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四人、高顺、张合、鲍信他们的本部人马仍然由他们自己率领,但是各自也只有二千人,刘氏宗亲中抽出来的三千人马,刘辩交给了张辽统领,而皇甫嵩和朱隽从潼关和函谷关带来的军马中抽出了三千人马,交由许褚统领。
至于弘农郡的那数千民兵,则全部让他们解散回了原籍,也许他们以后会成为后备军。但是现在却还得回去接受进一步的训练,而训练各地的民兵,这是刘辩进一步的计划。
至此,整个洛阳城内外共有军队三万人左右,其中洛阳城内只有大内侍卫一千人和御林军四千人,共计五千人马,负责皇宫和洛阳城的防守。
大内侍卫由卫尉典韦统领。直接向少帝刘辩负责,不由其他任何人指挥,包括大将军和太尉等朝廷重臣,皆没有命令大内侍卫的权力。
御林军四千人。如今是由甘宁和淳于琼二人统领的,也整编成了东西二军,各自负责洛阳城的一半区域,听从大将军皇甫嵩的命令。
而在洛阳城外,则有羽林军一万人,其中包括了原来的数千羽林军,分别由黄忠、赵云率领,军中有伍孚、周毖等人;还由现在张辽、许褚所率领的数千人马,其中有张璋、吴匡等将领。所有羽林军将士接受车骑将军朱隽的指挥,当然暗中却是跟御林军一样,都听从少帝的命令。
另外则是人数达到了一万五千的征讨大军,主要由太尉董卓负责指挥,另有虎贲将军、龙骧将军、镇国将军从旁协助,行军大事由四大将军共同决定。
只不过,他们各自能够指挥的也就是自己的本部军马,其中董卓有三千人,其他三位将军各有二千人,此外的六千人分别统领在镇东将军高顺、镇南将军张合、镇西将军鲍信三人手中,他们三人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表面上服从董卓,暗中仍然效忠少帝刘辩。
同时,朝廷里面各主要职位也补充齐全了,由太傅蔡邕、太保陈耽、后将军袁隗、大将军皇甫嵩四人辅政,由三公负责处理朝政大事。
三公之中,司徒仍然是王允,太尉封赏了董卓,而司空一职被刘辩封赏给了卢植,奖励他在阻挡十常侍的过程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同样在十常侍叛乱中立下功劳的袁绍被刘辩封为了左扶风一职,曹操则担任了右冯翊一职,成为了京兆尹郭嘉的左右助手。
还有其他一些有功之臣,刘辩也同样进行了封赏,不外乎就是提升官职和奖励财物,反正抄灭了何氏与十常侍之后,目前大汉的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了起来,刘辩奖励了不少财物给一应有功之臣,让大家都深感隆恩浩荡。
此外,会稽太守唐瑁和中山太守甄中二人也被刘辩留了下来,补充仍缺的九卿之职,他们都是外戚,只不过目前势力不显,刘辩倒是也放心地任用他们。
因为他们至少目前来说是绝对忠心于自己的,有了他们在朝廷之中,就可以牵制许多有异心的大臣,特别是董卓以后行事将会受到更多的掣肘。
只是,董卓此人果然为人横蛮,上任之后就霸占了原来十常侍中张让的府第,将其改为了太尉府,刘辩得知后并没有追究,反而还将这座府第直接赏赐给了他,这更让董卓增添了一些骄纵心理
正文 226、董丁之争(一更)
在董卓看来,目前朝廷之上自己忌惮的人并不多,大将军皇甫嵩和车骑将军朱隽二人都已经年纪老迈了,虽然他们掌握了军权,但是董卓相信他们不会过多地干涉朝廷的事情。
其次,就是太傅蔡邕和太保陈耽二人,让董卓有所顾虑,不仅是他,就是他的女婿李儒虽然智计百出,但是面对蔡邕和陈耽这二个当世大儒时,也觉得自己的才智有些不够用了。
只是,蔡邕身为贵妃蔡琰的父亲,乃是当朝国丈,所以颇为自恃身份,一般的事情他是不愿意过问的,除非是少帝刘辩亲自出马向他咨询,否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闭门研修儒学。
这样一来,就只有太保陈耽比较喜欢在朝堂之上说话了,而他对于董卓的一些事情也并不怎么多管,倒不是他害怕,而是因为他把精力放在了教育少帝身上。
这还是因为蔡邕不愿意多出入禁宫,免得他人闲话自己插手朝廷的事,而后将军袁隗也是一个糟老头子,本身的能力有限,少帝提拔他为辅政大臣也是因为他是三朝元老。
因此,也就只有太保陈耽长期出入御书房了,按时给少帝刘辩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讲一些为君治国之道,讲一些处理政事的方法,所以对朝廷之上的事情就管得少了。
