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亲临东周 [精校] (遥望长安)



楚怀王一听,屈平说的有道理!

看来这位不止是没脑子,还没立场。

如梦初醒的楚怀王命人追赶张仪,那张仪早就星夜兼程走了两天,如何能够追赶的上呢?

张仪顺利回到秦国,向惠文王报告了楚怀王的情况。说这楚怀王其实内心非常惧怕秦国,按说我们已经重挫楚国,他们根本不足为虑。但是从对付六国的角度而言,还是这一次说话算话,就把汉中一半割让给楚国,再将秦女嫁给楚国,这样平定六国之心,避免他们再次合纵。

惠文王完全同意张仪的分析,于是派出使者到楚国,割让汉中五县,还请楚怀王之女嫁给秦国世子荡为妃,而秦国也将秦女嫁给楚国的公子子兰。

本来楚怀王觉得张仪这一次又把自己骗了,谁知道最后居然结果这么出人意料,楚怀王真是开心啊!

而秦惠文王也深深佩服张仪的能力,将五邑封给张仪,并且封张仪为武信君,命张仪用“连衡”策略说服其他诸侯。

张仪受命,第一站先到齐国。

张仪见到齐湣王,说可能有许多人说齐国和秦国距离遥远,根本不必害怕秦国。但是现在形势不同了,如今连楚国都和秦国结为友好发展关系,大王您还不醒悟吗?此时韩赵魏三国都非常惧怕秦国的实力,甘愿为秦国驱使。如果您非要和秦国做对,那时候秦王根本不必自己动手,命令韩赵魏三国一齐攻打齐国,您不是危险了?

这番话说完,齐湣王态度变了,是啊,人家都跟着秦国走了,那我们齐国为什么还非要自己惹麻烦呢?齐湣王表示以后一切都听从张仪的安排。

张仪紧跟着来到了赵国,他对赵王说,我知道苏秦在赵国的功绩,但是如今苏秦被杀,连自己都保全不了,他的策略还能保全赵国吗?如今秦国和齐国还有楚国结为友好关系,韩国和魏国也听从秦国的招呼,难道您准备孤身犯险?

赵王二话不说,也被张仪成功忽悠了。

张仪随后来到燕国,他对燕昭王说,我知道您一向和赵国交好,可是如今连赵王都已经决定跟随秦国了,您还要坚持和秦国做对吗?假如您非要如此,秦王一声令下,恐怕赵王是第一个对付燕国的人。那时候您面对五国围剿该如何自处?

燕昭王惶恐,于是同意听从秦国命令,还割让恒山之东五城表示诚意。

张仪的“连衡”,说穿了就是用没答应和秦国和好的诸侯威胁其余的诸侯,空头支票吓得一圈人跟着秦国跑。但是说到底还是诸侯都有私心,没有团结一致,给张仪钻空子的可能。

张仪的连衡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等他回国的时候,秦惠文王已经得病去世了,世子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但是建立在欺骗上的同盟永远都是不可靠的。

齐湣王本来惧怕三晋都服从秦国,所以才不得已做出了违心的选择,可是一听说张仪从齐国转脸就去了赵国,齐湣王知道自己上当了。

这帮说客,从苏秦到张仪,没有一个好东西!一句实话没有!

齐湣王一怒,就决定重启合纵盟约,他让孟尝君联系各国,准备合纵。

但是楚怀王和秦国的和好貌似是真心的,人家都成了儿女亲家了,还能有假吗?

齐湣王决心讨伐楚怀王。

也许是齐军的气势让楚军惊讶,也许是楚怀王觉得楚军已经没有能力再次作战,总之楚怀王派出世子横在齐国做人质,第二次合纵正式成立。

这一次倡议合纵的齐湣王自名为纵约长,他对张仪的恨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约定合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杀死张仪,谁能抓住张仪,赏赐十城。

张仪在秦国的境况也并不如意。

秦武王为人耿直,作世子的时候就讨厌张仪诡计多端。所以秦武王一登基,其他嫉妒张仪的人可是有了用武之地。

张仪心里明白自己在秦国地位不保,他主动找到秦武王,说有个妙计献给秦武王。

张仪说,我知道齐湣王是最恨我的,我到哪儿他就得打哪儿。所以我准备去大梁,那时候齐国和大梁一定会发生战争。两国一旦交战,您就可以趁机讨伐韩国,打通直达周王室的道路,这是千秋大业。

这真是拿自己当诱饵啊!

秦武王觉得张仪说的很对,于是派人用三十乘车送张仪到大梁。

没有立场的魏哀王居然用张仪代替公孙衍作相国,公孙衍到了秦国。

您都参加合纵了,纵约长第一号命令就是抓捕张仪,您见到张仪反而任命张仪为相国,这是害怕纵约长没打你呢还是嫌他打你打的慢了?

