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目光扫过不说话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高士廉和王珪还有岑文本身上,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杜如晦身上,“克明,你是兵部尚书,你的意见呢?”
“汉王为大唐百姓出使突厥,突厥行如此卑鄙之事,大唐的百姓不能忍,大唐的将士也不会忍,臣无异议。”
杜如晦给了李世民一个模棱两可的建议。
李世民不说话,目光注视着向北的方向,他的内心在做斗争,他的内心在权衡利弊。按照狄知逊所说,追杀李恪的并非是颉利本人,而是他的儿子施罗德,追杀的原因也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引起的。由此可见,这件事情颉利本人还被蒙在鼓里。所以,如果此时贸然出兵,造成突厥和大唐的战争对大唐很不利。以现在大唐的实力跟突厥一战,很难取胜。但是,李恪是为大唐百姓出使突厥,此时遇到危险自己身为他的父皇岂能见死不救呢?
“皇上,要不再等等吧。”
就在李世民沉默的时候,长孙无忌突然说道,“以汉王殿下的智慧,再加上他身边的八百卫士,并不是没有机会从突厥手上安然回国的。没准殿下现在已经逃脱突厥的追杀在回唐的路上,只是比狄副使晚几天而已。”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肯定会出兵,但他权衡了一二还是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毕竟,对于此时的大唐来说,出兵突厥是错误选择。他如此劝说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跟李世民表明自己的公私分明。然而,像长孙无忌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忠心的方式别人可不敢用。毕竟,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里的位置足以让李世民认定长孙无忌这句话不是对李恪的落井下石,而是真正用公正的心态看待问题。
“长孙无忌,到这个时候你还敢说殿下没事,你是何居心?”
封德彝等长孙无忌说完,没等李世民说完,怒斥道,“大唐骑兵和突厥骑兵的差距你又不是不知道,况且殿下身边只有八百人,岂能是突厥一千五百人的对手?再说狄知逊刚才已经说了,他在回京的路上遭到了刺杀,难道你看不出,这个时候除了突厥人之外,还有某些心存不轨之心的人也在暗中对汉王殿下不利吗?”
封德彝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风度,直接在李世民的面前吼斥长孙无忌。然而,长孙无忌出奇的没有反对,只是用平缓的语气道,“封仆射难道不知道腊月寒冬,这样的天气大唐不能出兵漠北吗?别说其它的,就现在的粮草储备和兵甲武备准备的也不足,贸然出兵不但不能救得了汉王,还会一败涂地啊。”
长孙无忌的话确实不容别人反驳,但是没有一个人赞同他的意见,封德彝此时气喘吁吁,而萧瑀见长孙无忌如此说,刚要反驳就见李世民摆手制止他,他只能选择沉默。
李世民也不说话,默默的注视着向北的方向不语。然而,谁都知道此时的他心里比任何人都焦急。他如此做只不过是为了在众人面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安全焦急,同时也在告诉众人,李恪还在漠北这个事实。
少顷!就在大家快要沉不住气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转过身来直视众人,他的眼神坚定的不容别人质疑,他的神情严肃的不容别人反驳。
“擢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整顿兵马,随时听候调遣。”
李世民突然下定决心,“命李靖为行军总管,柴绍、薛万彻,尉迟敬德为行军副总管,代州都督张公谨为云镶道行军总管,全部兵马归李靖节制,分道出击突厥。”
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岑文本已经将圣旨写在了纸上,等待李世民的下文。
“杜如晦,长孙无忌负责此次出征突厥的粮草筹备,右领军大将军张士贵负责粮草押运和护送。”
说完,李世民看了一眼众人,不理会众人眼中的震惊和无奈,出了两仪殿朝杨妃的千秋殿而来。因为他知道,此时最需要安慰的是杨妃,这个把李恪当成自己生命中唯一寄托的女人。
第一百四十章 兄弟不合
李世民来到千秋殿,跟杨妃简单说了一下关于李恪的处境,杨妃思子心切,突然间气急攻心昏迷了过去。李世民似乎对杨妃的反应早已准备,吩咐身边的御医为杨妃诊治,少顷杨妃便悠悠转醒,同时她用乞求的目光注视着李世民,“皇上,请你发兵吧,臣妾不能没有恪儿。”
“爱妃你就放心吧,朕已经下旨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管西北军务,分道出击突厥。并且,长安城外正在集结兵马,朕这次要亲自去漠北,不会让恪儿有事的。”
李世民说这句话时语气有种平淡,但话语中不容置疑的坚定让杨妃心里多了份安慰。作为一个男人,这不是简单的一句答复,而是对自己最为深爱的女人的诺言。李世民知道,自己该如何说,杨妃更是知道李世民这句话背后所表达的含义。
“多谢皇上。”
杨妃脸色缓和了不少,脸带愧色的说道。
