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唐朝当皇帝 [精校] (七月初三)



李恪想到的问题汉王府的众人岂能想不到,只是这是朝廷的旨意,他们心里虽然不舒服但也无济于事。所以,马周在诉说完关于长孙无忌的升迁之后说到了李恪比较关心的越王李泰。

然后,此时朝廷的封赏对于李泰而言确实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因为他现在的实力大涨,足以抗衡李恪和李承乾。首先是他的老师王珪从谏议大夫升迁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门下省除了侍中之外权利最大的官,是门下省的副长官,权力不可谓不大。其次是杜淹从御史大升一跃迁为民部尚书(唐时称民部)掌管一部之事,可谓位高权重。然后是韦挺迁为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虽然官职有些小但在尚书省里是有实权的职位。王珪和杜淹还有韦挺是当时太子李建成的人,他们当时的关系就很好。当初三人被赦免回京,王珪为李泰的老师时,杜淹和韦挺没有多大官职,所以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此次他们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官职有所升迁,现在王珪又是李泰的老师,所以杜淹和韦挺自然而然会倒向了李泰一边。而另一个李泰的铁杆温彦博升迁御史大夫的同时还兼任检校中书侍郎,也是手握实权的职位。李恪通过对李泰实力的分析,发现李泰现在的实力足以抗衡李承乾。

反观自己一方,李恪就觉得这次册封除了自己的并州大都督,狄知逊的并州刺史外,其他人的官职都没有多大的变化,尤其是封德彝的致仕对自己一方实力的打击很大。封德彝的致仕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除了萧瑀之外,朝廷中枢当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为自己说话。然而,对于萧瑀李恪没有接触过,自然也不清楚他到底是支持自己呢?还是处于中立状态,或者在两者之间摇摆。除此之外孙伏伽坐了大理寺卿的位置,马周从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升迁为正五品下的监察御史是汉王府升迁最快的一个人。其次是岑文本从从六品的秘书郎升迁为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褚遂良因为李世民对他书法的欣赏和喜欢坐上了岑文本秘书郎的位置。

李恪想想自己汉王府的人,再想想李承乾的实力,李泰的实力,他觉得自己在朝堂上现在已经真的没有了跟他们一较高下的能力了。然而,戴胄任大理寺少卿的职位也是李恪没有想到的。不过李恪仔细一想戴胄的身份,心里就对他的任命有了解释。戴胄本身就是以前秦王府的参军,并且他的性格耿直,对于律令法规和典章制度颇为通晓,从李世民任命他为大理寺少卿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大理寺这个管理司法的部门还是相当重视。

第一百七十三章 我叫七杀

“封相致仕,萧相跟我们关系不明,今后我们在朝堂上举步维艰啊!”

李恪叹道,“宾王,你今后要在御史台任职,对此有什么看法?”

“殿下,以微臣的分析,短时间内长孙无忌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有针对性的威胁。”

马周肯定的说道。

“噢。”

李恪惊讶不解,“宾王说说你的看法?”

“殿下,虽然长孙无忌入主中枢为尚书省右仆射,掌管着兵、刑、工三部。但是,朝堂之上的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还有萧相、房中书、黄门侍郎王珪、秘书监魏征等人。其中,王珪可是越王的人,他岂能坐视不理任由长孙无忌刻意打压我们的势力呢,如果我们倒了那长孙无忌第二个针对的可就是越王了。越王现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我们和长孙无忌斗个两败俱伤好让他从中得利。所以,短时期内长孙无忌对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如果有一天他能够在朝堂上形成以他为主的一股新势力足以抗衡我们还有越王,那个时候才是他真正出手的时候。”

李恪觉得马周的分析很正确,历史上的长孙无忌至少在贞观前期的表现还是中规中矩。因为那个时候杜如晦、房玄龄和魏征几个才能智谋不下于他的人在牵制着他。直到后期杜如晦和魏征相继病逝,房玄龄退出朝堂之后长孙无忌才开始成为了一个大权在握的权臣,贞观后期长孙无忌的权势有多大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段对话中就可以看的出来。《新唐书·太宗子列传》中记载,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

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帝乃止。

所以,李恪听了马周的分析心里安稳了不少,同时又问道,“那宾王认为越王李泰和本王现在以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存在?”

