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就是一心要为哥哥报仇的索额图也没有反对,他知道城中的这支二万余人的军队绝挡不住外面那些手里全是火枪火炮的明军,至于其余五万青壮,则直接忽略,既然注定守不住,自然是越早冲出去越好。
索尼头上已经显出丝丝白发,不到十天仿佛老了十几岁,满人数十年对大明的战事占尽上风,只是做强盗也要有做强盗的觉悟,中间难免有伤亡,按理索尼应当看得很开,只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失败,又是中年丧子,索尼也心中悲凉,多了一些白发就不足为奇。
要出城,摆在清军面前的只有二条路,一是西门出城,这条路离济南最近,大军可以直奔济南,一条路是从北门出城,直接返回北京或者折向西,回济南都可以,至于南门和东门则不和考虑了,东门的话除非清军愿意同时受到两面明军的阻止,否则只能奔向大海,南门正是明军来的方向,除非索尼想杀向明军的腹地,否则也不用考虑。
“传令,总兵宜永贵,你领着本部人马,向北门出城,出城之后折向西与大军汇合。”
“遵……”宜永贵迟疑起来,他的本部人马只有二千多人,要拿二千多人去冲击明军上万人马,即使是骑兵对步兵,宜永贵也是半点把握也没有。
“怎么,你可是要抗令?”索尼冷冷的道。
“不敢,未将遵令。”宜永贵吓了一大跳,眼前之人刚死了儿了不久,什么事做不出来,宜永贵可不想没出城自己的脑袋就搬家。
“张天禄。”
“末将在。”
“你部人马暂留在青州府,务必要守好青州,本都统出城一日后你可以选择弃城或者继续死守,若是提前出逃,莫怪军法无情。”
“末将……遵令。”张天禄心中大骂,狗鞑子,你自己都要走了,还要老子守城,这岂不是明摆着要老子送死,只是心中骂是骂,张天禄却没有胆量不从。
“怀顺王。”
“小王在。”联仲明心中暗暗叫苦,不会连自己也要留下来吧。
“你部跟随在本部身边,一个时辰后,准时从西门离城,其余诸将也是如此,下去准备吧。”
“小王遵令。”耿仲明松了一口气,其余各人也都和耿仲明一样的表情,只有宜永贵和张天禄两个倒霉鬼哭丧着脸,这两人一人要充当诱饵,一人要暂时留守,虽然城中还有五万青壮,可是没有老兵的弹压,这五万青壮根本没用,即使上了城墙,被明军炮弹一轰,恐怕立马就要崩溃。
不过,此时不是同情的时候,谁也不愿意接两个差事,各个将领直接把两人看成了死人,从两人身边过时,连看都不看一眼,只有张天福看着自己的哥哥,心中不滋味,想要将哥哥替下来,终究没有开口。
“大人,不好了,索尼等人的大军要走了。”青州府府衙,一名衙役满头大汗的向知府韩昭暄禀道。
为了组织好五万青壮,劝各个大户捐钱捐粮,韩昭暄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尘,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一下子如泄了气的皮球,瘫在椅子上:“此话当真?”
“大人,千真万确,你听听,城中的兵马已经调动了。”
韩昭暄仔细听了一下,果然,外面是人喊马嘶,他心中一股怒气腾腾而起:狗鞑子,这也太不把他这个青州知府当成一回事了,自己辛苦替他们筹措粮食,军饷,没想到现在明军大军围城,他们要撤走,连通知道自己一声都没有。
第224章 大牢
韩昭喧很想跑到索尼面前责问一番,为什么连通知自己一声也没有,只是最终还是没有胆量。听到衙门外军队走动的声音,韩昭喧颓然坐在椅子上。
“老爷,既然鞑子无情无义,老爷又何必再忠于他们,大牢里的那个人,老爷是不是再见见?”衙役低声的道,这个衙役却不是别人,正是从小跟在韩昭暄身边的小厮,是韩家亲信。
“那个人。”韩昭暄的精神一振,顿时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对,对,本官应该见见那个人,快,给老爷备轿,不,马车,给老爷准备马车。”
“是,老爷。”
不一会儿,韩昭暄已经坐在马车中,尽管拉车的马已经跑得飞快,韩昭暄还是一个劲的催促:“快,快点。”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马车已经从知府衙门跑到西城的青州府大牢外,韩昭暄在马车上可以看到西门聚拢的军队越来越多,幸亏他先行一步,否则马车就要被军队堵住了,没等马车完全停稳,韩昭暄已经从车上跑下来,快步朝牢门跑去,其速度就是一般的青壮也比不了。
“什么人敢闯州府大牢?咦,是知府大人。”守门的牢卒声音中说不出来的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个时候知府大人会来到大牢。
韩昭暄放缓脚步,用威严的目光看了两名牢卒一眼,才慢慢的踱进牢房,脑里急速的转着,自己该如何说才能取得那人的谅解,可是眼下已经没有时间了,若是等满人带着军队出城,明军进来,一切都太晚了。
即使是白天,牢房内还点着火把,整个牢房依然是阴森,黑暗,若不是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韩昭暄绝不愿意跨进牢内,听到知府大人来到牢里,牢头吓了一大跳,连忙匆匆赶来:“参见府尊大人。”
“不必多礼,本府问你,十几天前关进大牢的那名反贼在哪里?”
