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起云涌的宋、鲁、卫、郑、越都已经衰弱,实力不足以和以上七国抗衡。
自从齐威王朝觐归来,这些国家都尊齐威王为盟主,但是秦国远在西疆,所以没参与这事儿。
各国在实力纵横交错中增长,兼并势不可免。
可以说,齐威王作霸主,就是兼并前夜的事情。
结果是一定的,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国家兼并掉所有的国家,虽然这在当时看是不可能的。
机会是均等的,可惜大部分国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
据说秦孝公曾经下令招揽贤才,凡是能够让秦国富强的人,一定会让他得到高官厚禄。
人才,转几个弯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卫国的公孙鞅算是卫国公室的远支,一直醉心于刑名之学。
公孙鞅推崇的是在当时的国家建立一种制度,一种惩恶扬善,让社会走上正轨的制度。
公孙鞅也看到卫国积弱,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于是进入魏国,拜入相国田文门下。田文去世之后,公孙鞅又跟随新任魏国相国公叔痤。
公叔痤非常欣赏公孙鞅的才华,凡有大事一定和公孙鞅商议。而公孙鞅也没有让公叔痤失望,每一次都能给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公叔痤觉得,可以对公孙鞅委以重任。
可惜就在公叔痤提出这个建议之前,他病倒了,而且还病的不轻。
魏惠王前来探望公叔痤,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你死了我可咋办啊?
我把国家托付给谁啊?
公叔痤说,您可以任用卫鞅,也就是公孙鞅。他比臣的才华胜十倍,魏国有他在,臣可以放心了。
魏惠王含泪点头,公叔痤忽然挣扎着说道,您要是不能用卫鞅,那一定要杀了他,千万别让他到别的国家,那样将成为我们魏国的心腹大患!
太狠了!
想必当时卫鞅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魏惠王仔细思考公叔痤的嘱咐,觉得他一定是病糊涂了。还说不用卫鞅就一定杀了他,区区一个卫鞅能成什么气候?还能扭转乾坤不成?
公叔痤之后又召见卫鞅,将对魏惠王的嘱咐全盘托出。说你还是逃跑吧,不然性命堪忧!我这个人向来先国家后个人的,你也别见怪。
是挺奇怪的,费挺大劲就是为了让人家逃跑吗?
可是卫鞅非常沉得住气,魏惠王如果都不能听您的话任命我,他怎么会听您的话杀了我呢?一点事儿没有。
这期间还有人推荐卫鞅,那就是和卫鞅关系很好的大夫公子卬。
但是魏惠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人的意见,你们一个个都和着了魔一样,就会推荐卫鞅,寡人偏不用他!
等到听到秦孝公招揽贤才的命令,卫鞅从容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他找到了秦孝公非常亲近的宠臣景监,景监和卫鞅谈论国事,深深被卫鞅的才华震惊,于是景监将卫鞅推荐给了秦孝公。
秦孝公一看到卫鞅就询问他治国之道,大约所有的君主都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卫鞅从尧舜禹汤讲起,可是没讲完,秦孝公居然昏昏睡了过去。
这学生真不怎么样,还没开始就上课睡觉。
第二天秦孝公反而责备景监,你推荐的是什么人?就会夸夸其谈,动不动就尧舜禹汤!
景监什么都没说,回来问卫鞅,本来挺有才华的一个人,你为什么见了领导说话就那么不中听呢?就不能把你的惊人才华展现出来?
卫鞅非常为难,我说的都是好话啊!这样,麻烦您再安排一次会面,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景监说那起码得五天以后了,领导对你非常不满意,得让他去去火。
五天之后,景监果然再一次对秦孝公提出了卫鞅的请求,上次没说明白,麻烦您再给个机会呗!
秦孝公再次召见了卫鞅,卫鞅这一次说的是夏商定国顺应天命的事情。
秦孝公真心失望了,看来您是个博闻强识的人才,但是你说的事情离我们现在太远了,就不能与时俱进吗?貌似我们现在用不上。
第十章 秦孝公的羽翼
卫鞅来到秦国,得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鼎力相助,两次见到了秦孝公,但是结果如何呢?
景监一直在宫门外等候。
他很心急。
不止是为了给卫鞅帮忙,而是景监为了秦国心急,秦国太需要一个能够令国家改变进步的人物了!
这个人,会是卫鞅吗?
终于,在焦急中景监看到了卫鞅的身影,他连忙走上前去问卫鞅,这一次见面结果如何?
卫鞅看着景监急切的脸庞,淡淡的说道,这一次虽然改变了内容,谈论的主要是王道,但是领导好像还是不怎么满意。
景监一听也生气了,我们领导就是要找一个能改变秦国现状的人,你老扯那么远的事儿干嘛?和我们有关系吗?