马周没有继续回答李恪的话,而是看了一眼许敬宗,意思是将话语权交给了他。许敬宗明白马周的意思,微微一笑说道,“殿下,越王李恪想让我们和太宗两虎相争,当我们斗个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就可以渔翁得利。所以,我们和越王的关系表面上很和平,没有任何的争斗,可是都是在相互牵制,都不想让某一方发展太壮大。微臣认为,现在我们、太子和越王就是三国鼎立的局势,皇上在我们三方身上寻找权利的平衡,而我们三方就是同皇上的手上在玩博弈,看的就是谁最后能够胜出。”

许敬宗的话李恪很认同,只是许敬宗不知道贞观二年六月李治就要出生了,在李承乾倒台之后李治才是他最大的威胁。所以,李恪认为现在是越王李泰,他自己还有长孙无忌三方在博弈。李承乾迟早会被长孙无忌放弃,所以他没有必要将他当成自己将来重点打击的目标。

“你们两个人的分析本王都很赞同,但是,长孙无忌岂非寻常等闲之辈,朝堂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你们今后还要注意。”

李恪说道,然后他看了一眼半天一言未发的刘仁轨说道,“正则,关于你入主千牛卫的任命过几天兵部才会下达,这几天你就多在府中休息休息。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那就是本王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不管朝廷中发生什么样的针对我的事情你都不要参与,你现在的目标就是好好在千牛卫当职就行,争取早日到边关效力。”

李恪对刘仁轨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在千牛卫能够不参与到任何关于自己的斗争中去,争取给李世民留下个好影象,让他尽快的到边关任职。武将不能边关,不经过大战积累战功,你就是升迁了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过几天就是大唐和突厥的大战,自己对于这场大战有绝对的信心能够斩立头功。所以,他不希望刘仁轨错过这次大战,错过这次升迁的好机会。

“殿下放心,末将明白殿下的意思,在千牛卫任职期间绝对不会让殿下失望。”

刘仁轨严肃的说道,他何尝不知道外放边关的含义,何尝不明白李恪的意思。

“恩。”

李恪看了一眼马周继续说道,“宾王,御史台监察御史官小权大,遇到事情的时候你需要慎重考虑之后再行事,切不可鲁莽冲动,以免惹祸上身。”

李恪说这话的意思是针对长孙无忌的,毕竟马周是李恪的亲信,长孙无忌虽然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大动作,但对付对付自己的亲信如马周之类的人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殿下放心,微臣明白。”

马周也知道李恪担忧,但他绝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应付长孙无忌对他的打击,所以坚定的说道,“微臣一定不会让长孙无忌的阴谋得逞的。”

“恩。”

李恪微微点头笑道,“对于宾王和正则本王还是很放心的!”

然后,他对一旁的许敬宗说道,“延族,此次去并州父皇让本王率领定方和突厥交战后剩下的三千铁骑和他手下的五千重骑。大军的行程路线和路上的钱粮都要调配,这几天你就处理这件事情吧。”

“微臣明白!”

许敬宗躬身说道,朝廷虽然没有给他具体的职位安排,然而李恪是并州大都督,他在都督府的职位绝对不会很低。

“你们没有什么其它事情的话就回去吧。”

李恪说道,“本王也该去看看钱宁了,我想这几天该看他也看了,我想他也该想明白了。”

“那臣等告退!”

马周率先说道,他们知道李恪去见钱宁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黑衣七杀的事情。

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三人离开之后,李恪在杨恩的陪同下来到王府后院钱宁居住的那座独院。因为李恪的吩咐,独院中监视钱宁的黑衣已经撤离,所以,在漆黑的夜里,独院显得孤独而寂寥,就如同钱宁的内心深处的孤独一样。屋中还有灯光,显然是钱宁还没有休息,鹰卫上前敲门,钱宁开门后发现是李恪,急忙给李恪施礼,李恪阻止钱宁说道,“钱宁,不用多礼,我们屋里再谈。”

“诺。”

钱宁的态度在汉王府中随着待的时间越长变化也越大,李恪感觉得到,钱宁自己也知道,只是两人都心照不宣而已。

“钱宁,过几天本王就要去并州,不知道你有什么打算?”

坐定后的李恪率先开口道。

钱宁早就知道李恪要去并州,然而此时李恪亲口说出来他的心里突然觉得有些凄凉。在汉王府中居住的这段时间,他跟府中的人相处的时间长了才发现每个人愿意跟着李恪不是因为某种利益,而是李恪做事让他们放心,李恪对他们的信任值得他们去为他做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恪把每个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这是钱宁这样缺少朋友和家人关怀的人最为感动的。所以,他停顿了片刻说道,“钱宁本就是孤独之人,殿下离开之后钱宁也该回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