“你好好休息吧,朕还有事情要忙呢!放心吧,朕会把一个活蹦乱跳的李恪交给你的。”
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然后,他看了泪水布满脸颊的杨妃一眼,用手轻轻擦拭了她腮边的泪水,深情的看了一眼杨妃,坚定的走出了千秋殿。
李世民从千秋殿出来之后没有回到两仪殿而是朝玄武门而来,当年他为了自己最爱的女人,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自己能够活着,在玄武门展开了跟李建成角逐胜负。如今,自己的儿子在大漠遭到了刺杀,自己岂能坐视不理。是的,自己是一个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自己还是一个父亲,孩子心中伟大的父亲。
然而,李恪身陷大漠的消息就像蝗虫过村,从两仪殿传到了东宫,卫王府,齐王府,长安城各坊。
东宫的李承乾听到李恪漠北遭劫的消息时开怀大笑,“李恪,你也会有今天啊。”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还会有这么高兴的一天。长时间存在他心里的那股压抑感荡然无存,他的天空豁然开朗,就像连月阴雨之后的晴天一样,让他觉得无比舒服。
“三弟,你别怪大哥如此对你,是你太受父皇宠爱了,为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李承乾笑罢之后突然略带伤感的说道。
李承乾此时复杂矛盾的心里让他身边的崔知机和王仁表迷糊不已,不知道天子殿下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一会发笑,一会又一副疼心疾首的样子呢?然而,没人能够理解李承乾内心中的复杂和矛盾,当时李恪能出使突厥,当时在朝堂上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听到李恪遭劫的消息,他非常开心。然而,身性懦弱的他在冷静下来的时候又为自己让李恪出使突厥而感到自责。
李承乾不知道的是,李恪遭劫的消息最高兴的不是他,而是卫王李泰。在卫王府中,李泰舒服的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边喝着茶一边翻阅着最近在读的《六韬》他的老师王珪给他建议的让李恪和李承乾两败俱伤之后自己渔翁得利。这是因为李恪强大,自己没有机会扳倒他才不得已策略。此时,李恪就这么容易的被李承乾支出大漠,生死未卜。他面前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存在了,至于李承乾,在他眼里不值一提。所以,他此时的心情不比李承乾差。
然而,李佑却满脸气氛的坐在书房发飙,对在自己眼前的昝君莫,李佑怒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两百人竟然打不过人家几十个人,本王养你们是干嘛吃的?”
昝君莫沉默不语,自己此次负责截杀李恪一行,没有想到碰到的是狄知逊,并且从狄知逊一行人的口中探出李恪在漠北遭遇不测。所以,他就想出了杀掉狄知逊,断了李恪救援的路,没有想到两百多人在黑衣卫候虎和孟山两人面前不堪一击。然而,对方的强大是自己始料不及的,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所以,他在李佑训斥他的时候选择沉默。
“滚出去,还待在这里干吗?”
李佑怒道,然后随手将茶碗砸在了昝君莫的额头上。昝君莫从李佑的书房出来的时候满脸是血,但他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李佑只是发脾气,没有处罚他,他觉得自己很庆幸。
汉王府,聚义殿。
马周,刘仁轨和许敬宗三人听到李恪漠北遭劫的消息之后心急如焚,幸好岑文本及时的将李世民出兵突厥的消息传给他们,他们才安心了不少。同一时间,两仪殿上还有五个人,他们一身戎装,满脸的煞气,沉默不语。他们五个人就是李恪的结义兄弟,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
他们刚才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吵,要不是有马周等人的阻拦,估计兄弟之间就要打起来,原因自然是因为李恪。五人在听到李恪大漠遭劫的消息的时候不约而同的来到汉王府想询问详细的情况,在确定李恪真的遭遇追杀之后,火爆脾气的尉迟俊第一个大怒,扬言要杀到突厥去,将颉利的头给砍了,救出李恪。李宗也同样火冒三丈,扬言要带领自己府中的家将杀到突厥救李恪。
但是,除了李宗和尉迟俊两人,其余三人表现的很平静,就像没事人一样,至少表明的不像李宗和尉迟俊两个人,这让还在为阻止自己不能跟随李恪去漠北的尉迟俊和李宗看到三人的表现之后更加气愤。李宗的心里此时除了李恪的安危什么都不想,所以说话的时候就没有尊卑之分,就听他骂道,“你们三个今天是怎么回事,跟没事人似的,三哥在漠北遭劫,难道都无动于衷,有你们这样做兄弟的吗?”
相似小说推荐
-
小兵来袭 (笑而不宇) 这一年,世道变了,人民在兵荒马乱中苦苦挣扎,向往自由安逸的生活。 这一年,侵略者霸占了我们的国土,干着畜生般...
-
我的萌妹军团 (乌拉雪人) 纵横中文网13.08.26完结萝莉御姐软妹一个都不能少,且看一个纨绔子弟花丛任逍遥,美女任我推的风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