果然齐湣王知道魏哀王的行为非常愤怒,这不是拿我不当回事吗?先前的命令你没听见?齐湣王决定讨伐魏国,魏哀王这下害怕了,问计于张仪。

一切都在张仪意料之中。

张仪派门客冯喜假扮楚国人去见齐湣王,他问齐湣王听说您特别恨张仪是吗?

冯喜说,我刚从秦国过来。听说张仪和秦武王打赌,说您特别仇恨他,他在哪儿您就得打哪儿。所以秦武王为了和张仪打赌才把他送到了大梁。您要是攻打大梁,那可是中了计,您和魏国开打,正好秦国开始在北方征伐。可是您要是不打魏国呢,张仪在秦国就没有威信了,他以后说话谁还能相信呢?那时候即使张仪留在魏国,说话也没人信。

这一番话真真假假,还真难以分辨。

秦国是有挑唆齐国和魏国打仗的意图,但是是否齐湣王不攻打魏国就能让秦国无所作为呢?

齐湣王,又一个被张仪气疯的人决定不再讨伐魏国。

从此,张仪在魏国反而待遇更加好了。

谁能和张仪相比呢?

一句话就能让仇人不打他!

第二年,张仪在大梁病故。

秦武王也不以为意,反正一个诡计多端的人,死了就死了吧!秦武王为人崇尚武力,秦国的勇士任鄙和乌获此时都获得了重用。

他重用武人的消息传开,有许多勇士投靠秦国。

比如齐国人孟贲。

孟贲有多勇猛?

据说此人力气奇大,见到两牛争斗,用手就把牛分开了。而其中一个还使劲的牛让孟贲生气,于是顺手拔下了这头牛的牛角,导致这头牛当即死亡。

孟贲来投靠秦武王,刚来就遇到了让他生气的事儿。

第二十六章 健将秦武王

孟贲力大无穷,听说秦武王崇尚武力,于是专程从齐国赶往秦国。在黄河岸边,渡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过去所有的人都是按照次序登船,但是孟贲来了以后就往上挤,想先登船。

这船夫也是个暴脾气,看到孟贲如此便操起船桨拍打着孟贲的头,你这人这么强横,难道是孟贲吗?

孟贲一声大吼,居然黄河波涛滚滚,船上的人都跌入水中!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不过以孟贲之力,大吼一声吓得人落入黄河的确有可能。

据说孟贲亲自划船,没几下就渡过了黄河。到了秦国,秦武王早就听说孟贲神勇,于是也拜为大将,孟贲和任鄙、乌获一样成为秦武王的宠臣。

这时候六国都有相国,但是秦国为了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特地设置了丞相,而且是左右各一人。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没有获得丞相之位的魏章愤而投奔大梁。

魏章这一投奔大梁,秦武王想起来了,当时张仪到魏国,说是挑起齐国和魏国争斗,为寡人争取攻打韩国,开拓通往周王室之路。如今这功业未建,张仪不负责任的居然就去世了,这工作可不能耽误。秦武王问左右丞相,你们二位都是国家栋梁,谁能为寡人讨伐韩国?

樗里疾说,要打韩国,打通到周王室之路,那必须打下宜阳。宜阳距离我国道路遥远,恐怕我们没打下来,赵国和韩国的救兵就到了。我看这事不可行。

甘茂却表示愿意出使大梁,约好了共同讨伐韩国,秦武王听到甘茂愿意想办法非常高兴,于是甘茂被秦武王派往大梁。

魏王被甘茂说动,同意和秦国一起讨伐韩国。

甘茂得到魏王同意的消息,第一时间派副手向寿报告秦武王,但是向寿带回来另外一个令人糊涂的建议,甘茂说虽然魏王同意和秦国一起对付韩国,但是最好秦国还是别出兵吧!

这是为何呢?

好好的说服了魏王和自己一起讨伐韩国,自己又不出兵?

秦武王非常迷糊,在息壤,他见到了甘茂,甘茂对秦武王说,千里奔袭讨伐人家的大邑,中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不可预料的。听说当年鲁国有一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于是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的母亲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非常肯定的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可是第二个人告诉曾参的母亲,你儿子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思考了很久。等到第三个人告诉曾参的母亲,你儿子杀人了,曾参的母亲毫不犹豫的跳墙逃跑了。

想那曾参是鲁国有名的贤人,但是当流言四起,他的母亲都不会相信他。但是臣还没有曾参那么贤明,大王也不会像母亲一样对待臣,到时候臣在外征战,说闲话诽谤臣的人,恐怕会更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