“回大人,那名反贼在死囚牢,大人,是不是要处决那名反贼?”
“少废话,快带本官过去。”
“是。”知府大人要见一名死囚干吗?牢头心中纳闷不已,只是还是马上在前面引路,走过一排排关满犯人的牢房,到了最后面一层,牢头才指着一间大牢道:“老爷,那名犯人就在这里。”
与前面狭小的牢房相比,这间牢房显得有点大而空旷,正是青州府大牢用来关押死囚的地方,既然注定要死了,除了关押之地更加结实严密外,自然待遇也与普通的犯人有所区别,此时整个牢房只关押一人,此人身高八尺有余,全身被铁链锁着,身上的衣服破烂多处,露出一条条鞭痕,全身肌肉鼓起,他的脑袋垂下,头发将面容掩盖,却看不清长相如何。
“你们都下去吧。”韩昭暄看着眼前此人,脸上有点激动,挥手对牢头和其他牢卒道。
“大人,此人十分凶悍,如果有事,大人请吩咐一声。”牢头讨好的道。
“本官知道了,叫你们退下就退下,对了,把钥匙留下。”
“这……”听到要把钥匙留下,牢头不由愣了一下,一直跟在韩昭暄身边的衙役不由喝道:“怎么,没有听到府尊大人的话吗?”
“是,是,钥匙在这里,小的告退。”牢头取下一串钥匙放在地上,挥了一下手,带着所有牢役退了下去。
“阿财,你守着门口,没有本官的吩咐,谁也不准进来。”
“是,老爷。”
看到自己的亲信守住门口,韩昭暄才弯腰从地上检起钥匙,抖嗦着将牢门打开,望着头发覆面的大话,脸上神争复杂,良久嘴里才喊道:“谢迁。”
牢中之人抬起头,甩了一下脑袋,头发顿时滑向两边,露出一个紫膛色汉子的脸,正是数年来闹得山东不得安宁,曾经攻下莱州府城,死守将近一年,并导致洪承畴和数十名将领身死,被满人称为山东巨寇的谢迁。
这谢迁为何会在青州府大牢里,说起来话长,莱州最终被索尼率清军攻破后,谢迁和大部分义军骨干虽然都冲了出来,只是失去基地,义军只能东躲西蒇,又得不到朝廷的接济,粮食,武器都失去了来源,人数越来越少,一年后,曾经数万人的义军只剩下数百人了,真正成为一支流寇。
直到一个月前左右,明军进入山东,谢迁和部下的态势才得到改变,所有人都有一种熬到头的感觉,他们只要与明军汇合,即使得不到荣华富贵,弄个小官当当总没有问题,可是心高气傲的谢迁却不愿以落魄的方式和朝廷大军汇合,他要在与朝廷大军汇合之前,立下一个大功才有脸接受朝廷的封赏。
为止,谢迁把目光瞄准了青州,他丢掉一州就要助大军夺回一州,以谢迁数百名部下要想攻青州当然是不可能,不能力敌,只能智取,为此,谢迁带着人偷入青州,然后只身进入韩家,想策反青州知府韩昭暄。
韩昭暄正是当年谢迁从京城千里护送到山东的韩源亲侄,正是凭借着这个关系,加上许多人都可以看出满人气数已尽,谢迁才敢直接找上韩昭暄,没想到韩昭暄一见谢迁,没容他说上几句,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将谢迁拿下,送进死牢。
谢迁听到喊声,抬起头看到韩昭暄,脸上露出一丝饥笑之色:“怎么,韩大人可是来杀某家的。”
韩昭暄脸上一红,他刚才心急火燎,真见到了谢迁却不知如何开口,他勉强笑了笑:“谢大哥,你戴着铁链不方便,我还是帮你去除了吧。”
“别,这玩意儿挺好,若是下了,等一下又要重新戴,怪麻烦的,再说,你是堂堂的知府老爷,我却是山东巨寇,又如何敢当你大哥?”谢迁说完,还故意抖动了数下,让铁链发出哗啦啦的声音。看到韩昭暄这个模样,谢迁哪还不知道事情起了变化,只是在牢中受到了十几天的折磨,谢迁心中正憋着一股气,说话难免带枪夹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