司徒王允和尚书卢植二人倒也都是正直无私的,所以三公会同处理朝政的时候,他们很多时候的意见都是能够统一起来。牵制着董卓让他无法谋私。
不过呢,王允为人正直有余,耿介不阿,经常不知道变通,倒是卢植曾经担任过中郎将,曾经率领过军队剿灭过黄巾军,所以在处事上面要圆滑一些,彼此之间在大事上能够互相支持,但是在私下里却也有些互相不对眼。
董卓没过多久就将朝廷之中的众人了解清楚了,所以他渐渐地由开始的隐忍变得骄横了起来。因为他是带兵的将领,身上颇有匪气,发起横来众多文臣都有惧恻之心。
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原本李儒觉得少帝的身边肯定还有厉害这人扶助,不过却并没有发现。虽然他也了解到了少帝原本东宫有几名大臣如荀、陈宫等人,只是这段时间他们都在做着本分的工作,并没有发现出特别的能力来,少帝刘辩似乎也跟他们并不是特别亲近。
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御林军和羽林军中的一些中层将领。都在往董卓府上走动,希望能够得到太尉的关照。暗中有向董卓表示效忠的意思,这更让董卓有些得意洋洋了。
这天,董卓在温明园中设宴,宴请朝廷各位大臣,除了几个重臣没有理会董卓之外,其余大小官员都到了,文武百字来了大半。
“各位,如今少帝年幼,朝廷大事都靠着我们这些老人。大家都辛苦了。今天请大家过来,是慰劳大家的,请大家开怀畅饮。”董卓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对百官说道。
“董卓老匹夫,你是什么人?居然敢行这样的事情,难道把自己当成了我大汉天子不成?圣上都没有召集百官以示慰劳,你是何身份居然如此行事,岂不笑煞人也?我看你这个老匹夫是不安好心。请文武大臣宴饮是假,想要让大家屈从于你,听你号令而行谋逆夺权之事才是真吧?”
就在此时,突然一人推开座前几案。站了起来,大步来到董卓身前,指着他大骂不止,引得众文武大臣皆是震惊不已。
董卓一看,这人正是自己的老对头丁原,他依仗自己手下的兵权,所以才敢以反对自己,当下董卓大怒,骂道:“朝廷众臣都没说什么,你这个老匹夫什么东西,竟然敢指责本太尉。”
骂着骂着,董卓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顿时拔出佩剑来,就要上前斩杀丁原,引得众臣一阵惊呼,有人大叫:“不可。”
“当——”
一声清脆的响声震动了众人,大家一看却是丁原身后一人挥戟挡住了董卓的一剑,那人面白无须,年轻勇武,官拜执金吾,正是丁原义子吕布吕奉先。
“董卓老匹夫,敢杀朝廷大臣,还说没有谋反之心吗?”丁原退后一步,让吕布挡在了身前,然后指着董卓大声喝斥了起来。
“各位大人,今日宴饮,大家只论私事,不谈国家大事。如果有什么国事要谈,还是来日在朝堂之上再说不迟。”
见到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逼视着董卓,吓得董卓后退了数步,李儒连忙上前一步,挡在了董卓身前,高声地朝着周围的文武百官说道。
“是呀,今天大家不谈国事,丁将军也不要动怒。”
“太尉大人息怒,这是误会。”
“对对对,大家能够齐聚一堂,共行宴饮之乐,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其他的事情就少谈吧。”
“不错,朝廷大事的话,还是放在朝廷之上谈论为当,丁大人还是坐下来饮几杯吧。”
其他官员纷纷劝说了起来,顿时丁原冷哼了一声:“在此饮酒,没有心情,各位若是有人愿意跟本将军一起饮酒的,可以随本将军离去。”
说罢,丁原在吕布的陪同下上马离开,约有半数的朝廷官员随着他离去了,而董卓也觉得没趣,顿时挥手命众臣皆各自回去了。
众官离去之后,董卓回到了自己的太尉府中,气呼呼地连续摔了几个杯子,而李儒则在旁边劝说着他:“岳丈大人不必动怒,如今朝廷众臣皆畏惧大人,军中将领也在向大人示好,我们只需要隐忍一段时间,就能够慢慢控制朝中大臣和军中将领了,到时候可以不费半点力气控制洛阳城,大权在握了。”
“只是今天丁建阳这个老匹夫,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我下不来台,这个仇必须要报。不杀丁建阳老匹夫,本太尉誓不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