声调很高,在座的人都能听见,道:“秦王一代雄杰,白起一代名将,诸位自问才具能与之比乎?”
秦昭王一代风云雄杰,白起旷世名将,这些读书人、士子虽然对他们很是不满,却不得不承认,要论才具,他们万万比不了。
“你们比不了。”李斯道出他们的心里话,接着道:“你们能看明白,秦王和白起为何就看不明白?坑杀二十万赵国降卒,那是不得不为。”
“不得不为?”
“胡言乱语。”
一片喝斥声响起,出自那些愤怒的读书人、士子之口,瞧他们那气愤样儿,恨不得把李斯撕着吃了。
尉缭、韩非、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却是微微颔首,大为赞同。
“二十万赵卒降秦,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如此之事。”李斯不慌不忙,接着剖析道:“若秦不杀,就得把他们分散到秦国各地。秦虽是第一大战国,却疆域并不广,关中、巴蜀、黔中、河内、河外之地罢了,其地不过千里,二十万降卒岂能容得下?”
秦国虎狼之名在外,不过,秦国的疆域并不算大,主要是现在的陕西、四川、贵州平原、甘肃南部,相当于现在的三两个省那么大。若是不杀掉二十万降卒,而是安排在秦国,秦国还真找不出地方来安顿。
“更何况,这二十万降卒是赵国精锐,身经百战,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一旦作乱,后果不堪设想,必将搅乱秦国。”李斯的剖析很有道理。
这二十万赵卒全是赵国精锐,身经百战,有不少人追随赵武灵王击胡。若是把他们安顿在秦国,作乱是必然的,他们一旦起事,后果难以设想。
“那也不能杀呀。”
“还可以放回赵国。”
有不少读书人、士子不再言语,却有不少读书人、士子仍是不服气,大声争辩。
“放放放……回赵国,就是放放放……虎归山,遗害害害……无穷!”韩非结结巴巴,接过话头,大声说道。
一句话憋得他脸红脖子粗,仿佛被人掐住脖子一般。
“韩非公子所言极是。”尉缭适时开口,道:“二十万赵卒,若是放归赵国,只需要稍加休整,又是一支能征善战之师,秦在长平的胜利将化为乌有。”
若是二十万赵卒被放回来,赵国只需要给他们装备,再让他们休整一番,一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就会复现。更何况,他们在长平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他们就是复仇之师,一旦与秦战,必是人人拼命,这对秦国来说,是巨大的威胁,秦国在长平大战取得的胜利就会不复存在。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可怕的后果,秦昭王这才决定把二十万赵卒杀掉。只不过,他是秦王,不能出面,只能暗示白起,白起很不愿杀降,却不得不执行秦昭王的命令。
若当时秦国的疆域更大些,大上三五倍的话,就有地方安顿这些降卒,就不会发生杀降之事了。
“杀降一事,困扰我许久,今曰听君一席话,终于解惑。”有不少士子明白过来,大是赞成李斯的剖析。
“那不也行,绝不能杀无辜。”
“就算赵有罪,赵卒何辜?”
仍有不少士子咬定青山不松口,认定死理。
对于杀降这事,秦异人也是惋惜,却是无可奈何。他曾扪心自问,若他是秦王的话,他会如何做?他想来想去,想不到一个两全之策。
秦昭王的手段虽然残暴了些,却是干脆利索,不留一点后患。
“公子,你这一手高明。”司马梗在秦异人耳边轻声道:“那些咬定长平杀降一事不放的读书人、士子,不知变通之道,只认死理,无才具,我们就不邀请他们入秦了。”
士子提到最不光采的杀降之事,秦异人不动怒,而是静观其变,就是在观察,哪些人懂得变通之道,哪些人只会认死理。如今,答案出来了,司马梗就可以更有针对姓的邀请。
“这些认死理的人,就留在山东,让他们祸害山东之地吧。”王绾眼中精光一闪,说出一番狠毒之言。
这些只会认死理,不懂变通之道的士子,即使入秦,最终的结局也是违背秦法而获罪,对秦国没有任何用处。让他们留在山东之地,在山东空谈,祸害山东之地,这对秦国有莫大的好处,王绾真够精明的。
甄别了读书人、士子,接下来就是吃肉喝酒,气氛倒也不错,直到深夜方散。
秦异人特的把尉缭、韩非、李斯、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留下来,命人送上茶水,笑道:“留下诸位,是有事要与你们相商。”
“公子尽管吩咐。”尉缭他们异口同声的道来。
“抡材大典固然是善举,然而,事儿却特别多,我忙得焦头烂额,依然忙不过来,我是想请你们助我一臂之力。”秦异人直奔主题。
“呵呵。”尉缭他们发出一阵畅笑声,道:“这是大好事,若公子需要我等出力,我等一定尽心尽力。”
抡材大典是大好事,很多人受益,若是能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这是天大的好事,不会有人推辞。
“那好。”秦异人打量李斯,道:“李斯,你就来管用度。”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游侠传 (三国阿飞) 起点13.11.12完结这么久之后,历史终于进入到错误的轨道上……恢弘大历史,不一样的三国,刘备已死,曹...
-
冒牌大昏君 (码字小神) 一代传奇兵王杨广穿越到隋朝隋炀帝身上,开启了一段别样的大隋崛起之路。 泡北周皇妃?小事一桩,勾勾手指就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