卫鞅不怒反笑,其实我是故意的。因为我也不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所以我故意这样说试探他到底怎么个想法。要是再让我见到他一次,我一定能够让他满意。
什么?
景监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费了牛劲让你见到了最高首长,你说你是故意的?你还试探试探领导?没事儿吧你?
景监简直无语了,只能说,两次都没有结果,恐怕我也不好说了。
是,的确没办法说了,难道要告诉秦孝公,您千万别介意,先前那卫鞅两次见您,都是试探您。
试探?
试探秦孝公?
您是耍猴呢吧?
第二天,景监早早前去见秦孝公谢罪,根本没敢提卫鞅的请求。
等到景监回来之后,卫鞅询问景监,您跟领导说我们见面的事情了吗?
景监说没有。
再说?
赛脸呢?
卫鞅神情很是落寞,可惜我这一片苦心了!那既然这样,我就告辞了。
景监说您这是要上哪儿去呢?
卫鞅言辞慷慨,难道天下除了秦国就没有别的国家了吗?一定有需要人才的国家,也一定有为了人才能够委屈自己的人。
这话一说,景监也难过了。
难道我们秦国就真不是人才的用武之地?
景监沉思片刻,告诉卫鞅先别着急,再等等,五日之内,一定回复卫鞅。
景监这几天见到秦孝公只口不提卫鞅的事情,他觉得还是要等待时机。终于,他等到了秦孝公的叹息。
景监故意问秦孝公,您为何叹息呢?
秦孝公说,当日齐桓公说遇到管仲,就好像鸿雁插上了羽翼,寡人也有雄心壮志,可是寡人却没有找到自己的翅膀。难道我们的大秦,就要永远在西疆沉睡吗?
景监正色对秦孝公说道,您有求贤若渴的心,那么秦国一定会得到真正的谋士,真正的人才。现在臣推荐的卫鞅就是这样的人才,他说自己有帝、王、霸三术,之前对您说过了帝王之术,可能和我们秦国实际相差太远,但是霸术他还没有对您说过,您看是否要见见卫鞅?
卫鞅?
秦孝公听到这个名字没有一点想见面的感觉。就是那个满口先王哲学的书呆子?
霸术?
唯独这两个字火花一样点亮了秦孝公的心。
既然现在秦国没有好的人才,那就见见何妨。
反正也见过两次了,不在乎多见一次。
秦孝公一见到卫鞅就急切的问,你既然有霸术,为什么不先对寡人说呢?
卫鞅坦然说道,臣之所以没有先说霸术,是因为帝王之术在于顺应民情,而霸术一定是违背民情的。
秦孝公很奇怪,违背民情?那还能称霸吗?
卫鞅说,要想称霸,就一定要进行改革。但是民心都是希望平安稳定的,老百姓谁能喜欢变革呢?因为变革不但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更意味着对老百姓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但是只有变革,才能让国家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等到称霸之后,所有的人才会明白,当时变革的人是多么油菜花呢。
秦孝公觉得这话说的有理,要是没点变化,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也不用特意招聘人才了。
就是因为想迅速发展,才会希望有好的路子。
秦孝公表示愿意听卫鞅说说其中的道理。
卫鞅将自己的治国理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只有国富,才能有实力发动战争。而只有军事力量突出,才能称霸。要想国富,必须发展农业,而且在国内必须赏罚分明,这样才能令行禁止。
这道理说得非常对,打仗总是用钱去打的,没钱就没军备没粮草,难道要作丐帮?
秦孝公表示这样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卫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国家富强,必须有专门人才,而且还得委任此人行使特权,特别是不能三心二意,别人说什么就动摇了,那可就坏菜了。
秦孝公琢磨片刻,是这个道理。
秦孝公正听得高兴,卫鞅却起身告辞了。
秦孝公说这就完了?还有具体措施呢,你还没说呢!
卫鞅说您先思考思考,能不能做到这几点。等您决定做了,我再说不迟。
看来卫鞅果然非常聪明,他先说明理论,而且要到秦孝公的信任,然后才说具体细节。假如秦孝公没有那样的决心,则说什么都是白搭了。
相似小说推荐
-
一代家丁 [精校] (当头炮) 狗血的带着金手指穿越古代当家丁的故事,有美女,有热血,且看平凡高中生穿越架空朝代利用现代知识改造古代惩恶扬...
-
铁血遂明 (黑心西瓜子) 起点VIP2013-09-30完结身携异能魂穿明末崇祯六年,且看他扮猪吃虎从零开始,调教崇祯调戏多尔衮,拯救被大清奴役...